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9

小女孩不懂事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科尔沁土语的论文研究方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画布大小

已采纳

汉人学习蒙古语言的过程分三个阶段,(A,陈述性阶段,B,内隐学习阶段C,程序性阶段……)

296 评论

颂美装饰

3个阶段蒙古语: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中国、蒙古和苏联3个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蒙古语的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一个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阳性元音),要么都是央元音(阴性元音),但是前元音(中性元音)与后元音或央元音均可出现在同一个词里。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在结构学方面,句子中的语序都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各种状语在句中都有一定的语序。蒙古语族:阿尔泰语系的语族语言之一。来自原始蒙古语或原始共同蒙古语。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苏联和阿富汗等国家,其中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请种最多,使用人口也占绝对多数。蒙古语族中包括各种民族语言,目前国内外蒙古语学者对于蒙古语族语言的划分持有不同的观点,存在着多划与少划的分歧意见。多数学者认为,蒙古语族语言应该划分为蒙古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蒙古尔(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和东部裕固语,蒙古语族诸语言中,共同成分较多,特殊成分较少。基本词汇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只是语音形式有差别、但有一定的语音对应规律,其语法形式多数也是共同的,句子结构大同小异。古蒙古语:通常将十六世纪末叶或十七世纪初叶以前的蒙古语,称作古蒙古语。大致可分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十三世纪以前为第一个阶段;从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末叶,或十七世纪初叶为第二个阶段。古蒙古语的主要特征是:词首保持着清唇音φ和ph,在第一阶段里为φ,到第二阶段时演变为ph.这两个辅音在现代蒙古语中已经全部消失。古蒙古语词中两个不同的元音之间保持着浊辅音和g,在现代蒙古语中也完全消失,其间相隔的两个不同的元音,逐渐同化为一个长元音。词首音节里的元音i,在现代蒙古语中分别演变为a、o等元音。古蒙古语中有许多古词语、回纥语、粟特语、波斯语、希腊语、梵语、藏语和汉语等借词,与现代蒙古语的词汇差别较大。古蒙古语有某些特殊的语法结构,与现代蒙古语有差别,但比语音和词汇的差别要小得多。蒙古语方言:共同蒙古语在不同的地域上的地方变体。十三世纪初,蒙古汗国建立的时候,蒙古语言基本上是统一的。后来,由于蒙古人分散在横跨欧亚两洲的广大疆土上,随着蒙古汗国的瓦解,各地蒙古人来往日益减少,统一的蒙古语便开始分化,逐渐形成蒙古语的各个地方方言。根据现代蒙古语的历史发展及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的差异程度,可以概括地划分为西部(卫拉特)方言(包括准格尔土语群、科布多土语群、伏尔加土语群)、北部(布里亚特)方言(包括东部、西部和南部及色楞格土语群)、中部(内蒙古·喀尔喀)方言(包括察哈尔土语群、鄂尔多斯土语群、科尔沁土语群、巴尔虎土语群、喀尔喀土语群、霍特盖特喀尔喀土语群)。此外,有些蒙古语学者认为,可将中部方言划分为内蒙古方言和喀尔喀方言。蒙古语基础方言:形成与发展现代蒙古民族共同语(或标准语)的方言。在现代蒙古语诸方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一般地说,蒙古民族共同语是以基础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为源泉,日趋丰富、完善和精炼,沿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因此,基础方言对丰富与发展现代蒙古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解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蒙古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展与建立蒙古民族共同语,实现语言规范化,于1980年正式确定中国蒙古语的中部方言为基础方言。蒙古语标准音:规范与发展中国现代蒙古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0年3月31日批准,以察哈尔语音为现代蒙古语的标准音。察哈尔语音作为标准音的客观基础和社会条件是:察哈尔语音与现代蒙古书面语语音基本相同,察哈尔语音在蒙古语各方言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察哈尔语音富有充分的表达力;清晰易懂,流畅悦耳、影响大、声望高。自治区蒙古语广播语言、舞台语言、电影语言和教学语言等,都已经以察哈尔语音为标准进行规范。现在察哈尔话已经成为自治区推广的蒙古语普通话,以此为基础实现蒙古语言规范化、标准化,对于促进民族共同语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繁荣民族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蒙古书面语;随着蒙古族社会的发展,回纥蒙古文的产生,便逐渐形成蒙古书面语。蒙古书面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历史时期,从十三世纪初至十六世纪末为第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蒙古书面语的字母形式、书写形体、基本上沿用回纥文字母、正字法混乱,词汇和语法形式比较占老,使用范围有限。从十七世纪初至十九世纪末为第二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蒙古语各种巨著的出现、佛经的大量翻译,使蒙古书面语得到迅速的发展,字母形式和书写体起了重大变化,正字法趋于完善,文字体系基本定型。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为第三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蒙古书面语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发展繁荣的同时,正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为弘扬蒙古民族文化,振兴中华发挥着重要的交际作用。蒙古语音标:学对使用现行蒙古文和推广蒙古语标准音的一种辅助工具,是在察哈尔语音基础上制订的。它的用途是给现行蒙古文(蒙古书面语)“正音”,使书面语语音与口语一致起来,实现蒙古语言规范化、标准化,建立起民族共同语。蒙古语音标采用了22个拉丁字母,加上2个双标字母和5个附加符号字母,共有29个音标。其中包括7个元音音标、22个辅音音标,长远远音以aa、ee、ii、oo、uu、00、uu、标音、复合元音以ai、ei、oi、ui、ui标音。汉语借词知、蚩、诗、思、儿等,

235 评论

散光女王

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工作,投入了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调查研究。喀喇沁人曾对蒙古族的文化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伟大的文学家尹湛纳希及其家族,哈斯宝、特穆和图、罗布桑悫丹等蒙古族杰出人物都出自喀喇沁-土默特地区。但如今的喀喇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语言已经成为蒙古语诸方言土语中的濒危土语。因此,抢救喀喇沁蒙古语,进行描写研究、语言文化变迁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录第一部分综述篇第一章蒙古语方言土语和喀喇沁蒙古语第一节国内外蒙古语使用情况第二节蒙古语方言土语的国际划分第三节中国国内蒙古语方言土语一、内蒙古牧业方言的基本特点二、卫拉特方言的基本特点三、巴尔虎一布里亚特方言基本特点四、科尔沁一喀喇沁方言的基本特点第二章喀喇沁蒙古语研究概况第一节蒙古语方言土语划分和喀喇沁蒙古语一、A.卢德涅夫的研究二、符拉基米尔佐夫的研究三、桑席耶夫的研究四、罗布桑旺丹的研究五、喻世长等的五分法研究六、道布、清格尔泰那森柏等的三分法研究七、卜·图力更的整体化研究第二节蒙古语方言土语探讨与喀喇沁蒙古语一、N·鲍培的研究二、X·托达耶娃的研究三、清格尔泰的研究四、孙竹的研究五、斯琴的研究第三节喀喇沁蒙古语研究专著成果一、野村正良的研究二、曹道巴特尔的研究三、额德虎日亚奇的研究第四节喀喇沁蒙古语研究论文成果第三章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环境第一节宁城县第二节喀喇沁旗第三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四节喀喇沁和土默特的源流与其他部落的关系以及方言土语联系第二部分语音篇第一章元音系统第一节词首短元音一、词首短元音的一般情况二、词首短元音第二节长元音一、长元音的由来二、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对立三、长元音的分类……第二章辅音系统第三章语音的结合第四章语音变化规律第三部分词法篇第一章词的形态学分类和词法学特征第二章名词及其词法学特征第三章形容词及其词法学特征第四章数量词及其词法学特征第五章时位词及其词法学特征第六章代词及其词法学特征第七章动词类及其词法学特征第八章不变词类及其词法学特征第四部分句法篇

28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方向的研究论文

    1.  基础理论性论文。这类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相关领域的概念、理论,而非实践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已有相关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归纳、推演等推理方式,过一系

    春天里的秋天8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泰戈尔的诗歌的论文研究方向

    拟人手法在泰戈尔英译本中随处可见。诗人赋予季节时辰、日月星辰、神妖动物、花草树木以及抽象概念以人性,构成寓言式的艺术氛围。比如在《吉檀迦利》中:“今天,夏天来到

    癞皮狗旺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科尔沁土语的论文研究方向

    汉人学习蒙古语言的过程分三个阶段,(A,陈述性阶段,B,内隐学习阶段C,程序性阶段……)

    小女孩不懂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研究方向

    如下: 【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

    柚柚滴溜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追星的三个研究方向论文

    都说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良好的行为氛围才能使得这个艺人更加红火更加受人尊敬。真正的追星应是理智的,文明的,对于追星,我们当如此。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对追星现象

    白色七巧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