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手霜adb
一些自然科学学报,或者刊名: 新型炭材料 New Carbon Materials主办: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7-8827CN: 14-1116/TQ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新型炭材料曾用刊名:新型碳材料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SA 科学文摘(英)(2011)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EI 工程索引(美)(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北极豆豆鱼
新型炭材料研究室隶属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教育部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室主要从事天然石墨(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的深加工技术,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及其在储能、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研究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①石墨工艺与天然石墨深加工技术;②环保材料与吸附过滤;③储能材料与高性能电池;④节能材料与绿色制造。
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过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 项国家“863”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承担了多项与科研院所、企业公司合作的横向课题。在我国天然石墨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加工技术方面作出了贡献,先后完成了增强柔性石墨复合材料的开发、制备和中试线实验,膨胀石墨在吸附重油和治疗创伤方面的应用等课题。目前实验室方向主要集中在能源材料和环保材料两个研究领域。在储能材料领域中,主要研究天然石墨和合成炭材料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方面的应用。在环保材料领域中,主要研究多孔石墨材料,多孔炭材料在水处理和室内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
研究室主要研究工作包括:①石墨研究:低硫膨胀石墨、柔性石墨的制备,多孔石墨对黏稠类有机液体的超吸附行为和再生技术研究,膨胀石墨基隐身材料与机理研究,石墨基燃料电池双极板研制,天然微晶石墨和鳞片石墨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阳极材料的开发,核石墨研究。②其他研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多孔炭材料的制备以及其对挥发性有机物和腐蚀性气体的吸附规律研究,天然多孔矿物与碳反应过程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估与控制技术,超临界环境下炭材料纳米孔空间形成过程的研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碳电极超级电容器研制,纳米碳管隐身材料研究,等等。
研究室经过十几年的技术储备,已经具有完整的膨胀石墨,柔性石墨制备工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孔结构控制技术,具有制备膨胀石墨和柔性石墨的成套设备,普通活化、超临界活化装置,吸附系统与室内空气评价系统等。实验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工程师1人。
研究室曾经获得了199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阳极氧化法制备可膨胀石墨技术),2006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中国硅酸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天然石墨的深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实验室在天然石墨深加工技术及应用方面拥有14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已授权10项),其中包括2项美国发明专利(已授权),2项新型实用专利(已授权1项),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利用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技术,研究开发了优质可膨胀石墨材料、多孔石墨材料、柔性石墨双极板材料、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高性能电池正极石墨导电材料及石墨电磁波吸收和屏蔽材料等六类新材料,其中一些新材料已经产业化,另一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成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石墨产业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20篇,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新型炭材料研究室 邮编:100084
电话: 电传:
邮箱: 负责人:康飞宇
单色的星空
(1)代表论文1. H. Zhang, H. X. Li, H. M. Cheng. Water-solubl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functionalized with sulfonated polyaniline.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6, 110(18): 9095-9099.2. H. Zhang, C. H. Sun, F. Li, H. X. Li, H. M. Cheng. Purification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annealing and extraction based on difference in van der Waals interparticle potential.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6, 110(19): 9477-9481.3. H. Zhang, D. H. Shin, H. S. Lee, C. J. Lee. High-quality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ynthesized by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xylene over Fe–Mo/MgO catalyst and their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7, 111(35):12954-12959.4. H. Zhang, H. X. Li, H. M. Che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solubl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rbon, Korea, July 3-7, 2005.5. 张辉, 李峰, 李洪锡, 成会明. 纳米碳管表面活化与镍的包覆. 第七届新型炭材料会议, 西宁, 7.25~7.30, 2005.(2)科研项目1. 碳纳米管导电增强磺化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作 No. 50703045)。2. 沈阳化工学院博士科研起动基金项目 申请中。(3)科研成果近年来对碳纳米管这一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纯化、功能化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参加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2AA327110),新型电磁屏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2002年9月~2005年8月。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论文,申请专利一项。
新型炭材料研究室隶属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教育部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室主要从事天然石墨(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的深加工技术,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及其在储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
catalysis communicationcatalysis lettersmaterials letterschemical physics letter
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员,工学博士,现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碳纳米管、石墨烯、能量转换材
1个月。《化工新型材料》属于月刊,审稿周期为1-3个月,审稿加急周期为1个月。《化工新型材料》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的化工科技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