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奶糖的鱼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书籍。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一开始就汇入了问题小说的热潮之中,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扩展资料
许地山的代表作——《落花生》
《落花生》(《落华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地山
黑马胖子666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 运动先驱者之一。许地山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他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许地山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等。
扩展资料:
许地山的故事:
周俟松第一次见到许地山是在“五四”的游行队伍中,当时她还是个中学生。第二次见到许地山是在接待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欢迎会上,也只是远远地观望这位活跃的助教。
两人真正认识是后来在熊佛西家。熊、周两家不远,同在石驸马大街,其时周俟松已考入北师大数学系就读。许地山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就很出名,这不仅因为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还因他一年四季爱穿黄对襟棉大衫,留长发蓄山羊胡,精于钟鼎文梵文。这个“三怪”才子,给周家的女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婚后许地山谈到两人的缘分曾说:“幸而你没有进燕大,我是不会和学生谈恋爱的。”许地山早年曾结过一次婚,夫人林月森是台中人,两人生有一女,1920年林月森于赴京途中病逝于上海。
1923年后,许地山赴美英留学,1927年学成归来,先后执教于燕大、北大、清华和北师大等京城学府。婚姻之事最终也水到渠成。
1929年 5月1日,许地山、周俟松两人的婚礼在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举行。据传,周家对两人结合提出了两个条件,许地山都答应了。
有人曾经以这件事嘲笑许地山,许地山为人幽默,不以为忤,以自嘲为自己解围:“我生平最怕管家事,现在有人代劳,是求之不得的。即使有人改为周地山,有何不可?
戚友谁不知我是许地山?”1933年秋,许地山偕夫人赴广州中山大学讲学,之后绕道台湾探亲。这期间,两人发生冲突,互不相让,周俟松一气之下返回北京,许地山远赴印度考察宗教去了。
1934年4月,许地山在印度历经半年之后,反思自己的婚后生活,回忆与周俟松4 年的相依相伴,深感有愧,他提笔给妻子写了一封长信,提出了解决两人矛盾冲突的“爱情公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地山
么么1009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u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书籍。
扩展资料:
部分代表作品内容:
1、《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本书收录了许地山在逝世前一年于《大公报》连载的13篇议论文章,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宗教部分主要论述儒、儒学、儒教之间的关系;医学和道教的关系;宗教对妇女的态度等问题。文物部分既有对器物、制度等的考证,对礼俗的议论,也有对香港考古工作的记述。
语文部分除《国粹与国学》这篇文章外,主要讨论的是汉字改革问题。《国粹与国学》则提出了作者对"国粹"的定义,并讨论了国学的价值和路向等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地山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论文发表以后怎么在网上查询,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步骤。 材料/工具 中国知网 方法
医学论文写作流程五大步骤:(1)医学论文写作准备工作:搜索和积累资料,包括文献资料摘录,实验室的观察数据,各种记录,调查研究所得的各种结果等。所搜集的资料越多、
《城市的张望》(严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城市的张望 作者:严飞 豆瓣评分:6.9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7-8 页数: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n activity held to commemorate the death of Buddhist re
1 九华山佛学副院长宝藏是一位人物。2 宝藏法师,俗名张宝藏,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通讯委员会成员、北京市宗教界联席会议副主席、北京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