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婷0302
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情况 (一)著作《韩非子趣读》,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8,台湾先智出版2002年11月再版,23万字,独立。《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年10月,29万字,独立。《先秦文学史》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20万字,独立。《诗骚考古研究》,香港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23万字,独立。《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学习出版社2007年5月,52万字,独立。《英汉对照诗经》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0年1月,31万字,二人并列。《中国文学精神·先秦卷》2003年12月,24万字,二人并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2002年3月,120万字,位次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卷本)2004年5月,80万字,位次2。《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105万字,位次3。《中国审美文化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58万字,位次2。《经典常读: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三十本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38万字,参撰。《诗骚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参撰。《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位次2),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二)论文《“于我心有戚戚焉”:读〈孔子答客问〉》,《孔子研究》(CSSCI)2000年第2期, B类《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文学遗产》(CSSCI) 2000年第2期, B类《还原孔子生命的新作》,《文论报》2000年7月1日。《风诗古今接受异同说》,《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7月,10000字,第1位。《高亨老子研究的考古新证》,《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11000字, B类(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转摘,被人大复印资料【B5】全文复印),《说孟子的傲气》,《齐鲁名人》2001年第4期,5000字。《论山海经的原始征兆信仰及其文化考察价值》,《人文述林》第四辑,2001年8月,10000字《复原〈诗经〉名物的生命》,《诗经研究丛刊》第一辑,2001年7月,5000字,独立。《从人本、人伦到人情:论先秦诗歌情理激荡的内在驱力》,《文艺报》2002.2.26,C类《“乐亡(毋)离情”:〈孔子诗论〉“歌言情”说》,《文艺研究》(CSSCI) 2002年第2期, A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全文复印)。《〈离骚〉代言及其三歌考索》,《东方丛刊》2002年第4期,12000字,B类。《王国维的“新发现”与“文学考古学”》,《人文述林》第五辑2002,10000字。《“文学考古”刍议》,《光明日报》2002.11.27,5000字,独立,B类《周代“采诗说”的文物新证》,《民俗研究》2002.4,7000字,B类《思孟学统、孟子之傲及其遗响》,《人文述林》第六辑2003.9,9000字《人本、人伦与先秦偏于主观表达的文学精神》,《人文述林》2004.9,10000字《出土文物与屈原创作的认定》,《东方丛刊》2005年第1期,B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2005年第8期全文复印)《厅堂说唱与汉乐府艺术特质探析》,《文史哲》(CSSC) 2005年第3期,A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2005年第9期全文复印)《庄子与老子关系的再审视》,《理论学刊》2005年第11期,C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B5】2006年第1期全文复印)《考古释“鱼”》,《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5年《考古发现与论语释惑》,《人文述林》第八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诗经研究多维视角的拓展与交汇》,《诗经研究丛刊》,2006年《含蕴深婉,环环相扣》,《中学生阅读》2006年第1期《先令券书与孔雀东南飞释疑》,《中国文化研究》(B,CSSCI)2006.2夏之卷《论山海经的原始征兆信仰及其民俗文化考察价值》,《民俗研究》(B,CSSCI)2006年第3期《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周易研究》(CSSCI)2006年第5期, B类《“说”“传”“语”:先秦“说体”考索》《文学遗产》(CSSCI)2006年第6期,B类(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2007年第4期全文复印)《诗经与汉乐府传播方式的比较研究》,《人文述林》2006.12《考古与嫦娥奔月研究新证》,《人文述林》2007.12《“对话式”与“表演式”:〈诗经〉、汉乐府初始传播方式的比较研究》,《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四辑,2008年1月《文学考古:文学史的复原与拓新》,《社会科学报》2008.1.10《解读济南》,《海内此城古,济南名士多》,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1《〈庄子〉寓言三种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学刊》2008年第4期,C类《一种凸显着“逻辑”的历史描述——读〈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出版广角》2008年第6期《中和:〈诗经〉的审美理想与中国文化的基本品格》,见《名家品诗经》,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1月《汉代俗赋与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研究》,《理论学刊》2009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J2】)2009年第9期全文复印)《厅堂说唱与汉乐府艺术特质探析》,《文艺民俗学论文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7月《高亨文献考据的治学方法及其学术价值》,《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B,CSSCI)《出土文献与〈两汉全书〉之“全”》,《东岳论丛》2010年第8期(B,CSSCI)《“说”“传”“语”:先秦“说体”考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从卦象爻位看〈周易〉阴柔阳刚的两仪分合》,《周易研究》2011年第1期(B,CSSCI)《〈诗经〉“葛藟”考辨》,《船山学刊》2011年第3期(CSSCI扩展版)《馨香的庄重与浪漫:〈诗经〉芳香植物解读》,《理论学刊》2011年第4期(CSSCI扩展版)《楚简〈缁衣〉、子思子与引〈诗〉证说》,《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辑,学苑出版社2011.9《学思并重,不罔不殆:说说我们的师承和学统》,《山东大学报》2011-10-15《行吟泽畔:屈辞传播方式考索》,《中国楚辞学》第17辑(2011年12月)《楚简〈缁衣〉、子思子与引〈诗〉证说》,《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春之卷)(B,CSSCI)《〈汲冢琐语〉与先秦“说体”考察》,《理论学刊》2012年第4期(CSSCI)
木本色计
1.《〈五行〉学说与〈荀子〉》,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2. 《论汉代〈诗经〉著述之内外传体》,刊载于《国学研究》第三十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3.《学术上的闻一多:论〈古典新义〉之新》,收入《古典新义》(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出版。4.《说评点》,刊载于《文史知识》2011年第11期。5.《论屈原诗歌的比体艺术》,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被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2012年第2期“论点摘编”部分摘要介绍了本文的部分论点,题为《〈离骚〉的比体艺术》。6.《中国寓言研究反思及传统寓言视野》,刊载于《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7.《简帛〈五行〉篇与〈尚书〉之学》,收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主编《先秦两汉古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8.《论楚辞文化学研究的问题——以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为考查中心》,刊载于《中国诗歌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2010年5月。9.《〈庄子〉和先秦道家散文艺术》,收入熊礼汇主编《中国古代散文艺术二十四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10.《“纯绿”还是“纯缘”:一个〈诗经〉学的误读》,刊载于《文献》季刊,2010年第1期;被收入《北大中文学刊》(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1.《论简帛〈五行〉篇与〈诗经〉学之关系》,刊载于《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又收入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编《燕园论诗:中国古代诗歌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12.《〈离骚〉三论》,刊载于《国学研究》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收入《北大中文学刊》(201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13.《简帛〈五行〉篇与孟子之学》,刊载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又被摘要收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文摘》第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14.《〈史记〉:那个时代的“文学”》,刊载于《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15.《〈诗经〉学误读二题》,刊载于《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6.《理解孔子》,刊载于《在北大听讲座》第17辑,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2月。17.《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自恋倾向:以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为考查中心》,刊载于台湾远东科技大学《远东通识学报》第1期,2007年7月。18.《〈两都赋〉新论》,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2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获得“北京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3月3日)。19.《上博战国楚竹书〈诗论〉的〈诗经〉学史价值》,刊载于《中国诗歌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2005年8月。20.《先秦两汉文学与哲学》,收入《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先秦两汉卷,傅璇琮、蒋寅总主编,赵敏俐、谭家健分卷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21.《现状和困境:近年来〈诗经〉研究平议》,刊载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22.《归乡情悲:〈采薇〉新释》,刊载于《文史知识》2005年第6期。23.《论上博战国楚竹书〈诗论〉的〈诗经〉学史价值》,收入《立雪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4月。24.《关于先秦寓言的追问》,刊载于《文史知识》2004年第6期。25.《论屈原作品中的“男女关系”隐喻》,收入《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26.《卫宏作〈诗序〉说驳议:兼申郑玄子夏作〈大序〉、子夏毛公作〈小序〉说》,刊载于《中国学术》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27.《史学、文学、经学:〈史记〉特质三层》,刊载于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iesⅡ(《国际中文研究》第二辑),博特拉大学出版社(UNIVERSITI PUTRA MALASIA PRESS)2001。28.《孔子天命意识综论》,刊载于《孔子研究》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马列哲学政治及社科类)1999年12期全文转载。29.《论〈诗经〉汉学宋学之异同》,刊载于《文史哲》1999年第4期。30.《论共时性理解对〈诗经〉、〈楚辞〉研究的意义》,刊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31.《史记:司马迁人格的完成》,收入孙以昭主编《中国文化与古典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32.《试论荀子的人文意识》,刊载于《孔子研究》1991年第3期。33.《论〈诗经原始〉在〈诗经〉学史上的进展及其保守性》(合作),刊载于《学术交流》2011年第8期。34.《朱子〈诗〉学特征论略》(合作),刊载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35.《历史性:汉字阐释的原则》(合作),刊载于《人文杂志》199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36.《关于汉字构形功能的确定》(合作),刊载于《安徽教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37.《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合作),刊载于《学术界》1995年第1期。38.《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与弥合》(合作),刊载于《语文建设》1994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39.《〈说文解字〉与儒家传统》(合作),刊载于《江淮论坛》1994年第6期。40.《汉字阐释与图腾遗风》(合作),刊载于《东南文化》199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94年第6期全文转载。41.《论屈原的理性精神》(合作),刊载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及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情况 (一)著作《韩非子趣读》,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年8,台湾先智出版2002年11月再版,23万字,独立。《中国
1.《〈五行〉学说与〈荀子〉》,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2. 《论汉代〈诗经〉著述之内外传体》,刊载于《国学研究》第三十卷,北
以下是有关先秦文学的研究论文范文衔接地址,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子路出言不逊质疑老师求官心切吃相不雅
上新浪网教育去查有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