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2

姗姗爱C
首页 > 论文发表 > 音乐史论文发表时间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睡觉大王

已采纳

渤海国音乐初探《乐府新声》1986年12月。论我国当代重奏音乐的发展(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10月。论我国当代重奏音乐的发展(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12月。《律吕纂要》及其与《律吕正义·续编》的关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12月。唐代西方音乐流传中国史事考《音乐研究》1992年8月。概述十八世纪中国音乐在欧洲《中国音乐学》1992年7月。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初中国音乐在西方《中国音乐学》1992年12月。谈近代音乐中西关系《音乐研究》1993年3月。日文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编辑部关于增补、修订条目的报告《中国音乐学》1995年4月。简谈三大律及其应用《北方音乐》1995年6月。冼星海与中西音乐交流《音乐研究》1997年7月。交流成果检阅队伍的盛会──记第三次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会议《人民音乐》2000年2月。悼念恩师廖辅叔先生《人民音乐》2002年6月。小号《北方音乐》2000年8月。中西音乐交流辑要《光明日报》2001年2月。中国近代室内乐(1——8)《音乐周报》2001年3——5月。廖辅叔对中国音乐史和中西音乐交流史研究的贡献《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5月。20世纪俄侨音乐家在“老哈响”的音乐交流与影响《华章》2011年1月。国家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关于培养赫哲族音乐人才的构想与实践——以俄罗斯那乃人的经验为鉴《艺术教育》2011年9月。开发地域音乐资源优势 促进艺术学科建设——以龙江皮影为例 《北方音乐》2011年12月。浅谈文革后黑龙江省的交响音乐创作《北方音乐》2012年8月。第三十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的左贞观 《大舞台》2012年11月。珍藏新中国的音乐记忆——五十年代中国音乐家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历史回顾《人民音乐》2012年11月。试析中国近现代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7月。

336 评论

lin12345610

直到中世纪末期为止,欧洲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历史意识。一些理论书出现过关于过去时代音乐的记载,但它们只能算作音乐史学的萌芽,基本上都是对音乐神话性起源、作用以及一些大人物在音乐上的业绩的叙述,还缺少一条发展的线索。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了对过去音乐历史自觉进行回顾的倾向。首先是波埃提乌斯等人对中世纪音乐理论的重新认识,继而是对过去音乐的重新 评价。他们认识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某些文明,经历过产生、繁荣和衰落的发展进程,这标志着一种发展史观已露端倪。而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史是17世纪初才出现在 德国的。当时莱比锡教会歌诗班的领唱者卡尔维修斯在《音乐的技能训练》一书中加进了“音乐的起源与进步”一章,采取依照年代叙述的方式,表现出历史地记述 音乐历史事件的态度,可以被视为最早的音乐史。运用依年代记述方式、独立成册的、最早的音乐史书是德国理论家普林茨在1690年写的《高贵的歌唱艺术和音 乐艺术的历史叙述》,作者站在新教派的立场上,一方面承认宗教在音乐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否认音乐具有其自然的起源。该书还提供了17世纪一批著名 音乐家的传记,为后来学者撰写音乐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18世纪在启蒙主义的影响下音乐史研究逐渐成熟,学者们出版的音乐史书大都有丰富的史料作为依据,并经过文献学方面的考证。1740年马泰松出版了《登龙 门的基础》这部音乐家列传,集中了巴赫时代的主要音乐史料尉后世音乐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774和1784年吉尔伯特的两部有关教会音乐的论著是研 究中世纪音乐的重要文献。该世纪后期英国也出现了两部值得注意的音乐通史。霍金斯的《音乐的科学与实践通史》(1776,5卷)包含了58幅作曲家肖像和 150首谱例,首次采用了这种图、文,谱并茂的方式撰写音乐史。伯尼的《音乐通史》 (1776—1789,4卷)其特点在于他对当代的音乐给予了极大 的关注。他游历了欧洲诸国,详细地考察了各国音乐的实际,他的报导是现今研究18世纪音乐历史不可缺少的资料。另外他把音乐现象按时代和乐派进行考察,然 后再将它们加以综合,做出文化总体的研究,这在当时也是一种带有创新性的方法。福克尔的《音乐史通论》(1788、1801,2卷)又循此途径前进了一 步,他在该书的卷首加了《试论音乐的形而上学》这篇音乐史学的论文,把音乐置于历史的总体联系之中,从哲学角度对研究方法进行反省和批评,并提出了音乐是 有机发展的观点。他的《巴赫的生平、艺术及作品》(1802)对发现和复兴这位作曲家的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并成为推动19世纪传记学繁荣的先驱。他的 《一般音乐文献》(1792)收入文献3000余项,并做了内容介绍,这是史料学领域划时代的业绩。 19世纪是音乐史研究全面发展的时代。在复古主义的影响下古代乐谱的出版空前繁荣,先后出版了多种大型音乐史料集成和多位著名作曲家的全集(贝多芬、巴 赫、莫扎特、舒伯特等)。此外在传记学方面也成就显著,文献学方法的引进使史实的考证更为准确和细密,从而纠正了过去史书中许多错误。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亨 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大型传记,直至今天它们仍是研究这些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基本文献。在通史方面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位学者,他们都撰写 了音乐通史并在其中表达了不同的史学观点。基瑟维特认为音乐史某个时代之所以形成是音乐上伟大人物产生和存在的结果。音乐史不应以一般历史时代来划分时 期,它的各个时代应冠以最重要作曲家的名字。此外,他还把音乐史视为按时代发展进步的有机整体。菲提斯的5卷本通史仅写到15世纪为止,以后的内容包含在 他的《音乐家传记及音乐图书志》中。他的著作表现出一种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倾向,并且提高了非欧洲音乐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他反对进化发展的史学观,而 代之以“变形”的概念。安布罗斯的通史(5卷)是站在文化史的立场上撰写的,他引用了维也纳、慕尼黑和意大利许多地方的文化史料,把音乐置于文化整体中进 行全方位的考察。 本世纪上半期音乐史研究可以说是向着更加专门、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在中世纪音乐、拜占廷东方教会音乐和犹太教音乐历史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音乐形态 史方面先后有贝京的《节奏类型学》、丹克尔的《旋律类型学0,库尔特的《浪漫派和声基础》、萨克斯的《乐器史》问世。在传记学领域对舒伯特、舒曼、勃拉姆 斯、瓦格纳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期间里曼的《音乐史纲要》(1904—1913)颇具特点。他完全放弃了过去音乐史书那种作曲家列传依次排列的 编写方法,而以音乐风格的发展进步作为叙述历史的主线,表现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技术理论功底。阿德勒的《音乐史提要))(1924,2卷)也是从风 格史的角度撰写的,但吸收了维也纳美术史学派的成就,使得音乐发展的论述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层开,至今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音乐风格史。

283 评论

下一个路岔

“江南桃花朵朵开,岁堤春晓,苏三发如雪。彩云追月东风破,西厢和尚醉青楼。 牡丹江畔忆长安,红颜看穿,应是花恋蝶。却望春风逍遥叹,花田错尽中国疯。” 短短六十字,把十八首歌曲拼了个齐整。《醉青楼》(范逸臣)、《忆长安》(吴品醇)、《花恋蝶》《牡丹江》(南拳妈妈)、《岁堤春晓》(罗志祥)、《花田错》(王力宏)、《东风破》《发如雪》(周杰伦)、《和尚》《红颜》(胡彦斌)、《逍遥叹》(胡歌)、《看穿》(何炅)、《苏三说》《望春风》(陶喆)、《江南》(林俊杰)、《彩云追月》(爱戴)、《西厢》(后弦)、《桃花朵朵开》(阿牛)。颇有以牙还牙的架势,就差谱个曲拿上街唱了。 疯之三科班教授也疯狂 别以为只有流行乐坛的新新人类们热爱中国风乐曲,出自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的教授学子,因为有深厚的中国音乐功底,也开始在“中国风”的池子里捣腾出很大的水花。 曾经以一曲《阿姐鼓》蜚声海内外的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何训田何老师,被公认是业界走出象牙塔走进流行乐的成功人士,不仅唱片大卖,还参与不少商业创作,可谓名利双收。他在一年多前为网络游戏《神迹》做音乐的时候,就大量运用了笛子、筝等民族乐器。在制作朱哲琴新专辑《七日谈》时,他提出了“泛亚洲音乐风格”,但是仔细听来,还是中国风的内核。拿《夕阳西下》来说,笛子和手风琴的运用很有亦古亦今的味道,MV中,虽然演员妆容有点像日本古代的艺伎,但是大量水墨画的背景运用十足中国元素。 此外,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贾达群和瞿小松也是现代音乐和中国古典乐曲优良结合的典范。与流行乐手不同,这些教授虽然热衷于中国风,却有更豪迈的目标。“树立当代中国人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自信!”这是瞿小松的豪言,他的作品中,疯狂热爱将笛子、唢呐、古筝、二胡等古代乐器与现代打击乐融会。 疯评:古时的月亮比现在的圆 疯了,中国风。 仿佛当年的“股疯”一样,群起跟风的人,其实并没有几把刷子,以为填了传统的诗词歌赋,扯了几下二胡就是中国风了;耳朵们也没有多少分辨中国风好坏的能力,铺天盖地中国风一片叫好声中,正反映了听众对中国传统的一种陌生感、疏离感,以至于听到一句“寂寞沙洲冷”就仿佛突然有了多少感悟一样——好似考完GRE之后,背出了唐诗若干首的快感。 因此,中国风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被荒废、被遗忘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胜利——就像琼瑶当年登场的时候,“庭院深深”、“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等的胜利。外国的月亮变成了古时的月亮,反正都比现在的大且圆。 这种胜利是表层的、肤浅的,这种胜利就好比翻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最好听的,还是那句原版的“你问我爱你有多深”,就像《西厢》,最好听的是“树上的鸟儿”那一句。 链接:啥是“中国风”呀? ·对于什么是中国风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通行的观点认为纯粹的中国风是“结合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黄晓亮《中国风音乐史》)当然很多中国风乐曲实际上是“类似中国风”,流行音乐中,本来就没有严格的要求,好听是最重要的,哪怕稀奇古怪。 ·别看这些日子“中国风”盛行,其实,它比你能够想象的历史还久远。1932年,我国著名音乐家老志诚创作了钢琴《牧童之乐》,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中国风钢琴曲,用西方乐器开拓了“中国意境”。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国音乐论文发表时间

    音乐学年论文发表篇2 论音乐与动效在动画片中的重要作用 自从有声影视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音乐与动效语言就扮演着最不详细的恍惚语言的角色,但

    我爱蟹爪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音乐研究论文发表时间

    出版时间跟你发表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区分开来,我的经验告诉我,早点发表会好些

    小妖精8762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音乐教学论文发表时间

    毕业论文答辩是在6月10号左右举行。学生一般在七月初离校,各学院在两天以内基本都答辩完了,学校在中旬要举行校优答辩,剩下的时间学生办理各种离校手续,如,注销学籍

    来一块钱包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美国音乐论文发表时间

    为了理解为什么整个这类音乐(这里指普遍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能够拥有广大的听者人群,思考是适当的。思维被流行音乐所吸引,接受,继续加强,同时也是一个忽略减弱的过程。

    真理在朕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音乐史论文发表

    西方音乐史在我的记忆当中就是以一些歌剧高雅艺术为主。

    宅男阳光刺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