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60

晓旭的妈妈
首页 > 论文发表 > 盲人如何发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珍珍zero

已采纳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1882年,一名女婴因高发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 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那么这样一个在19个月时就既盲又聋的孩子,是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的呢?高烧将她与外界隔开,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声音。她仿佛置身在黑暗的牢笼中无法摆脱。万幸的是海伦并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不久她就开始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探查这个世界了。她跟着母亲,拉着母亲的衣角,形影不离。她去触摸,去嗅各种她碰到的物品。她模仿别人的动作且很快就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挤牛奶或揉面。她甚至学会摸别人的脸或衣服来识别对方。她还能*闻不同的植物和触摸地面来辨别自己在花园的位置。七岁的时候她发明了60多种不同的手势,因此得以和家里人交流。比如她若想要面包,就会做出切面包和涂黄油的动作。想要冰淇淋时她会用手裹住自己装出发抖的样子。海伦在这方面非比一般,她绝顶的聪明又相当敏感。通过努力她对这个陌生且迷惑的世界有了一些知识。但她仍有一些有足。海伦五岁时开始意识到她与别人不同。她发现家里的其他人不用象她那样做手势而是用嘴交谈。有时她站在两人中间触摸他们的嘴唇。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而她自己不能发出带有含义的声音。她想讲话,可无论费多大的劲儿也无法使别人明白自己。这使她异常懊恼以至于常常在屋子里乱跑乱撞,灰心地又踢又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怒气越为越大。她变得狂野不驯。倘若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大发脾气直到家人顺从。她惯用的手段包括抓别人盘里的食物以及将易碎的东西猛扔在地。有一次她甚至将母亲锁在厨房里。这样一来就得想个办法了。于是,在她快到七岁生日时,家里便雇了一名家庭教师--安尼·沙利文。安尼悉心地教授海伦,特别是她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海伦变得温和了而且很快学会了用布莱叶盲文朗读和写作。用手指接触说话人的嘴唇去感受运动和震动,她又学会了触唇意识。这种方法被称作泰德马,是一种很少有人掌握的技能。她也学会了讲话,这对失聪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成就。海伦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学者,19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有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她还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上大学时她就写了《我的生命》。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套住房。她周游全国,不断地举行讲座。她的事迹为许多人著书立说而且还上演了关于她的生平的戏剧和电影。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1932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国立盲人学院的副校长。1968年她去世后,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组织建立起来,该组织旨在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失明缺陷做斗争。如今这所机构,"国际海伦·凯勒",是海外向盲人提供帮助的最大组织之一。

292 评论

芝士大人

1.我想知道关于盲人的知识 识是盲人做生活的强者的主要力量,也是克服残疾的主要方法。知识能使盲人正确认识盲缺陷,正确进行缺陷补偿。 注意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盲人应多阅读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现在又有了《盲人养鸡》、《盲人养兔》等技术书籍,即使目前找工作困难,也能学到一技之长,自谋生路。 多欣赏轻松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安的心情。精神抑郁的盲人,还可以多听一些相声、小幽默等,使自己笑口常开。 多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塑造了美好的心灵。中国的作家行列中已出现了盲人小说家郑荣臣、盲诗人周嘉堤等。当你拿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位勇敢的苏维埃英雄,也有过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慢慢扣着枪扳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却以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他虽然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用双手摸着,一行一行地写着,最后奇迹般地写出了这部杰作。盲人就应该像保尔那样活下去,和他相比,你凭什么失去生活的信心呢? 知识能给盲人带来生活的希望。山西襄垣县善福村的崔小英,上小学时双目失明,过分的悲伤、绝望使她满头黑发在半年之内大部分变白,她几次轻生都被父母觉察。后来她参加了盲童随班就读的学习,为了尽快掌握盲文,她刻苦学习,手指磨得褪了几层皮,渗出血来也不罢休。两年以后,她已经发表了多篇文章,并考取了盲人中学,为实现她当医生的梦想打基础。知识使崔小英摆脱了痛苦,找到了人生的欢乐。她的满头白发又变得乌黑发亮了。 知识可以开发盲人的智力,培养美好的心灵。读书和思考是一种崇高的乐趣。盲人应充分享受这一文化财富,使自已摆脱愚昧,变得高尚起来。 培养健康的情绪 盲人要培养开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态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思想意识的左右。对某件事情,思想不要钻死胡同,不要整日闷闷不乐,这会使恶劣的情绪绵延不休。人要使快乐变成一种心理习惯,要处处寻找快乐,发现快乐。在不开心的时候,在遇到悲哀和无法避免的困难的时候,盲人要学会以愉快的心情来对待它,那么,它可能就变得微不足道了。盲人要学会分析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学会含着微笑生活,做情绪的主人,不受外界情况的支配。 2.盲人是如何读书的 他们用手来读书, 通过一种可以触摸到的特殊文字。 盲文是一种特殊文字,由纸上一些小的凸点构成。 这种文字是路易•布莱尔(1809〜1852 )发明的,人 们按照他的名字把这种文字命名为布莱尔盲文。 在盲 文中,每一个文字都是由许多细小的触点组成的。除 了字母外,人们还能用触点描绘数学和化学符号、音 符,而且还可以进行速记。 今天已经有许多为盲人“翻译”的书籍,但是它们比普通的书籍占更多的空间, 比如一部盲文的杜登字典共有25册!人们还发明了 能够读写盲文的特殊电脑,这对于盲人来说可以节省 许多空间和时间。 3.驾车路遇盲人需要注意什么 俗话说:“眼见为实。” 但针对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他们眼见的只一能是一片黑暗,因此行走时一m都用拐杖探路,行走速度较慢,常常偏离方向。不过,他们虽然失去视觉,但听觉一般都很灵敏,横穿公路时常常将耳朵侧向来车的一方,边走边倾听。 1)路遇盲人时,不宜按喇叭,应以避让为主要通过手段。2)若盲人同向直行且占用路面较宽,其右侧路面足以通过时,应放慢速度通过。 3)若盲人右侧路面较窄不易通过,应选择从其左侧通过,通过时应把握好时机,尽量避免在从盲人身边通过时会车。若有超车,应让超行的车超越后再超越盲人。 4)路遇盲人横穿公路时,要有同情心,最好不要鸣喇卩八,不要加速从盲人的前面绕行通过。可取的方法是减速缓行,等盲人走离自己的车道后,再从其身后慢慢经过。 在道路较窄的路段,应停车换扶盲人离开危险区,然后驾车通过。 4.一个盲人的发明作文 “妈妈,我要眼睛!妈妈,我要看到你……”1814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在法国巴黎附近库普雷城的一个鞋匠家中。 一个5岁的小男孩儿用拳头使劲地捶着自己的头,用手使劲拉着蒙在双眼上的纱布,绝望地哭叫着。这个男孩儿名叫布莱叶。 他3岁时玩要父亲补鞋子的锥子,刺瞎了一只眼睛。一年后,另外一只眼睛受到影响,从而双目失明了。 这巨大的不幸,使鞋匠一家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泪流满面的母亲紧紧搂着可怜的小布莱叶,一遍遍地安慰他:“孩子,你会有眼睛的,一定会有的!”·布莱叶的父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期待儿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回失去的“眼睛”。 他们更希望小布莱叶能够接受教育,学到知识,成为一个残而不废的人。识字不多的父亲,将小鞋钉按字母形状钉在木板上,让小布莱叶用手摸着钉子识字、学习。 不久,父亲又将他送到一所小学读书。布莱叶凭着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记忆力以及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学习成绩并不比健全的学生差。 幸运的是,布莱叶的精神、毅力、才华感动了学校的校长。校长决定送布莱叶到巴黎的盲人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 1819年,10岁的布莱叶正式成为法国皇家盲人学校的一名学生。当时盲人教育的条件很差,教学方法以口授为主。 学习的课本也是用硬纸和布条糊起来的,又大又重。课本上印的也是以法文字母组成的词组、语句,和常人用的一样。 尽管如此,布莱叶仍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布莱叶多才多艺,喜爱历史、文学,还擅长演奏钢琴、风琴和大提琴。 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可供盲人学习研究的有关历史、文学及乐理方面的盲文书籍。与所有渴望获得知识的盲人一样,布莱叶和他的同学们渴望有一种比字母更方便的文字,供盲人摸读书写。 有一天,一位名叫巴比埃的海军军官来到盲校,给学生们讲解海军夜间进行战地通讯演习的知识。布莱叶深受启发。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海军为了将情报准确地传递出去,发明了一种叫“夜码”的电报,就是先将情报翻译成点子式的电报码,再在纸上打出一个个圆孔代表这些点子,然后战士用手摸纸上的圆孔,判断“夜码”的内容。布莱叶决心根据“夜码”的原理,创造出一种专供盲人使用的文字。 于是,他一边上课读书,一边不断地研究、试验。假期回到家中,他仍然每天用针在纸上扎个不停。 经过3年不懈的努力,布莱叶终于在1825年发明了一种仅用6个点子组成的“点子盲文”。这6个点子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表示出26个拉丁字母,盲人用手指触摸凸在纸上的6个点子,可以取得和触摸凸在纸上的26个字母一样的效果,从而使盲人的阅读、书写方便、快捷多了。 1887年,点子盲文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并为全世界的盲人广泛使用。布莱叶只活了短短的43年,但他始终与命运作不屈抗争,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为千百万盲人找回了自己的“眼睛”。 他发明的点子盲文。如明灯一样照亮了盲人黑沉沉的心,为千百万不幸的失明者开拓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211 评论

哇啦哇啦bibibi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而从学会认字到学会阅读,更要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海伦是*手指来观察老师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她为了使自己能够发好一个词或句子,要反复的练习,海伦从不在失败面前屈服。海伦能够走出黑暗,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她说“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伦什么,总是用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或是一首诗来讲清楚,她的教育经验十分丰富,教育方法也与众不同,她从不把海伦关在房间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她21岁时,和老师合作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写下了14部著作。1882年,一名女婴因高发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 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那么这样一个在19个月时就既盲又聋的孩子,是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的呢?高烧将她与外界隔开,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声音。她仿佛置身在黑暗的牢笼中无法摆脱。万幸的是海伦并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不久她就开始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探查这个世界了。她跟着母亲,拉着母亲的衣角,形影不离。她去触摸,去嗅各种她碰到的物品。她模仿别人的动作且很快就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挤牛奶或揉面。她甚至学会摸别人的脸或衣服来识别对方。她还能*闻不同的植物和触摸地面来辨别自己在花园的位置。七岁的时候她发明了60多种不同的手势,因此得以和家里人交流。比如她若想要面包,就会做出切面包和涂黄油的动作。想要冰淇淋时她会用手裹住自己装出发抖的样子。海伦在这方面非比一般,她绝顶的聪明又相当敏感。通过努力她对这个陌生且迷惑的世界有了一些知识。但她仍有一些有足。海伦五岁时开始意识到她与别人不同。她发现家里的其他人不用象她那样做手势而是用嘴交谈。有时她站在两人中间触摸他们的嘴唇。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而她自己不能发出带有含义的声音。她想讲话,可无论费多大的劲儿也无法使别人明白自己。这使她异常懊恼以至于常常在屋子里乱跑乱撞,灰心地又踢又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怒气越为越大。她变得狂野不驯。倘若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大发脾气直到家人顺从。她惯用的手段包括抓别人盘里的食物以及将易碎的东西猛扔在地。有一次她甚至将母亲锁在厨房里。这样一来就得想个办法了。于是,在她快到七岁生日时,家里便雇了一名家庭教师--安尼·沙利文。安尼悉心地教授海伦,特别是她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海伦变得温和了而且很快学会了用布莱叶盲文朗读和写作。用手指接触说话人的嘴唇去感受运动和震动,她又学会了触唇意识。这种方法被称作泰德马,是一种很少有人掌握的技能。她也学会了讲话,这对失聪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成就。海伦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学者,19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有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她还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上大学时她就写了《我的生命》。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套住房。她周游全国,不断地举行讲座。她的事迹为许多人著书立说而且还上演了关于她的生平的戏剧和电影。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1932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国立盲人学院的副校长。1968年她去世后,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组织建立起来,该组织旨在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失明缺陷做斗争。如今这所机构,"国际海伦·凯勒",是海外向盲人提供帮助的最大组织之一。

344 评论

相关问答

  • 盲人如何发表论文写作

    两种方法,一直找代笔,自己口述,别人写;而就是自己用盲文写,然后找人翻译盲文出版。

    汉口小霸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如何发表个人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评职称还是大学生毕业都离不开发表论文.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成为职称评选硬性条件之一,可以说发表论文,在职称评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

    9月8客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盲人如何发表论文文献

    1.我想知道关于盲人的知识 识是盲人做生活的强者的主要力量,也是克服残疾的主要方法。知识能使盲人正确认识盲缺陷,正确进行缺陷补偿。 注意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

    kami麻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省本级盲人发表论文

    从两个层面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新路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准有较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应达到三千美元)。

    仙呢榕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个人论文如何发表

    六个发表论文的流程:准备论文、投稿、审核、录用、出刊、上网。 1、准备论文:如果论文已经准备好了,按照论文找合适的期刊就好;如果论文没写好,建议还是先找合适的期

    羅潔愛爾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