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30

九尾小妖
首页 > 论文发表 > 广东历史文化期刊投稿要求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祖国的砖。

已采纳

历史方面的期刊分为三个档次好像!好像只有一本是核心期刊,叫什么来着我忘了!不过有很多地方性的杂志像《西夏研究》等等这些杂志一般好投,对于那些核心期刊一般是很难的!

99 评论

梦想空间小编

文笔好,内容精彩

204 评论

爱饭饭大吃货

排列顺序为:学科类别、级别、刊名、出版地、主办单位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北大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历史系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北京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近代史研究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考古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抗日战争研究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历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清史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史学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史学史研究北师大史学所北师大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世界历史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文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北京图书馆社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农史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科技史料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重点期刊中国党史研究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百年潮北京中共党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发行杂志社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档案学研究北京·该刊编辑部中国档案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东南文化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敦煌研究甘肃敦煌敦煌研究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博物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胡适研究丛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考古学报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考古与文物西安·该刊编辑部陕西考古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历史档案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历史地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民国档案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明史研究合肥·黄山书社中国明史学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农业考古江西中国农业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学月刊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学集刊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吉林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史林上海·该刊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苏联历史问题西安陕西师大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文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文物编辑委员会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西北史地兰州·该刊编辑部兰州大学研究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地方志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档案北京国家档案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北京·经济研究杂志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北京·该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北京·文物出版社中国历史博物馆历史学国家级期刊中国党史研究资料历史学国家级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269 评论

冒火得很000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乡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包括历史城区的自然格局和传统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古树名木、传统地名、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涉及文物、古树名木、传统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持、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区、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职责。第五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规划等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监督管理的工作。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风貌区和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使用和修缮的监督管理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权。财政、土地、建设、城市管理、公安、环境保护、水务、交通、林业园林、旅游、工商、民政、农业、宗教、港务、民防、地震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工作。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设立片区保护管理组织等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和传统村落等实施日常保护和管理。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审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政策措施,并督促落实;(二)审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的内容和调整方案;(三)指导、协调、监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关工作;(四)指导、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审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五)本级人民政府认为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关的其他重大事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产生、任期和议事规则由同级人民政府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召开会议,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众代表参加,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经费投入。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际需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市本级财政对区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用于普查、测量、认定、抢险、学术研究、规划编制、修缮补助、资助、奖励等方面。第九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保护意识,可以通过授权或者委托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基础研究、专业培训等工作。第十条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投资、成立公益性组织、提供技术或者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依法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第二章保护名录第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制度,将下列保护对象纳入保护名录: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和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护对象。保护名录应当载明保护对象的名称、区位、建成时间和历史价值等内容。

81 评论

hanhan0124

广东有怎样的历史文化 珠江流域自然条件优越,故早在10万年前,就有“曲江马坝人”在珠江流域活动生息。 先秦时期广东为百越民族的居住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即今广州。 到了三国时代,广州始得名。出于外交和财政的需要,历代广东一直是中国通过海路进行对外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地区,因此广东的文化中也有许多外来文化的色彩。 比起中国其他地区来,广东文化更具有广泛的包容性。由于历史原因,广东开发较晚,但到了明代,广东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清朝末年,广东更成为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革命主要策源地。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涌现出许多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广东最古老的名字是什么 先秦以前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的土地上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 商与西周时代,居住在这里的广东先民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直接或间接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 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就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有“抚征南海”之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政治上的关系。 先秦至秦汉 广东,古时称南越,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在秦朝以前,广东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并不为化外之地。 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为广东地区的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郡,广东属南海郡。 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禺,即今广州。广东成为南越国政权的中心地带。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复置南海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 交洲刺史治为广信(今封开县),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后将广信以东划为广东,广东得名由此而来。 三国至隋唐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广东地区,置为广州。晋及南北朝因之。 隋文帝在位时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因避太子杨广之讳而改为番州。 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南海郡,属番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广州,初为总管府,后改都督府。 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罢岭南道采访使,改设岭南节度使,仅辖今广东地区。 咸通三年(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今广东属岭南东道。 五代及宋元 唐末诸藩崛起,南汉国在岭南立国,废岭南道。 而广东成为南汉政权的中心地区,直辖于南汉朝廷。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平南汉废其建制,复置岭南道。 宋至道三年(997年)设广南东路,为今日“广东省”名之出处。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江西行中书省,并设立了广东道宣慰使。 明清到近代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广东行省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通称广东省。 清为广东省,受两广总督管辖。1911年11月9日,广东省宣布独立,成立军 *** ,成为中华民国辖地。 1916年7月6日改为文人 *** 。其后多次成为孙中山先生反北洋 *** 运动的大本营。 1926年11月10日省 *** 改称省国民 *** 。陈济棠主政期间(1929年-1936年),广东经济、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设有显著发展。 1938年10月21日至1945年8月15日,部份地区(包括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东莞、宝安、惠州等地)沦入日军手中。1950年6月27日,中国人民 *** 攻占珠海万山群岛,全省解放。 广东解放后,省 *** 初年沿用国民 *** 的制度,但改省国民 *** 为省人民 *** 。1968年2月21日,改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 1979年复为省人民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广东行政区域有所调整,包括将怀集由广西划入广东,将钦州、防城港、北海由广东划入广西(1965年6月),将海南独立建省(1988年)等。 广东的历史故事 历史概貌 【简述】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 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先秦以前】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 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 《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秦至南朝时期】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3个郡。 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5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 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 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赵佗及其后的南越国,都与汉朝一样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平定南越。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 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 *** ,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其 *** 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 东汉末,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 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 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代,中国政局南北分裂。 南朝时州郡县增置颇多,废并频繁,增设的州、郡、县也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 因为当时粤东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隋初,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 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大加省并,今广东省境分属10郡、74县。 唐初地方设州、县。 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756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南汉王刘氏占据,行政区划基本上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 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 【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 今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宋朝对唐制有所继承又有所调整。 粤西及海南岛裁撤8个州,而粤东、粤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汉所增置的4个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 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 而且,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拨广东统辖,结束了广东以往隶属不同政区的状况,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终明之世,广东设10府1直隶州,统辖7州75县。 其中,属明代新置的有顺德、从化、高明、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等22县。这些新置的县大多集中在粤东地区,基本形成当今县制的分布格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 广东有什么历史 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活动从现已发掘出土的古人类遗址来看, 早在12—14万年前,人类就在此地生息、繁衍。 广东地区主要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有: 距今3万年前,由原始群居向氏族公社过度的封开垌中岩人遗址; 距今1万—1.6万年,母系氏族形成期的阳春独石子遗址和封开黄洞遗址; 距今7000—8000年,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期的英德青塘墟; 距今约4000年至6000年,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的贝丘文化遗址; 距今约3000—4000年,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氏公社时期的西桥樵山文化遗址和马坝石峡文化遗址。 先秦时期广东远离中原,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被称为“南蛮”之地。 周朝统治者为促进百越地区与中原的交流,在岭南地区设置了“楚庭”。这一时期,中原各政权并没有对广东地区有实际的控制。 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调派了大量的军民平定南蛮(现广东广西一带),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就在广东境内,郡所在番禺(现广州)。 秦末,中原地区兵慌马乱,当时的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临终前传位给自己得力干将赵佗,并嘱咐其趁中原战乱之机自立。公元前206年,赵佗在广东地区建立南越国,自命为南越武王。 赵佗去世后,次子赵昧(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墓主)继承王位,为第二代南越王。 刘邦建立汉朝后,于前196年派陆贾出使南越国,劝说赵佗归汉,在陆贾的劝说下,赵佗接授的汉高祖赐给他的南越王印绶,向汉朝称臣。 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背叛汉朝,被汉武帝于前111年所灭。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复置南海郡。 元封五年被并入交州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广东属孙吴,吴黄武五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广东地区)置为广州,延续至南北朝时期。 广东历史最悠久的地级市 广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所列均为地级市,除列出的四个以外还有一个雷州,为县级市) 1、广州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2、潮州 潮州是一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3、肇庆 肇庆建城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4、佛山 佛山作为都城的历史已将近有1400年。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东晋曾有剡宾国僧人达毗耶舍,在此讲经及建过经堂。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其命名为“佛山”。 4、梅州 梅州市也是广东省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地级市之一。建成至今已有1000多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置梅州,因地多梅花,并有梅溪,故名。1924年设梅县,1979年设梅州市。1983年与梅县合并称梅县市。1988年复置梅州市。 广东最有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五岭巍峨,珠江纵横。广东先民的历史,从现已发掘的出土文物看,在广东最早出现的人类是不是马坝人。从马坝人化石可以有力地证明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仅在北国,而且在岭南的大地上也生息,繁衍,通过劳动创造我远古的历史文明。珠江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和发祥地。 时移世易,经过了若干千万年的沧桑巨变,广东的远古人类实现从原始群向氏族公社,乃至奴隶社会的转变。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广东先民每迈进一步都给后人留下了众多、分布很广的文化遗址,主要有:距3万年前,反映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度的封开峒中岩人遗址距今约10000年至16000年,反映母系氏族社形成期的阳春独石子、封开黄岩洞遗址;距今约七八千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期的英德青塘墟;距今约4000年至6000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韩江、珠江三角洲的“贝丘”文化遗址;距今约三四千年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末期至父氏公社时期的西桥樵山和马坝石峡文化遗址。 广东宪兵押解南京大屠杀要犯谷寿夫上刑场 广东飞行员击落侵华日军两大王牌飞行员 广东军民抗击1/8的侵华日军 具体请看 ://south/news/gdnews/sz/kangzhan/guangdong/ 广东人类祖先简介、急 广东的原始居民是古代百越后裔粤海族群,根据考古发现,广东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 距今十万年的粤北“马坝人”头骨化石1958年在粤北韶关的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 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马坝人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数以百 计,其中以曲江石峡,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凿、石刀、石镞等制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鱼网坠、陶纺轮、各种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人工栽培稻的谷粒等遗物、遗迹,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劳动生息的风情画;展示了“马坝人”开户的粤北地区的远古文明。 粤北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30公里处的石峰群中,该处的36石后来统称为韶石山。 自秦朝以后,粤海族群由于逃避战乱,不少人迁徙到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诸国,亦有部分人来到海南岛、西沙群岛和现在的广东沿海各地以及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靠近海边,以渔为业。 历代移民 第一批:秦汉 第二批:东晋时期 第三批:北宋时期 第四批:南宋时期

327 评论

足疗沙发厂家

百科探秘 探索发现

270 评论

成工1979

首先雅思要达到7.0的成绩,另外985、211等学校优先录取均分要达到85+,双非的话均分要达到90+。同时还要完成学士学位课程,并且取得相应的荣誉学位。申请材料比较简单,就是个人的简历目的包括参考文献、推荐信等,同时还要提供官方成绩单。

280 评论

胖子9451

有一本《花火教你上杂志》里面有很详细的要求哦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广东历史文化期刊投稿经验

    正确的发表步骤应该是:了解期刊——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顺利发表。首先我们要确认需要发表什么等级的期刊,是发核心期刊、普通期刊、对期刊级别有没有要求。其次明

    不懂爱为何物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广东省级历史期刊

    《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

    阿蒙宝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广东石油化工期刊投稿要求

    石油化工方向有哪些期刊审稿快发表容易怎么投稿 石油化工类的期刊杂志有: 2.《中国标准化》:《中国标准化》创刊于1958年,由国家质监局主管,中国标

    honeybackkom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广东历史文化期刊投稿要求

    历史方面的期刊分为三个档次好像!好像只有一本是核心期刊,叫什么来着我忘了!不过有很多地方性的杂志像《西夏研究》等等这些杂志一般好投,对于那些核心期刊一般是很难的

    九尾小妖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广东历史文化期刊投稿格式

    小报做成八开或者四开,如果内容较多,建议选四开,可以多做一些照片。 以“东莞民俗文化”为线索,那首先要知道东莞的历史: 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

    春天的薄荷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