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1110
影响因子的概念: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不同作者的文章可以发表在不同影响因子水平的刊物,这主要反映出文章的价值和水平,在评职单位中,发表论文要求也有一些是明确要求期刊影响因子的,通过影响因子判断论文的分值。影响因子越高证明期刊文章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期刊的影响力越大,作者选刊时自然会倾向于选择影响因子高的刊物,但选刊也不能只看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只是其中一个指标,作者需要适当关注刊物的其他指标,比如期刊的级别,期刊的审稿周期,期刊的刊载量等便于选择出合适的刊物。论文要发表在高影响因子刊物上,文章质量是必须要过关的,文章也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比如文章创新性要高,论文论点创新性,还有试验方法的创新性都要很高,文章观点还是要有一定的科学前瞻性,这样的论文更有利于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而省级,国家级期刊影响因子并不高,对论文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作者发表论文注重影响因子的话,可以选择影响因子3-5分的期刊,发表0-1分期刊的作者也是比较多的,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刊物,一定要结合自己单位要求来定,以免给自己发表论文带来不利影响。
一一欧巴桑
一篇论文的影响因子是以发表杂志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准的。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A/B
A=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
B=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扩展资料:
IF作为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估的指标之一并非是汤森路透创造的。它的真正发明者是美国科技情报所(ISI),1992年并入了汤森路透。自1975年以来,ISI每年定期发布“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简称JCR),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期刊IF。
一般来说,一本期刊的IF越高,证明它的学术影响力越大。因此,ISI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一种文献计量学的工具来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期刊。后来,IF的数值逐渐变成为反映科学家和学者对于值得关注和有帮助的科学研究的判断。
看第几作者,看什么类别,论著还是META还是综述,看该杂志在中科院属于哪个分区。如果是第一作者,那么10分很牛,论著很厉害,meta和综述是回顾性研究所以没有创
影响因子的概念: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
影响因子的概念: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
看第几作者,看什么类别,论著还是META还是综述,看该杂志在中科院属于哪个分区。 如果是第一作者,那么10分很牛,论著很厉害,meta和综述是回顾性研究所以没有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为7.396,2022年影响因子上涨到10分档,后续一直在10分以上。 影响因子排名位列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