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3

猪小七ice
首页 > 论文发表 > 历史学一年发表论文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8821090937

已采纳

个啊,博士基本150多页吧,8万左右,如果你字少,内容表达明确也没什么关系。

155 评论

小帅cgnn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史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由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我国近代史学科开创者之一林增平先生在50年代创建的。近50年来,该学科获得了重要发展。建国之初, 林增平、王永康、石振纲等先生开始讲授中国近代史。1958年,林增平先生出版了《中国近代史》一书,是“新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大学教材”,为国内众多高校所采用,影响甚大。1981年,林增平先生与章开沅先生合作主编了《辛亥革命史》,蜚声海内外。同年,本学科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学科,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南省第一个文科博士点。1995年,历史学科成为国家文科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湖湘文化研究”被正式立项为“211”重点建设项目。2001年再次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仅有的四个中国近现代史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同年,由李育民教授带头建立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同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现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中国近现代政治与中外关系(含辛亥革命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湖湘文化、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涵盖了除经济史以外的政治史、中外关系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辛亥革命史、湖湘文化是本学科的传统优势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政治与中外关系、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是在传统研究的基础新发展起来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各方向在不少领域的研究水平均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领先地位,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近年来,本学科先后聘请了山本学、小岛涉男、赵军、耿云志、何一民、张海鹏、朱佳木、曾业英、郑师渠、严昌洪、吴景平、王建朗、李世安、沈志华、陈其泰、陈红民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 李育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负责人,兼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外关系史研究,在国内开创了条约制度研究,目前中外条约研究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至今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专著近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09年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郑大华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土毕业,现湖南省人民政府“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目前在梁漱溟研究、张君劢研究、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界研究、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莫志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等职务。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现代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研究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以及湖南近现代历史与人物的活动与思想。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湖南教育史”、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湖湘文化与当代湖南发展”,曾获全国第八届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周秋光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术兼职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民主促进会长沙市委员会主委、中国人民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协湖南省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政协长沙市委员会副主席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2011年获批的《中国慈善通史》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饶怀民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81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兼任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长期以来,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重点是辛亥革命史和湖湘文化研究。先后参与《湖湘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持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杨毓麟文集>整理与研究》。郑焱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评为教授,2000年评为博士生导师。任社会职务有:省谭嗣同研究会付秘书长、省旅游教育研究会会长等。研究方向:湖湘文化研究、中国旅游史研究。出版专著《中国旅游发展史》、《湖湘文化之都》、《近代湖湘文化概论》等。钟声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南京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分别获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及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著有《从重商思想到实业振兴思潮》、《刘少奇治国思想研究》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李传斌教授,博导。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近几年来主要研究旨趣为近代中国的基督教医疗事业。 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作多部 。主持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其他课题多项。

251 评论

有名无姓123

云铭、韩振华等诸先生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科学传统。历世纪风雨陶铸,经数代师生努力,沐改革开放春风,浴海西建设大潮,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筚路蓝缕,迈着坚实的脚步一路走来,逐渐发展壮大。自20世纪80年代起,又相继增设图书馆学、档案学、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2003年进一步升格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八个博士点(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考古与博物馆学)、十一个硕士点(世界史、宗教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图书馆学、人类学、历史地理、文献学、档案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6人,省级名师1名,校级名师4名。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还有不少教授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省市学会重要职务。学院现有学生1261余人,其中本科生961多人,博士生、硕士生近300人。学院十分重视建设资料信息库,努力打造特色科研支撑平台。学院建立档案复制与保护实验室,社会工作专业个案、小组实验室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局域网实验室,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也在学校实现共享。经过多年积累,学院已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省内拥有19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学院课程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收获:获得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获校级优质课程24门。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依此考虑学科调整、专业建设、招生规模等有关工作。近几年来,我院学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左右。(一)历史学专业为我校本科品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及其它社会工作者。课程结构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考古学通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地理、史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史文献目录学、自然科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福建地方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中国社会生活史。专业特点1.历史悠久。该专业历史可以追溯至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史地选科,迄今已逾百年。1952年,由华南文理女子学院历史学系、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学系和福建师范学院(乌山)历史学系合并组成。著名学者董作宾、卢兆荫、傅衣凌、刘蕙孙、陈矩孙、徐宗元、蔡维藩、王文杰、熊德基、金云铭、韩振华等诸先生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科学传统。2.实力雄厚。本专业2004年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特色专业。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专业基础课程均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3.走学术精品之路。近几年来,专业教师每年都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研究》等国家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多部。目前,教师承担有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2个省部级项目、5项中外合作项目以及其他横向课题多项。4.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目前,本专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院汉学系、日本冲绳国际大学、熊本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亚洲系等都有合作项目,初步实现了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对接。5.重视建设资料信息库。经过若干年的持续投入,已经建立起闽台区域研究资料中心、宗教与中外关系史文献中心、美洲史文献资料中心等独具特色的三大文献资料库。师资队伍本专业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6人。高级职称占该专业教师的84.2%。博士学位占该专业教师的63.2%。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还有不少教授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省市学会重要职务。就业趋势近年来,本专业基于自身强势学术实力,同时根据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进行了调整,本着“新理念、厚基础、重技能、促研究”人才培养思路,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学学科间的交融、渗透,实行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建立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遍布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学府。福建省中学历史教育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和教育硕士大多出自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本专业是我省培养中学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基地。(二)图书馆学专业本专业创办于1981年,是全省唯一的图书馆学本科点,同时也是全省唯一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教学单位。作为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批创办图书馆专业的院系,本专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校4个入选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师资全部毕业于国内重点院校,学术水平高,职称均在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占该专业教师100%。学术成果丰硕,近5年来教师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为:50多篇。在教学改革方面,有4位教师参加教育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图书馆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数字图书馆原理及运用》获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毕业生就业方向以高校图书馆、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为主。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图书馆作为维护社会公众平等获取信息、缩小信息鸿沟的重要机构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事业的一类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政府公务员相同。工作环境舒适、拥有稳定的职业收入。目前,全国只有20多所院校办图书馆学专业,每年本科毕业生只有800多人,相对与有30多万从业人员的我国图书馆事业而言,毕业生供不应求。图书馆学专业虽是冷门专业,但与某些热门专业不容乐观的就业压力相比,图书馆学专业具有就业方面的优势。我院图书馆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已连续多年名列全校非师范类专业第一名。欢迎同学们报考我院图书馆学专业,让我们做信息时代的信息导航者,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主要课程:图书馆学基础、目录学、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实践、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产权法、FOXPRO、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三)档案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是目前我省高校中唯一设置有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专业创办于1985年,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于2006年设立了档案学硕士点。专业创办以来为本省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二十多年来通过我院专业教师的辛勤耕耘,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学科基础。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研究能力较强、师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近年还吸收了多位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充实本专业师资队伍,使本专业教学队伍充满活力。专业教师每年都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CSSCI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不少论文获得国家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评比的优秀论文等各类奖项。本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档案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技能与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能适合在党、政机关团体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室、信息管理部门、文件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从事档案信息管理、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维护、信息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每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许多毕业生就业于国家机关、省直机关及档案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还有不少学生就业于省电力公司、烟草公司、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这几年本专业学生也有不少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逐步提高,因此社会对档案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档案现代化管理人才,以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有关档案管理的需要是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方向。为此本专业非常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设有档案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室、档案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实验室等。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目前最新的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主要课程:高等数学C、信息管理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C++语言、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档案学基础、档案信息管理、科技文件材料学、企业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法规学、文书学、公文写作、秘书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107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学什么论文好发表一些

    古代奴婢制度的演变

    麦生啤酒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2018年发表的历史论文

    第一步是标红:按照检测报告把相似内容标红,这样能提高修改效率,同时避免来回对比于论文和报告间,毕竟在论文定稿前都需要反复修改,毕竟能一次达标的占极少数。重复率过

    A明天你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历史学发论文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 教育 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加强调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在中学历史的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

    好奇的小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历史学论文发表

    历史教学的本质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学科论文,供大家参

    满天星RF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2020年发表的历史论文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 文化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传承的高三 议论

    喵了个咪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