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3

情感白羊座
首页 > 论文发表 > 中国在自然科学发表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诠释0525

已采纳

论文指出Ho et al.(2019)的主要问题如下: 1.Ho et al. (2019)利用单一近红外波段对湖泊水华进行分析,忽略了浅水湖泊悬浮泥沙变化对近红外信号的影响。由于湖泊(特别是浅水湖泊)受河流输入、底部再悬浮等过程影响,水体悬浮泥沙浓度呈现显著时空动态差异。然而,泥沙的强后向散射信号会导致高浑浊水体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升高。因此,Ho et al. (2019)使用的方法可能会对湖泊水华过程造成高估。对Ho et al.(2019)研究的71个湖泊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未考虑泥沙信号影响会导致至少58(82%)个湖泊的水华提取结果出现误判(图1)。 图1. Ho et al. (2019)论文部分湖泊水华提取结果受悬浮泥沙影响示意图。分析显示,在Ho et al. (2019)研究的71个湖泊中,至少有58个(82%)受此因素影响。 2.Ho et al. (2019)在Landsat遥感数据上利用Fmask算法区分湖泊边界。但是Ho et al. (2019)没有注意到,在Fmask算法中仅用一个简单的植被指数阈值区分水体,会将强水华区域识别为陆地并将其排除在后续分析中,可能造成强水华区域的漏判(图2)。数据分析显示,在Ho et al.(2019)的71个研究湖泊中,至少有41(58%)个出现了漏判。 图 2. 宋卡湖(泰国)与洪泽湖(中国)的提取结果显示,Ho et al. (2019)论文基于Landsat的湖泊水华强度信息出现严重错误。(a-d)分别为Landsat 5 TM数据的真彩色合成图像与水华强度指数(BNIR, 通过Ho et al. (2019)的方法计算得到)。显然,高浑浊水体与水生植被都会出现较大的水华强度指数,造成水华误判。(e)利用Fmask获得的洪泽湖水体掩膜,强水华区会被剔除而造成漏判。 3.卫星获取的信号包括地表地物反射与大气辐射两部分。湖泊水体信号在某些波长范围占比卫星总信号小于50%,且比例随水体浑浊度变化。Ho et al.(2019)没有考虑大气信号影响,可能导致结果出现错误。 图 3. 不同地物类型在Landsat 5 TM遥感影像上的光谱特征。其中黑色曲线为星上反射率,蓝色曲线为瑞利散射校正后的反射率,灰色为大气的瑞利散射反射率。在蓝光波段(第1波段),大气的瑞利散射反射信号在卫星总信号中占比可能超过50%。 4.Ho et al.(2019)使用的Landsat数据,重访周期较长(16天),一年中仅有若干次有效观测,难以准确捕获湖泊藻华逐年变化的相关特征信息。因此,论文得出的湖泊富营养增加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5.Ho et al.(2019)在错误的遥感数据基础上开展的全球变化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不可信,研究结论可能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原文作者对冯炼团队的不同观点做了答复,细节参见刊登在 Nature 同一期论文(Ho et al.2021)。 Matters Arising是 Nature 在2018年开办的特别专栏,专栏的评论文章主要是对已经在 Nature 发表的论文提出不同观点,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南科大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冯炼为论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合作作者包括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刘俊国和郑春苗等。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 科技 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冯炼不同观点论文链接 原文作者答复链接

308 评论

cat2012102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Nature、 Science、cell三大期刊共发表2362篇文章,2018年我国在三大期刊发表论文332篇,占这三种期刊当年全部论文总数(2157篇)的15.49%。

208 评论

逍遥七星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并不惊讶,因为如果换是我写的话,自然也然,在世界上可能找不到我。所以,我说的并不惊讶,是我们中国的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所以,在论文方面也显示表现出来了,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恰好,我们中国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金子,只是没人去注意他而已,所以作为中国人,不需要大惊小怪。

在日本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他们都参考了科睿唯安公司的具体数据,分析了主要国家的论文数量,由于每年的实际变化较大,研究所根据3年平均值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到2018年至的平均值里,中国研究人员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为305927篇,居全世界首位,高于美国的281487篇。

德国67041篇,排名在第三,日本排名第四,大概有64874篇文章,此外,从报纸的世界份额来看,我们中国跟美国分别占19.9%和18.3%左右,而排在第三位的是德国仅占4.4%左右,在可靠的NHK的报告中显示,我们中国的论文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中国论文数量大概是20年前的18倍。

在1998年至2008年的时候,平均值大概是10年前的3.6倍 ,其次,值得我们一提的是,我们中国研究论文的质量也非常接近美国了,从被引用的前10% 篇论文的份额来看,大概在2017年的时候,美国有37800篇论文 24.7%,全世界排名第一,中国有33800篇文章22%,排名全世界第二。

关于你怎么看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发表研究论文数跃居地界第一的问题,今天就解释到这里。

305 评论

vincent'sir

说明中国近年来投身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得到了认可,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情。

11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大学发表自然科学论文

    非常高的水平,可以横着走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

    白树dod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自然科学发表论文

    研究方向是心血管药理学和毒理学。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共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攀登计划研究项目的

    bigbig米米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在自然发表论文的中国学生

    我一般不回答匿名的提问,但这次必须破例,如果你发表的真是《自然》期刊,我用我的博士学位担保全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打开大门用八抬大轿请你当博士生导师。

    陌陌上阡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发表在自然的论文

    中国人在Nature发表的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出现在1930年, 作者是YH Woo。这当然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前辈吴有训先生了,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以

    明明白白我旳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国科学家发表自然论文

    因为Nature是非常顶尖的科研期刊,只有学术成就非常高的人才有机会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文章。

    慕容诗月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