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5

MIA喜欢喵
首页 > 学术期刊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版目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零碎的回忆123

已采纳

南宁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师范院校。南宁地处亚热带和北回归线以南,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 “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这里满城皆绿、四季常青,被誉为“中国绿城”。,南宁师范大学的五合、武鸣、明秀、长岗四个校区就坐落在南宁的绿地青山之间,占地面积共 3383.1亩。学校图书馆藏书224.43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83.08万册。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委托的学校,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单位,2019年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学校前身为创办于 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同年12月改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同年9月并入广西民族学院,1961年9月恢复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6年7月更名为广西教育学院;1978年12月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1979年2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85年5月改名为广西师范学院;1998年6月,举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2002年12月,创建于1905年的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2015年1月,学校五合校区启用;2018年11月30日,学校通过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8月,学校武鸣校区启用。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练出“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培养了13万多名服务基础教育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截至2021年9月底,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2204人,硕士研究生2954人,专科生230人,预科生287人。,日臻完备的办学平台。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10个学科门类。普通本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未覆盖的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还有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被自治区确定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桂台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广西本科教育发展研究院,拥有一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省级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中心。是首批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全区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基地、广西幼教师资培训基地、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研修基地、广西“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项目试点高校、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西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自治区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类示范基地、广西农业经理人培养培训基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34个。,博学求精的师资队伍。学校实施 “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引育机制,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00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44人、硕士生导师499人。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04人次,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14个。2017年9月,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任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校任职或讲学,近五年新聘请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47人,其中院士1人,实现了高层次人才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特色彰显的教学改革。学校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8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23项。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11门,自治区级一流/精品课程89门,广西普通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3个。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2016年以来,获全国、全区各类学科竞赛奖项7605项,其中全国奖项473项,包括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大学生组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冠军等。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上,我校3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获奖比例、获一等奖比例居全国第一;在第1至11届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316项,获奖数和一等奖数均居广西高校第一。2004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高位稳定,连续17年获得“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在相关行业领域成就突出,涌现了众多国家和自治区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以及“亚洲女飞人”韦永丽、80后著名作家辛夷坞等一批知名校友。,与时俱进的学术科研。学校近 5年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69项,其中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3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项。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2020年被武汉大学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以来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转载(摘编)60篇。,锐意拓展的教育开放。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院校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高校共建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中马华侨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桂台幼教发展中心、桂台少数民族器乐研究中心、桂台社会工作实践交流中心、韩语文化中心等。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和“广西华文教育基地”,留学生人数每年持续增加;学校是港澳台地区学生接受单位,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与香港、澳门等地高校合作每年举办“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承办了国际人脑发育暨2017脑科学高峰论坛、2019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国际研讨会、2019年东盟文明互鉴与传播沟通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届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先后 12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励、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志愿服务组织、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奖项等荣誉。 “红水河”网站2次入选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有校级学生社团56个,其中5个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2019年易班优课教学活跃度高校中排行全国第四,全区第一,2020年荣获全国易班优秀工作站。,求真务实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 “双一流”建设为主线,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着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着力培育标志学校新形象的文化品牌,着力构建高品质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南方师范类二本大学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温州师范学院、南通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杭州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上饶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

材料补充:

师范大学(Normal University)在中国的设置历史最为悠久,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主要是指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但就现代意义来讲,“师范大学”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使命,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师范大学正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培养文、理、工、教人才向更为全面的综合性大学拓展。师范大学是最接近教育本质的大学。

6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4所省部共建双一流高校: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184 评论

小尾巴摇阿摇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230 评论

多好的青年被

什么专业啊? 民族类1. 民族研究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贵州民族研究4. 广西民族研究5. 黑龙江民族丛刊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回族研究8. 世界民族9. 中国民族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云南社会科学12. 青海民族研究13. 西北民族研究14. 满族研究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内蒙古社会科学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社会科学战线4学术月刊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天津社会科学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江汉论坛10 江苏社会科学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文史哲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浙江学刊16 浙江社会科学17 社会科学研究18 求是学刊19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 社会科学辑刊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3 中州学刊2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 人文杂志26 求索27 思想战线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0 国外社会科学31 南京社会科学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齐鲁学刊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7 学海3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 河北学刊43 学术界44 东岳论丛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6 东南学术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5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2 北京社会科学5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学术论坛5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6 广东社会科学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 山东社会科学62 探索63 学术交流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北方论丛69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宁夏社会科学7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8 云南社会科学79 长白学刊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 江淮论坛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4 河南社会科学85 内蒙古社会科学8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 甘肃社会科学88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91 晋阳学刊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 贵州社会科学9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57 评论

修普诺斯0907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1939年创办,历经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等阶段。

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

1939年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创建。

1950年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更名为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

1958年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更名为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

1969年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停办。

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

1972年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

1978年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升格为南宁师范专科学校。

1994年南宁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

1980年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创建。

2003年南宁地区第二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3月26日,经教育部批准,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据官网2018年5月信息显示,学校现设15个二级学院,34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高专专业,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美术与设计系艺术系

据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拥有2个广西重点培育学科、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

广西重点培育学科(2个): 数学、旅游管理

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 套用化学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1个): 套用化学

据官网2018年5月信息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909人,其中专任教师53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77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31人,外聘 *** 教师45人。目前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画人选13人。

教学团队名称

负 责 人

级别

1

易其顺

区 级

3

学科教法教学团队

卢奔芳

校 级

4

物联网教学团队

李熙春

校 级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张劲松

校 级

据官网2013年6月信息显示,建成自治区级优质专业2个、校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个、校级重点课程5门。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2个): 汉语 、化学教育

校级重点专业(6个): 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管理、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套用数学、英语

省级精品课程(1个): 旅游管理

校级重点课程(5门):

分析化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彭金云

计算机网路套用与技术

物理与信息技术系

蒋志年

据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有崇左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43.93亩,另有预留发展用地75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9.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6.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4.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60万元。校内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和专业技能实验实训室92个,教学计算机135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495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多个。校园网覆盖全部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据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奖项100多项。

据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在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体育、边疆治理、桂西南植物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共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课题39项、地厅级科研立项项目256项;出版各类专著、教材100多部,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580多篇,被SCI、EI收录27篇;获地厅级以上奖励56项。

据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拥有2个自治区级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培育基地。

自治区级研究基地(2个)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院、广西边疆问题研究基地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培育基地(1个) :桂西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1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李熙春

2

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从平

3

基于课题制教学法的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张继艳

4

广西新升格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阳琼

5

把地方戏曲纳入区域性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性研究

黄静芳

6

提高广西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研究--基于建构主义原理

易刚明

7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乡土美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何家福

8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运动教学最最佳化模式研究

王成科

9

民族师范院校精细化工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张贞发

10

"90后"大学生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关系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李金

11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董必凯

12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实战性"研究--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向先清

据官网2018年5月信息显示,馆藏纸质图书97.5万册、电子图书63万册、中外文期刊3万多种,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资料库、万方资料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二十多种网路资源,建立了自动化检索系统,有效支撑我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期刊,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5-1378/G4,国际连续出版号:ISSN1674-8891。本刊为双月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为广西省一级期刊,先后成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入网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统计源期刊》收录。全国首届《CAJ-CD》执行优秀期刊,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广西高校学报优秀期刊。

据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先后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外国语大学、越南东方大学、越南高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泰国庄甲盛叻察帕大学等东南亚国家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签订了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协定,实现了合作办学,双方在教师和学生互派、图书资料交换、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与安琪酵母(崇左)有限公司、广西埃赫曼康密劳化工有限公司、广西中国-东协青年产业园区、国家级开发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广西丰浩集团等企业达成了技术合作的意向。

校训

进德修业,崇学善成

办学精神

自强不息、和谐至善、尊师重道、知行合一。

校徽

主题运用了运用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简称的拼音缩写变形组合,像门型,并融入了铜鼓的纹样,充分体现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民族特色及"国门大学"的地理位置;从红到黄渐变的圆象征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发展愈加灿烂辉煌,也突出了"边陲明珠"的称誉。

据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已有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服务类、新闻类等多种社团25个。2012年计算机协会获得区级优秀社团荣誉称号。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团总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团总支荣获2011年"广西高校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

(据官网2018年5月信息显示)

286 评论

相关问答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论文查重范围

    文史476分,理工407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称“广西民师院”,位于

    1点点葵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护理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0个)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

    独酌邀明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编谢尚果执行主编秦红增印 刷广西区党委办公厅凤凰印刷厂国内发行南宁市邮政局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出版日期单月15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ibeibei1306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一类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73-8179] 本刊收录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年版)提示: 排序:民族学 -

    嘻嘻哈哈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1.《社会动员与新中国建立初期青海牧区政治现代化的开启——以泽库县证券建设为例》,杨红伟、马欢,《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2.沙沟总管设置于清代循化厅所辖

    奥利奥bab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