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cat0317
论文只代表你在某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不意味之你能胜任任何工作。如果你让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去推销,他可能会亏得连裤衩都不剩。博士也不是一定非要搞科研,社会各界对博士的需求也很多样。比如毕导这样的,通过有趣的段子来让大家了解科学,我觉得,对社会的贡献比写个一两篇没人看的论文要大多了。你还别不服,你们哪个的论文的下载量有毕导公众号浏览量的十分之一吗?也有人说啦,这种人读博不是浪费资源吗?不是的,一个实验室需要各种人才,有闷头做试验的学霸,有负责联络和维护实验室日常管理的lab manager,有专门牵头申请经费的(一般都是PI),还有专精某一个技术的技术员,还有专门负责和门外汉联络沟通的,这些人都是博士,都是实验室需要的人才。我们的科研有一个地方是非常落后的,不但中国落后,世界各国都很落后,那就是科学沟通。科学沟通专门负责科学家和普通民众沟通的人,在中国曾经叫科普,但是现在传统的科普已经完全无法满足要求了。企业的研发部要跟老总沟通,基金投资人要跟科学家沟通,国家科技局要和项目负责人沟通,这些人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但是却必须要在短时间内搞懂对方在说什么。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能听懂科学家说的每一个字,但是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比如我曾经问一个物理系的哥们,什么是量子力学?哥们苦思半天说:我给你举个例子吧。然后他站起来对我说:“你看见我了吗?”我说看见了。然后他说:“但是我有一定概率不在这里。”我愣了半分钟后,举杯说,咱还是喝酒吧。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毕导这种人才,用各种生动的形式解释给大家听
echorabbit123
人各有志罢了 能做到博士 科研实力不会太差(只要能正常毕业)所以不是不能发 只是不想发罢了 他的兴趣不在这方面 但我说句实在话 我感觉他因为这个而休学 实际上有点本末倒置了 说实在的 一个科普尤其是这样看似脑洞大开 但是实际上并没多高深的技术含量的科普 让一个博士人才去浪费时间 实属遗憾 先不谈知识水平的问题 实际上大学有正规的科普类专业 这些人去搞这些不好吗?为啥要让博士休学去拍段子?
大能苗*
段子与论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段子手就是把一些时事的关键点和槽点变成读者更容易理解的样子,而论文就需要相当高的知识储备,大量的实践理论支持,所以段子手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论文。
吕鹤是谁
人各有志吧。毕竟学者并不是为了发表所谓高质量论文才做学术的,而且我觉得毕导这种能用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绍科学理论,不仅使大家增长了知识,还增加了大家的求知欲。做论文的人很多,但向大众科普高等知识的人却很少。
毕导的本科、硕士、博士都于清华毕业,个人觉得有这样履历的人也是应该有能力去发表高质量论文的。
我是通过毕导的一个视频关注他的,讨论的关于乌鸦喝水寓言的真实性。时长很短,只有不到八分钟。但是内容却很丰富,不仅有操作性的实验,还有简明易懂的模型,而幽默的语言无疑是毕导最出彩的地方。
后来陆陆续续看了毕导的大部分视频,也是拓宽了知识面。而且通过毕导科学的分析,对生活中一些稀疏平常的事物也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抢红包先抢和后抢的区别)。疫情期间,还有一期视频,使用数学建模的知识讲解病毒传染的过程,观看量目前达到了194万,有2万弹幕的讨论量。毕导科学地介绍“病毒传染”的过程,让更多人知道只要宅在家里就能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毕导B站粉丝数量已达262万,在青年人中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前几个月,毕导参与录制了一期青年大学习,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需要团支书催,就自觉观看了,可见其在大学生群体的受欢迎程度。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视频网站上发布自己的科普视频,获得大众关注,是会比发表一篇高质量论文更有成就感的事吧!
或许会有人看不起没发表过高质量论文的清华博士,认为只有发表高质量论文才能算是真正的学者,但是我认为在寓教于乐中向大众向青少年科普知识也是令人尊重的学者!
还是与导师多沟通,表明想尽快毕业的想法
可以的,一般都是把毕业论文浓缩成一篇小论文发表。与自己的毕业论文相似度再大也没事的,都是自己的文章嘛。
他因发表了几篇有影响的论文,在学术界颇有名气He published several influential papers, is very famous in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漫谈英文定语从句的翻译
我们在北半球,逆时针,顺时针方向在南半球的。在北半球,物体沿南北方向移动的倾向右侧,这是受科里奥利力。 事实,不仅如此,流溪右岸的程度比左岸冲刷要高得多;从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