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2

大璐璐131483
首页 > 学术期刊 > 傣族舞的风格特征论文英文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梅干菜2012

已采纳

(1)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域,与姑娘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与他们信仰小乘佛教,与他们视孔雀为圣鸟而极为喜爱等等,均颇有相关。我们可以看出,服饰的特点、佛教的雕塑、孔雀的姿势神态等都较为直接地反映在傣族舞蹈中。口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型有:掌型、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嘴型(模仿孔雀嘴)、爪型(模仿孔雀爪)等;基本脚型主要有形成三道弯的勾绷脚;基本手位有:“低展翅”、“平展翅”、“双合翅”、“抱翅”、“JI质展翅”等。其舞姿造型上的“三道弯”即是模仿栖息在树桩上的孔雀,那长长的尾翅垂下来的自然的三道弯形态。(2)傣族舞蹈律动的基本特征: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健稳的力量美。口舞姿造型的“三道弯”和“一顺边”两者融合后形成多种柔媚线条的组合,体现出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详、舒缓的规律特点。舞姿“一顺边”来自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如傣族姑娘挑水,挑谷,扬场劳动时的步态和形态。又如农家活中,手拿特大的蔑扇风筛选谷时,手、脚、身体一致,都顺着一个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仅有三道弯的特点,也具有“一顺边”之美。

166 评论

漂飘linn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如下:

(一)傣族舞蹈的风格。

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也与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傣族人民世代生活在水边,对水有着深厚的情感,傣族人民自身坚韧热情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并以此为基础,将中原文化与东南亚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运用到傣族的舞蹈中,使傣族舞蹈具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少数民族的服饰都光鲜华丽,傣族的也不例外,傣族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傣族女性的上衣大多用绸缎或者薄布制成, 下身是紧身的筒裙,这样的服饰也促使了傣族舞蹈中勾踢舞步的形成。傣族生活在我国西南山区,环境优美,景色迷人。

傣族人民在此安然恬静的环境中幸福的生活,这种环境也给傣族舞蹈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傣族人民热情好客,傣族舞蹈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到傣族村寨驻足,参观。

傣族舞蹈也是傣族-张伟大的名片,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在傣族人民的温柔静谧的环境中得以体现。

(二)傣族舞蹈的特征。

1、傣族舞蹈舞姿造型的变化。

傣族舞蹈的特征之一就是傣族舞姿造型优美,变化多端,其中“一边顺”和“三道弯”是傣族舞蹈表现人体形体之美的典型造型特征。

三道弯有躯体动作的三道弯,也有手臂动作的三道弯,还有腿部的三道弯。傣族舞蹈形成三道弯有两个因素,一是受图腾崇拜的影响,另一个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傣族传统服饰,进而影响舞蹈的造型变化。

受图腾的影响主要指的是孔雀,孔雀是傣族的圣鸟,傣族人民对孔雀有着深厚的情感,通过对孔雀的观察,傣族人民意识到孔雀的造型有着天然的美感,孔雀的体态特征本身就符合三道弯的特点。

后来人们将孔雀的体态特征编入到孔雀舞中,并且融入了一些小乘佛法的思想。三道弯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傣族女性在生活中为了方便,服饰也比较紧身,使女性躯体的线条美展现出S型,这也是三道弯形成的原因。

一边顺是傣族舞蹈的另一个造型变化,一边顺是在劳动中身体姿态的反应,一边顺就是手和脚同出身体一侧的特征,这和傣族女性在劳动中的体态特征一致,傣族女性在担水,扬场中的手臂和脚步就是一边顺。一边顺的姿势使女性的舞姿看起来优美动人。

身体的线条美得以展示。一边顺和三道弯是傣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舞姿造型,两种造型合为一体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夜店。

2、傣族舞蹈的律动。

安详、舒缓是傣族舞蹈的律动特点,这种律动是他们生活习惯的反应,是傣族人民生活传统在舞蹈音律上的体现,也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傣族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潮湿,在农闲时节傣族百姓都会在阴凉处安静的休息。

傣族人民安静的性格也反应在了舞蹈的韵律中。傣族人民热爱水,水轻柔舒缓,不急不躁,化为傣族人民不急不躁,清新舒缓的风格。此外,人们生活在亚热带与动物相处.舞蹈中自然也融人了对这些珍禽异兽的艺术升华,使之成为动态的文化因素。

306 评论

datang1201

傣族舞蹈的动作虽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既有潇洒轻盈的“篾帽舞”,也有灵活、矫健、敏捷,且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刀舞、拳舞等。

在孔雀舞的表演中,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傣族舞蹈那以特有的屈伸动律而形成的手、脚、身体“三道弯”的造型特点,以及刚柔相济、动静配合等特有的表演风格。

练习方法

傣族舞优美、轻盈、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跳舞时下半身多成半蹲状态,身体、手臂、下肢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另外,重拍向下均匀颤动也形成其特有的韵律特征和节奏特征。

除了人们熟知的孔雀舞,傣族舞还有象脚鼓舞、长甲舞、蜡条舞、鱼舞等。

153 评论

雪後Sunny

秘密比较柔和,民族风情韵味浓厚

188 评论

王小金Fighting

傣族是通过跨国家来定居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并散居临沧、澜沧等30多个县。傣族多居住在山川秀丽、物产富饶、土地肥沃的坪坝地区,这些地区适宜于农作物生产,傣族居住的西双版纳赋有天南谷仓的称号,这一地区还以森林茂密,到处长满奇花异草的绮丽风光而著称。傣族舞是傣族人民最钟爱的舞蹈也是傣族最古老的民间舞蹈,在傣族地区十分盛行。傣族的各种节日,虽然每个地方的表现形式都大不相同,但是基本都和宗教信仰关系密切。在一些傣族聚居区,如德宏、西双版纳等,主要节日有傣历新年、关门、开门节等,人们大多称傣历新年 为 “泼水节”。傣族人民非常喜欢水,爱干净,炎热的天气下、在水田上要进行长时间的劳作,这更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水的感情。傣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有古越人的遗风、孔雀与象的意境、水文化的特征。动律安详、舒缓——傣族的人民在不同的程度上对于万物皆有灵性这样的观念都有所保留,他们认为大自然十分亲切,尊崇“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人与人之间相处交流融洽。因为古时候百越人对水有深厚的感情这才出现了舞姿造型“三道弯”;“一顺边”也是在高原上的劳作生活中产生。它的风格特色:“一顺边”和“三道弯”完美融合后,能在傣族专有的平缓安逸的节奏律动中表现出来,作为民族审美意趣与舞蹈者心理活动具像化存在。傣族从事农业生产,过安定的农耕生活,其民间舞均有恬静、优雅、细腻的特点。地处中外交通的陆、海通道上,得以广泛吸收中原与外来文化,民间舞蹈具有较高艺术水平。(一)傣族民间舞蹈分类傣族舞蹈大概可分成以下三类:表演性舞蹈、自娱性舞蹈、宗教祭祀性舞蹈。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有:嘎光舞、象脚鼓舞、孔雀舞、跳龙舞等。1.嘎光舞在傣语里“嘎”是跳或舞;“光”指鼓,也有集拢之意,“嘎光”也就是指围绕着鼓跳舞。嘎光是傣族最古老的民间舞蹈,曾在20多个县里流传,每到逢年过节,丰收喜庆的日子,人们就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嘎光舞是男女老少都能跳的舞蹈,嘎光舞的舞蹈动作虽然简单,但特点突出,舞者在半蹲S的姿态上做屈伸颤动的动作,舞者手臂保持三道弯的后轮翻腕,手脚同时做一边顺的动作,上身随手臂左右摆动。这一舞蹈反映了傣族人民庆祝丰收,祝愿生活美好的愿望与理想。2.象脚鼓舞象脚鼓舞在临沧、西双版纳、思茅、云南德宏等地区盛行,是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男子自娱性舞蹈。象脚鼓的形状似大象的脚,是傣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可以说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象脚鼓有大小之分,大的多用来伴奏,舞者身上斜挎大鼓,用指、拳、掌、肘、脚、头击打鼓心与鼓边,轻敲重打出各种“鼓语”,同时不停变换姿态,形成多种舞姿造型。小鼓则用于鼓舞,表演时鼓尾系着孔雀翎饰物,舞者的舞姿与鼓声和摆动的尾饰融合在一起。傣族还有赛鼓的风俗,每逢节日或劳动闲暇时,青年们就以灵巧敏捷、风趣幽默的象脚鼓舞互相竞技比赛,象脚鼓舞也成了显示青年人活力和幸福生活的象征。3.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孔雀舞的特色最为鲜明,流传于孟连、西双版纳等地区。在德宏傣语中孔雀舞被称为“嘎洛拥”,在西双版纳傣语中孔雀舞被称为“凡喃若”。“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拥”和“喃若”都是“孔雀”之意。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者应佩戴面具和宝塔金冠,身负孔雀架子,以鼓、镲等乐器伴奏,表演还可以分为独舞双人舞和三人舞。不同地方的孔雀舞跳法也大不相同,表演者的技艺不同表现出的舞蹈风格自然也不同。在繁闹的节日或事修功德的佛会开始时,在广场上就会出现孔雀舞表演。4.跳龙舞跳龙舞是傣族宗教祭祀舞蹈,一般在祭龙树的活动中进行,舞蹈时,男舞者手持带环的铁圈,女舞者手持羊皮单面鼓舞蹈,舞蹈有时是集体舞,有时是两人对舞,舞蹈没有情节变化,是一种情绪性的舞蹈。舞蹈动作简单,动作幅度小。傣族还有以武术性质为主的舞蹈,这类舞蹈产生的年代过于久远。曾经傣族的成年男人,在平常是农奴,战争发生的时候就必须是士兵,必然就要学一些舞刀弄枪的技艺,用来参与战斗或是防身。今天的傣族男子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借此来表现出自己的机智勇敢,但是,现在他们时常练习的刀枪棍棒早已经和其他民族的路数融合,比如拳可以分成好多不同的流派,比如说:本地拳、外地拳、泰拳等等,在表演的时候还经常用鼓等乐器来做伴奏,也就发展成了偏向舞蹈化性质的武术。

247 评论

相关问答

  • 傣族服饰研究论文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

    贝贝克20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傣族服饰论文的题目

    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

    龚家少爷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浅析苗族舞蹈的艺术特征毕业论文

    苗族舞蹈芦笙舞——(苗语称“究给”)是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流传广泛,普及各苗族地区。其中尤以贵

    浅葱de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傣族舞的风格特征论文英文文献

    (1)傣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

    大璐璐13148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谈傣族孔雀拳的论文题目

    傣族孔雀舞的传承意义 傣族孔雀舞的传承意义,相信大家都应该有看过孔雀舞的,孔雀舞十分的优美,同时它也是有着特殊的传承寓意的呢,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傣族孔雀舞的传承意

    chengongsc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