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很S
专业的问题,我来回答吧。回答这类问题之前,我总是要自我介绍下。我觉得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价值。我是 山东期刊采编中心 的编辑。我们单位主要从事论文发表的事业。四川大学发表的论文:共有记录14846条(2009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之间)其中: 临床医学(720) 肿瘤学(679) 有机化工(621) 外科学(616) 企业经济(614)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469)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468) 化学(431) 口腔科学(374) 中国文学(348) 金融(326) 新闻与传媒(321) 电力工业(292) 轻工业手工业(282)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80)至于再统计出来SCI的有多少,那就比较难了。上万条信息来赛选,太难。望理解。
伊泽瑞言
医学sci论文发表难不难?“如果是医学专业,你要是能发到细胞、柳叶刀这样的顶级期刊上,难度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能发在这样的期刊上发一篇论文,工作的事儿是完全不用愁的,夸张点说一辈子都不用愁。SCI期刊是国际核心期刊。从高到底有几千种。医学专业的也有很多,你想发顶刊基本上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想发一本普通的SCI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你不挑分区,对影响因子没有特别高的要求的话,医学专业发表SCI的难度,应该说没有特别大。
Camillemcc
其实吧,我感觉,发表sci的论文难度跟什么系别没太大关系。总的来说,不管什么系,自己发表,那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太难了。找编辑发表,那不管多难,他们会想办法,自己倒是没啥太难的。想了解或者想要发论文的话,+丘丘
狐狸猫fiesta
如果您有实验数据,和材料的话,并且自己可以写,应该不大。目前SCI发表困难,一个是医生没有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做依据,还有就是国内的医生对SCI杂志不了解,认为只要是SCI的就很难发表,其实不是,国外SCI杂志有很多。一句话,你有真本事,什么事都不难。
草莓牛奶L
其实SCI级别的论文,只要与实验相关,就比较好发,医学类的比较好发,但是也不能小看医学论文,现在SCI和EI期刊很不好录用,而且审稿周期非常长,建议如果第一次发高级别论文,可以尝试发EI会议论文,相对比较好中,你搜下:EI学术会议中心,专门做EI会议的,很多EI会议知识和教程可以学习下
优氧V美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SCI论文作为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其发表量的多少和被引用率的高低,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标准,也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不过,要想成功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并不容易,这一点想必大部分作者都深有体会。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为什么这么难?一方面,撰写论文并不比做实验容易。我们经常发现,在大学里,有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导师交给的实验任务似乎还可以,可要完成论文写作就不那么顺当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研究生认为,写论文比做实验还难。要想让他们写出一篇高水平论文是十分不易的,特别是要用英文写出符合要求的SCI论文,这对于很多研究生,乃至专家、教授来说,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尽管现在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都有十年左右或十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但有效的书面学术英文表达往往还是制约论文写作水平的瓶颈。SCI论文写作如此之艰难,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科研人员不得不从本来就不宽裕的科研基金中找出专款,聘用有论文写作专长的人专门负责进行论文润色、论文翻译、论文修改等方面的学术服务。另一方面,发表SCI论文也是困难重重。对于大部分科研者而言,撰写SCI论文的过程已经够辛苦,但发表论文的过程也同样不容易,甚至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打击,首先一个是投稿录用率很低,因为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很多,要发表研究论文的人也很多,期刊收到的稿件数量远超过其能够录用的数量,SCI核心期刊尤其如此,可能有些稿件在期刊编辑的预审中就被退稿了。SCI期刊用稿率较低,或者说他们的拒稿率较高,有稿件质量上的原因,比如缺乏原创性等,而更多情况是激烈竞争造成的,期刊只能在有限的版面内择优录用稿件。一般来说,初投稿者的稿件是很难一次命中的,这可能是投稿者因经验不足而没有选对期刊造成的,也可能是期刊编辑对投稿人不了解、用稿十分谨慎造成的。比如有时候,作者所在单位名不见经传也会增加论文录用难度,这是因为审稿人可能对作者的研究条件以及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此外,发表SCI论文周期长,这对于许多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论文的国内作者也是一个令人焦虑问题。一般情况下,SCI论文从投稿、审稿、修改、定稿,到办理版权转让手续、校核样稿,到正式发衣,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常常在一年以上才能完成整个周期。而我们国内学术管理机构常常年底“算账”,到时“兑现”不了论文,就很“难看”。总的来说,从科学研究到论文发表、产生影响是一个价值提炼的过程。我们所做的研究并不都是有效的,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取得效果的研究并不是都值得写成报告或论文,值得写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而且就算是论文可以成功发表,但其研究成果是否有人关注、值得一读,还要打个折扣。所以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要想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并获得读者的认可,成为公认的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是难关重重的。
o晴天娃娃o
从审稿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研究这个问题。1、一定要有吸引力的题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图。这三者是决定文章命运的关键。实际上大部分reviewer,审稿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文章题目,摘要和图,如果这三者不满意,这篇文章基本就Over了。2、标题尽量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也不要太长,简洁明确,有力。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3、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我们知道,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引着编辑思路。切记,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4、图与表的选择,能用图尽量用图表示,包括各种统计图。图更直观一些,表都是数字,很难理解的。如果一篇文章让reviewer看起来“难受”的话,结果不言而喻了。另外,近年来主张图尽量组合在一起,这样也容易理解一些。5、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来编辑,不要手工制作,费力且不讨好。软件来做,这样不会出错。我们医刊汇,对于所有的投稿文章,参考文献全部重新查找,并用软件生成,确保不犯各种小错误。6、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另外小节,不建议用一个单词,而建议用一个短语或句子。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这两个标题估计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么一个词,字号比一般的字还要大那么几倍,写错了话还真是着实扎眼。如实验结果一段,如westernblot,有人在小标题就用western blot,让人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方法学一段。在结果中应该是XXX expression by westernblot。这样会更清晰。7、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而堆在一起,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如果要表达的内容确实多,可以适当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8、图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图和表都是一页一个,图还会被放大到A4纸的大小。这就要求图的质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图那问题还不大,如果不是的话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来看看。9、科技写作常识要知道。科技写作是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的,不讲规则只能是让审稿人觉得你是个新手或者杂牌军,这样拒起稿来几乎毫无心理负担。因此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比如名词缩写第一次出现注明,阿拉伯数字1到12出现在文中的时候要用text,数字不能做为一个句子的开头,等等。10、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规则。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论文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滕皋军,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组名誉组长,卫生部介入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为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
对从事生物学、医学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能让自己的文章在SCI期刊发表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说的世俗一些,一篇SCI论文(哪怕是IF低于1.5分的期刊)会为一名硕
是可以保研的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本科期间能发表SCI论文,很大概率上都可以申请保研(只要成绩不是太差)。因为,在保研时,能加分不少。即使是在保研面试时,导师也
医学SCI论文快速发表,sci医学论文代发。
你哪的,这么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