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9

调皮捣蛋妈
首页 > 学术期刊 > 杂志衣衫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angHaiWendy

已采纳

这几年应该是不可能的了由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在7月份出版第一期后,韩粉们一直期待着第二期杂志的上市。不过这一次的等候又要落空了,《独唱团》的编辑团队昨日宣布解散。韩寒的《独唱团》才出版了一期,就成了“绝唱团”。 首期发行50万本 今年7月6日,韩寒的《独唱团》正式出版,首印50万册很快购完,目前出版方正在加印第二批。《独唱团》上市之后,其制作团队开始筹备第二期内容,一些书店还挂出了12月26日上市的海报。 因为《独唱团》第一期迟迟没有拿到杂志的刊号,最后出版方铤而走险,采用“以书代刊”的方式出版。即先从出版社拿刊号,然后进行内容审核,最后才付印出版。记者了解到,其实《独唱团》第二期的内容早已经制作完成,但刊号一直拿不下来。“用以书代刊的方式,本来就是一招险棋。”一位资深出版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出版市场加强了对书号、刊号的管理。加上《独唱团》的内容问题,通过出版审核有难度。 团队宣布正式解散 等待第二期之际,昨日却突然传来了团队解散的消息。“岁月长,衣衫薄。同学们,就此别过,我爱你们。”《独唱团》杂志的执行主编马一木称,对不起那些一直支持他们的读者,以及投稿的众多作者。马一木在自己的微博中还发了一瓶香槟,称这瓶酒原本是韩寒拿来给《独唱团》第二期上市庆功的,不过现在要封存几年了。 《独唱团》杂志的视觉总监周云哲随后向记者证实,团队已经正式解散。对这个结果,韩寒本人沉默以对。

108 评论

金舟创元

迁。一、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民国时期,在新的文化观念不断冲击和影响下,女性服饰伴随时代发展的节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第一阶段(1912~1919):1911年,辛亥革命废除了帝制,建立民国。社会风气开化,上衣下裙和上衣下裤成为女子的时兴装束,裤装大受女性青睐,裤装外穿不分阶层,行动方便,合乎潮流。在1919年至“五四”运动之前,女装流行短上衣、裙、裤,倾向于用牡丹、海棠、梅、兰、菊的大花纹布料。这时候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女性的服饰趋向西洋化,追新求异成为部分市民的服饰时尚。第二阶段(1919~1933):自唐代以来,中国妇女的服制一直是采用直线裁剪,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也无美感可言。1919年之后,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的重要性。以旗袍的变化为例,受欧美服饰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中叶以后,宽大的旗袍开始收腰,长度缩短。1926年,旗袍下摆一升再升,到1929年升至膝盖,女子大方地露出她们秀美的小腿,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到30年代,无腰身旗袍、有袖无袖、长袖短袖各式旗袍层出不穷,旗袍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一度成为“国服”。第三阶段(1933~1949):抗战时期,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尺丝寸缕也变的非常昂贵。大多数国民无心于服饰的奢侈,力求节俭。二、 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迁特点民国时期女性服饰的发展变化紧扣时代脉搏,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大环境是相一致的,服饰出现了以下特点:(一)多元化民国时期的服饰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就女子服装而言,有的承袭前清的大裙衣裤,有的效仿西式服装,最为流行的还是上衣下裙,衣服较清末为短,后来发展成为中西合璧式的旗袍。一些追逐时髦的女子则往往打扮得不满不汉、不中不洋,真可谓是“不伦不类”。①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服饰为袄裙和旗袍。袄裙在当时女学生中较为流行。一般分为两类:一为上袄下裙,袄分长短,长到臀围下,短到腰围间。通常长袄是高领、窄袖,短袄是低领、宽袖,袖口宽大平直。袄的下摆有直角、圆角、半圆弧型等,其式样随流行趋势而变化。这时的袄比较紧体,通常下配长裙,并常作彩绣装饰。二为文明新装,即上为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袄,下为黑色长裙,但不施绣纹,裙子不绣花,上衣多用朴素的白、黑、蓝色。②民国时期流行两种类型的旗袍,分别是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京派旗袍是纯粹的中国式服饰,其特点是宽大、平直,下长至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袖、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着重强调衣服的装饰美。与坎肩、大拉翅或二把头、花盆底鞋一起搭配穿着。而海派旗袍则兼具中西服饰风格,在都市妇女中普遍流行,又称改良旗袍,它修身合体、作省收腰、装袖,由重装饰逐步演变为表现女性人体的自然美。与京派旗袍相比,海派旗袍注重外在造型而轻手工装饰,有领无领、袖长袖短、开衩高低、衣身长短等随流行趋势而变化。与之搭配穿着的是西式大衣、绒线外套、玻璃丝袜、高跟皮鞋、大波浪烫发、手袋等。京派是传统的正宗,海派则是对传统的标新,是中西结合的产物。③此外,当时还一度流行纯粹从外国引进的西式服装、西式大衣、西式礼服,这些促使中国女装开始向西式服装过渡,使中国女装开始呈现出国际化和现代化结合的多元特征。(二)时装化服饰产生之初是为了御寒遮羞,后来发展为多种功能。将服饰作为一种文化风尚展示肇始于时装的出现,这一文化现象将服饰文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顶峰。民国时期,西方服饰流行元素传入中国,这一风气迎合了刚刚尝试思想解放的女性的着装口味。此时的中国人开始在服饰方面有了不同与以往的审美观念,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便成为全国甚至东南亚的时装橱窗。民国时期,各大报纸、杂志都辟有服饰专栏,介绍各种新式服装,有的还请画家为其设计服装。当时的各大影片公司都雇有专门的服装专家,为影片中的女主角设计新颖别致的服装,影片播出后,其服装会立刻为社会许多女士所效仿。1930年1月9日,有关人士在上海大华饭店举办了一场国货时装表演,这可以说是中国首届时装表演。据当时的《生活周刊》杂志登载,表演的服装有西装、旗袍、婚纱服和礼服等九类。另外,主办方还邀请当时的各类明星,如胡蝶、阮玲玉、王人美等穿着各种新奇式样的服装出场展示,此次时装表演在中国服饰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④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受冲击时代的开始。民国时期是女性服饰大变革的时代,服饰的流行大多数是在城市中,尤其在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地,社会名流引领着服饰潮流的变化,服饰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大胆地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于各种职业,改装换容也就成为必然之事。(三)个性化民国时期的开化风气使妇女们一改往日的服制教条,以大胆开放的姿态来表现她们的与众不同。烫发、尼龙丝袜、高跟皮鞋、手表、金丝眼镜等“舶来品”的搭配使用,花样繁多,处处体现着个性。这一时期,在服饰个性化方面还有一种现象,即女尚男装。尽管这一风气包含女子希望通过穿男装来使男子认同其社会地位,以求男女平等的思想,更多的应该是个性的张扬。女尚男装的出发点不一致,但当时确实成为一种时尚。女革命家秋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04年2月,秋瑾开始穿西装。那是她赴前门外欧阳夫人举办的绅宦妇女诗文座谈会时的事,日本女友服部繁子回忆中有这样的记录:人们起先误以为她是一个俊俏的男子。因为她满头的青丝呈“男式分头,斜戴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盖住了半只耳朵,一套蓝色半旧的西装不尽合身,由于袖子太长,从袖口下只能稍稍看到纤细的素手,提着一根细手杖,又肥又大的裤子底下可以看见一双褪了色的茶色皮鞋,胸前垂着绿色领带。”⑤在秋瑾看来,她男性化的装扮是着意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追求男性的阳刚之气,争取男女平等。她曾对服部这样说过:“在我们中国,男人总是逞强,女人却懦弱,一直受压迫。我总想使自己树立起男子般的自豪感,所以想先把外形打扮成男的,进一步直到内心也是男的。”⑥这种极具个性化的见解,不论从外形还是从思想无不体现了女性要求解放、获得自由的心声。(四)自由化民初社会,各类思潮并存,在爱国热潮的激励下,妇女们开始投入到革命活动中,她们为了显示与时代的同步,提出更新女子服饰、简化传统女装的要求,以便于参政。1913年初,为适应时代变化,政府才草议出女子礼服服饰:“礼服照公布图样,长过膝一寸,袖宽六寸。衣带,已出阁者用紫红色,未出阁者不拘于颜色。便服齐膝,袖长齐手腕,袖宽四寸,腰前身稍宽,领高不过两寸”。⑦这一规定实际上并不严格,妇女们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力图要改变自身的形象,追求大胆奔放、不拘格式的服饰。孙中山先生指示:“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⑧这更加鼓舞了妇女在穿着上的自由发展。事实上,就民国时期整个女装的发展变化而言,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化的过程。使民众在政治上实现了衣着的平等权,不分贵贱可以穿同样的衣服。民国服饰的变革打破了烦琐的服饰礼仪,区别等级的观念逐步被改变。民国服饰变革是服饰穿着形式上的变革,也是人性的一次解放。民国服饰上的变革实质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正面交锋,是西方文化向中国全方位渗透的一个结果。这一结果直接影响了中国近现代人在服饰方面的取向,使极具鲜明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格的中国传统服饰开始走向没落。

83 评论

抬头走我路

郭嘉怕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好的写照。

104 评论

未未姐姐

9月1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刊登了一篇名为《Han's magazine lacks publisher》的文章,文章中透露,由韩寒创办的杂志《独唱团》第二辑因没有得到审批而被迫推迟上市。据猜测,出版商的规避是致使杂志“难产”的原因。 10月8日,韩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独唱团》第二辑至今没有上市,《独唱团》编辑部的兄弟们现在都在等着,现在大家还是在工作,在准备后面第三期、第四期的内容。现在我们正在准备明年开始的正式期刊,希望以后可以每月一期地准时出刊,像个大家印象中习惯的那种杂志周期。 12月26日晚12点,《独唱团》主编马一木在新浪微博正式宣布,《独唱团》第二期中止,团队解散。他说:“岁月长,衣衫薄,同学们,就此别过,我爱你们。”。此外,他还表示了歉意:“那些久久等待支持我们的读者,谢谢你们,对不起。那些给我们撰稿的投稿的作者,也谢谢你们,对不起。” 从2010年7月6日第一版《独唱团》出版,到2010年12月27日宣布团队解散,不到半年时间。今日凌晨,《独唱团》主编马一木在微博写道,杂志团队正式解散,独唱团彻底成为绝唱。[

227 评论

相关问答

  • 内衣方面的杂志

    不出版。红蕾杂志是2001年在河南出版社出版的一款内衣杂志,但是由于没有名气阅读者不多,在2012年时就将红蕾杂志停止出版,转而去发行其它杂志。

    吃肉肉变胖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国制衣杂志

    WGSN:领舞潮流 专业至上我要打印 IE收藏 放入公文包文章来源:365服饰商贸网 添加人:v_hht 添加时间:2006-11-26 1

    拉菲兔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内衣杂志在线

    《Sous》不错

    candys081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男装杂志衣服书

    《时尚先生》目标人群:成功男士有本土精神的男士杂志,有出色的人物报道。针对的主要人群是那些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的男性,时而内敛时而张扬,他们要将杂志做成一个品牌,

    FACE家具和设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杂志衣衫

    这几年应该是不可能的了由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在7月份出版第一期后,韩粉们一直期待着第二期杂志的上市。不过这一次的等候又要落空了,《独唱团》的编辑团队昨日宣布

    调皮捣蛋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