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ar糖果君
! 不用写的~~~心意有就行!hfut1879(站内联系TA)这个没有必要吧?除非你或者你老板跟这个编辑很熟悉基金喜羊羊(站内联系TA)写感谢信是俺们国人的思维,其实根本不用写,要有点学者的傲慢visitor958(站内联系TA)系统发的就算了,编辑单独电邮给你,可以回一下说谢谢就好了。seagullnin(站内联系TA):tiger38:木有写过,也不用写laoda111(站内联系TA)这个不用,中国人的习惯。ECUST小熊(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yensh at 2011-04-29 09:44:03:下次有好的论文继续投到这个杂志就是最好的心意。dafeng001(站内联系TA)写个毛 , 人家事情这么多了 还要看你感谢信 还要回信 烦不烦啊supermight(站内联系TA)不用的,想想人家工作量多大,每天处理的稿件和邮件都n多,你发的感谢信相当于垃圾邮件ronggangsky(站内联系TA)没有必要写感谢信吧 呵呵mushichun(站内联系TA)不需写的,他应该感谢你才对croninszl(站内联系TA)需要昧?SCI论文被接收了,想给编辑回复一封感谢信,不知道怎么写,最好能给个模板,谢谢啦!! 自己好好庆祝一下,呵呵yingying1588(站内联系TA)无人关心这个,也无此必要!!!jwb811225(站内联系TA)写感谢信是俺们国人的思维,其实根本不用写,要有点学者的傲慢mooncakeaa(站内联系TA)画蛇添足。。。。。
金舟创元
SCI期刊的修改意见,无非包括大修与小修。大修需要修改的内容很多,文章被接收的周期可能拖延。而小修给人的感觉即是稍加修改后即可接收。这个是相对而言,大修可以很快进入小修,而极少情况下的小修也有可能推迟接受,甚至出现意外-拒稿! 遇到大修不要灰心,这很正常!应该想到另一个方面:至少还没拒稿,说明还是有修改意义。这项研究没有白做,值得庆贺!大修的文章会有很多的修改意见,建议大家逐条回复。将不同Reviewer的意见进行逐条回复,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当然也要注意没有提出修改意见的内容。如果发现语法或内容的错误,要尽早修改。如果存在试验漏洞,也要及时补充。不要保存侥幸心理。或许审稿人觉得没必要补充试验,但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研究者如果觉得有必要添加试验,那么就可以在修改时添加该方面的内容,这样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期刊的Reviewer与Editor很可能被你的专业素养所感动。 大修后需要看一下状态,如果大修后还是大修,那么可要仔细修改,如果不能进行到小修的话。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拒稿。当然不排除仔细修改后进入小修及发表的状态。这体现的意义就是你这篇文章符合他们刊发的考虑范围,但是内容还没有修改到他们的预期。如果能进入到小修的话,那么就可以稍稍松口气,毕竟离被接收就不远了。 得到小修的回复是比较幸运的。但是有些人有这样的经历:经过两次小修。说白了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以为“小修即可高枕无忧”!其实小修更要注意细节的内容,那些经历两次小修的人,就是细节考虑的不够到位。建议修改时也要跟大修一样重视。重新修改论文,甚至可以交给其他同行修改一下,提提其他的修改意见,将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一并修改后,返回给编辑。在回复邮件时告知对方我们不但修改了提出修改意见的地方,同时还对其他我们觉得不够妥善的地方进行了再次润色(注意请将再次修改的内容在回复邮件内阐述)。 由于期刊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都是他本人整合了审稿人的修改意见给的。所以他的邮件无非就是陈述审稿人给出的意见,然后要求你按照他们的修改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在撰写邮件时,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写我们对论文进行了仔细的修改等字眼,万一再被人发现明显的错误,岂不是自己咋了自己的招牌。回复时首先要感谢匿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尤其是建设性的意见。当然,也要感谢一下编辑。然后根据修改意见进行逐条回复即可。
vera911213
如果快的话需要三个月,慢的话需要一年的时间。给杂志社投过稿件的作者都经历过漫长的等待时间,用“煎熬”一词一点也不为过,你的稿件投给杂志社之后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见刊呢?稿件投递;编辑收稿(但愿编辑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到你的稿件);编辑进行稿件登记后,审稿人员将对稿件进行初审,初审的内容主要包括稿件选题、创新性、学术质量、写作质量、学术不端检测等,凡初审后认为学术水平差或不符合本刊收录范畴的稿件,将直接予以退稿,并给出简要的退稿意见,符合的进入复审。外审,外审专家的评审意见是决定稿件是否录用的重要参考。外审结束后,杂志社将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处理,提供综合评审意见。作者若对审稿意见有充分理由反驳,作者可以申辩,并会根据申辩意见提交再审。终审,主编根据审稿意见对作者发回的修改稿和修改说明进行审核,修改完善即可告知发表;没有按要求修改又没有充分说明理由的稿件,将被退稿;若需要再请专家审阅的,将再次送外审;若还需要修改的,将再次提交退修。通知作者,查看是否有审改信息或通知。编辑加工,稿件缴费后将进入编辑加工阶段,编辑会以作者最后一次发至指定邮箱中的稿件为作者最终确认稿进行加工。编辑加工后的稿件由排版人员进行排版;编辑对每篇稿件轮流进行三次校对;编辑将最终版样上传至采编系统请作者确认,这是作者最后一次修改稿件的机会;文章发表后邮寄样刊。以上就是一篇论文稿件从投稿到出版发表的过程,若是顺利的话需要三个多月,不顺利的话可能需要一年左右。
孔雀凉凉
首先,诚恳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提交文章修改后要附上一个cover letter。里面包含这些内容:
再次感谢编辑和审稿人的帮助。虽然cover letter的内容也都是客套话,但是编辑跟审稿人看着也会舒心不少。特别是审稿人,需要认真地无偿地审阅文章,难能可贵的是还需要找出不足的地方。即便有时因为研究方向不是很一致,他们有的问题有点业余,又或者提意见时比较不客气,回复审稿意见的时候也一定要尊重他们。
第二,另外起草一个单独的response letter。 在这里用问答式一一列出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并且一一作答。对于文字的修改要求,直接接受就行了。有的审稿人要求增加参考文献,也许这是审稿人唯一显示他私心的地方——比如要求引用他的文章,不是很离谱的情况下也可以照办,或者打个折嘛,要求引用三篇最后加上一篇嘛。回答问题的时候,最好简洁和就事论事,不要拖泥带水。要注意不要为了回答某个问题而导致更多的疑问,尽量将讨论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
第三,有的审稿人与文章的研究方向有差异,或者没有认真读文章,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有误,从而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首先引用一下文章的相关句子,然后指出文章的真正意思。接着承认是自己的表达出现问题了,让审稿人曲解了意思,最后指出句子已经重写,表达的意思已经更准确了。这样的回答,既巧妙地回答了该问题,也避免了让审稿人尴尬。
第四,如果遇到了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比如审稿人质疑文章的创新性有限,价值不大。这些是文章的硬伤,是没有办法修改的。赞同审稿人的意见肯定不好,但是用回避的方式不回答更不好,既不礼貌也侧面赞同了审稿人。这个问题尽管很难回答,但是还是要去争取一下,比如再强调一下文章里面相关的几个句子。要知道每个人的见解不同,虽然一个审稿人觉得意义不大,但是决定权毕竟是在编辑手里,只要编辑在综合多个审稿人意见之后还觉得文章有可取之处,也就没有问题。而response letter是所有审稿人都可以看到的,诚恳的回答会获得其他审稿人的好感。
第五,审稿意见里面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要求补充信息,比如更多的实验结果或者与该文章相关的另外的一些信息。这样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一下,如果仅仅是审稿人出于自己的好奇,是可以选择在response letter 里提供而不是直接添加到文章里面。而如果对所有读者都有用,则需要加到文章里面。对于审稿人提出的不合理的建议,可以心平气和地找个客观的理由委婉地拒绝或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不要让审稿人觉得你对他的问题视而不见。
不同的杂志周期不一样,要有耐心,一月份出来。收费出版物要快,一般三个月左右。不收费出版物主要看论文质量,周期相对较长。如果急需,找一家正规的付费刊物,注意一定是
1-3个月。从投稿后开始算,审核周期在1-3个月左右。快的话,一个月内有回复,慢的话,看能到2个月才能给你回复,告诉你是修改还是通过。如果3个月不回复的,就是没
拆寻期刊是否sci期刊可以在以下几个网站里直接查询: 1、期刊官网 期刊官网对于期刊的基本信息一般都会做详细标注的,这当然就包括了期刊的级别和类别,这里唯一需要
一般为一周~
如果没有采用,一般不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