•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3

囡囡宝贝妞
首页 > 学术期刊 > 飞碟杂志创办者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荷塘荔色

已采纳

大量的事实证明,“黑衣人”在地球上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但在几个世纪以前,“黑衣人”的活动没有像现在这么频繁,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公开,这是因为“黑衣人”如果真的肩负着保护他们那个人种的使命的话,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认为,“黑衣人”受到现代飞碟学家们探索的威胁,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那么,这些“黑衣人”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有人说他们是外星人派到地球上的一支“第五纵队”。但到目前为止,人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些少得可怜的情况:他们大都是彪形大汉;身穿黑色衣服;他们的面庞是“娃娃脸”或“东方人的脸”(这一点很重要)。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遇到人时总要详细盘问,然后把人身上有关他们的记录、底片、分析结果、飞碟残片等等都拿走。但也有这样的情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对人施加心理压力,甚至还行凶杀人,当然这是极少有的。

世界上一些飞碟专家认为种种迹象表明:“黑衣人”的存在是毫无疑问的。他们同人类接触的事例已不胜枚举,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这种接触说成是某种幻觉或有人想故弄玄虚。既然他们的存在确凿无疑,人们就必然会设法从理论上去解释他们。有人把“黑衣人”说成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人员,这种假设曾一度广为流传,而且还有人为此而发表文章。

英国潘塞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宇宙问题》一书的作者约翰•A•基尔正确地指出:在“黑衣人”出现的各个历史时期中,人们对他们的看法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先后曾把他们误认为是“国际银行家”、“共济会会员”、“耶酥会会员”以及最近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等等,仅这一点就足以表明,把“黑衣人”说为中央情报局人员的假设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些“神秘的人”早在驰名世界的这一情报机构创立之前就已活跃在地球上了。再说,难道所有的特工人员都长着一副“东方人的脸”吗?前面已经说过,这一细节是十分重要的。据专家们说,“黑衣人”10次中有9次能在风声走漏之前就把目击者除掉。

1951年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好几个海军军官和水手正驾驶着一艘汽艇在佛罗里海面疾驶。突然,一个雪茄状的物体出现在海浪上,发出一种脉动式的光,一个淡绿色的光柱从它的“壳体”上射出,似乎一直射入了海底。目击者用望远镜看得明明白白。这个雪茄物体所在的海面上即刻就漂浮起一大片翻起肚子的死鱼。忽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架飞机,而那个雪茄状的神奇物体也随即升入高空,几秒钟之间它就消失得不见了踪影。

汽艇刚刚在基韦斯特港系缆靠岸,舰上的军官和水兵就遇上了一群身穿黑色衣服的官员。这些官员把他们叫到一边,向他们提了许多问题,询问他们在大海上看到的情形。据一位目击者说,这些官员设法想用提问的方式来使他们的目击报告失去真实性。这些“黑衣人”要水手们对这件令人吃惊的事件保密。

在飞碟史上,有不少“黑衣人行动”的“典型案例”。最令人震惊,同时也是最有名的案例是艾伯特•K本德事件。本德是“国际飞碟局”主任和《航天杂志》经理。

国际飞碟局是一个民办机构,其任务是从各个方面研究飞碟现象,《航天杂志》则是这一组织的刊物。1953年7月,本德在这本杂志上登出了这样一篇文章:“飞碟之谜不久将不再是个谜了。它们的来源现已搞清,然而,有关这方面的任何消息都必须‘奉上面的命令’加以封锁。我们本来可以在《航天杂志》上公布有关这方面消息的详细内容,但我们得到了通知,要我们不要干出这种事来。因此我们奉劝那些开始研究飞碟的人,千万要小心啊!”

1953年底,3个身着黑色衣服的人来找本德,并且要本德放弃他的研究。几天之后,国际飞碟局就解散了,《航天杂志》也停办了。

第二年,即1954年10月,一家名叫《联系》的杂志社也宣称:“我们了解了关于飞碟性质的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可是谁也没看到下文。据说,有一个“高级人士”下令禁止公布这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的详细内容。

著名的美国《飞碟杂志》的创办者瓦维尼•格范先生因患癌症于1964年10月22日去世。从表面看来,他的死似乎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让人想不通的是,格范平时十分谨慎地在家珍藏着一大批有关飞碟的材料,可是,格范死后,在他家里却连一份材料也没有找到。

另两名蜚声世界的飞碟研究家H•T•威尔金手弗兰克•爱德华兹正要宣布重要发现时,两人却无声无息地猝死在家里。

“黑衣人”还常用他们可怕的黑衣服来换美军服装。弗兰克•爱德华兹在他写的一本书里描写了这样的事情。美国一家大联合企业的干部在1965年12月目睹了一个飞碟,后来便有两名“军官”拜访了他,向他提了一大堆问题,然后对他说:“你应该怎么做,这用不着我们说,不过我们向你提个建议:请不要向任何人谈论此事。”

当然,在这个案例中,人们完全可以认为那是真的“军官”。可是,好多目睹了飞碟的人都也有过类似的遭遇。至于这些“军人”至少可以说他们的行为既是反常的,也是令人吃惊的。当目击者谈论起他们时,就会说他们长的是“东方人的脸”;他们比我们一般人的身材要高大得多;他们坐的是“黑衣人”常用的那种车子,车身漆黑,车牌极为少见。目击者向军事当局提出抗议,但军方回答说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一点儿也不了解高大身材人的来踪去影。约翰•A•尔基说,他已经调查了50多个案例,这些“军人”或者是直接找到目击者,或者通过电话同目击飞碟或拍到飞碟照片的人联系。约翰•A•尔基曾走访了五角大楼,想验证一下那些人是否真是军队派去的。但是,五角大楼明确地告诉他,他们谁也没有听说过50多起案例中的“黑衣人”的事情。

那么,这些“黑衣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呢?他们的目的何在呢?他们拥有什么手段?他们来自何方?全世界的飞碟学家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

直到今天,“黑衣人”的存在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了。至于说他们是否就是飞碟的主人,是否是来自其他星球的人,这还真是一个谜。

257 评论

小怪兽的小胖兽

1979年9月,中国成立了第一个UFO民间社团--“中国UFO爱好者联络处”,后更名为“中国UFO研究会”,在全国有40多个分支机构。此后不久,国内唯一的一本UFO刊物是《飞碟探索》杂志创刊发行。1997年10月15日,中国UFO研究会根据社团登记有关规定,正式更名为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UFO分会。随着中国气功研究会的关闭和种种内部矛盾,中国UFO研究会也失去了二级学会的资格,被迫消失。中国UFO研究会于1997年9月29日在中国大地消失了.综观其近20年的风雨历程,它曾为中国的UFO研究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03 评论

无敌炒米饭

飞碟唱片(UFO)本是一家台湾本土唱片公司,1992年被华纳控股,1993年被正式收购。随即变身华纳(台湾)唱片公司。原飞碟旗下歌手的唱片版权也归于华纳。收购后,飞碟又购买了台湾的丰华唱片公司(旧丰华)等等成立了飞碟集团,贯穿唱片的制作、生产、发行和销售。 但是华纳此后并没有好好对待飞碟。于是飞碟体系的相关人士在卖掉飞碟之后数年,又各自成立了丰华唱片和擎天唱片。 所以整体的过程图是:飞碟唱片——华纳控股~收购——吞并丰华唱片(旧丰华)——新丰华唱片、擎天唱片(由飞碟管理者重新创办) 但是飞碟唱片并没有消失,其实现在仍有飞碟唱片,只是能力已经大不如前,基本上那些歌手都没人听说过了。LZ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飞碟的网站:另外百度百科里有飞碟的详细介绍:还有关于飞碟的不错的文:

268 评论

Nicole800328

丰华唱片有原来飞碟的老板之一吴楚楚创建,这是非叠被华纳收购之后的事情,原飞碟的艺人制作人在与华纳合约倒地后基本全部加入丰华唱片,虽然不能再用飞碟这个名字,但丰华唱片就是曾经的飞碟

306 评论

相关问答

  • 飞碟杂志简介

    80年代初创刊大量介绍UFO现象和一些相关的奇闻逸事,当初看着还可以现在看就没啥意思了

    好意萊傳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2020年飞碟探索杂志

    突闻《飞碟探索》杂志停刊,甚感吃惊。       想起来,自己确实也已经不知多少年没有碰到过它。人到中年的我,或许偶尔在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看到过它,但也没有

    卡娃依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飞碟探索杂志社编辑

    编辑:《飞碟探索》编辑部 刊号:ISSN1001-7674出版: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邮发代号:54-35地址:兰州第一新村81号 订阅处:全国各地邮局

    素雪清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飞碟杂志官网

    《飞碟探索》最全面早期的《飞碟探索》,侧重于对UFO目击事件的报道和分析,随着冷战结束,该杂志的风格逐渐成熟低调。如今,该杂志的文章多是对科学前沿的探索,人类起

    xiaoshu2006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飞碟探索杂志合集

    飞碟探索 【刊物名称】:飞碟探索 【英文名称】:The Journal of UFO Research 【创刊时间】:1981年 【国内刊号】:CN 6

    一个老神仙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