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威武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当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包罗万象的行业,除采掘业、公用业(电、煤气、自来水)以外的所有行业,均属于制造业。它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一般机械、运输机械、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家具、文教用品、油加工、化工、建材、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和其他制造等17个行业。
图2-7锉钱
图2-8锤锚
图2-9抽线琢针
中国机械制造业主要是194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也是和制造业的进步分不开的。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制造业已经构建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制造体系。当今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大国。
2008年以前,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到21.22%,而美国为18.41%,日本为10.88%,德国为5.88%。201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按2011年年初的汇率计算,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为1.78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已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对外出口量也是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
我国制造业的巨大进步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1)劳动生产率及增加值率低。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增加值)和增加值率,与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我国制造业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低。2000年中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为11662美元/人,而同期美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是它的10.2倍,日本是它的6.7倍。到2006年,美国的制造业人均增加值还是中国的7.3倍。1993—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平均值为26.6%,而美国为47.2%,日本为36.9%。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大大低于美国和日本,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获利能力不强,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也说明了中国制造业在生产中的物耗比重偏大、加工程度低下、技术含量不高,从而导致制造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2)中国制造业是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近年来,中国凭借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贸易出口总额来看,中国无疑是贸易大国。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中国所出口的产品在生产中以大量的能源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出口商品结构中,纺织品、服装、一般机电产品、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七类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70%;而日用品、食品、服装等产品的消费往往满足恩格尔法则,市场空间有限,随着周边大量发展中国家开始从事这一产业,这一产业正面临着价格战的挑战,最终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才能胜出。
(3)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一直是阻碍我国制造业提高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比较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能够参与国际主流渠道竞争的产品很少。
所以,作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要做大做强,特别需要实行鼓励创新的政策,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盛开的七月
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形势浅析郑少文(华北制药集团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1)摘要:介绍了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机械行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障碍,提出了改善结构、理顺体制、加快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机械行业;体制改革;产品研发1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机械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研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技改力度不够,制造技术落后;国内基础工业薄弱,生产资料等基础配套行业跟不上,影响到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机电一体化水平的提高;机械产品的开发缺少与工艺的有机配合,影响到机械产品的使用效果;政策不配套,影响了国产机械产品的竞争力。当然,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市场不断增长所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其他国家,旺盛的地区需求大大了促进中国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低廉的劳动力使生产成本降低,我国的机械产品价格约为欧洲发达国家的1/2左右,加入WTO使我们与国外发达机械企业的各种合作日益频繁,经济技术交流优势互补,将会促进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不断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发展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机械行业技术主要向短流程、连续化等方向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智能化提供质量保障。现代机械设备集中运用了光、机、电、气动、液压等多种新技术成果,这些新技术的结合,使新型机械具备了智能化的控制功能,如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运行状态的在线检测、显示、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故障的自动排除等。第二,网络化实现远程控制。工业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使控制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机械设备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了具备网络连接功能的主机、辅机和相应的软件系统。第三,复合化充分满足需求。当前,机械技术在生产的各个过程中都呈现出了复合化趋势,在很多机械设备中采用了一些复合化的技术,使原本在多机上进行的工艺现在在单机台上即可完成。2现阶段我国机械行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障碍2.1结构性矛盾产品开发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机械加工企业对机械的需求,主要由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所决定,而机械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机械企业研究的课题,更应该是机械制造企业追寻的方向。目前,我们的机械制造企业,还没有能力正确把握机械研发的方向,其产品研发方式还局限在旧产品的局部改进、先进产品的测绘仿制以及与国外发达企业的技术合作等。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机械企业对高新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研发能力的不足,这一矛盾制约着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需求与资金的矛盾。一方面大量的机械企业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各机械企业技改资金严重不足,制约着机械企业的发展。产业链与产业间的矛盾。机械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是众多产业链中两个相互关联的产业链,在每条产业链中,任何一个产业的经营成败都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作为机械企业,由于我国相关的基础产业相对薄弱,原材料、装备制造、配套生产等产业企业的相对落后,造成在机械制造过程的可靠性降低,同样的产品图纸造不出同样高精的产品。反之,机械制造的不足,又会影响机械企业的发展。这种相互关联矛盾的彻底解决,取决于整个民族企业产业的整体发展壮大。同行业企业间的矛盾。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企业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围绕同一产品争夺用户,采用各种手段为竞争对手的发展设置障碍,这种状况对每个竞争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崛起,造成机械产品的激烈竞争,致使国有品牌效应下降,人才大量流失,产品开发力度减弱。这种行业内部无序竞争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各企业间能否由无序转变为有序、由竞争转变为联合从而谋求共同发展之路。2.2政策体制方面的障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促进了机械企业的更新改造,同时也对国有企业的生产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批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时至今日,形成对国有机械企业强有力的竞争。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遏制包括机械企业在内的几大产业的过快增长,在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政策,使机械制造业的形势再次面临考验。由此可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或多或少会对我们局部和行业发展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国家政策,树立市场为先、政策导向的经营理念,学会适应形势、敢为人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企内部各种经营体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国有企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20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在内部的各种体制上已经进行了许多重大变革,但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显得较为缓慢。国有机械企业作为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主体,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产品研发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产品研发速度缓慢,产品档次低;分配制度的脑体倒挂,造成职能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国有机械企业只有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起到行业排头兵的作用。3改善结构和理顺体制的几点建议(1)加大基础产业投入,促进行业企业整体发展。近年来,国家对此已经在钢铁、电力、运输等基础行业加大投入,但只限于规模的投入,技术的投放还显不足,特别在材料领域,提高材料性能,完善材料标准成为各行业整体发展的基础,机械制造行业对材料的依赖更是举足轻重。(2)加快国企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3)改革产品开发体制,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引进目前流行的同时工程,即产品开发融入设计、工艺、生产流程、定额、成本等同步进行开发,大大缩短了开发时间,更加适应短平快的市场变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责任编辑:薛培荣)───────────────第一作者简介:郑少文,女,1968年10月生,1990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及设备专业,工程师,华北制药集团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化工路5号,030021.
我先给你提供一份大纲,你看下这份合适不合适你,不行我再给你弄份别的大纲您看下。摘 要受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恶化的影响,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历了价格暴跌、产量大减,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创新实现国
问题一:案例分析的论文怎么写具体点 最好有范文 或者 框架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
发表SCI论文不仅要求科研搞得好,而且必须还得有一个好的英语功底,在国内是最不容易发表的期刊。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
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形势与政策主题论文两篇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