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大大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35kv~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微机保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年、月、日发电计划)、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3)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对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产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该仿真系统不仅可进行多种电力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实验,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和多种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装置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智能保护及灵活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4)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是针对我国电力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的迫切要求,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利用专家系统、智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进行电力系统知识教学、培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本系统设计新颖,并合理配置软件资源分布,教、学员台在软件系统结构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统硬件扩充简单方便,因此学员台理论上可无限扩充。(5)配电网自动化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ndlc、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pas、地理信息与配网scada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ndlc采用了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路由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pas将输电网ems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iec61850、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6)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时相角测量、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非线性励磁和调速控制、潮流计算的收敛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非线性理论、软计算理论和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7)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警报处理、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8)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9)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结合起来,针对电气设备绝缘监测方法和故障诊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基础研究,开发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容型设备和直流系统等主要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全面提高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门门8898
由于SF6气体被《京都议定书》指定为一种强温度效应气体,真空断路器由中压等级向更高电压等级方向发展成为一种趋势。真空断路器目前在12kV - 40.5kV 的中压开关设备领域占有优势地位。而在72.5kV-1100kV的高压和特高压等级的开关设备领域SF6断路器为主流产品。因而发展高电压等级真空断路器以减少SF6气体的排放成为目前国际真空开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由此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高电压真空断路器研究团队,进行126kV单断口高电压真空断路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该断路器技术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电压真空断路器研究团队负责人为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建华教授和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器教研室主任耿英三教授。该团队顾问包括国内开关领域的著名专家王季梅教授和马志瀛教授。刘志远副教授在该团队中担任产品开发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团队成员还包括国内高压开关领域资深高级工程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人,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4人,以及硕士研究生10余人。高电压真空断路器技术研究领域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项目金额1000万元) 的资助。简历: 1971年 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90-1994年 沈阳工业大学学士学位(电器专业) 1994-1997年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电器专业),指导教师王尔智教授 1997-2001年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电气工程),指导教师王季梅教授(2006年国际真空放电与电绝缘领域终身成就奖DYKE AWARD获得者) 2001-2002年 通用电气公司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上海)高级研发工程师 2003-2007年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器教研室,任讲师 2003-2005年 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师陈德桂教授 2007年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器教研室,晋升副教授 2007年 当选国际开关电器领域著名专家组成的“电流零点俱乐部”委员 (全球30位委员,其中亚洲4名,中国2名) 2008年 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009年 入选国际大电网会议A3.27“高电压等级真空断路器对电网的影响”工作组委员 (全球21位委员,中国2名) 2009年 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合作指导导师 学术及社会兼职1. 国际开关电器领域“电流零点俱乐部” Current zero club委员;2. 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 A3.27 “高电压等级真空断路器对电网的影响” 工作组委员;3. 国内外电器领域学术期刊论文评审专家1)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 (SCI源刊)2)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 (SCI源刊)3)《高压电器》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5. IEEE会员,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会员三、学术及科研成果1. 科研获奖获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4完成人)-“高电压大电流真空电弧的基础理论研究”。2. 发表论文已发表论文92篇。3. 已授权专利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共20多项5.国际学术交流特邀报告:1) 2006年 国际真空放电与电绝缘会议 日本松江 “中国高电压真空断路器的发展”2) 2008年 国际真空放电与电绝缘会议 罗马尼亚 “特大电流的真空开断技术”口头报告:1) 2005年 电流零点俱乐部会议 瑞士巴登 ABB公司2) 2006年 电流零点俱乐部会议 荷兰阿纳姆 KEMA实验室3) 2007年 电流零点俱乐部会议 德国柏林 西门子公司4) 2008年 国际真空放电与电绝缘会议 罗马尼亚 “铁芯磁场对真空电弧的影响”展板报告:1) 2000年 国际真空放电与电绝缘会议 中国西安 4篇论文2) 2004年 国际真空放电与电绝缘会议 乌克兰 1篇论文3) 2005年 国际电磁学计算会议 中国沈阳 1篇论文4) 2006年 国际真空放电与电绝缘会议 日本松江 7篇论文5) 2006年 国际气体放电会议 中国西安 1篇论文培训:2001年 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开发中心总部 美国纽约州 项目管理培训 项目管理证书2001年 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开发中心总部 美国纽约州 六西格玛培训 绿带证书四、教学工作1.课程教学2007年-至今 教授电器专业本科生课程《现代电器设计方法》2003年度 担任本科生3个班级的《电路》辅导工作2004年度 担任本科生3个班级的《电路》辅导工作,主讲20学时。2. 本科生教学与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003年-至今 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3~4人2004年 与贾申利教授合作指导1人获西安交通大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007年 与耿英三教授合作指导1人获西安交通大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3.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采用团队合作方式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09年高电压真空断路器团队的研究生包括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4人,以及硕士研究生10余人。
大有小没
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输送距离长、容量大、控制灵活、调度方便、损耗低、输电走廊占用少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为我国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电力能源条件。下面是我整理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论文2017年,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主要研究了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三个关键,即电晕效应、过电压、电磁场。在满足电网运行需要的基础上,特高压输电线路还要考虑诸多生态、安全和影响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借鉴先进经验,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和建设中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过电压
中图分类号:TM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由于电能无法大规模储存的特点,电能的生产、输送、使用必须在同一时间完成,这就决定了电能输送的重要性。遵循欧姆定律,为了降低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一方面是降低电阻,另一个方面便是提高电压。由于我国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电网的发展,不得不采取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因此特高压输电成为了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1]。本文以特高压输电线路为分析研究对象,介绍特高压输电中的关键技术。
1 特高压输电的问题
在我国,特高压输电是指交流1000kV和直流±800kV的输电工程及技术。特高压输电是为了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需求而产生的,其技术基础是已经成熟应用的超高压输电技术。根据超高压输电的运行、设计经验,已经目前已经应用的特高压工程与技术,高电压应用与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即电晕效应、绝缘要求、电磁场及其影响[2-4]。
1)电晕问题。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特高压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临界值后,将会使周围空气分子电离,形成正、负带电粒子,离子碰撞和复合过程,会产生光子和电晕放电。电晕放电的危害有功率损耗、噪声和信号干扰。由于电压等级更高,特高压线路电晕现象比超高压线路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合理的选择导线数目、导线结构等,使电晕放电的影响尽量降低。
2)电磁场问题。输电线路会在周围和地面产生工频电场和磁场。由于电压高、电流大,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场影响成为了公众关心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对周围的建筑、人员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3)过电压问题。过电压问题,指的是有雷击导致的感应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以及各种操作引起的过电压。特高压电网的各种过电压在现象上与超高压电网相类似,但特性上有较大差异。特高压电网中的过电压将决定绝缘水平和绝缘系统的设计,而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建设的成本和运行的可靠性。
2 特高压电网研究的主要结论
在对三大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大量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提高输送能力和减少线路阻抗的基础上,如何降低可听噪声、满足环境要求成为特高压线路设计应考虑的关键因素。应该按照可听噪声标准进行线路设计,对信号(无线电和电视信号)的干扰水平应达到满意的结果,并尽量降低电晕功率损失。
2)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成为选择和设计绝缘系统的关键。因此,如何限制工频过电压成为了特高压输电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并联电抗器,避雷器,分合闸电阻,线路分段等方法,可以限制操作过电压水平。
3)可以将特高压输电线路下以及线路走廊边缘的地面工频电场强度设计为与超高压线路在同一水平,按照可听噪声标准进行设计的输电线路,将形成与超高压线路相类似的电场强度,其环境影响也与超高压线路在同一水平。因此电磁场问题不再成为线路设计的关键,但应当考虑生态方面的不利影响以及公众的接受程度。
3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关键技术
为了解决特高压电网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大量的研究、试验的基础上,特高压电网进行了建设和运行工作,在运行工作中,部分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成为了特高压电网运行的关键,现在就输电线路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3.1 电晕及其解决电晕问题中的可听噪声、无线电信号干扰、电晕损失都与线路表面电场强度关系密切。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导线上的电荷量大,因此表面场强也大,为了控制导线表面场强,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导线分裂数更多,子导线的直径也远大于超高压线路。在运行情况确定的条件下,影响导线表面场强的关键因素为线路结构和气候条件。其中线路结构包括导线结构、分裂数、子导线直径、相距、极面场强。而气候对于表面场强的影响非常复杂,一般需要试验进行研究。对于可听噪声,按照国家噪声标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不应超过55dB(A)。相当于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白天和2、3类标准夜晚的噪声限值。对于无线电干扰,同时适当选择导线分裂数和子导线直径,可以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干扰水平与超高压输电线路相当。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晕损失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条件。由于电晕损失主要来自于坏天气,因此导线表面电场强度所产生的影响,也通过坏天气的损失表现出来。考虑到人们最关心的事年平均电晕损失和最大电晕损失,而坏天气的电晕损失又可能是好天气电晕损失的数百倍,而长距离输电线路上,各段的天气原因又可能各不相同,复杂多变,因此电晕损失的计算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因此电晕损失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估算方法。
3.2 工频电场和磁场工频电场受输电线路布置形式、对地距离、相间距离、分裂根数、相序变换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地线对电场的影响程度与地线离相导线的距离以及相导线离地地面的高度都有关系。导线距离地面越远,则地面的电场强度越低,当导线对地距离增加到一定程度,则能够降低的电场强度有限,而经济投入则会很大。相比之,减少分裂导线的根数,能够比较明显的减小地面场强,但同时会增大导线表面场强,增大无线电信号干扰和可听噪声。2.3过电压及其限制操作过电压是决定特高压输电线路绝缘水平的重要依据,主要考虑三种类型的操作过电压,即合闸、分闸、接地短路过电压。其中,对于接地短路时在正常相产生的过电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靠近线路两端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因此,限制操作过电压的核心便是如何限制分合闸过程中过电压,其目标是将其限制在1.6~1.7pu水平以下。其主要方法有采用MOA、断路器合闸电阻、控制断路器合闸相角三种方法。近年来MOA制造水平不断提高,限制过电压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成为了当前限制操作过电压的主要手段。而断路器合闸电阻如图1所示,在合闸时,先将辅助触头和尚,经过一段时间(合闸电阻接入时间)后将主触头闭合,从而达到限制合闸过电压的目的。合闸相位控制技术是在电压过零点附近进行合闸,以降低合闸导致的操作过电压。图1 断路器分合闸电阻示意图
4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三个关键,即电晕效应、过电压、电磁场及它们的影响和解决,应当注意到,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方面。如对于架空线路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振动、张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再比如输电线路的结构形式,还需要考虑经济电流密度、发热条件等。在我国的特高压电网建设中,既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又结合我国国情和电力系统发展的特点,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只有在长期的运行实践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够将特高压电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辛忠国1961年9月19日出生 本科 生产管理工程师 现任 公主岭市农电有限公司经理
刘振亚.特高压电网[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 杜玉清.日本1000kV特高压送点线路设计介绍[J].华北电力技术,1993.7【3】 陈勇,万启发,谷莉莉等.关于我国特高压导线和杆塔结构的探讨[J].高电压技术,2004,30(6),38-41【4】 R.Conti, A.Pigini, A. Giorgi. et al. Evaluation of possible impacts of the new limits for human exposure to magnetic fields under consideration in ITALY, CIGRE,2002 seseion, 369-1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高压输电技术论文2017年
最新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能源电力方面期刊有:中国电力、华东电力。电工技术方面期刊有:电网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高压电器、变压器、蓄电池、华北电
审稿时间1个月以内,要交版面费的,没有稿费拿
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输送距离长、容量大、控制灵活、调度方便、损耗低、输电走廊占用少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为我国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电力能源条件。下面是我整理
你可以参考一下:TM 电工技术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电网技术;3.电力系统自动化;4.高电压技术;5.电工技术学报;6.电工电能新技术;7.电力自动化设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