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玻璃心
说起国庆的七天假期的话,确实有许多人都想着出去旅游来度过这七天的美好时光,毕竟这么长的假期是一年中难得的时光,而且春暖花开,天气也不冷,不热刚好,可是我的话只能在电视上或者抖音上刷刷别人旅游的美景,而自己,却在家里,陪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帮父母做一下家务,我们,公司的话,不像别的正规公司一样放七天假,我们这边因为要赶生产任务,所以只放了三天,我来说说三天,是怎么过的吧?每天早上自己起来稍微早点,去外面,买菜,每天都不买多,当天够吃就行了,所以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鱼肉,买完菜回来就帮孩子做早点,比如说,蒸几个包子吃啊,再煮几个鸡蛋,或者直接下番茄鸡蛋肉丝面,感觉在家里过早的话,又营养又美味,吃完早饭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小孩现在还在读幼儿园,学校里面发的作业呢,他们题目都看不懂,所以只能在旁边指导教他们,顺便教他们认字,一般的话也只做了个把小时就要准备中饭,每天十点钟开始,为中午的菜做准备,11点半吃中饭,小孩吃饭吃的比较慢,一般吃个饭得半个小时以上,如果自己喂的话,就快一点,但是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也不想让这个坏习惯继续下去,就让他们自己吃,吃了怎样就怎样,吃完中饭休息半个小时就开始睡午觉,一般的话,一点左右睡觉,如果你不叫他们的话,他们可以一直睡到四点钟才起床,睡眠还是不错的,起床了,又要开始准备晚饭了,吃完晚饭就带着孩子出去散步,一般会在外面玩一个多小时,然后再回来洗澡,全部洗完之后到床上讲故事,一般个把小时讲完之后直接睡觉,十月的国庆三天假都是这样过去的感觉国庆这三天的话,虽然没有别人过的潇洒,但是能够陪着孩子的身边也是一种幸福,看着孩子一点点的慢慢长大,他的孩子天天围在自己的身边,开心的玩耍,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每个人的失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也希望每一个人的诗意过得充实快乐
侯总大大
撑起复古天幕,支着折叠桌椅,缠绕好氛围小灯泡……这个国庆假期,不少人用精致的露营完成了一次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好友间的畅聊,亲朋间的欢聚,情侣间的约会,都可以浓缩进一块小小的天幕中,他们在享受休闲假期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满足了孩子的童心童趣,收获到意外的快乐惊喜。
这个假期,最让人“上头”的莫过于朋友圈的露营照。青山绿水间,湖光山色中,支起一个帐篷,三五好友聚一起,发呆一整天也不觉得无聊。
国庆7天大假最后一天从乐山市返程。预计路上不会堵车。因为作为节假日川A大军的后花园乐山,这个假期大佛寺苏稽古镇峨眉山等旅游景区景点,没见好多游客,川A车都鲜见,尤其今年乐山市中区党政机关事实单位都破天荒在各自大门口昭告:节日期间本单位停车场欢迎外地车免费停放,但好多单位的停车场都空空如也……果然,成乐-成雅高速均可在无数电子眼伺候下必须在限速120码框框内畅跑,要不然,哼!既使预计回家高速一路畅通,但成雅高速成都收费站估计要堵,堵好凶,不晓得,因为凭经验,每车都要查验绿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结果,ETC通关如往常,车车几乎秒过,不查绿码行程码更没看核酸!过了卡口仍满腹狐疑:成都这就开始躺平了?但出口右边明显有一群抗疫临时帐篷和忙碌的大白哒?回到小区,还是按规矩给社区报备了一下,社区只问了去没去眉山,得到否定回答后说,那好,就3天3检,间隔24小时。正好,今天成都全员核酸,大街小巷到处都有采样点,骑车去买酸奶,顺便就在路边速度完成了社区交待的1/3任务。
嘻嘻哈哈喽
1、北京—张家口
全程线路:北京承德塞罕坝克什克腾旗阿斯哈图石林达里诺尔湖锡林浩特张家口北京线路
特点:此条线路从河北开始,跨越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沿途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大草原,坝上草原、乌兰布统草原、贡格尔草原,最远到达内蒙古第二大的锡林郭勒草原。一路上风光如画、步步皆景。坝上草原
行程里数:约1800km
游览时间:6~7天适合
车型:一般家用小轿车即可。
全程路况:总体路况不错,特别是草原公路,又直又平坦。围场-塞罕坝的路有部分是砂石路。
加油:河北和内蒙古主要公路两侧的加油站目前都很密,基本都有93号汽油。
住宿:这条线是比较成熟的旅游路线,沿路住宿都很方便。在草原和湖边扎帐篷露营守望草原的星空也是非常浪漫的事情。草原上本身也有很多供游客住宿的蒙古包。
2、成都—昆明
全程线路:成都西昌泸沽湖丽江昆明西昌成都
线路特点:本条线路的精彩之处在泸沽湖、丽江、大理,而西昌这个卫星城市,融合了古老的彝族风情和高精尖的现代科技,在我们面前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来。
行程里数:约2700km
游览时间:7天
适合车型:这条线路对汽车的要求不是很高,普通的家用小车没问题。
全程路况:总体路况不错,整条线除了西昌-泸沽湖的路面要稍差一些,其余路段基本上是国道、高速公路。成都-雅安为高速公路,丽江—大理—昆明是高速公路,西昌附近有一条高速公路。不过,从雅安开始,基本上是在高山峡谷中行驶,而且傍河而行,弯道多,有一定的坡度,车子也多,因超重大货车的碾轧,个别路段坑洼不平,应小心驾驶。
加油:一路上加油没问题,只要你的车不是非97号汽油不可,90号、93号汽油沿线加油站都有。
3、长沙—凤凰
全程线路:长沙桃花源张家界吉首凤凰长沙
线路特点:沿途古镇村落以及自然风光秀美,是一条浪漫驾车线路。
行程里数:约1451km
全程路况:总体路况不错,沿线风光美丽。长沙至常德、常德到张家界都是高速公路,其余路段皆为双向二车道柏油路。其中,常德至张家界的高速公路,是2005年底刚通车的。长沙通往张家界的车程只需要3个小时,比过去缩短了4个小时。从广州自驾车到达张家界也只需8小时。常德到怀化的公路穿行于武陵山中,弯道较多,需小心驾驶。
加油:本条线路不是很长,且沿途所经过县城较多,5天的路程加三次油即可。除97号汽油不是每个县城都有外,其他标号的汽油均有。
4、北京—大同
全程线路:北京平遥五台山悬空寺大同北京
线路特点:这条线路总行程并不很长,每日行程不多,可以轻松愉快地度过假期。线路沿途可以充分体会三晋风情,品尝山西面食美味,一路经明清两代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过佛教圣地五台山,穿恒山,登悬空寺,拜云冈石窟大佛,既可追溯历史,丰富知识,更有山林烂漫的无尽风光。
行程里数:约1434km
游览时间:5~6天
适合车型:普通家用汽车就可跑完全程。
5、杭州—建德
全程线路:杭州新昌雁荡山岩头温州武义建德杭州
线路特点:这是一条感受浙江山水、文化的自驾路线,它既可品味江南水乡的烟雨蒙蒙,也可感受佛教文化的神秘,既可领略江南山水的婀娜清秀,也可游历名人古宅。
行程里数:约991km
游览时间:7天
阳光小暖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在国外检索系统中,已被俄罗斯《文摘》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材料信息系统(MI)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水工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发展、交流与推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水文地质学科基础理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学科中的应用、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科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地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分析、重大工程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场址区地(坝)基工程处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的试验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保护、工民建中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础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城市环境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废弃物卫生填埋的环境地质、特殊生态区(湿地、三角洲、沙漠等)开发中环境地质(4)物化探技术在水工环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1) 论文题目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加附标题,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2) 论文属基金项目资助时,应注明资助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信息齐全:姓名(生年-),性别、职称、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4) 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交待清楚论文的目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证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超过500个汉字,英文摘要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但综述、论评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中、英文对照关键词3-5个。(6) 正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4个版面,包括图、表,重大基础与专题类论文可不受版面限制)。论文主要结构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7)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科研论文体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严谨,结论可信,语句通达,逻辑严密。(8) 正文采用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如“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二级标题如“2.1 模型建立”;三级标题如“2.1.1 模型建立基本原则”或“(1)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用[序号]形式标注于引用之处。(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论文集编著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 各类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6)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1) 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书面通知作者论文处理结果。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按要求修改论文。作者收到修改通知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超过1个月,编辑部催问1 次,催问1个月后仍未返回修改稿,视为自动撤稿(特殊原因且已向编辑部说明者除外)。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81(投稿邮箱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这里百度不允许放投稿邮箱和查询电话)
桃色蔷薇
地质旅游是近30年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地质旅游概念以来,各国学者对地质旅游研究的关注度逐年提高。目前,世界地质旅游的理论研究着重于地质旅游的定义,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与规划,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地质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地质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一、国外研究进展
地质旅游的概念最先由Hose于1995年提出,1997年美国国家地理和旅游产业联合会提出了不同含义的“地质旅游”术语,随后很多学者参与讨论和研究地质旅游的这两大定义,并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Stueve等,2002;Stokes等,2003;Newsome和Dowling,2006;Tongkul,2006;James和Hose,2008;Dowling,2009),但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近30年来,国外学者从多个方面阐释了地质旅游的开展、管理、推广及与地方利益协调等方面的问题。有通过研究利用废弃矿山发展旅游业,从而唤醒矿山活力,增加价值(Calaforra和Fernández-Cortés,2006);针对火山或地热温泉等地的地质旅游活动安全问题进行研究(Heggie,2009);研究地质遗迹地开展地质旅游的可行性及容量,以保护地质遗迹环境和地质遗迹本身不受破坏的问题(Fernández-Cortés等,2006);关于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研究(Spenceley,2005;Billington等,2008);世界遗产的地质学价值及开发地质旅游的潜力(Alexandrowicz,2009);地质公园与地质旅游的关系(Zouros,2004;Zouros和McKeever,2009);地质遗迹旅游对地方经济、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收入的影响(Walpole和Goodwin,2000;Wartiti和Malaki,2008;Dowling,2009);认为地质旅游扩充了地区可持续旅游的内容(Hose,2007);有些学者研究如何将对一般人来说在平时和日常生活中显得太遥远且没有吸引力的地质学通过通俗易懂的图册介绍地质学知识,编制非学术化的地质目录,刺激民众的好奇心,透过地质景观唤醒人们对地球科学的注意(Bertolini和Centineo,2005);地方文化对地质旅游的重要性(Weber,2009;Lemon等,2009);地质旅游的教育、休闲功能(Eder和Patzak,2004;Grosbois和Eder,2008);游客对于地质旅游的认知与期望(Boley,2009);地质旅游与当地居民参与的关系(Farsani等,2009);通过研究西班牙的地质遗产与地质保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出建立法律框架和编撰完整的遗迹目录以保护地质遗产(Carcavilla等,2009)。
在图书与杂志方面,Dowling和Newsome(2006)合作编写“Geotourism”一书,书中讨论了地质旅游的范围和性质,描述马来西亚、西南部非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地质旅游资源,总结欧洲与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经验,介绍美国、西班牙、爱尔兰和英国等国家的地质旅游行动,研究了地质旅游的解说系统、地质旅游开发的问题与挑战,同时列举了不少实例作为佐证;Leman等(2008)主编了“Geoheritage of east and southeast Asia”一书,内容主要涉及地质遗产资源、地质遗产保护和地质公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德国出版“Geoheritage”杂志,专门研究地质遗产保护和地质旅游开发。
二、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对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一直比较重视,但是对其开发建设却相对比较缓慢,在地质旅游开展和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滞后。我国学者对地质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等方面;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都分别成立地质旅游研究中心和地质旅游研究所;另外,国内资源导刊杂志社出版发行一本专门介绍和研究地质旅游的杂志——《资源导刊·地质旅游》。
1978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了地质科普委员会,并多次开会讨论旅游中的科普问题,提出开展科学旅游、地质旅游,并进行旅游地质、旅游地学相关研究;从1981年的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活动开始,组织了一系列地质旅游实践活动,每年都有数千人次,属于普及性地质旅游;1993年,中国旅游地学会在河北蓟县召开了以“中国地学(地质)旅游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年会。
殷维翰和丁兴旺(1983)提出并探讨了进行地质旅游和建立地质公园的构想,原地质矿产部于1985年11月在长沙召开了“首届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会议”,会议代表考察了武陵源风景区,鉴于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质地貌景观独特优美,地质学家提出了在地质意义重要、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以加强保护和开展科研、科考的构想。但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一直没能开展起来,直到1998年国土资源部协同有关部门才推动了这一事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共同构成的三级地质公园体系在我国初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公园管理体系围绕着对地质遗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大原则正在不断完善,同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需要努力探索之处;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旅游研究和开发也在悄然进行中,在世界遗产中开发地质旅游将成为继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科普旅游之后新的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对于地质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旅游的意义与必要性
地质遗迹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它代表了地球发展的不同篇章,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意义。通过在世界遗产地和地质公园开展地质旅游,不仅可以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让旅游者在游玩中感受到大自然美丽的景色,给人一次惬意的旅游经历,而且还可以轻松了解地学知识、促进地质学知识的普及和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国内不少学者和政府都非常关注地质旅游的研究及其对地方发展所带来的契机。周纯明和曾令初(2007)认为,地质旅游具有扶贫、延长矿区寿命、加强社区和谐、普及地学知识等功能,既保护了地质遗迹,又发展了地方经济,促进了地方发展。徐梅(2007)认为,个性化、主题性的地质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大力发展地质旅游是充分挖掘贵州旅游资源潜在优势,以差异性竞争策略实现贵州旅游业发展后来居上的正确选择,而且贵州地质旅游开发需要走综合性的整合开发之路,带动地方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张玲(2008)认为,发展地质旅游对保护地质遗迹,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2.地质旅游资源方面
地质旅游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地质形态的构造和形成历史、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主要图书有《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分区与编图》、《地质旅行》(夏树芳,1998);主要研究论文成果有:吴昭谦(1990)提出中国拥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应当面向世界开展地质旅游;郭威和丁华(2001)讨论了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地质旅游的特色和发展前景;左晓路(1995)对四川地质旅游发展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李治国和高建华(2004)研究了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提出应做好地质旅游资源评估,并进行配套组合旅游项目开发;唐开疆(2003)分析了世界遗产——长江三峡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出重点进行“无字天书”旅游考察和远古时代的古生物化石探秘这两方面的地质旅游;王嘉学和杨世瑜(2004)针对世界遗产——三江并流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障碍及对策进行研究;戴亚南(2008)则探索了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3.地质公园方面
地质公园是开展地质旅游活动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因此,我国学者在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地质公园体系、地质公园评定及地质公园的意义等方面研究。陈安泽(2003)认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对促进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赵逊和赵汀(2003)认为中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中国地学界的国际地位,保护地质遗迹,优化地质环境,推进科学普及,提高旅游科学知识含量,同时也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是实现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也有利于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国家地质公园具有美学与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与科普价值,它将在开展地质旅游、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提高旅游业的科学含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后立胜和许学工,2004)。
(2)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开发保护研究方面。黄松(2006)提出了地质遗迹的复合型保护开发模式优选思路和5个优选模式;赖绍民和郑万模(2002)认为地方政府应摸清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和登录评价体系。王长生(2005)认为对于目前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质遗迹采取“暂缓开发”原则,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
(3)地质公园的开发和保护方面的研究。卢志明和郭建强(2003)等用系统论的思想把地质公园分为地质系统、保护系统和旅游系统三个子系统。地质公园应该走绿色开发之路,并纳入到旅游产业的链条中,建成科学旅游、探险旅游的基地(李双应和岳书仓,2002)。地质公园的建设要注意处理好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毛学翠,2003;孙长远和周淑敏,2005)。李晓琴和刘开榜(2005)认为生态旅游是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提出了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4)国外地质公园建设开发与保护经验研究与借鉴。主要是总结国外地质公园的经验,提出尽快健全完善我国地质公园管理体制,理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与运行机制,实行地质公园管理与经营分离及强化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赵汀和赵逊,2003;郑敏和张家义,2003;夏云娇,2006)。
4.地质旅游开发及产品方面
我国学者在地质旅游的总体规划建设和地质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方面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地质旅游的开发思路和建议方面的居多,如何通过开发新颖的地质旅游产品来满足新世纪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变化和地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是我国学者和业者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目标。周纯明和曾令初(2007)详细论述了地质旅游的意义和地质旅游产品系列的开发建设对策;高莲凤和张振国(2007)研究山西省地质景观资源分布特征,提出地质旅游总体规划的建设思路,即该省地质旅游线路规划、资源开发规划及地质旅游区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方案;庄寿强(2006)提出地质公园中地质旅游的开展及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提出地质旅游的三种类型:弥漫型地质旅游、插入型地质旅游和连贯型地质旅游;庄寿强(2008)提出在恐龙曾出没的地方寻找金刚石这一开拓地质旅游公园的设想就满足了人们探奇的好奇心理及地质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徐梅(2007)探讨了贵州省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开发思路。吴振扬(2007)在分析香港花岗岩地貌特性、地质旅游特点和目前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香港花岗岩地貌的地质旅游开发思路。谢洪忠和刘洪江(2003)分析了美国国家公园的地质旅游特色,并提出我国地质旅游开发应突出地质旅游特色、正确认识地质景观、加强管理和引导。同时,还有不少学者针对一些具体的地质公园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研究。
总的来说,国内地质旅游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集中在地质旅游的地质景观资源特征分析、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地质公园的开发与规划建设等方面,对于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地质旅游的线路安排、地质旅游的配套服务、地质旅游与教育结合、地质旅游与地方特色结合、地质旅游与地区经济建设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地质旅游的理论研究体系和实践开发体系还未成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化完善地质旅游学科建设。
题主是否想询问“西北地质期刊联系不上怎么办”。1、查看期刊官方网站:您可以在西北地质期刊的官方网站上查找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邮箱、地址等,并尝试使用这些联系方式
1.地质与勘探 《地质与勘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推广和普及科技新成果,以刊载矿产地质、矿产资源评价、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地质勘探技术
本刊声明 最近发现,有些不法之徒窃取《吉林地质》杂志刊号、封面等杂志信息,以《吉林地质》杂志网站的名义收录论文。为维护我刊的良好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吉林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长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石油大学北
这是我们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免费电子期刊网,有些不是你要的我删了,剩下的我看还有点多,你自己慢慢看吧,希望对你有用1、Directory of Open Ac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