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生殖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生殖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生殖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叶碧绿 教授、主任医师门诊时间: 每周一、三、五上午 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前温州医学院副院长。现任浙江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带头人、《生殖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顾问。 专业特长:擅长生殖医学、月经失调、不孕症、更年期诊疗挂号预付8元,缴费时按实际接诊医生职称结算。 挂号收费窗口:门诊大楼1、4、6楼,11号楼1楼,医疗保健中心6楼,急诊楼1楼。 公费、社保病人必须带公费病历本及就诊卡挂号;复诊自费病人带上老病历及就诊卡挂号;初诊病人须提供身份证或有效证件挂号。 挂号未经医生刷卡,一月内有效。如过期,可到各楼层分诊站恢复挂号费不贵的。但是专家门诊费贵的。如果预约她..她的专家服务费是一百预约电话:88069788,预约时间:周一至周五的上班时间(也可现场预约)

黄卫东,男,汉族,1967年5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新疆佳音医院、重庆佳音医院创始人、董事长。1995年起创办新疆佳音医院。 2004年,新疆佳音医院被评选为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12年再次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殊荣。1998年,发明“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导管”技术并获国家专利和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000年,成功创建我国首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准入资格的民营医疗机构——新疆佳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入选国家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届委员会特邀委员;政协乌鲁木齐市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营医院管理协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院管理学会副会长兼民营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兼精子库管理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四、五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美国男科学会会员;《中华男科学杂志》第三、四届编委会和《中国医院杂志》第一、二届编委会编委。

肖碧莲一直注重教学工作,早年在宏仁医院就积极从事妇产科教学工作。1960年回国后,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计划生育研究室,培养了一批内分泌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为以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建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后,她开始着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肖碧莲积极与国外联系,争取经费,送科研人员出国学习,鼓励他们要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她对归国人员十分关心,多次主动将自己的科研经费拨给这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帮助他们争取课题。肖碧莲善于把握全局,充分调动各个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年轻人主动承担科研任务,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她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使他们在学术上尽快成熟起来。肖碧莲培养的许多科研人员现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技能,1979年肖碧莲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放射免疫测定的规范化工作,于1979年和1980年请国外专家组织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学习班,最早为国内引进了国际上刚刚起步的放射免疫测定技术,使我国的激素研究工作进入定量时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肖碧莲在积极引进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高级研究人员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基层科研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她1989年担任所长以后,连续五年面向全国各省的计划生育科研所举办每期一年的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此外肖碧莲还会同其他专家学者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班和学术研讨会,内容涉及诱导排卵、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培养基础研究、男性节育技术、IUD新发展、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症、女性生殖神经内分泌等方面,促进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尽快推向全国,造福于广大育龄群众。近年来,根据我国实际需要,她从国外引进了紧急避孕方法,组织学习班,并通过媒体向计划生育卫生系统和社会广泛宣传紧急避孕的意义,普及各种有关紧急避孕方法的科学知识。她在百忙中亲自组织科研人员讨论课题及相关文献,拓展大家的知识面,组织学习外语,加强听说读写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和国外研究人员进行直接的交流。肖碧莲作为国际知名专家,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计划生育科技事业,先后接受8名朝鲜留学生,对他们进行内分泌、男女临床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培训。肖碧莲除了参加每年度的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规划会议外,她还多次参加在欧、美、非洲、东南亚、澳洲举行的国际性专题研究会及重大学术会议,如世界妇产科大会、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和非政府论坛等。每次参加会议都积极介绍中国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科研成果等,让国外真实客观地了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为争取国际合作开展计划生育研究做出了贡献,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凡响。她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论文,主编了《计划生育技术手册》一书。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计划生育方面的技术和进展,发行达数万册。自1989年开始担任科研所与协和医院合办的《生殖医学杂志》副主编。她又陆续组织了《展望》、《进展》、《国际计生联医学通讯》、及《生殖健康要略》的编译工作;努力寻找国际组织资助,将这些资料免费发放全国,为计划生育科研工作提供大量宝贵资料。

黄卫东 教授 主任医师 佳音医院集团创始人

组织胚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家库成员、国家遗传咨询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一、五届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男性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男科学杂志》、《生殖医学杂志》编委。

1995年起创建的佳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是国内知名辅助生殖医疗机构,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并获多项科技进步奖项,主编参编多部生殖医学学术专著,是我国男性生殖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

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成员定期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公布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果,会上的发言常被记录下来,然后印成若干副本分发给团体内外的成员。有些科学家则用交谈或通信方式相互交流信息。这就是期刊问世前科学家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到17世纪中叶,随着科技活动规模的扩大,一种新的学术工具──期刊在学术通讯和学术会议的基础上诞生,使学术思想和知识的收集、交流和传播进入一个新时期。历史最久享有盛誉的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建立,1665年创刊(至今仍继续出版)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和同年法国出版的《学者周刊》(1665~1938)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杂志。早期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一般都是综合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涌现,科学门类越分越细,于是分支学科的学术团体和出版物逐渐产生。公认最早的医学期刊,首推1679年法国出版的《医学新进展》。中国的中医药杂志约有 400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内容包括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别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说是近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早期的西医药期刊,19世纪中叶出现在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较深的广州、上海两大城市。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传教医师主编的《西医新报》,是中国最早的西医药刊物,由广州博医局发行。《博医学报》创刊于1887年,后于19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今天中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及其英文版的前身,也是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医学刊物,至今仍由中华医学会总会编辑出版。随着科技的发展,刊物增多,文献量增大,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往往从本专业的少数期刊中难以窥察某项研究课题的全貌,于是把原始论文收集、浓缩和排序的摘要、提要、题录等形式的期刊出现了,这就是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期刊。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摘杂志是德国1769~1776年出版的《各学院优秀外科论著摘要汇编》。文摘杂志在报道和交流科学成果的同时,又可作为检索工具,使科技情报活动获得新的发展,又可视为科技情报诞生的标志。由于文摘简明扼要,且包含原文提供的主要信息,深受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因此发展较快。中国的医学文摘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报道国内文献的《中国医学文摘》,分为16个分册和《中国药学文摘》;另一个是报道国外文献的《国外医学》共分44个分册,这些分册覆盖了医学大部分的专业面。

张宏光,男,心脑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医师,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教授,1948年出生,1974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现任卫生部心脑血管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脑血管中心主任医师。中国高血压防治学会副会长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流行病分委会委员 、心血管疾病杂志编委 、世界心脏联盟全球心脏论坛指导委员会成员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脑肺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委员会会员、《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老年心脏瓣膜病防治以及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了冠状动脉内超声成像(国家教委科研基金)、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手术中应用的研究。参加研究“心气虚实质”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别获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心脑血管病的研究项目,在世界卫生组织MONICA合作研究项目中负责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工作,是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先后在《美国超声心动图学杂志》、《中华中医学杂志》、《中华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先后曾经参加了8部学术专著的编写。并担任《中国医药导刊》、《世界医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脑血管疾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多种国内外杂志副主编、编委。

一个个不高的女人带个痦子吧?我也在怀疑这个人

生殖医学杂志主编

1936年2月出生 。196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专业研究生毕业,师从我国妇科内分泌创始人葛秦生教授。19791981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医学院以访问学者身份从事妇科内分泌及不孕症研究。1987年破格晋升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五十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9名。为温州医学院妇产科硕士点及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创始人之一,并为温州医学院妇产科博士点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及宫腔内人工授精术治疗不孕症》的研究获200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围绝经期流行病学调查及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妇女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另获省医学科技进步奖及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六项。1982年以来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99篇,主编《绝经与健康》、参编《临床生殖内分泌学》《英中医学辞海》等书籍5本。现任浙江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带头人、《生殖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顾问。

田秦杰,男,1965年8月出生于西安。1983,9-1989,7在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医学英语班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8-1993,8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1993,9-1996,11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读博士,从事妇科内分泌专业研究和工作,师从我国妇科内分泌创始人葛秦生教授,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6-2000,6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小鼠卵子发育和受精过程的调控研究和核糖体RNA基因的表达、抑制与调控研究;接受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培训,并在国外发表多篇研究论文。2000年回国后继续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工作,现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熟练掌握妇产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尤其是妇科内分泌专业,能用英文熟练交流与写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负责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一、二版和葛秦生主编《临床生殖内分泌学》“性分化与发育异常”一章的编写。并作为“性发育异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主要参加者之一,现为核心期刊《生殖医学杂志》常委编委。

新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1960年生。现任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科,任内科住院医师,1987年任血液科住院医师,1990年晋升为血液科主治医师,1996年晋升为血液科副主任医师,2001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0年起任血液科副主任。擅长各种恶性血液病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他血液病。长期以来主要从事血液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诊治各种恶性血液病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他血液病。经常参加院内外会诊,具有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担任内科教研组血液病教研室副主任,经常承担大学生的理论课授课及临床带教工作。先后参与了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最初临床研究、小剂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砷剂治疗复发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的临床研究。近期参与小剂量砷剂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获2001年上海市卫生局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同时也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4篇,论著十篇。参加十部专著的编写工作,其中担任主编一部,副主编三部,编委一部。担任《新医学》杂志特邀编委。

侯铁胜现兼任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协会肢残委员会创伤骨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常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委、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会员、美国脊柱外科专家学会(ASSA)会员、国际脊柱微创学会(ISMISS)会员等37个学术任职。曾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首任组长、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等12个学术任职。1974年开始从事骨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以脊柱外科为特长,在脊柱外科领域具有颇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脊柱外科手术超过6000例,其中主刀颈前路手术超过3000例,其优良率达90%以上,无医疗差错事故,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主要事迹曾多次通过新闻媒体作宣传报道。承担和完成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医学攻关课题九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45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2部,主译专著2部,参加过25部专著编写工作,发明专利4项。曾担任长海医院大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每年参加本科生、进修生和研究生教学,深受好评。共指导研究生47名(第一导师),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生26名,硕士生18名。英语水平达到“四会”,曾赴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学习,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主持会议和担任会议主席。1979年2月和“模范军医”吕世才一起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手术队,在战场上救治了上千名伤员,荣立集体二等功。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七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1992年评为第二军医大学首批A级教员,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99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99年获上海市银蛇奖特别荣誉奖,2002年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2006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06年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9年晋升为将军级教授。侯铁胜,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少将军衔。1950年10月生,1968年4月入伍,1969年2月入党。1974年10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86年2月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2月获医学博士学位。1990年12月始任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12月任该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8月任上海长海医院骨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征医院骨科副主任7年,长海医院骨科主任10年,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脊柱学组组长。创立了长海医院脊柱外科,从事骨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36年。以脊柱外科为特长,在脊柱外科领域具有颇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和完成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医学攻关课题九项。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手术队,获集体二等功及个人嘉奖;1993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20世纪骨科学突出成就奖。1998年、2006年各获得个人三等功一次,第二军医大学优秀党员、A级教员,先后获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主要事迹曾多次通过新闻媒体作宣传报道。侯铁胜教授在33家学术团体任职及兼职,具体如下: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顾问;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伤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颈腰痛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学会副主委;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杨浦区医药卫生学会理事;中国外形外科杂志常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常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副主委;中华微创骨科杂志常委;中华新医学杂志常委;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外科年鉴编委;临床骨科杂志编委;现代骨科与研究杂志编委;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编委;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编委;国际骨科学杂志常委;美中国际创伤杂志编委;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会员;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会员;美国脊柱外科专家学会(ASSA)会员;国际脊柱微创学会(ISMISS)会员;澳大利亚生物医学科学家学会(FACBS)委员;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组长上海运动医学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承担9项科研项目。获奖26次。发表论文79篇。编写专著26部。从事骨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33年。以脊柱外科为特长,在脊柱外科领域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脊柱外科手术超过5000例,其中主刀颈前路手术达2000例,其优良率达90%以上,无医疗差错事故。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同行认可。其主要事迹曾多次通过新闻媒体作宣传报道。承担和完成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医学攻关课题九项。已发表学术论文72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2部,主译专著2部,参加过13部专著编写工作。共指导研究生42名(第一导师),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生22名、硕士生17名。曾赴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学习,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主持会议和担任会议主席。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贰等奖七项、军队医疗成果贰等奖三项和军队科技进步叁等奖五项。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上海市银蛇奖特别荣誉奖。2002年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银奖。2010年晋升为三级教授。侯铁胜教授在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2013年获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引领学科发展成就奖。2013年聘为南京医科大学教授。2014年当选上海市康复医学会理事。 。

法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中山大学法医学是中国法医学界很有实力的学校,其所属的法医鉴定中心已经成为十所国家级法医鉴定机构之一。

马长锁马长锁,男,硕士学历,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副主任法医师。任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法医精神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医学杂志》审稿人。中文名:马长锁国籍:中国职业:医生/教师毕业院校:北京医科大学代表作品:《法医学》副主编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性别:男人物简介教育背景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至2006年5月于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医室)从事司法精神医学和法医临床学鉴定工作2006年6月以来在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证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从事司法鉴定、教学和科研工作2009年9月开始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学术著作1.参编全国高等教育法医学专业统编教材《法医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参编《病历规范化书写与举证》,华夏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3.参编《法医临床学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4.参编《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操作指南与实务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5.参编《医疗纠纷处理法律事务文书写作》,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法医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7.参编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法医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学术论文1.《涉外司法精神病学重复鉴定1例》:《法医学杂志》2007,24(3)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者智能与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中国法医学会第七届年会3.《毒鼠强中毒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探讨》:《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4)4.《精神病院内医疗纠纷案件的司法鉴定》:《中国法医学杂志》2004,19(3)5.第七章《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伤残评定:智能与精神障碍》:《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操作指南与实务研究》,2004年6月6.《试论民事案件中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法医学杂志》2004,20(3)7.《静脉血栓的法医学鉴定》:《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2)8.《“精神损伤评定标准”刍议》:《法医学杂志》2003,19(3)9.第五章第九节《精神疾病的法医学鉴定》,全国高等教育法医学专业统编教材《法医法学》,2002年1月10.第十三章《儿科病历的规范书写》:《病历规范化书写与举证》,2002年11月11.《李某诉北京某医院医疗纠纷案介评》:《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3)12.《自杀未遂者心理社会因素和临床特点》:《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4)13.《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214.《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因素和临床特点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13(2)15.《第六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综述》:《法律与医学杂志》1999,6(3)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学系的前身是华南医学院法医学科,始建于1953年,至今走过了51年的历程。197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法医学本科生、法医学硕士研究生,1984年成立中山医科大学法医学系,1985年成为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批法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开始接收法医学博士后人员。2000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该系是我国现代法医学的发源地之一,目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居于国内同行前列。该系拥有多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一辈法医学专家:祝家镇教授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法医病理学》,曾任全国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景元教授主编了全国医疗系统编教材《法医学》及国内现代法医学第一部专著《实用法医学》等多部专著,曾任教育部全国法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法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教材组主任;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小曼教授主编了《法医临床学》等多部专著,曾任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竞花兰主编了《法医病理学立体化教材》纸制文本及建立配套学习网站;另主编《法医探索性实验教材》;现任法医学杂志/编委、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病理学科组副主任、广东省法医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广州市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珠海市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二十年来,面向全国招生,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法医人才培养体系,共培养了高层次法医专业人员600余人,同时还承担公、检、法、司、卫系统法医工作人员的进修培训任务。在科研方面,承担了国家级、部省级及国际间多项合作课题。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法医学鉴定人才队伍和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

  • 索引序列
  • 生殖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 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 生殖医学杂志主编
  • 新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 法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