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阳光刺眼
我不仅能回答“第一次投稿”被拒的体验,我还能回答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N次被拒的体验;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失望(当然还是会失望啦,尤其开始的几次),估计自己在潜意识里面也能意识得到,投稿成功的概率本身就不高,也对自己的文笔水平有大概的估计。而且在投稿之前,你真的有好好研究这个杂志吗?你的风格与杂志相符吗?你到底是打算走纯文学的道路还是为了争取别的利益?你对你自己投稿的目的真的清楚吗?你还能不功利的去写东西,保持阅读的愉快吗?想想这些,投稿被拒忽然很好接受了对吧?后来当然有尝试,最近的一次接到退稿信是今天早上。。。不过投稿让我很积极,被拒绝让我更加优秀。我玩知乎起于被拒,研究杂志风格起于被拒,接触网络文学起于被拒,认识豆瓣阅读这些平台也起于被拒;我没有一蹶不振,也并没有奋起直追。投稿、被拒、再投稿我都很能够接受,他们是我的生活,而且是好的那一部分。PS:觉得题主可能是刚刚被拒心情有点不好,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暖暖的安慰答案~
Arsenalzoe
临近毕业,好不容易憋了一篇文章,满怀期待地投出去,满以为文章会被接受,结果却收到了拒稿信。虽说编辑允许重新投稿,但是文章被拒肯定都会觉得很失望。不管怎么说,最好还是要打起精神重新修改文章,准备重新投稿。重新投稿并不是末日,编辑说可以重新投稿,是意味着审稿人虽然不怎么喜欢这篇文章,但是也没有觉得文章的质量很差。只有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阐述清楚或者进行修正。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接受编辑的意见,做这个 “ 额外 ” 的工作?平复心情,认真看一道审稿意见,然后想想这些意见是不是都可能被实现的,如果审稿人提出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或者更像是下一篇文章的内容,那么可以考虑将文章投到其他期刊,或者直接在 Response letter 里面点明这一点,说这些是 Future work。千万不要给一大列的审稿意见给吓到了,其实很多意见并没有那么难以回答,有时候仅仅可能是因为审稿人做事非常认真,遇到不清楚的地方都列出来,修改的时候只需要在 Response letter 澄清就行了,甚至不需要修改原文。曾经有个同事的一篇文章的审稿意见足足 10 页长,比原文都还长,最终还是修改下来并且发表了。回复审稿意见是个需要耐心的活,也需要有强大的信念和动力支撑自己完成。科研人员都是文化人,有时候会有点文人的 “ 臭脾气 ” ,觉得自己已经做了所有的事情了:从提出想法,到认真想办法实现和分析数据,最后还把这些辛苦劳动的成果无私奉献出来。结果审稿人还唧唧歪歪地挑刺,说还要接着改,这不是故意气人的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干脆就不改了,转投其他期刊去了。有骨气当然是好的,但是跟编辑审稿人赌气没啥意义,自己又不是牛顿、爱因斯坦这种名人,连牛人都算不上,编辑压根就不会太在意这篇文章。如果自己真想把文章发表在这个期刊上,那么就只能按照编辑的意见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
论文发到期刊上都是会查重的,如果查重过了是会给你用稿通知书的,不过的话会有相应的检测报告
如果你投稿的是知名期刊,我觉得你可以再等一阵子再决定是不是要撤稿。有些期刊编辑不太常回复邮件,有可能他们很忙,没有时间回邮件。我建议你可以更频繁地发邮件,可能接
给编辑写信询问论文情况前,要先知道两件事:首先,编辑实际上对评审过程的管控范围相当大,包括评审进度,也就是说编辑会知道你的论文需要在系统中等待多长时间,评审结果
每个期刊的审稿周期都不一样。同一个期刊,要看审稿人的进度,接受的很快,一般三个月就,快的话几个星期就接受但是也有慢的,慢的离谱年第一次审稿主要看文章质量。不同期
我不仅能回答“第一次投稿”被拒的体验,我还能回答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N次被拒的体验;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失望(当然还是会失望啦,尤其开始的几次),估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