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91

小能喵尉哥
首页 > 论文发表 > 抑郁症研究的投稿期刊要求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zzz将将将

已采纳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心里很压抑,很难过,很怀念家人,很怀念朋友,但现实是无法改变,心里的压力与日俱增。抗拒参加社团活动,不敢去交新朋友,缺乏动力,精神日益变差。这是一位女性留学生的生活情况。她很难接受自己是患了抑郁症。她强调,自己没有任何疾症。情况并没有因此而变好,而是变得更糟糕了。这名留学生,显得更孤僻,更沉默了。没有抑郁症的人很难理解它,但患有抑郁症的人也常常为之困惑。抑郁到底是什么?它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症状吗?我们如何应对抑郁?或者排解抑郁呢?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史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集合了精神症流行症学、临床精神症学、医学人类学、心理疾症治疗史和抑郁症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编写《抑郁帝国》一书。本书不但揭开了抑郁症神秘的面纱,以抑郁症的历史作为主线,让人们在了解和认知抑郁症的历史与治疗的进步史的同时,也了解到文化、社会与历史之间的对流与渗透。只有站在无限高远的时空,客观地审视抑郁症的发展历程,才能真正窥见其真容。抑郁症是什么?抑郁症什么,很多人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其实它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的疾病。那会有哪些表现呢?大家可以这样来测试一下: 两周内会出现以下9种症状中的5种吗?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 2、几乎每天或者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活动兴趣或者乐趣都明显减少。 3、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或者几乎每天食欲减退或增加。 4、几乎每天都抢眼或者眨眼过多。 5、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者迟滞(他人观察为主)。 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价值,或者过分地,不恰当地感到内疚。 8、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者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观念,或者有某种自杀企图,或者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以上情况,只有存在4种或以上,这是抑郁病的典型表现。这类人员需特别留意,调节情绪显得尤其重要。抑郁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领域:首先,它是情感与行为的结合;其次这个症状的人群,很容易脱离现实,想那些捕风捉影的事。第三,抑郁症的人群,躯体都问题。抑郁症的发展史梅里·娜娜·阿玛·丹夸:“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抑郁是一种内心的愤怒。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童年的经历在助长我患抑郁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亚伯拉罕是柏林研究精神分析的领军人物。他分析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人士,他观察了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并由此构建了一个抑郁病的一般理论。 除亚伯拉罕外,斯泰克尔、弗洛伊德和克莱因,对抑郁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重点。总结来说,这些观点和重点,构成了抑郁症是愤怒转向内部这个基础理论。抑郁是一个机会。“别再对所有的外在事物大惊小怪。注意我,我有事情要告诉你。”荣格强调了无意识的创造力,在抑郁症中看到了个人转变的机会。抑郁症可能非常清晰地显示出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但他们不可能不利用抑郁症提供的机会。如何改善或减少患上抑郁症的情况?“我不否认,有时是医生的治疗改善甚至治愈了这种痛苦,但是有些人因为痛苦是可以通过药物治愈,就把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归咎于是自然的原因,他们不知道撒旦的力量,也不知道上帝比恶魔更强大。——马丁·路德。一种名叫“百忧解”的药物,几乎整个时代都在推广这种药物。它成了一种文化知觉时,人们说,抑郁是种生理性疾病。有些医生直接对病人说:“你这种病和糖尿病同什么区别,你可以吃药治疗它。”于是,药物成了每天都需要,甚至终生都需要的东西。药物过度使用,成为“化学失衡”的现象,也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抑郁症的问题。格林伍德说:“在船的甲板上,或者在巴黎或曼谷的街边咖啡馆里,我会坐在同一个玻璃钟罩下,在自己阴郁的氛围中烦恼着。”莎莉·布兰普顿说:“心理健康的治疗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但正如我逐渐理解的那样,抑郁症是一种不精确的疾病。”正是这种不精确,我们更要以更宽容的心来接纳它。多运动,多走动,多与社会接触,多交朋友,听轻音乐,听曲子,与人聊天,学会微笑,学会排解自己的情绪。抑郁症,不但因环境、认知不同,有所不同。但更多的是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与规划产生了兴趣。这本书,可以说是集智慧与美感的理解,悟透了所有情感都具有感受和认知两个组成部分。通过这份认知,我们可以穿透现实迷雾,把目光聚焦在早些年被完全,这份认知太好了!

173 评论

淘气别闹

抑郁症不只是心理疾病

接连有许多艺人因为抑郁症而选择自杀离世,其实我想跟大家说抑郁症不只是心理疾病,请不要轻视。

近几年,一些演艺明星接连因为抑郁症离世,唤起人们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同时,也让一些之前对抑郁症不了解的人,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抑郁症是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如果突然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无愉快感,并且反复出现睡眠问题,就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患了抑郁症。”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张玲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仅将抑郁症当作一种心理疾病还不够,它还有生理基础。虽然至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其中,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心理学上则与病前性格特征有关,如抑郁气质。不过,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抑郁基因被发现

2007年末,一位在朋友眼中大大咧咧、走在事业巅峰的深圳作家李兰妮,出了一本书,叫《旷野无人——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她开篇提到,有一天,医生告诉她,得了抑郁症,她没心没肺地笑了:我得抑郁症?我有什么可抑郁的,我这种人要是有抑郁症,全省人民大概都该有吧。她将它作为笑话说给朋友听,大家也同样付之一笑。这是2003年的事情。

然而,在饱受抑郁症折磨五年后,她久病成医,将自己抗击抑郁症与癌症的过程写出一本书。在书中,她也提到,“抑郁症至少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心理的,一是生理的,譬如我的情况就是生理性抑郁,这种病例与性格坚强乐观与否无关。心理类型的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精神抚慰等缓解和控制;生理类型的患者则必须吃药,必须要有精神科医生介入,否则病情会一步步加重,终至无可救药”。

科学家们也一直努力寻找抑郁症与基因的关系。2014年2月,牛津大学的一位遗传学家乔纳森·弗林特吃惊地发现人类某些基因序列与抑郁症有关。

2015年7月,英国《自然》杂志16日公开的遗传学论文上,乔纳森·弗林特与中国和英国的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两个和重度抑郁症高度相关的遗传变异。在论文中,研究团队报道了两个重度抑郁症的基因标志。这一发现将给寻找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也能开发更准确的诊断抑郁症的重要工具。

生理、心理的相互影响

人体的生理状态会引起抑郁症,抑郁症也同样会作用于身体。2012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来自杜克大学关于抑郁症研究的文章。文章称,科学家发现,从细胞层面上看,长期有心理压力、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容易较早患上往往出现在年纪较大的人身上的严重生理疾病,比如中风、痴呆、心脏病和糖尿病。而且,有严重心理压力和抑郁症的人身上还会发生人体衰老时才会发生的染色体变化。

在20年前最初探究加速衰老现象时,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年纪较大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的脑扫描显示,与没有患抑郁症的人相比,其脑容量与年龄有关的下降要快得多。这种加速衰老的根源来自染色体末端上的端粒,它在衰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越老,端粒越短,端粒缩短还与患病和死亡风险加大有关。

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开展的几项研究都发现,端粒长度变短与抑郁症、童年创伤等情况有关。沃尔科维茨说,研究人员调查了43名长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平均年龄约为30岁的成年人和47名作为对照的健康人士,发现前者的端粒长度较短,相当于加速衰老了大约4.5岁。

这一被称为“加速衰老”的现象使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压力和抑郁不仅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情绪或许只是最明显的症状。

治疗手段身心双管齐下

目前,医学界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多样,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针灸治疗等。对于轻度抑郁,推荐使用心理治疗;中重度抑郁应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配合其他治疗方式。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可达60%~80%,并且有助于预防复发。

但相关数据显示,仅有10%的抑郁症患者会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还有患者轻信错误观念,认为药物有依赖性或很强的毒副作用而不敢使用,或者不按医生的要求正规、系统地使用,造成病情延误或疗效不佳,甚至反复发作。”张玲提到,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早期、足剂量、足疗程用药十分重要。

甚至,科学家们也在积极寻找靶向药物。来自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发现在脑细胞中增加一种信号分子的水平可以改变大脑对外界应激的应答情况,这一发现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在靶向目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脑细胞中cAMP水平上升对于应激诱导的小鼠行为具有一个很好的改善作用。之前有研究发现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人其cAMP信号途径常发生损伤,而一些慢性的抗抑郁治疗方法也常常通过开启这套信号系统达到治疗目的。

“面对问题,我们不要恐惧与逃避,正确地解决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抑郁自然会远离你。”张玲说。

176 评论

樱桃小胖子O

我吃的是文拉法辛片剂,成分和胶囊应该是一样的吧。75mg一粒的吃了一年多还没完全好 但总的来说 恢复了不少至少让我对以后充满希望了我相信我能康复的

97 评论

小树旁的小树

善忧思,是指未遇忧愁之事,而经常反复思虑绵绵,忧郁不解,闷闷不乐的症状而言。[鉴别]常见证候心脾气结善忧思:情怀不舒,终日思虑,胃脘胀闷,不欲饮食,夜难入寐,苔白质暗,脉弦。肺气不足善忧思: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忧虑寡言,舌淡苔薄,脉弱。鉴别分析烦躁即指心中烦热不安,手足躁扰不宁的症状。本症始出《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躁烦"之称。《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后世医籍如《千斤方》、《河间六书》、《东垣十书》、《证治准绳》等均有记述。可见于内伤外感诸病,常由火热引起,以实证居多。烦与躁实属两症,如"烦满"、"心烦"、"火烦"、"暴烦"、"虚烦"、"微烦"皆属于烦,为自觉症状。"躁扰"、"躁动"、"躁狂"皆属于躁,为他觉症状。《类证治裁》云:"内热为烦,外热为躁,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热传肺肾,则烦躁俱作。"又说:"烦为阳""躁为阴。"本节对既烦且躁予以讨论,若只烦不躁者,可参见"五心烦热"等有关条目。[鉴别]常见证候阳明实热烦躁:壮热烦躁,汗出气粗,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腹满硬痛或脐周疼痛,拒按,或见谵语,舌苔黄燥,甚或焦黑生芒刺,脉洪大或沉实。热入营血烦躁:身热夜甚,烦躁不寐,甚或发狂,斑疹透露,吐血衄血,或尿血便血,舌质红绛,脉细数。表寒郁热烦躁:恶寒发热,无汗烦躁,头身疼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紧。少阳郁热烦躁:胸胁满闷,烦躁谵语,惊惕不安,小便不利,全身困重,不可转侧,苔薄黄,脉弦数。痰火内扰烦躁:发热面赤,气急烦闷,躁扰不宁,痰黄粘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瘀血冲心烦躁:心烦躁扰,面唇青紫,眼窝黯黑,心胸刺痛,或少腹硬满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易解,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或结代。阴虚火旺烦躁:虚烦不寐,躁扰不宁,心悸怔忡,健忘多梦,腰膝酸软,颧红唇赤,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鉴别分析

250 评论

于海丽888

我吃了N种药以后,决定:再也不指望西药了。要么不吃,要么只吃中药。古老的中华文化精髓,还是很经典的。肯定有它的可取之处。 (我现在什么药都不吃,除了一些调理营养的东西以外。还有就是,多运动,爬山、徒步,出游一类的。---我觉得要让自己安静,心静身动。)

334 评论

Z.L.小姐

抑郁症这个名词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但是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时间中,医生对不明原因导致的心慌、烦躁、失眠等不适也做出了深刻地研究和广泛地实践。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木郁达之”这种治疗“郁症”的方法。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医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多种抑郁疾病和症候,如“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知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形象地描述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又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描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与现代妇女更年期抑郁症表现有相似之处;再如小柴胡汤证见:“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均与抑郁症相似或相近。清代《程杏轩医案•初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病案:“鲍宫詹未第时,游昆陵幕,抱疴半载,百治不痊,因买舟回里,延予治之。望色,颊赤面青,诊脉虚弦细急。自述数月来通宵不寐,闻声即惊,畏见亲朋,胸膈嘈痛,食粥一盂,且呕其半,粪如羊矢,色绿而坚,平时作文颇敏,今则只字难书------”用现在的诊断标准看,就是一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的病案。病人因“未第”而发病,说明有其社会文化诱发因素;精神症状明显:兴趣索然、郁郁寡欢,回避交往、疏远亲友、活动很少,而且精神运动迟滞,出现“只字难书”,也就是脑力迟钝、思路闭塞;躯体症状也很明显:“通宵不寐”即睡眠障碍,“食粥一盂,且呕其半”可见食欲不振、纳呆、纳少,且有“胸膈嘈痛”的躯体疼痛不适,“粪如羊矢”为便秘,从“颊赤面青,诊脉虚弦细急”可知病人有阴血亏虚且虚火上炎,因而不难得知病人有疲倦乏力感。从病案记载的描述中可看出已相当接近于现代之抑郁症,可见中医对抑郁病症的认识是久远的。 在失眠初期,我也曾多次向有经验的中医求诊,但碍于中医调理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快速解决失眠的问题,因此便早早开始了西医的治疗。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和思考。 虽然目前其治疗一般以抗抑郁药结合抗精神病药的西医疗法为主,但在治疗过程中认识了许多抑郁症病友都表示更加推崇中医疗法。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西医西药治疗具有价格昂贵、服药程序复杂、周期长,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易复发,临床疗效有限等缺点,而中医多取材于自然界,疗效温和,标本兼治,停药后不易复发,可以看做西医的替代疗法。 [1] 中医治疗抑郁症是从不同个体四诊收集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证论治,不但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而且兼顾调理患者的体质。这种治疗方法较之西医学具有突出的特色和明显的长处。《医方考》曾云:“情志过及,非药可医,须以情胜”。中医疏导情志,调理气机的方法众多,包括情志疗法,音乐疗法,行为疗法和导引吐纳等等。其中针灸疗法已被美国心理学会(APA)作为抑郁症治疗的辅助手段收入《抑郁症治愈手册》。 抑郁症属于现代医学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将其病位定位在脑,并提出是脑科的一种疾患。中医学以前并无“抑郁症”病名,与其相类似的描述有“郁证”“脏燥”“百合病”“癫证”等。多数学者认为病位在心、肝、胆、中焦、脑等。 [2] 如李时珍曾言:“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记载:“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可见其已经认识到脑与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有关,就其病机,《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载:“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载:“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3] 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医仍从气血平衡的角度进行解释,并“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根据病人的不同表现,加以更细致的区分。《证治汇补·郁证》:“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肖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类证治裁·郁症》日:“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主治宜苦辛凉润宜通。” [4]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具有独到的优势,把症与因统一起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病变的相互关系和症状的特点,从整体上认识疾病的本质,循症求因,而且讲求治病必求于本。在此基础上,中医在面对具体的病患时,十分注重区分个体差异,而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变化又恰恰与体质因素差异密切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强弱、性格等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中医首先要将不同表现的抑郁症病人进行分类,然后再针对其表现寻找对应的脏器进行治疗,谭远亮先生在《浅谈中医治疗抑郁症》一文中详细列举了如下内容,或可作为参考: 痰气郁结主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喜怒无常,悲观厌世,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本证因气郁痰结,迷阻心窍所致,方选顺气导痰汤加减。药选胆南星、半夏、僵蚕、石菖蒲、枳壳等。 肝郁血瘀主证:多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缓慢,运动迟缓,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本证因气郁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药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等。 心脾两虚主证:多出现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本证因忧思伤脾,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常以归脾汤合酸枣汤主之。药选:远志、酸枣仁、茯苓、门术、人参等。 肾阴虚主证:见头晕目眩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舌痛。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本证因情志抑郁日久,久则化热伤阴,以肝肾阴虚为主。方用六味地黄汤主之,药选:生地黄、狗脊、麦冬、沙参、山茱萸等。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酸枣仁、远志、丹参具有改善抑郁症症状、镇静、改善记忆等作用,合欢皮、茯苓与酸枣仁具有镇静、增强免疫作用。 [5] 另外,与ETC和经颅磁刺激同属于物理疗法的中国传统针灸疗法,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及简、便、验、廉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杜元灏等哪首创调神舒肝针法治疗郁证,取百会、风府、水沟、印堂、四神聪、太冲、肝俞,总有效率98%,与百忧解疗效相当。 [6] 韩毳等观察电针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发现电针与药物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电针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躯体主诉多、焦虑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耐药物副作用的患者首选电针。 [7] 除此之外,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极为重视心理活动对疾病病程和预后的影响,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但其思想已贯穿于各种疾病治疗的各个阶段,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亦是如此。《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自此,古代医者便开始了对情志疗法的探索。张景岳提出的“以诈治诈”和叶天士提出的“移情易性,澄心静志”应属于此类疗法早期之代表。近来,黄庆元和李建国先生在其《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抑郁症35例临床观察》一文中也验证了道家思想在治疗抑郁症中的效果。 除了中医的手段外,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合理的支持也极为重要。在汶川大地震过后,国际心理学家们按照公认的8%的比例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人数进行了预估,然而事后确切的结果证明,在此次灾难后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比例仅为1‰左右,不得不让人相信,中国千百年来传承的思想文化给了后世子孙极大的心理支持。这一结果震惊了各国心理学研究者,即使是心理学届公认的龙头老大——美国心理学会也已经开始了中国寻找东方智慧的旅程。日前正流行起来的所谓正念疗法,便是心理学吸取中国佛教精神内核的产物之一。 综上,虽然抑郁症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概念,而中国目前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所依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也来自于西方,但我们也应该相信,中华民族得以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自有其伟大的智慧,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不妨回归本心、回归传统,到东方智慧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治愈之道。 [1] 余雪林、仝乐、耿维平、杜茜茜、刘立安:《传统中医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年第15期。 [2] 谭远亮:《浅谈中医治疗抑郁症》,《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第23期。 [3] 鱼浚镛、田金洲、《试述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天津中医药》,2011年第4期。 [4] 夏猛:《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第8期。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版。 [6] 杜元灏、李桂平、颜红等:《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5年第3期。 [7] 韩毳、李学武、罗和春等:《电针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第7期。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抑郁症低龄化论文发表

    据最新数据统计,全世界已有超过3.5亿人被抑郁症困扰,而我国患抑郁症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了,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患

    开心土星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表论文错误焦虑抑郁

    这是正常的呀,害怕论文通不过,感到非常焦虑,我觉得你写完之后可以找朋友或者找班里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帮你看一看,帮你修改修改,这样的话就能提高你的通过率了。

    samantha42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勤思论文辅导发表儿童抑郁

    关于十二岁的孩子胆子越来越小,而且经常自言自话,是否是抑郁症的问题,我们还不能从这么两个症状的呈现中就下一个诊断。看到你的问题上方写着一个词:不完美妈妈。能够感

    清影512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留英博士发表治疗抑郁症论文

    抑郁症是一种医学上的情绪障碍,它无法靠意志来改变,不是你过一会就能淡化的,它会持续至少两周的时间,并且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工作,行为能力,感情生活。在我国有每1

    闪耀的尾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日本发表抑郁症论文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与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患者自己积极的信念,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是我们对

    腹黑芝士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