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8

Oo炼狱天使oO
首页 > 论文发表 > 新型冠状病毒论文预发表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踏雪1230

已采纳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4.28℃到6.18℃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绝大多数人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不见得能像牛顿那样发现牛顿定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都和我想一块儿了。

154 评论

木图先生

需要上报上级审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截至2022年4月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3832例(其中重症病例7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33222例,累计死亡病例463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61692例,现有疑似病例2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258268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32100人。

25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论文

    新型冠状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喉咙肿胀发烧四肢酸疼,可能味觉和嗅觉有一定的影响,也可能存在一些后遗症,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太一样,可以从知网里查询文献

    subluevoyag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二次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论文

    关于石正丽的论文解析如下: 《自然》论文提到,石正丽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

    瑷逮云暮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新型冠状病毒论文发表时间

    新冠状病毒源头可能在海鲜市场的主要依据是首先发病的人都出现在这个海鲜市场,然后专家们对这个市场内进行了统一的排查,发现在其中一个贩卖野味的店铺里找到了这新冠状病

    沙沙小小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发表新型冠状病毒的论文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下子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最美逆行者议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现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重

    老王0987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新型冠状病毒论文发表

    关于疫情的议论文作文范文有哪些,我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 夜深人静的午夜,或许那时你已沉沉的睡去,抱怀着对明天的期望走入那甜蜜的梦中。但在那一夜不熄灯的医院

    WJH卡琪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