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彩虹
25日-26日,2020年长三角文旅联盟联席会议在溧阳召开,来自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文旅人齐聚一堂,围绕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达成共识:携手共促市场复苏,长三角各地还需“抱”得更紧。 化危为机, 探索 “淡季不淡”新路径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文旅产业冲击巨大。长三角区域是全国文旅产业最发达的地区,5A级景区占全国1/5,度假区占全国四成, 旅游 总收入占全国18.8%,沪苏浙皖互为最大客源地。长三角文化 旅游 市场的携手复苏,必将引导和拉动整个文旅行业的振兴。 “疫情暴发后,许多文旅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但从清明、五一假期市场表现看, 社会 对 旅游 需求依然旺盛。”安徽省文旅厅厅长袁华直言不讳,让 旅游 业恢复发展,必须解决好“限”与“需”的矛盾。3月以来,安徽文旅部门把乡村 旅游 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短线游、周边游,政企携手对冲疫情影响。 “既要重防控,也要谋发展。”浙江省文旅厅厅长褚子育介绍,该省一边修订完善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场所的常态化防控有序开放工作指南,一边采取一系列稳企业、抓投资、促消费“硬核”措施,梳理1159个文旅重点项目,投放总价10亿元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大红包”,帮助部分 旅游 业态加快恢复。 在江苏省文旅厅厅长杨志纯看来,疫情给文旅行业带来的不仅是冲击,更是机遇。各地可通过营造公共文化休憩空间、打造多样“小剧场”、组织非遗精品展演等方式激活“夜经济”,还可对接企业团建、行业培训、企事业单位疗休养等多种市场, 探索 “淡季不淡”新路径。 项目合作,抱团发展按下“加速键” “一场疫情,让抱团发展、一体化发展必要性愈加凸显。”江苏省文旅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钱宁介绍,今年4月,四地文旅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今年联盟重点工作计划,推出31条“实招”,“为共造长三角文旅圈按下‘启动键’和‘加速键’。” 会上,各地带来在业内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的高质量合作项目进行讨论,从不同维度推动一体化取得实质进展—— 为塑造具有“江南味、国际范、水乡韵、田园风”的长三角文旅形象,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长张旗说,该局牵头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文旅专项规划,打造 历史 古韵、演艺博览、乡村田园、运动康养、度假休闲等五大核心文旅活动产品;而安徽省文旅厅则牵头推出“上海‘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淮安周恩来故里—皖西大别山红色 旅游 ”精品线路,打造长三角高品质红色 旅游 示范基地,共塑区域红色 旅游 品牌形象。 江苏省此次带来“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 旅游 线路和“同游长三角·美好新感受”主题游两套合作方案。省文旅厅副厅长经圣贤表示,长三角地区高铁网络密布,“高铁+”成为黏合区域文旅资源的新载体,可通过省际游互送游客、发布惠游政策等措施,推动长三角文旅市场从“自救”到“互助”。 跨省 旅游 ,文旅合作步入“深水区” 与会人士坚信,疫情影响只是暂时的,文旅业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发展优势和基本面不会改变,并将长期存在。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合作、抱团取暖。 不少文旅部门“一把手”在现场向兄弟省份发出邀请。“我们已成立长三角工作专班,希望通过打通瓶颈和市场化运作,与江苏携手打响环太湖 旅游 品牌。西望安徽,打造从黄山到千岛湖的精品 旅游 环道。” 褚子育建议,在长三角范围内先行启动跨省市 旅游 ,恢复低风险地区 旅游 活力。 “要最大限度释放联动、协同、聚合效应,下好文旅一体化发展的‘大棋局’,努力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先导。”杨志纯向各兄弟省市提出“五个一”倡议:拧成一股绳,协商完善合作机制;同唱一首歌,携手促进产业发展;同绘一幅画,共同构建开放融合市场;共推一卡通,合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编织一张网,联动开展市场监管。 当天,南京图书馆发起的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成立,进一步加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长三角区域文物专家库名单也在会上发布……随着一系列项目开花结果,长三角文旅合作正不断走向“深水区”。(付奇)
安然若水
江苏出台15条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2月10日,江苏省文旅厅联合江苏省财政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全省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具体政策举措》(以下简称《举措》),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加大消费引导促进力度,持续发力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2022年,江苏文旅经济总体呈现探底回升、稳步恢复、承压波动的发展态势,周边游、微旅游等业态快速升温,夜间文旅消费成为新增长点,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等市场特点明显,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34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263.82亿元。《举措》提出了4个方面、15条政策措施。《举措》明确,安排1.16亿元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支持消费提振、产业融合、数字赋能等项目;下调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利率1个百分点,全年新投放项目比例不低于30%;推出“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加大“乡旅E贷”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力度等。《举措》要求,推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15个、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各10个、乡村旅游新业态创新示范项目100个、非遗工坊30个;结合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推出10条“看百戏、游江苏”精品线路;遴选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根据《举措》,江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和文旅消费券,打造3个至5个数字人民币文旅应用集聚区;试点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赴有关国家出境旅游业务,推出江苏10条入境游精品线路,组团参加香港授权展、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此外,《举措》聚焦优化文旅市场消费服务环境,提出改造文旅场所移动支付环境,认定30个省级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涉企服务;跟进文旅市场质量和安全监管,推行柔性、精准执法,出台《江苏省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清单》等,切实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服务水平。(完)
兜兜兜尔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乡村旅游热度持续走高,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在草地上支起帐篷,遛娃、玩桌游、聚餐拍照,或是在星空下拉上幕布、小酌观剧……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省旅游市场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乡村休闲、户外露营、踏青赏花成为游客出门首选。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和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五一假期,纳入监测的省内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监测点接待游客314.42万人次。就近旅游新玩法带动新消费,五一期间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达4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0.73亿元。
“家门口”的露营升级,亲子游愈发普遍
“打开朋友圈,一半人在露营,一半人在给露营的人点赞。”南京市民小柏感慨说。不能远行的情况下,户外露营游成为很多市民的首选。
“扬州各大户外景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纷纷推出户外踏青、露营野餐游等‘微度假’产品,很多在‘家门口’就可以放松休憩、亲近自然的景区火了起来。”扬州市文广旅局相关人士举例说,位于扬州东部生态科技新城的跑鱼河公园火了,这个集鱼类洄游文化科普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被网友称为“扬州的九寨沟”。
露营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微度假方式。五一假期,露营群体愈发“全龄化”,亲子游、全家游十分普遍。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开辟出一片精致露营地,配套面向孩子的自然课程,成为亲子游好去处;
连云港市Monkey Camp五一研学营走进渔湾公园,开启两天一夜以露营体验和木本植物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活动。家长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感慨:“孩子玩上瘾了,后续的绳降、采茶、攀岩、溯溪、皮划艇等课程,每个他都想参加。”
省内景区紧跟热点推出露营服务,强化供给。节前,省文旅厅发布“水韵江苏春游大赏”之“江苏十大景区”“江苏十大美丽乡村”等榜单,上榜景区大多推出户外露营项目。
无锡拈花湾、三国水浒影视城、融创乐园等景区开辟露营区域,梅园打造首届梅园露营大会,鼋头渚景区也推出帐篷露营节。南京溧水玫瑰园推出主打赏花的“一站式”露营系列产品,汤山矿坑公园打造“网红”矿山乐野探索营地,石湫影视基地“荔枝青绿营”推出篝火夜读、挑战神秘剧本杀活动,打造光影寻梦“影视之夜”主题露营。
常州中华恐龙园在园内原拓展营地区域推出恐龙主题露营产品,配备户外电影、音乐LIVE、营地桌游等娱乐项目,让城市露营有趣又好玩。
文化供给升级,“逛展打卡”有了新体验
全省各地优化假日文旅产品供给,开展精彩纷呈、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博场馆准备丰富的“文化”套餐,市民可以漫步博物馆、“泡”在图书馆,逛展打卡也有了更多新体验。
假日里,“千年遗址奇遇记”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举行。游客通过做手工,参加舞蹈秀、剧本杀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各大文化展览活动着力凸显互动性、趣味性。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展出88件(套)经典南京泥人。南京博物院开启导游深度讲解国家宝藏、模拟场景寻宝、答题赢文创礼品等活动。盐城市博物馆推出“寻盐记”活动,观众在馆内完成“寻宝”任务,即可在文创店兑换博物馆定制盲盒一份。
小型演艺活动同样精彩,一批项目“上新”。江苏园博园推出《百年石光》沉浸式演出,无锡影视基地上演舞台剧《洛神赋图》,南京华昌龙之谷推出由马戏演出和夜光巡游组成的“潮极想象季”,打造夜间消费新体验。
文娱活动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各地推出一系列云展览、云课堂、云剧场等特色文旅产品。扬州博物馆联合扬州发布开设“‘云’上观博”栏目,“集萤映雪——扬州博物馆征集文物展”“印象·浮世——雕版印刷和浮世绘艺术展”“虎年生肖艺术展”等吸引市民线上线下观展。
第四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舞台艺术类优秀作品“云展演”举行,徐州推出“梆子戏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线上展演……高质量的演出丰富了人们的假日选择。
消费场景升级,激发“本地游”消费潜力
五一假期,旅游网站数据显示,用户下单偏好呈现周期短、出游半径短、行程天数短的“三短”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文旅市场通过创造新的玩法,不断激活假日经济。
“我跟闺蜜打算露营,第一次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准备什么食材,偶然发现,很多烧烤店竟然提供‘露营套餐’。”南京市民白女士惊喜地说。事实上,不只饭店,很多景区也可以直接“点单”,比如位于溧水的南京玫瑰园,就有2—4人露营套餐和5—8人露营套餐供游客选择。
“潮玩新假日”无锡梁溪云上购物节开启。“为吸引更多人喜欢非遗,我们线上推出惠山泥人新IP‘倷泥模模’系列盲盒,打造文创品牌。”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挖假日文旅消费潜力,必须紧跟热点、不断满足新需求。
很多商场变身“网红打卡地”,街区、商圈成为旅游目的地,“本地游”消费潜力被不断激发。五一假期夜晚,位于南京市建邺区银杏里街区中央广场的酒吧便搭起露天舞台,悦耳的歌声不断,文化市集人来人往。
南京市玄武区举办“芳菲五月·相约玄武”活动,重点促消费活动超过50场,假期连续5天举办“51·high玄武”现场直播活动,给市民游客发放百万优惠券;
秦淮区推出“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抵扣活动,门东街区推出品尝各式美食、玩转街巷市集、体验新品展览等活动;南京江北新区FUN心消费季、建邺区“欢迎来邺”活动、鼓楼区鼓楼潮玩节等消费惠民活动一起发力,激活本地游消费。
“我们按照市区联动‘1+N’方式开展商文旅体系列活动,着力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消费场景,助力假日经济复苏。”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五一假期,该市商贸主体促销活跃,有力推动了全市文旅消费回暖。
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2022年“五一”假期,江苏纳入智慧文旅平台监测的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全省旅游消费总额40.7亿元。
乡村休闲、户外露营、踏青赏花……“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老地方”玩出新花样,乡村旅游热度持续走高,露营成为热门的度假方式。
置身于220亩大草坪,坐在天幕下、躺在大帐篷里,感受泥土芬芳、暖暖阳光……在南京六合枫彩漫城,游客在绿水青山间体会“漫生活”的悠然惬意;在苏宁钟山国际高尔夫酒店内的露营基地,精致的下午茶吸引了年轻人拍照,儿童沙坑、萌宠喂养等项目则满足了遛娃、逗宠等需求。
“五一”假期,南京玄武湖景区、常州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洪泽湖湿地景区等活动空间大、生态环境好的室外景区成为游客热门首选。江苏各地景区也陆续推出露营服务,强化供给。“五一”节前,江苏省文旅厅发布“水韵江苏春游大赏”之“江苏十大景区”“江苏十大美丽乡村”等榜单,上榜景区大多推出户外露营项目。
“微旅游”带火了“本地游”“郊县游”,激发消费潜力,江苏“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总额达4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0.73亿元。江苏餐饮消费渐现“烟火气”,乡土地标美食热销,游客们纷纷通过品尝美食体验乡味、乡情。据江苏各地餐饮行业协会统计和对典型餐饮企业调研分析,“五一”假期,江苏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
随着多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室内场馆“解封”,在文博场所“赏花看景”品尝“文化大餐”,也成为“微旅游”的一种方式。江苏各地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推出一批“云旅游”“云展览”“云课堂”“云互动”“云剧场”等特色文旅产品,“云赏瘦西湖·五月寻芳菲”线上游览、“梆子戏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线上展演等广受好评。
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多数市民选择“就地过节”,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本地化消费势头强劲。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今天(5号)发布“五一”假期期间全省消费舆情分析报告:
餐饮消费渐现“烟火气” 露营火爆“出圈”
随着助企纾困措施的落地,各地促消费活动的举办,全省餐饮业发展信心增强,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省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
受假期推动,外出就餐人群增多,中小型餐饮街边店、品牌特色餐饮恢复较快,包间消费回暖。加之本地游、郊县游的火热,小龙虾、野菜时蔬等美食正值时令,乡土地标美食也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除此之外,开袋即食、加热即食、简烹即食的预制菜点也为餐饮业增添了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呈现出近程化、深度化、休闲化的特征。某旅行app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 “露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公园露营、星空露营和亲子露营等成为最受关注的露营主题。为丰富消费者的游玩体验,部分民宿推出了采摘、钓鱼、亲子活动等体验型项目。
在省内城市中,本地游消费较为活跃的主要有:南京、无锡、泰州、连云港等,基本以本地疫情形势较为平稳的城市为主。
此外户外景区仍然受青睐。受疫情影响,短途深度游需求旺盛,正逐渐取代跨省等长途游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用户偏好呈现出游半径短、行程天数短的特点。
省内居民旅游消费主要以本市近郊游及省内周边游为主,文旅消费热点主题以自然风光、森林公园、公园、人文古迹等户外类景区或接待场所为主。某旅行app大数据显示,无锡的宜兴免费公园、常州的新龙生态林、宿迁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徐州的云龙山,也是江苏省内居民周边游的热门景点。
“五一”假期期间,出游半径受限后,部分地区出行不畅,但亲子消费热度不减,各大旅游平台均推出亲子相关主题活动。基于家庭消费的儿童亲子业态是实体商业回归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亲子消费正在走向IP化、场景化、主题化,亲子餐厅、儿童游乐园、亲子研学游等受到众多家长关注。
除了主题公园外,博物馆成为最受关注的“遛娃圣地”。根据某旅行app数据显示,南京莫愁湖入围了全国周边游热门景区前五名,南京博物院入围全国热门博物馆榜单前五名。
新型消费占主流 假期全省维权诉求超5000件
五一假期,江苏省消保委共计受理维权诉求5045件,其中咨询185件、投诉4860件,分别占接收总量的3.7%、96.3%。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消费维权信息138646条,吐槽类32684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23.57%。
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多数领域消费市场快速复苏,大宗消费、旅游出行消费、餐饮消费、新型消费仍为节日主流,消费升级加快。较往年投诉纠纷量并未明显增加,网购、院线、直播购物、旅游出行等方面成为投诉热点,并呈现出覆盖面广、领域突出、问题集中、需求个性化与咨询诉求攀升等特点。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咨询投诉较多:首先网购问题较为突出,“五一”假期期间,江苏省内与网购相关的“吐槽”信息共6890条,问题有快递物流延迟引起退费争议,部分网购渠道维权难,预售商品引起争议等等;其次直播售货问题集中,假日里全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涉及直播带货的投诉达83件,带货质量难保障,售后维权难,宣传不实等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网红打卡点“滤镜过重”,实际消费体验不符合预期;健身热潮带来的相关预付卡消费、运动产品质量问题;以及新型娱乐项目,例如院线与密室逃脱消费投诉也有明显增长。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从监管部门到经营主体应当聚焦新型消费,与时俱进破维权难题。作为消费者,也要避免“人云亦云”,要做到理性消费,积极正确表达诉求。多方共同发力,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流量套餐。根据查询江苏通信的相关信息得知,江苏通信礼包-12期是流量套餐。江苏通信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85年。
《江苏船舶》是省级期刊,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管,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主办的工业类优秀期刊。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1)投稿前必须和所有作者确认:① 发给所有作者投稿的文稿,并请所有作者修改;② 作者署名和单位无误;③ 作者署名位置无争议;④ 作者同意投稿和发表;⑤ 请他们
现代传播:当代传播:mail: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通讯: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新闻界: 新闻爱好者: 新闻大学:
《江苏船舶》是省级期刊,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管,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主办的工业类优秀期刊。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