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1

今天天很蓝
首页 > 学术期刊 > 地理学报60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十年自己

已采纳

著作2008,开发区产业与空间及管理转型,科学出版社,304页。2008,中国都市の生活空间——社会构造・ジェンダー・高齢者(合著),ナカニシヤ出版。2005,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译著),商务印书馆,461页。2004,人文地理学词典(译著),商务印书馆,823页。2003,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造对策研究(合编),云南大学出版社,492页。2002,中日城市的时空间结构(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312页。2000,城市空间,科学出版社,153页。1999,中国城市地理(合著),商务印书馆,703页。1999,中日城市结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67页。1998,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合编),海洋出版社,172页。学术论文1.2008,Chai Yanwei,Zhou Shangyi et al. Recent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in China. Japanese Journal of Human Geography. Vol. 59, No. 6: 2~.2008,Chai Yanwei,Zhou Shangyi et al. Urban, Culture, Tourist and Historical Geographies. In Cai Yunlong ed. Recent Progress of Geography in China.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2008,Wang Donggen, Chai Yanwei. The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 and commuting in Beijing, China: the legacy of Danwei. Transport Geography. In .2008,柴彦威,上海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Vol 28,No. 2:.2008,柴彦威,刘志林,沈洁,中国城市单位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干旱区地理,Vol 31, No. 2:.2008,柴彦威,翁桂兰,沈洁,基于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上海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地理研究,Vol. 27, No. 4: .2007,Cao Xinyu, Chai Yanwei. Gender Role-Based Differences in Time Allocation: Case Study of Shenzhen, Chin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No. 2014: .2007,Chai Yanwei,Shen Jie,Long Tao. Downtown Retailing Development Under Sub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Bei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 No. 1:1~99.2007,柴彦威,李昌霞,沈凡卜。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化,《中国大城市住房市场化及其空间扩展》课题研究报告书:57~7110.2007,柴彦威,沈洁,基于消费行为的北京城市中心商业区发展研究,中国城市评论,第3辑:62~7011.2008,森川洋著,柴彦威译。日本城市体系得结构特征及其改良。国际城市规划,,:5~1112.2007,汤茂林,柴彦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译著出版的特征、问题与建议。人文地理,,:125~12813.2007,土居青洋,柴彦威。北京市住房改革与住宅开发,《中国大城市住房市场化及其空间扩展》课题研究报告书:39~5614.2007,姚江春,柴彦威。上海市民高档服装购物出行的交通方式特征。地域研究与开发,,:45~5015.2007,周千钧,柴彦威,彭雪。北京城区便利店的空间布局与居民利用特征*——以7-11为例。经济地理,,:595~59816.2006,柴彦威,沈洁。基于移动活动法的城市空间研究,人文地理,,:108~11217.2006,柴彦威,颜亚宁,曲华林,马玫。滨海新区空间关系与发展战略思考。时代建筑.18.2006,陈零极,柴彦威。上海市民大型超市购物行为特征研究。人文地理, ,:124~12819.2006,刘云刚,柴彦威。日本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征与动态。人文地理,,:6~1020.2006,龙韬,柴彦威。北京市民郊区大型购物中心的利用特征——以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为例。人文地理,,:117~12321.2006,沈洁,柴彦威,郊区化背景下北京市民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利用特征,人文地理,,:113~12322. 2005,柴彦威、李昌霞,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以北京、深圳和上海为例,地理学报,60卷3期,401-408。23. 2005,柴彦威,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24卷2期,1-5。24. 2005,柴彦威,尚嫣然,深圳居民夜间消费活动的时空特征,地理研究,24卷5期,803-810。25. 2005,李昌霞,柴彦威,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民消费方式的变化及其空间扩展,经济地理,25卷4期,528-531。26. 2005,李昌霞, 柴彦威,张纯,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时间利用与活动空间特征.地域研究与开发,24(7):108-11327. 2005,田文祝,柴彦威,李平,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动态——《人文地理学词典》评述,人文地理,20卷4期,125-128。28. 2004,柴彦威、王茂军,日本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地理学报,59卷增刊,167-174。29. 2004,柴彦威、林涛、龚华,深圳居民购物行为空间决策因素分析,人文地理,19卷6期,85-88。30. 2004,柴彦威、翁桂兰、龚华,深圳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人文地理,19卷6期,79-84。31. 2004,Araki Hitoshi, Chai Yanwei, Fresh vegetable supply system at the Dazhengsi wholesale marlet in Beijing: in the context of commodity chain analysis, Annals of the Japan Association Of Economic Geographers, , , . 2004,翁桂兰,柴彦威,深圳居民酒吧消费行为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3卷7期,44-48。33. 2004,林涛,柴彦威,深圳居民住房消费行为特征与机制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3卷7期,38-43。34. 2004,金晓哲,柴彦威,欧美消费者行为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地域研究与开发,23卷7期,13-18。35. 2004,尚嫣然,柴彦威,深圳居民服务性消费行为的偏好与空间特征,人文地理,19卷6期,93-96。36. 2004,李昌霞,柴彦威,刘璇,北京城市老年人购物决策过程中的评价性认知特征,人文地理,19卷6期,89-9237. 2004,曲华林,翁桂兰,柴彦威,新加坡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地域研究与开发,23卷6期,61-64。38. 2004,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地理学报,59卷6期,603-81039. 2004,蔡运龙,陆大道,周一星,王缉慈,秦其明,李有利,柴彦威,张镱锂,刘卫东,王劲峰,宋长青,冷疏影,王民,中国地理科学的国家需求与发展战略,地理学报,59卷6期,811-81940. 2003,柴彦威,林涛,刘志林,曹艺民,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23卷5期,547-553。41. 2003,柴彦威,从“隐退现在的地理学研究”说起,地域研究与开发,22卷4期,30。42. 2003,柴彦威,翁桂兰,刘志林,中国城市女性居民行为空间研究的女性主义视角,人文地理,18卷4期,1-4。43. 2003,柴彦威,刘志林,中国都市における単位制度の変化と生活活动および都市构造への影响,东大人文地理学研究,第16号,55-78。44. 2003,柴彦威,中国都市住民における日常生活活动の特徴,歴史と地理,第10号。45. 2003,翁桂兰,柴彦威,马玫,王新风,大都市区居民对新兴边缘城市的认知与迁居意向——以天津大都市区为例,人文地理,18卷4期,5-9。46. 2003,邢海峰,柴彦威,大城市边缘新兴城区地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趋势——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22卷2期,21-25。47. 2002,柴彦威,刘璇,城市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时间地理学框架与展望,地域开发与研究,21卷3期,55-59。48. 2001,柴彦威,龚华,城市社会的时间地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卷5期,17-24。49. 2001,柴彦威、史中华、王宏伟,地域轴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政策意义,城市规划,25卷5期,25-28。50. 2001,柴彦威,日本的产煤地域振兴对策及其对我国资源型老工矿地区改造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119卷5期,25-29。51. 2001,刘志林、柴彦威,深圳市民周末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经济地理,21卷4期,504-508。52. 2001,刘璇、柴彦威、史中华、王宏伟,中国西部城镇空间组织的几种型式与未来构想,地域研究与开发,20卷5期,59-62。53. 2001,刘志林、柴彦威,企业研究的时间地理学框架--兼论泰勒模式的时间地理学解释,地域研究与开发,20卷3期,6-9。54. 2001,仵宗卿、柴彦威、戴学珍、杨吾扬,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结构研究--以天津市为例,地理研究,20卷4期,480-488。55. 2000,柴彦威、周一星,大连市居住郊区化的现状、机制及趋势,地理科学,20卷2期,127-132。56. 2000,柴彦威、胡智勇、仵宗卿,天津城市内部人口迁居特征及机制分析,地理研究,19卷4期,391-399。57. 2000,柴彦威,李峥嵘,刘志林,史中华,时间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人文地理,15卷6期,54-59。58. 2000,柴彦威、龚华,关注人们生活质量的时间地理学,中科院院刊,15卷6期,417-420。59. 2000,史中华,柴彦威、刘志林,深圳市民迁居特征的时空分析,人文地理,15卷3期,38-42。60. 2000,仵宗卿、柴彦威,论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几个问题,经济地理,20卷1期,115-120。61. 2000,龚华、柴彦威、刘志林,深圳市民工作日生活活动时空结构特征研究,人文地理,15卷6期,60-66。62. 2000,李峥嵘、柴彦威,大连市民通勤特征研究,人文地理,15卷6期,67-71。63. 2000,刘志林、柴彦威、龚华,深圳市民休闲时间利用特征研究,人文地理,15卷6期,73-78。64. 2000,仵宗卿、柴彦威、张志斌,天津市民购物行为特征研究,地理科学,20卷6期,534-539。65. 1999,柴彦威,中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比较研究,人文地理,14卷1期,6-10。66. 1999,柴彦威、李峥嵘、史中华,生活时间调查研究回顾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18卷1期,68-75。67. 1999,李峥嵘、柴彦威,大连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时间的利用特征,经济地理,19卷5期,80-84。68. 1999,仵宗卿、柴彦威,商业活动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5卷3期,20-24。69. 1998,柴彦威,时间地理学的起源、主要概念及其应用,地理科学,18卷1期,66-72。70. 1998,柴彦威,中国城市居民休息日的时间利用特征与活动时空结构,吴必虎、柴彦威主编: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海洋出版社,17-22。71. 1998,曹广忠、柴彦威,大连市内部地域结构转型与郊区化,地理科学,18卷3期,234-24。72. 1997,Chai Yanwei, Residence suburbanizition in Dalian City,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 No. 2, . 1997,柴彦威,中国都市における内部地域构造の特徴と変容,森川洋主编〖都市と地域构造〗,大名堂、1-1774. 1997,柴彦威、王恩宙,时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经济地理,17卷3期,55-61。75. 1997,柴彦威、史育龙,日本东海道大都市带的形成、特征及其研究动态,国外城市规划,第2期,16-22。76. 1997,柴彦威、何家蓉,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其变化,中国地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205-211。77. 1997,马玫、柴彦威,中国郊区化特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中国地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212-217。78. 1996,柴彦威,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地理研究, 15卷1期,30-38。79. 1996,柴彦威,日本产煤地域的振兴对策,国土开发与整治,6卷4期,58-62。80. 1996,Chai Yanwei,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 city in Chinese arid area : a case study of Lanzhou, Gansu Province. 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No. 3,. 1995,柴彦威,郊区化及其研究,经济地理, 15卷2期。82. 1994,柴彦威,中国都市住民の日常生活における活动空间--兰州市を例として,地理科学,49卷1号。83. 1993,柴彦威,広岛市民の日常生活における活动空间--壮年层住民の场合,人文地理,45卷4号。84. 1993,柴彦威,中国都市の内部地域构造と市民生活,日本都市学会年报,27卷。85. 1992,柴彦威,中国都市の地価评価,地理科学,47卷1号。86. 1991,柴彦威,中国都市の内部地域构造-兰州を例として,人文地理,43卷6号,1-17。87. 1990,柴彦威等,中国地理学関系学会の动向,地理科学,45卷2号。

359 评论

vicki瑶瑶

中国科学(B辑),1992,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冻土结构特征研究, 9期。朱诚等科学通报,1996,上海马桥遗址文化断层成因研究,第2期:148-152,朱诚等。科学通报,2003,对长江三角洲和宁绍平原一万年来高海面问题的新认识,48(23):2428-2438,朱诚等。科学通报,2005,长江三峡库区中坝遗址地层古洪水沉积判别研究,50(20):2240~2250.朱诚、郑朝贵、马春梅等。自然科学进展,2005,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境考古研究问题的思考,15(2):149-153,朱诚。第四纪研究,2002,长江三峡地区汉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变迁,第5期,518-524,朱诚等。第四纪研究,2006,神农架大九湖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第4期, 26(5):814 -826,朱诚等。地理学报,2008,重庆中坝遗址地层Na-Ca元素含量揭示的制盐业兴衰史,63(5):524-534朱诚、姜逢清、马春梅等。地理学报,2009,地层学界近年来对新生代地层学名称使用的变化,64(9):1143~1147.朱诚、黄铿。地理学报,2008,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花岗岩坑穴成因,63(7):735~743.朱诚、崔之久、李中轩等。地理学报,2009,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64(1):21~32.朱诚、彭华、李中轩等。地理学报,2007,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62(3):227-242,朱诚、钟宜顺、郑朝贵等。地理学报,1995,对庐山东麓第四纪沉积物物源及新构造运动的新认识,第1期,朱诚等。地理学报,1992,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冰缘地貌的分布和演变过程,第6 期,朱诚、崔之久。地理学报,1992,中天山石冰川特征研究,第3期,朱诚、崔之久等。地理学报,1991,南极乔治王岛的地理环境分析,第3期。朱诚等。地理学报,1996,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第 6期,朱诚等。地理学报,2000,福建冠豸山丹峡地貌成因及旅游景观特色,55(6):679-688,朱诚等。地理学报,2003,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58(3):433-441,朱诚等。地理学报,2005,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成因,60(3):445-455。朱诚、彭华、李世成等。地理学报,2005,对江苏胥溪河成因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探讨,60(4):673-679。朱诚、林承坤、张芸等。地理学报(台湾),2006,苏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人类遗址时空分布问题探讨,(44):67-78,朱诚、郑朝贵、顾维玮等。地质论评,1994,对用Fe3+/Fe2+探讨庐山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第3期,朱诚。地质论评,2005,南京江北地区9490-4840aBP环境演变的地层记录研究,51(3):347-352,朱诚等。沉积学报,1995,天目山姚砂岭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第3期,朱诚等。地理研究,1996,分形方法在庐山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5卷第4期,朱诚等。地理研究,1997,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沉积与古洪水研究,16卷4期,朱诚等。地理科学,2009,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29(2):229-237.朱诚、彭华、欧阳杰等。地理科学,1992,中天山泥流舌和泥流阶地运动特征及其蠕动机制,第4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4,中安第斯山地冰缘地貌特征研究,第1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1,菲尔德斯半岛冰缘地貌分布及其与冰川历史的联系,第2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6,庐山、黄山和天目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比较研究,第1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6,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7000aBP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3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7,南京宝华山地区全新世沉积环境研究,第3期,朱诚等。地理科学,1998,南京汤山猿人生存古环境重建探讨,第4期,433-441,朱诚等。地理科学,2003,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北地区全新世以来人地互动关系的环境考古研究,23(6):690-697,朱诚、张强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黄山逍遥溪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第3 期,朱诚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南极乔治王岛地温振荡特征,第4期,朱诚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江苏龙虬庄新石器遗址环境考古研究,第3期,286-292,朱诚等。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Neolithic Cultural Interruptions and Holocene Buried Palaeo-Trees in the Yangtze Delta,第6期,朱诚等。南极研究,1990,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冷圈结构特征研究,第4期,朱诚等。南极研究,1991,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冰缘地貌过程分析,第3期,朱诚等。冰川冻土,1993,论坡地冰缘地貌的发育模式,第2期,朱诚等。冰川冻土,1989,从砾向组构看天山叶状石冰川的表面运动特征,朱诚等。冰川冻土,1990,论天山季节性冻胀丘的发育特征和过程,第1期,朱诚等。冰川冻土,1992,全球冰缘地貌综合区划初探,第2期,朱诚等。

261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理学报好投吗

    《古地理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由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学、

    JasonZhou52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地理学报地位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

    薇儿的悲伤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地理学报论文

    1,《经济地理》,目前惟一以经济地理命名的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前沿性较强,适合经济地理、旅游地理、人文地理方向的朋友阅读。2,《地理研究》仅次

    安然若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地理学报60卷

    著作2008,开发区产业与空间及管理转型,科学出版社,304页。2008,中国都市の生活空间——社会构造・ジェンダー・高齢者(合著),ナカニシヤ出版。2005,

    今天天很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地理学报》

    吾喜杂志app,吾喜杂志app提供的地理学报可以看最新期刊。也可以在相关网站订购地理学报邮寄到家看最新期刊。《地理学报》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

    毛的惊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