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飞了
春节期间,身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双重身份的张文宏医生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抗新冠一年回顾与展望》的文章,对疫情做出了10个判断,包括对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经验的总结、抗疫的现状与进展以及未来必须做好的工作这几大方面的内容。根据张医生的10个判断,逐条分析如下:
一、全民团结是战胜百年一遇大瘟疫的基础
这一点相信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了。突发的疫情面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成功的例子供参考,但是一声令下,武汉封城,全民居家,之后疫情几次反复,从北京新发地到大连到新疆、河北、以及东北、上海、天津乃至今冬的疫情,全民团结,令行禁止,使瘟疫的影响力越来越可控。
二、政府治理能力是战胜瘟疫的关键
这一点同样是有目共睹,所有的医护人员、各行业工作人员、志愿者,在统一的调控指挥下,各司其职,哪里有需要就冲向哪里,夜以继日地做核酸检测,入户排查,同时尽最大可能保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使战胜瘟疫成为可能。
三、早期识别病毒和诊断技术的发展是不幸中之大幸
新冠病毒突如其来,传播速度之迅猛和较高的致病性、病死率曾经令人人自危,但是在与病毒抗争的过程中,识别病毒和诊断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希望,也为及早发现感染者、隔断传染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靶向性药物至今仍未取得重大进展,但已有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
张文宏医生坦言至今未获得确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药物,人类还没有掌握类似于针对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但是已有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可以支撑大多数重症病人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复,最终战胜疾病。像新加坡和中国这种医疗资源没有被压垮的国家,病死率可以降到0.05%以下。这个数字足以消除我们对疾病的恐惧。
五、疫苗的进步超出了预期,人类可能因此得以走出泥潭
新冠病毒已经成为在人世间的常驻病毒,除了疫苗,世界没有第二种打开的方式,除非愿意付出大量死亡的代价。新冠疫苗的研发创造了历史上研发疫苗的记录,在1年时间内,已经走完了疫苗从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
六、治疗性药物终究会问世并广泛使用,协同疫苗,新冠的病死率将大幅度下降
按照现有的医疗技术和水平推算,人类5年之内应能成功获得确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药物。但是药物的成本远远超过疫苗,世界上也从未有通过药物治疗摆脱疫病的成功先例。因此,靶向性药物的作用在于可以降低病死率,补充全球疫苗接种的不充分,让世界有重新打开的机会。
七、病毒变异是自然规律,目前人类仍能掌控
病毒变异是难以避免的,这是由进化的基本原理决定的。变异株从英国开始出现,但疫苗和免疫后血清大部分仍有保护力,对于南非出现的变异,目前国际上的mRNA疫苗和中国的灭活疫苗对此仍有保护作用。虽然变异还会继续,但无论中国和国际,目前看来,疫苗生产线足以应对这些突变。
八、全球重新开放取决于疫苗的可及性与公平性以及推广的速度
世界能否重新开放,取决于全球疫苗的可及性是否遵循了公平的原则。张文宏医生披露,其受邀参加了世卫组织专家组的会议,讨论全球疫苗可及性问题,由于全球性的疫苗分配目前并未达成共识,世卫专家组对此忧心忡忡。但随着中国新年期间,主要国家、尤其是中、美领导人的互动和年三十的互致问候来看,全球达成共识,支持世卫组织推动疫苗的全球接种,可能会出现转机。
九、中国必须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才能迎来真正的常态化生活
中国具有控制疫情的能力,但这是在很多人、家庭做出了很多牺牲的前提下,比如今年有1亿人在原地过年。所以中国只有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早期预警、快速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直至全民疫苗接种覆盖的完成,才能迎来真正的常态化生活。
十、不管愿意不愿意,全球协作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项
世界是个共同体,中国没有病例并不代表真正战胜了病毒——事实上现在影响我们的,大部分都是输入性病例,因此,只有全球协作,共同完成疫苗的接种,整个世界才能恢复生机。
文章最后,张文宏医生说“也许这次瘟疫,再次给了人类一个团结的理由。”他的10个判断,让人对整个疫情形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不恐惧,但也不盲目乐观,坚持管理好自己,直到彻底胜利的时候。
kisscat0317
8月19日,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名单公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在其中,尤其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张文宏主任更是逐渐被人们熟知,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硬核男神”。这位“硬核男神”长期从事感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并在今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除此之外,张文宏还发表论文多达150篇,在疑难感染性疾病方面都有研究。
之所以称张文宏为“硬核男神”,是因为在疫情发布会上,张文宏的言辞犀利,一语中的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比如他曾说过“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我也上”等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语,让人们看到一位中国共产党员的决心和勇气,所以“硬核男神”的称号也被流传下来。张文宏在面对严峻疫情时,展现出了应有的自信和冷静头脑,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帮助人们更好防范于未然。
同时,在众多采访中也不难发现,张文宏作为一名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政治视野,他通过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给出重要意见和建议,让人们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中逃离出来,有逻辑有根据,体现了专业医生的魄力与专业。而且相比于一问三不知的人,张文宏能很好地因地施策,因地防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展现了自身的政治视野。
在这次疫情期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医生和护士,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得以让病毒离我们远去,安心生活和工作,讲真他们真的是让人敬佩的一群人。当然,社会中还有很多“医闹”现象,希望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也希望医生行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
echorabbit123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张文宏教授。在此次疫情中展现一个大医者应有的担当和头脑,言辞犀利,头脑冷静,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帮助人们更好防范于未然。
若曦0518
张文宏1969年出生,浙江瑞安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
1987年张文宏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
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被选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2017年获得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2020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誉称号。
扩展资料
张文宏的科研成就:
1、科研综述
张文宏主要研究疑难感染性疾病与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发热待查、疑难感染性疾病的病因诊断、疑难肝病的病因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长期治疗与临床治愈,以及结核性脑膜炎与耐药结核等疑难结核病的诊治等。
2、承担项目
张文宏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攻关、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等重大攻关课题。
3、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3月,张文宏发表论文150余篇,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ID、AIDS、PLoS ONE、JV、IMMUNITY、SCIENCE 等杂志上发表SCI 论文50篇。《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首版于2020年1月29日启动,2月2日电子版书籍上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文宏
大能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就我国疫情形势变化及防控效果、奥密克戎的挑战和未来防控模式进行了深度解析。其中特别提到了新冠奥密克戎出现了抗体逃逸现象。先来看研究成果是怎么说的。
复旦大学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细胞-宿主和微生物》上发表了论文,发现奥密克戎无论是BA.1、BA.2还是BA.3,病毒与已有的抗体血清中和的效价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而且对于感染者的恢复期血清也具有抗体的逃逸作用,这就意味着奥密克戎的中和效价因为病毒的变异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逃逸,这会使得已有的抗体治疗和疫苗效果大幅降低。
论文表达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我们接种的疫苗对付奥密克戎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也极大提高。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达到了一个人可以传染9.5个人,它的传播速度在已有的传染病中已经超过水痘,所以它的传播是很难控制的,这也使得最近全国各地为了能够达到动态清零目标而扩大了检测和追踪规模,甚至采取区域性的静默来终止疾病的流行。
面对这个形势,我们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千万不能用西方躺平模式“集体免疫”来应对,这对于中国人口规模、医疗资源、社会成本都是灾难性的。必须严格地毫不动摇地按照“动态清零”的国家抗疫政策,发现一例、管控一片、封控一区,及时切断传染的覆盖率,用抗疫的速度跑赢传染的速度。上海市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而北京在防控工作方面堪称完美。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奥密克戎的肆虐,我们普通老百姓要端正心态、积极应对。疫苗接种必须做到全员覆盖,主动参加社区核酸检测,公共场所坚持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常消毒、常通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勠力同心,新冠肺炎病毒能奈我何。
吕鹤是谁
2020年12月4日,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的颁奖典礼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被授予“科普杰出人物奖”。另外,还有126个科普项目或个人,获得“科普贡献奖”,“科普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本届科普教育创新奖新设“健康科普奖”,并将成为今后的常设奖项。该奖项主要聚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在 颁奖典礼上,张文宏表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结果,不仅是有医务人员的努力、政府的科学指导和引领,还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同时,张文宏还表示,希望未来所有医务工作者,以及所有和健康生活有关的专业人士都能一起努力,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有关健康生活的知识。
张文宏主笔和指导的“华山感染”在微信公众号中,发表了30余篇原创新冠肺炎科普文章,《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张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健康生活》,深受广大群众好评,累计阅读量逾3700万次,单篇最高达1500万次。其中多篇文章在多平台发布并转载,传播效应广泛。 并以公益和销售相结合方式,累计发行逾百万册,还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助力全球人民抗击疫情。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张文宏的名字从此家喻户晓,正是有了他的科普,告诉老百姓如何应对疫情,给老百姓带来希望,不再紧张恐惧的度过,可以说是他的名字都能让老百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给全球分享抗疫科普心得,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是实至名归的!
张文宏获得科普杰出人物奖,他对于抗击疫情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并且他让人们了解到了疫情的一些科普知识,并且也为公众们带来了很多科学的应对办法。
他说我们不可以效仿别的国家,一定要注重我们之前做出的努力,我们还是要坚持之前的政策,一定要及早的发现,及早的隔离,及早的治疗才可以,绝对不可以去搞躺平这一说。
张文宏1969年出生,浙江瑞安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博士生
应该是个很不错的人
应该是个很不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