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小鲨鱼
国内论文(1991-2009)110.林畅松.2009.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沉积学报.109.于炳松,林畅松.2009.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热力学.沉积学报.108.杨扬,胡建中,林畅松.2009.塔西南阿其克背斜地质构造特征及与油气关系.地球学报.107.董伟,林畅松,谢利华,张忠涛,阳孝法,张燕梅,张博,崔立叶.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隆起东南缘断裂坡折带及其对低位域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地球学报.106.刘景彦,林畅松,卢林,蔡文杰,王必金,董伟.2009.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主要不整合面剥蚀量分布及其构造意义.地质科技情报.105.彭莉,刘小平,林畅松,刘景彦,阳孝法,王海平,李换浦.2009.塔中隆起晚奥陶世古地貌及其沉积相特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04.谢利华,林畅松,董伟,周彤,陈胜红,高鹏.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珠江组—韩江组沉积体系.石油地质与工程.103.谢利华,林畅松,周彤,张博,崔立叶.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天然气工业.102.董伟,林畅松,施和生.2009.番禺隆起新近系层序、沉积演化与地层圈闭.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刘景彦,林畅松,常艳艳,高达,张宇.2009.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石炭—二叠系陆表海高精度层序地层模拟与聚煤分析.现代地质.100.阳孝法,林畅松,刘景彦,郭凯,宋小勇.2009.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99.谢利华,林畅松,董伟,秦成岗,张忠涛,熊亮.2009.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珠江组—韩江组高精度层序地层.中国地质.98.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2009.塔里木盆地古生代中央隆起带古构造地貌及其对沉积相发育分布的制约.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97.丁文龙,林畅松,漆立新,黄太柱,余腾孝.2008.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地学前缘.96.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2008.乌什凹陷及东部邻区白垩系层序划分与沉积古地理.地学前缘.95.周树青,黄海平,史晓颖,林畅松,胡尊伟.2008.稳定同位素记录与环境、生命演化中的重大事件.地质论评.94.徐长贵,于水,林畅松,王昕,王粤川,李慧勇.2008.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古地理学报.93.杨晓兰,林畅松,王子良,李桂芬,孙龙,王志强,刘显贺.2008.运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东印尼Seram岛Oseil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展布.石油地球物理勘探.92.刘景彦,王清华,林畅松,张丽娟,雷燕平,胡广成,胡博.2008.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层序-体系域.石油勘探与开发.91.雷燕平,林畅松,刘景彦,杨芳.2008.贝尔凹陷下白垩统构造对沉积充填和砂体分布的控制.石油天然气学报.90.刘景彦,林畅松,彭丽,陈清清,张响响,周小军.2008.构造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地层圈闭的制约——以塔里木盆地中泥盆世末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89.林畅松,杨海军,刘景彦,蔡振中,彭莉,阳孝法,杨永恒.2008.塔里木早古生代原盆地古隆起地貌和古地理格局与地层圈闭发育分布.石油与天然气地质.88.阳孝法,张学伟,林畅松.2008.地震地貌学研究新进展.特种油气藏.87.周小军,林畅松,丁文龙,李三忠,彭丽,陈清清.2008.地层结构外延法在塔中隆起古生界多期剥蚀量估算中的应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6.周小军,林畅松,李三忠,彭丽,陈清清.2008.沉积盆地内不整合界面组合样式.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5.董伟,林畅松,秦成岗,谢利华,阳孝法,崔立叶,张博.2008.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韩江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样式与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分布.现代地质.84.刘景彦,林畅松,赖兴运,杨永恒,阳孝法,司宝玲.2008.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古地理和物源体系.岩石矿物学杂志.83.庞雄奇,罗晓容,姜振学,林畅松,张水昌,钟宁宁,李忠.2007.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问题.地球科学进展.82.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2007.生物标志化合物、早期生命和古环境.地质论评.81.张响响,林畅松,刘景彦,崔永刚.2007.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古生界上泥盆统底和三叠系底构造不整合面剥蚀量估算.石油地球物理勘探.80.雷燕平,林畅松,刘景彦,储呈林.2007.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石油地质与工程.79.刘春燕,林畅松,吴茂炳,云金表,巩固.2007.中国生物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世界地质.78.储昭宏,马永生,林畅松.2006.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地质科技情报.77.陈莹,林畅松,余宏忠,崔永刚.2006.歧口凹陷古近纪同沉积断裂对层序和沉积体系的控制.地质力学学报.76.周树青,黄海平,林畅松,李存贵.2006.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类型及油气成藏条件.海洋石油.75.王必金,林畅松,陈莹,卢明国,刘景彦.2006.江汉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74.宋小勇,林畅松,阳孝法.2006.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高精度层序格架研究.特种油气藏.73.刘卫红,杨少春,林畅松,王瑞丽,冯建伟.2006.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三角洲相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2.林畅松.2006.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现代地质.71.张英志,林畅松,马利民,刘景彦,张宇,梁秀丽.2006.大庆油田葡一油层组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储集砂体的沉积构成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现代地质.70.陈莹,林畅松,周小军,张学伟,杨孝法,雷艳萍.2006.歧口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层序和砂体分布的控制.新疆石油地质.69.周小军,林畅松,刘景彦,陈莹,李三忠.2006.塔里木盆地主要构造不整合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新疆石油天然气.68.陈方鸿,张明瑜,林畅松.2005.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含铀岩系姚家组沉积环境及其富铀意义.沉积与特提斯地质.67.马玉天,林畅松,王晓东,杨会东.2005.波导管振动采油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66.林畅松,刘景彦,张英志,胡博.2005.构造活动盆地的层序地层与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湖盆分析为例.地学前缘.65.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2005.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层状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地质学报.64.庞保成,林畅松,罗先熔,胡超涌,庄新国.2005.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地质与勘探.63.朱毅秀,刘洛夫,林畅松.2005.中亚地区费尔干纳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兰州大学学报.62.朱毅秀,金之钧,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2005.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岩浆岩及油气成藏关系.石油实验地质.61.于炳松,陈建强,林畅松.2005.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碳酸盐岩储集体发育的控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60.肖建新,林畅松,刘景彦.2005.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古地理.现代地质.59.吴朝东,林畅松,申延平,冯雪.2005.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源区属性.自然科学进展.58.刘景彦,陈志勇,林畅松,吴志轩.2004.东海丽水西次凹古新统明月峰组层序—体系域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沉积学报.57.于炳松,陈建强,李兴武,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沉积学报.56.于炳松,陈建强,陈晓林,梁世友,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高熟海相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地球科学.55.林畅松,张燕梅,李思田,任建业,张英志.2004.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幕式裂陷过程的动力学响应和模拟模型.地球科学.54.朱毅秀,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2004.塔里木塔中地区二叠纪岩浆岩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意义初探.内蒙古石油化工.53.林畅松,王清华,肖建新,王国林,丁孝忠,纪云龙.2004.库车坳陷白垩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模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52.于炳松,H.Dong,E.Widom,陈建强,林畅松.2004.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Re-Os和Nd同位素特征及其与扬子地台的对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51.卢明国,林畅松,廖忠礼,张建华.2003.江陵浅水—半深水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特征.沉积学报.50.卢明国,林畅松,王典敷,肖建新,夏胜梅,刘丽军.2003.江陵浅水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充填模式.地球学报.49.刘景彦,林畅松,李喜臣,刘丽军,张韬.2003.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意义.地球学报.48.于炳松,王黎栋,陈建强,陈晓林,梁世友,刘忠宝,林畅松.2003.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形成的次氧化条件.地学前缘.47.吴智平,李伟,任拥军,林畅松.2003.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地质学报.46.卢明国,王典敷,林畅松.2003.江陵凹陷层序地层充填与油气勘探.江汉石油学院学报.45.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2003.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44.刘丽军,肖建新,林畅松,王典敷,卢明国.2003.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沙市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石油勘探与开发.43.林畅松,郑和荣,任建业,刘景彦,邱以刚.2003.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42.吴朝东,林畅松,申延平,谢小建,肖建新,刘景彦,史艳丽.2002.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沉积学报.41.林畅松,杜玉良,翟刚毅,张文秦,张韬,丁孝忠.2002.六盘山弧形构造带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环境.地球学报.40.肖建新,林畅松,刘景颜.2002.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体系域特征.地球学报.39.庞保成,林畅松.2002.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地球学报.38.林畅松,张燕梅,李思田,刘景彦,仝志刚,丁孝忠,李喜臣.2002.中国东部第三纪裂谷盆地多幕拉伸过程和深部热流演化的定量模拟.地质学报.37.肖建新,杨建民,林畅松,刘景颜.2002.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与围岩对比研究.黄金地质.36.邱以钢,程日辉,林畅松.2002.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不整合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5.林畅松,刘景彦,刘丽军,张韬,李喜臣.2002.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现代地质.34.卢明国,林畅松,童小兰,刘丽军.2002.湖北当阳区二叠系—三叠系海相地层中油气运移的流体包裹体标志.现代地质.33.张建林,林畅松,郑和荣.2002.断陷湖盆断裂、古地貌及物源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孤北洼陷沙三段为例.油气地质与采收率.32.林畅松,刘景彦,张燕梅,肖建新,陈建强,纪云龙.2002.库车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的构成特征及其对前陆构造作用的响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1.陈建强,李兴武,于炳松,林畅松.2002.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其岩石圈演化意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0.陈建强,王训练,于炳松,林畅松,李兴武.2001.层序地层与地层界线优化.地层学杂志.29.庞保成,林畅松.2001.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因探讨.地质与勘探.28.林畅松,刘景彦,蔡世祥,张艳梅,吕明,李杰.2001.莺-琼盆地大型下切谷和海底重力流体系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科学通报.27.肖建新,杨建民,林畅松,刘景颜.2001.广西金牙金矿床百逢组沉积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现代地质.26.程日辉,郑和荣,林畅松.2001.反向断阶构造样式与砂质沉积体发育.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5.于炳松,陈建强,林畅松.2001.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奥陶纪层序地层及其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的对比.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4.林畅松,潘元林,肖建新,孔凡仙,刘景彦,郑和荣.2000.“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地球科学.23.刘景彦,林畅松,姜亮,陈志勇.2000.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反转构造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地球学报.22.许红昆,林畅松.2000.沉积物压实的一种校正方法.地学前缘.21.庞保成,林畅松.2000.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地学前缘.20.林畅松,张燕梅,刘景彦,庞保成.2000.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地学前缘.19.刘景彦,林畅松.2000.前陆盆地构造活动的层序地层响应.地学前缘.18.程日辉,林畅松,崔宝琛.2000.沉积型式与构造控制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17.刘景彦,林畅松,喻岳钰,武法东,姜亮,陈志勇.2000.用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剥蚀量的方法改进.石油实验地质.16.任建业,林畅松,李思田,焦贵浩.1999.二连盆地乌里亚斯太断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幕式充填演化.沉积学报.15.林畅松,张燕梅.1999.盆地的形成和充填过程模拟──以拉伸盆地为例.地学前缘.14.李杰,林畅松,陈平富.1999.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黄流组海平面变化与层序年代地层.地质论评.13.程日辉,郑和荣,林畅松.1999.构造断阶与砂体预测:以沾化凹陷富林地区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2.刘景彦,林畅松,肖建新,陈志勇,姜亮.1999.东海西湖凹陷第三系主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剥蚀量的分布及其意义.现代地质.11.林畅松,解习农,张燕梅,刘景彦.1998.二维沉积层序计算机模拟研究.沉积学报.10.林畅松,刘景彦,张燕梅.1998.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模拟研究.地学前缘.9.李思田,林畅松,张启明,杨士恭,吴培康.1998.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科学通报.8.姚军辉,关晓东,林畅松.1997.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储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7.焦养泉李思田林畅松解习农杨士恭.1995.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地学前缘.6.任建业林畅松李思田.1995.断陷湖盆层序地层研究和计算机模拟──以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为例.地学前缘.5.张燕梅林畅松.1995.拉伸盆地模拟理论基础与新进展.地学前缘.4.李思田,李祯,林畅松,杨士恭,解习农.1993.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煤田地质与勘探.3.李思田,杨士恭,林畅松.1992.论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沉积学报.2.林畅松,杨起,李思田,李祯.1991.贺兰山-桌子山区太原组和山西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聚煤作用.煤炭学报.1.林畅松,杨起,李思田,李祯.1991.贺兰奥拉槽早古生代深水重力流体系的沉积特征和充填样式.现代地质.1.Lin Changsong, Erikoson Kenneth, Li Sitian, etal., Sequence architecture,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their control of lacustrine sequence of the Erlian Basin, AAPG Bulletin, 2001, V.85, No.11:2017-2043.2.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Xiao Jianxin, et.l.,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Tertiary tectonic sequenc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foreland tecnism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Tarim Basin. Science in China (D). 2002,V.45, No.3:250-258.3.Lin Changsong, Liu Jingyan, Cai Shixiang etal.,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ing setting of large scale incised valley and submarine gravity flow systems in the Yinggehai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V.46, No.8:690-693.4.Lin Changsong, Zhang Yanmei, Li Sitian, etal., Quantitatively modeling of multiple stretching of lithosphere and deep thermal history of some Tertiary rift basins in East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2, V.76, No.3:324-330.
音为爱899
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会感受到他办事的认真态度。在一度以钱换成果、以钱买项目、以人情要职称的不良风气下,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科学地态度对论证、评审及鉴定的内容作出合乎客观的评价,不仅维护了职称评定、科研成果鉴定以及项目论证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同时也维护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同行们的尊敬和钦佩。他对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都给予无微不至地关怀。每次为研究生确立论文题目时,总是考虑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与学生讨论共同确定论文题目及实验方案。工作中他对学生严格要求,每当研究生完成论文后他都要逐字审查,直至每个标点符号,对错误亦进行修改。这种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给他的学生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们不仅羡慕他的学识,更敬佩他的为人。很多研究生毕业离校后,仍然得到他的关心,从业务的提高到个人婚姻及家庭问题等。一位研究生毕业分配后,因病工作上遇到困难,恋爱又遭失败,接连的打击使他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十分悲观。董伟得知此事,对他耐心开导,并安慰他。使他终于又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事后,这位研究生十分感激导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热心开导和帮助。勤奋是每个人走向成功之路。董伟能够成为本学科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就在于他的勤奋好学。走进他的家,看不见一件豪华的家俱,有的只是那摆满书架里的书。80年代以来,动物繁殖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这也激励着他更加勤奋地学习。他把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常常是工作到深夜。即便是在住院期间也没有放弃学习和工作,致使医生不得不多次加以劝阻。读书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他离不开书。正是由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坚持不懈地学习,使他始终能够把握住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并获得了丰硕成果。他曾先后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近70篇,其中有相当多的是在“文革”以后发表的。此外,他所主编的《家畜的生殖激素》,也是在“文革”后才完成的。他的那种永不满足。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骄不躁、平易近人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Lucy…黄小猪
1、环境设计和视觉交流,中国风水文化与西方环境行为学的发展,应用和比较;2、在美国二十余年的科研工作中曾出版两本学术著作;3、在美国、加拿大、苏联、意大利、希腊、中东、香港、中国等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引起广泛影响;4、曾受美国、加拿大、中国、中东等三十余所大学邀请前往讲学,并参与学术及学院评定,曾在中国与美国从事环境设计理念研究与开发;5、在中国方面,曾受邀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美术学院、大连轻工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府讲学;6、曾在中国《世界经济导报》、《建筑学报》、《锦绣中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7、在过去五年中在北京大学为美国环境艺术学生、学者及专业人员教授中国传统建筑与风水文化的发展和开发。8、曾任美国可持续性发展和绿色设计开创人;任两届美国(克林顿)、德国、和法国总统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顾问;任比尔·麦克当纳事务所顾问;9、2005年5月,与比尔·麦克当纳(美方科技主席)、邓楠等共同出席美国与中国可持续性发展委员会会议,并为北京和国务院有关领导讲述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与发展计划;10、曾多次荣获美国科研研究和大学基金会研究基金奖,使用于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1991年至今在中国参与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开发与交流等项目1994——1998:参与并调研云南中甸旅游项目的开发;2000——2003:发起并成功开发山西碛口文化旅游区项目。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如下: 1.田莹 田莹,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兼护理教研室主任,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医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
我国劳动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汪重荣我国劳动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仲裁前置”原则及仲裁时效过短形成民法权利的缺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9条规定
英语教学毕业论文很多题目啊,我开始也是不懂,还是学长给介绍的莫文网,有了高手帮忙就是事半功倍啊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
国内论文(1991-2009)110.林畅松.2009.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沉积学报.109.于炳松,林畅松.2009.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