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8

520贝基清净果
首页 > 论文发表 > 林毅夫论文发表心情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坨Lemon

已采纳

林毅夫只身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两千米外的大陆厦门。此后,他开始了在大陆的新生活。

详情: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然而,台湾海峡如一道屏障,硬是生生地将两岸人民骨肉分离,使他心中的“大中国思想”无法实现。他痛恨这种人为的分离,却又无法改变现实。

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泅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毅夫。

就这样,林毅夫只身游泳跨越了台湾海峡,一时间成为佳话。

林毅夫在给台湾亲人的家书中阐明了自己当年选择投奔大陆的心声:“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意为它的繁荣幸福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

百度百科林毅夫

138 评论

凯利的心窝

林毅夫叛逃: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林毅夫据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毅夫”。林毅夫自小牢记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遗训:“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一个人如果有能为十亿人谋福祉的能力,就应该毅然投身到这样的事业中去。因此林毅夫后来从台湾毅然泅过海峡,投奔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父亲和自己的一个梦想。 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正期生四十四期步兵科,随即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国防公费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政大企管硕士,随即返回军中,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负责接待外宾参观第一线连的任务。马山连是全师最重要的一个连,不但全连官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装备福利都是全师最好的。因为这个连的位置正在马山,是全金门距大陆最近的据点,退潮时离对岸直线距离只有2300米,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岸军民的活动,所以多年来都是金门防务部接待外宾眺望的明星据点。 林毅夫自己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然而,台湾海峡如一道屏障,硬是生生地将两岸人民骨肉分离,使他心中的“大中国思想”无法实现。他痛恨这种人为的分离,却又无法改变现实。 林毅夫曾听人说,十年前,金东题旅部某连有一名搜索排长,从天摩山下由后屿坡泅水到对岸。当时这名排长事前向蛙人借了“蛙鞋”,只说要下海学游泳,泅水的当晚到一家小店吃了一碗绿豆汤,第二天一早对岸就广播,宣布那名排长“起义归来”。 这个故事给了林毅夫极大的启发,他的心情豁然开朗。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了。林毅夫身材高大健壮,平素爱打篮球,且技术超群。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以让游泳者顺利泅水“叛逃”对岸;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毅夫。 林毅夫失踪的那天晚上,金门全岛鸡犬不宁,所有驻军出动,连夜展开全岛水陆两域地毯式搜索。为防“叛逃”泄露军机,连队当即修订了作战计划,两天后展开了全岛东西守备部队互换防区的大规模演习。 社会上一直传说,林毅夫是抱着两只篮球游过海峡的。这个传说,在2008年3月7日的林毅夫夫妇的新闻发布会上,被证实是谣言。陈云英(林毅夫妻子)在发布会上透露,林毅夫是个游泳健将,至今仍可以连续游2000米。“没有人能抱着篮球游过台湾海峡,不信你抱抱看!”林毅夫这时插进来说,“尤其是两个篮球。”在场记者全被夫妇二人逗笑了。林毅夫至今离台33年,台当局不能再向他追究法律责任了。但台湾军方却坚称林毅夫的“投陆行为”仍在持续中,因而没有追溯期的问题,只有林毅夫离开大陆之日起,“投陆行为”才算结束,而且倘若林毅夫回台,必须受审。台军方负责人高华柱日前赌上官位,坚持反对林毅夫返台,并表示当年发给林毅夫家属的抚恤金47万(新台币,下同)都已追回。民进党“立委”薛凌25日指,经查林毅夫家属还有80余万欠款未偿还;她并要求军方追回欠款。

157 评论

出走的熊猫

林毅夫 经济学家 林毅夫姓名:林毅夫性别:男出生日期:1952年10月15日职称:教授职务:主任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个人简历:林毅夫,男,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曾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历: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工作简历:1987-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内外兼职:厦门大学兼职教授2001-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000-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1999-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93。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96。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2001-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2001-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01-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2001-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十五”规划审议会常务理事会成员,2000- 亚洲开发银行长期战略框架高级顾问组成员,2000;中国科学技术部第二届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200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中国农业部第三届软科学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农经学会常委理事,副秘书长, 1992- 世界银行顾问,1987-90,1993-。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顾问组成员,1995-。国际农业科研组织技术顾问组成员,1996-。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太平洋农业政策网络领导小组成员,1993-。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常设领导小组成员,1993-。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和环境项目领导小组成员,1994-96。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委理事, 1994-。东亚经济学会理事(国外), 1995- 国际经济学会第11届世界大会(突尼斯)筹备组成员,1995。国际经济学会东亚经济发展东京圆桌会议筹备组成员,1996。东、新、澳17国中央银行培训班课程主任,1996。香港研究拨款委员会专家,1995-。农业经济(英文,国际农业经济学会会刊)副主编,1995-。以下海外英文学术杂志编委: 亚洲个案研究(新加坡),汉城经济学杂志(韩国),太平洋经济评论(美国),中国经济评论(美国),亚洲太平洋经济文献(澳大利亚), 香港企业管理杂志(香港)。以下中文学术杂志编委: 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荣誉: 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北京大学第七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2000。“技术变迁与收入在农户间的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获《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1999年度最佳论文奖。1999年6月第43卷第2期。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1999。国际小麦和玉米研究所(绿色革命发源地)1998年度杰出经济学家讲座。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1997年约翰.克劳夫爵士奖(每两年从各国农业经济学家中选出一位给奖)。《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获1998年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中国的奇迹》获1996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获1996年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著作一等奖。美国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论文奖(每年一位)。《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获1993年孙冶方奖(国内经济学最高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成就的专家津贴。个人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科学和工程名人录》、《国际名人辞典》、《国际年度名人》等。主要作品:《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三联出版社,1993年。《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6;韩文版,汉城白山书社,1996年;法文版,巴黎Economica出版社,1998;越文版,胡志明市,西贡时报出版社,1998。《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文简体字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文繁体字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英文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日文版,东京日本评论社,1998;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印2000年。《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08 评论

Lucia慢半拍

林毅夫:男,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毅夫生于1952年10月,籍贯为台湾省宜兰县;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的主要荣誉有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美国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论文奖(每年一位);《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获1993年孙冶方奖(国内经济学最高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成就的专家津贴;《中国的奇迹》获1996年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获1996年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著作一 等奖;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1997年约翰.克劳夫爵士奖(每两年从各国农业经济学家中选出一位给奖)。国际小麦和玉米研究所(绿色革命发源地)1998年度杰出经济学家讲座;《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获1998年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1998-199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1999年,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000年,《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北京大学第七届科研著作奖一等奖;“技术变迁与收入在农户间的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获《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杂志》1999年度最佳论文奖;其个人小传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科学和工程名人录》、《国际名人辞典》、《国际年度名人》等。 林毅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主要作品有《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等。

207 评论

紫衣Helen

林毅夫回乡奔丧的愿望只能由妻子陈云英回台代行,而林毅夫自己则在北京大学的家里自设灵堂拜祭父亲,再对比朝鲜出逃者要灭族,真是汗颜啊!!!

323 评论

大头的陈小晶

现年五十五岁的林毅夫,三十年前是国民党金门马山驻军的一名连长,本名林正谊。在一九七九年的五月十六日夜,他做了一个惊人的抉择,只身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两千米外的大陆厦门。此后,他改名为林毅夫,开始了在大陆的新生活,而在台湾,他的名字被列入了“失踪者”的名单,但留在台湾的新婚妻子陈云英心里知道,丈夫是到了大陆。林毅夫在给台湾亲人的家书中阐明了自己当年选择投奔大陆的心声:“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意为它的繁荣幸福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林毅夫到大陆后,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后来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教授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一九八六年,在台湾的妻子得知丈夫在美国求学后,也留学美国,夫妻两人相隔七年之后,终于在大洋彼岸团聚。林毅夫的执着和陈云英的痴情,让人肃然起敬。在海峡两岸,林毅夫不仅以其经济学成就享有广泛知名度,而他土生土长台湾人的身份也引来各方注目。二00二年五月九日,林毅夫的父亲在台湾去世,当时,林毅夫希望能够返台尽孝,而台湾当局则因为他当年“叛逃”大陆的“罪名”没有消除,拒绝放行。林毅夫回乡奔丧的愿望只能由妻子陈云英回台代行,而林毅夫自己则在北京大学的家里自设灵堂拜祭父亲

223 评论

橘子哈哈111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为台湾省宜兰县。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主要作品有《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中国农业科研优先序》、《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等。

191 评论

相关问答

  • 林毅夫在nature发表论文

    关于“林毅夫在中国的地位”的解释是: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如此高职位的中国人。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

    马秋云1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林毅夫论文发表美食图片

    林毅夫只身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两千米外的大陆厦门。此后,他开始了在大陆的新生活。 详情: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

    爱上大碴粥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林毅夫论文发表美食文案

    林毅夫只身抱着两个篮球从金门岛跳海游到了距离两千米外的大陆厦门。此后,他开始了在大陆的新生活。 详情:每当夜深人静,他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

    angeldevil8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林毅夫论文发表美食

    金门连长神秘“失踪”林毅夫身材高大健壮,平素爱打篮球,且技术超群。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

    viki00000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林毅夫论文发表

    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1975年,台湾国军陆军官校第44期毕业;1978年取得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

    dream95959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