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58

集庭装饰02
首页 > 论文发表 > 捏造论文发表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肥猫啃鱼头

已采纳

不可以发表。找人代写的论文发表属于论文造假。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处理办法》规定,如果涉事人尚未获得学位而进行论文造假,则取消涉事人的学位申请资格及开除学籍。如果涉事人在获得学位后被发现论文造假,则撤销涉事人的学位资格并且从处罚开始之日起三年内,禁止涉事人进行任何学位申请。

327 评论

carryalong

因为人们把这些结果作为自己实验的起点,可能误导了全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长达16年。

250 评论

美食侦探01

我觉得现在的学术论文里面是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的,因为他需要能够给你自己的学术论文有一些要求的话就会造假。

199 评论

方孔金钱

很多学术界的专业人士他们都纷纷查找事情的真相,而且也试图从论文找出蛛丝马迹,整个学术界简直乱了。

239 评论

留留恋恋

一篇被引2300次的开创性论文竟涉嫌造假,这件事情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Science平台上发布了一篇调查报告,这个调查报告前前后后一共花费了6个月,而这篇报告明确的指出了Sylvain Lesné此前发布的论文存在着学术不端等行为。他表明这位神经学家有20多篇论文都有问题,其中就包括了2006年的一篇开创性论文。

这件事情一经曝光就引起了众人的争议,有些人觉得这种非常有实力的学者应该不会出现抄袭的现象,毕竟他所发布出来的是开创性的论文。而有一部分比较理性的网友,则表明希望能够往后看一看事情的真相,如果真的有抄袭现象的话,那么抄袭者也应该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其实对于这种事情大家不应该随口就发布评价,应该看一看事情的真相以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能某些网友确实对学术界的大神具有非常钦佩的心理,他们或许还会觉得这种非常厉害的学者是不可能出错的。但小编认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而且有些人的成就完全就是建立在他人的基础之上,所以他们可能也存在着都不配位的现象。所以不管是谁,只要被曝光了这种学术的问题都应该引发界内的探讨,并且希望所有的学者能够共同找出事情的真相。

针对这件事情很多非常厉害的神经科学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参与到这件事情的讨论者也都是非常厉害的。想必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大家会看到事情的真相,也希望被误导的科学能够回归到正轨之上。对于这些学术类的探讨不明所以的人安安静静的吃瓜就可以了,不要像当事人一样沽名钓誉的去乱发表言论。

283 评论

爱宇冰冰

确认被举报人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①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②篡改他人研究成果③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④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⑤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⑥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⑦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152 评论

小白胖了

一篇2300次的开创性论文竟然涉嫌造假,在学术界掀起了学术界打假的风波,因为论文其实都是属于自己创造,并且是由自己构思出来的,如果自己要是抄袭他人或者说造假的话,那么这些数据都是不属于自己以及自己的论文也是不成立的。

论文是自己大学上必须要写的,并且论文中得出的数据都需要真实有效,不能是自己随便捏造的,这些论文都是概括了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以及一个事件中有多少人使用,或者说一个APP到底是有多少人在,使用有多少年轻人有多少青年人有多少老年人在使用这些论文都是需要去将这些数据整合出来做成文章,如果这一篇开创性论文造假的话,那么它其中的一些数据都是会被推翻的。一篇论文可能要花一个月才能够创作出,来这篇论文,如果要是要有一个数据造假的话,那么这篇论文简直就是一个又费时又耗力,但是最后还没有结果的论文,所以自己也一定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数据而导致自己整篇论文不成立,在大学的时候,自己也一定要写许多的论文,还需要拥有论点论据论证。

所以自己在使用一些论文中的时候,就需要去看他们的数据到底是否真实,或者说自己可以去调研一下,自己打印一些宣传单去,路上填写让一些人给自己填写,到底是否使用这个APP或者是这种方式这样,自己就可以从大街上进行抽样调查,这些调查的结果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数据,并且自己在调查的时候也一定要保存好这些宣传单,因为这些宣传单可以让自己在之后检查论文数据的时候进行一个复查,这些宣传单也可以给自己提供这些论文中重要证据。

151 评论

juan娟娟123

近日,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承认其特定据点助教山水康平的论文存在数据捏造与篡改行为。研究所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为此道歉,并考虑将目前一段时间薪金全部捐献给研究所。这也是既小保方晴子事件后,日本又一起干细胞论文造假丑闻。

捏造数据只为让论文更加好看

据日本官网《朝日新闻》报道,京都大学iPS细胞调查与申请中心(CiRA)声称一项内部调查显示了该研究的不足。因有人质疑这份论文的有效性,2017年京都大学成立了相关诚信委员会进行调查。

该论文声称已创造出该论文声称已经创造出具有与进入血脑屏障的细胞相似的特征的脑内皮细胞,而这个屏障可以通过限制到达它的分子活动以此保护大脑。根据山水康平的研究,从iPS细胞中产生出的这种脑内皮细胞,将有助于产生药效用来抵御大脑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等。这一发现曾被称之为“未来大脑疾病治愈的新希望”。

经核实,出现在论文中的11处数据存在捏造与篡改行为。它们包括6个主要数据的捏造与另外5个数据为补充文章而进行人为篡改。事后,京都大学向美国《干细胞报告》杂志申请论文撤回,并发表致歉。

山水康平告诉委员会,数据的捏造是为了论文的整体美观,且全为他一人所为。而委员会表示该数据上的造假是为了强化论文的论点,而人为操作的数据在支持论文的结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当科学家对正确的数据进行研究时,得出的结论却是无法产生脑内皮细胞。

对此CiRA的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表示十分后悔,深刻反省。他表示在科研人员的培养方面,未来将尽更大的努力杜绝以此现象的再次发生。

干细胞领域造假频繁

2014年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论文造假事件曾震动日本,引发全球关注。"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身败名裂,她的博士学位也被早稻田大学取消,她的一名导师、干细胞科学家笹井芳树自杀身亡。尽管如此,2017年8月,东京大学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渡边嘉典的5篇论文又被曝造假。

接二连三的学术造假丑闻让日本科研界颜面无存,与此同时,干细胞这一领域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点。为什么干细胞领域造假频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研究组组长韩春生对此作出了回答。

韩春生表示,利益驱使是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干细胞临床转化是未来重要的课题,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块肥肉,各国科学家都力争第一。在重大的利益面前,必然会有不择手段现象的发生。

这一说法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卫的赞同。科学是伟大的,但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是。

学术造假是全球性问题

其实不仅在日本,各国均有出现论文造假事件。早在2005年,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因克隆胚胎干细胞数据造假而辞去了首尔国立大学教授一职。在我国,此类事件也时有发生。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的报告《2018年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发表科研论文最多的国家。为了增强中国科研公信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卫表示,健全的制度是科研进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李卫提到,对于学术造假,中国的处分并没有日本等国那么的“斩尽杀绝”。不论以何种手段处理,例如之前的韩春雨事件,后续处分还尚未到位,相关部门在监管方面还有待加强。不过对于科研界的同胞来说,造假者将彻底失去威信,日后在科技经费、项目申请、文章发表等都会很难进行。这一举措,也算是给所有的科学家敲响了一记警钟吧。

科研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文造假对各国的科研信誉都会造成重创。在这条整顿振兴的路上,我们还任重道远。

181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论文造假

    发表的论文有错误不算学术造假。 但是你得把你的真实实验数据写上去,并且分析结果错误之处,就行了,当作一篇分析报告来写。不算造假,只是不严谨不科学。学术造假是指剽

    AppleApple是苹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铸造与锻造期刊投稿

    你要发表铸造类的文章吗,我可以

    维尼达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表造假论文

    因为人们把这些结果作为自己实验的起点,可能误导了全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长达16年。

    多多吃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伪造论文发表

    因为发表论文的需求在扩大,学术期刊市场也在不断迎合这种社会需求。要杜绝这样的现象,必须改变以论文评定所有资质的现状,开展多种渠道和评价路径。

    静静的娇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捏造论文发表

    不可以发表。找人代写的论文发表属于论文造假。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处理办法》规定,如果涉事人尚未获得学位而进行论文造假,则取消涉事人的学位申请资格及开除学籍。如果

    集庭装饰02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