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91

小夕玲儿
首页 > 论文发表 > 海水稻发表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梦中天空

已采纳

袁隆平在内蒙古种植海水稻,把荒地变成了宝地。根据以前的数据分析,它也把废物变成了财富。海水稻实际上是耐盐碱水稻的视觉名称,它生长在盐碱地如海滩的特殊水稻上。它不在海水或海里生长,但可以在海水中浸泡一小段时间。海滩是海水必须经过的地方,而不是海水。山东东营海稻示范种植基地平均亩产600公斤,最高亩产800公斤;浙江台州基地达到最高亩产670公斤.18日,记者从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海稻论坛上了解到,我国耐盐碱海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区域试验种植基地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青岛海稻R&D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介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海稻研究团队在山东、浙江等省建立了9个区域试验种植基地,示范种植面积近2万亩,今年每个基地平均亩产达到400多公斤。中国盐碱地面积超过10亿亩。在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培育和推广耐盐性高的海水稻具有重要意义。袁隆平指出,中国对海稻的研究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种类繁多,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展多种条件下的海稻种植研究。中国也有杂交水稻的优势,通过改良和育种,在盐碱地种植水稻也表现出高产。该研究小组还在探索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来提高海稻对主要水稻病害的抗性,如稻瘟病和百叶窗叶枯病。据报道,2017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青岛海稻R&D中心等多个单位首次联合进行了全国海稻区域试验,当时已有10多个耐盐水稻品种通过。2018年,三组40个耐盐水稻品种中有28个通过了测试。预计到2020年,一批耐盐碱水稻品种将通过水稻品种审定,并可在我国盐碱地上推广。

139 评论

老太婆心态好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不管废地是否能宝地,我们也都应该向袁隆平致敬。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能够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 这种稻谷的生长地就是盐碱地,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因此区别于普通水稻,被称为海水稻。 在虎头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海水水稻试验田,金黄色的稻谷、青白色杆叶交错在一起,挂满了谷粒的稻穗弯下了腰。当地村民黄承荣告诉我们,海水稻种下去后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只要汲纳海水的养料,就可长势旺盛。长势最旺的海水稻株高可达1.7米以上。同时,这种海水稻还抗风、抗涝,在经历了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导致的海水倒灌、多日浸泡之后,依然长势良好。

由此可见,袁隆平团队,在面对困难时,会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带来奇迹。

287 评论

沐小宁橙紫儿

1、祖籍为江西省德安县的袁隆平,1930年农历7月初9出生在北平一个旧职员的家庭,父亲袁兴烈,母亲华静,都是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袁隆平的童年是在动荡迁徙的生活中度过的。袁隆平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二。袁隆平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偏远荒凉的湘西南一隅的黔阳安江农校当老师。

到校的第一个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组织上安排袁隆平教俄语,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了任务。此后,袁隆平还教过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为后来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光荫荏苒,袁隆平大学毕业一晃就几年了,已到了大龄青年的他仍然是孑然一身。同事朋友们纷纷热心给袁隆平张罗对象。但是,总是介绍一个吹一个,姑娘们都对袁隆平敬而远之。有一次,一位男同事陪袁隆平去“相亲”,袁隆平与女方见面后,女方没有相中袁隆平,反而相中了介绍人,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呢?因为年轻时候的袁隆平生活太随便,他不仅衣着朴素,而且不修边幅。

2、正当袁隆平为婚姻而苦恼的时候,爱神却悄无声息地向他走来,1956年,袁隆平被派到邻近一中学去代课,一位慧眼识珠的年轻女教师为袁隆平的才华和抱负所倾倒,他们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在长达三年的热恋中,他们都把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袁隆平沉浸在温柔的爱河里深深地陶醉了。

同事和朋友们都为袁隆平感到高兴,他们催袁隆平趁热打铁,快点结婚。不料,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运动却搅黄了他的好梦,在反右斗争中,袁隆平由于平时不太关心“政治”,又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安江农校出现了批判袁隆平的大字报,他险些被划为“中右”。

消息传开,学校领导找那位女教师谈话了,“要爱情还是要进步?”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这位慧眼识珠的姑娘也终于退却了。30岁的袁隆平倾刻陷进了失恋的痛苦之中而不知所措。

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

一心扑在教学和科研事业上的袁隆平,终于感动了一位贤淑的姑娘,这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邓哲。

邓哲本来就是袁隆平的学生,经老师和同学牵线,本来就对袁隆平满怀敬意的邓哲满口答应了。他们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利用邓哲来安江农校参加运动会的机会(邓哲是业余篮球运动员),仅用50元钱的喜糖举行了一个非常俭朴的婚礼。结婚时,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

3、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有天然杂交稻,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决定在茫茫的大自然中去寻找。新婚妻子邓哲全力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她跟随丈夫一道踏上漫漫的寻找之路。

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必须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深入到稻田的海洋中逐株逐株去寻觅。盛夏的稻田里骄阳似火,田间地头的气温通常高达40摄氏度。

夫妻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忍受着密密匝匝稻叶的切肌之痛与昆虫的叮咬,每天都一头扎进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里大海捞针。中暑了,吃几粒仁丹丸吞几片消凉片,累了就靠在田埂上歇一歇。从1964年6月开始至1965年7月,袁隆平带着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所有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袁隆平把两年来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4期上,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4、然而,杂交水稻研究刚刚起步,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意想不到的是,已列入“黑名单”的袁隆平碰到了救星,他们在翻查袁隆平的档案,准备新帐旧帐一起算时,发现了国家科委九局致安江农校的一封便函救了他。袁隆平因此被列入保护对象而免遭了一场劫难。

5、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上级为了让袁隆平把杂交水稻研究搞下去,决定调袁隆平到省农科院工作,而妻子邓哲未能随调,只好带着孩子留在了黔阳。袁隆平这一走,夫妻双方就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理解支持丈夫的邓哲毫无怨言,独自用弱肩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

邓哲为袁隆平共生养3个儿子,一个自己有工作的女人拖着3个年龄都只差两岁的男孩子,其艰难困苦之情可想而知。后来奶奶和外婆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两个70—80岁的高龄老人生活无着,邓哲又把两个老人接到身边一起生活。此后近10年的时间里,邓哲一个人带着3个半大的孩子,外加两个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赡老抚幼,耗尽了心血。

6、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了,在国内国际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坎坷人生

143 评论

怀念橡皮筋

、祖籍为江西省德安县的袁隆平,1930年农历7月初9出生在北平一个旧职员的家庭,父亲袁兴烈,母亲华静,都是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袁隆平的童年是在动荡迁徙的生活中度过的。袁隆平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二。袁隆平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偏远荒凉的湘西南一隅的黔阳安江农校当老师。到校的第一个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组织上安排袁隆平教俄语,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了任务。此后,袁隆平还教过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为后来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光荫荏苒,袁隆平大学毕业一晃就几年了,已到了大龄青年的他仍然是孑然一身。同事朋友们纷纷热心给袁隆平张罗对象。但是,总是介绍一个吹一个,姑娘们都对袁隆平敬而远之。有一次,一位男同事陪袁隆平去“相亲”,袁隆平与女方见面后,女方没有相中袁隆平,反而相中了介绍人,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呢?因为年轻时候的袁隆平生活太随便,他不仅衣着朴素,而且不修边幅。2、正当袁隆平为婚姻而苦恼的时候,爱神却悄无声息地向他走来,1956年,袁隆平被派到邻近一中学去代课,一位慧眼识珠的年轻女教师为袁隆平的才华和抱负所倾倒,他们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在长达三年的热恋中,他们都把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袁隆平沉浸在温柔的爱河里深深地陶醉了。同事和朋友们都为袁隆平感到高兴,他们催袁隆平趁热打铁,快点结婚。不料,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运动却搅黄了他的好梦,在反右斗争中,袁隆平由于平时不太关心“政治”,又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安江农校出现了批判袁隆平的大字报,他险些被划为“中右”。消息传开,学校领导找那位女教师谈话了,“要爱情还是要进步?”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这位慧眼识珠的姑娘也终于退却了。30岁的袁隆平倾刻陷进了失恋的痛苦之中而不知所措。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一心扑在教学和科研事业上的袁隆平,终于感动了一位贤淑的姑娘,这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邓哲。邓哲本来就是袁隆平的学生,经老师和同学牵线,本来就对袁隆平满怀敬意的邓哲满口答应了。他们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利用邓哲来安江农校参加运动会的机会(邓哲是业余篮球运动员),仅用50元钱的喜糖举行了一个非常俭朴的婚礼。结婚时,袁隆平33岁,邓哲25岁。

172 评论

吧啦左耳

是的,如果一旦种植成功,海水稻就可以在盐碱地中生长,荒地就可以变良田。

146 评论

yuki不乖

是的,如果海水稻试验成功,不但能够增加粮食的产量,还能将盐碱地废物利用,改善当地的环境。

325 评论

你瞅谁啊

袁隆平团队内蒙古种海水稻,废地真能变宝地的,因为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非常多,他是中国有名的科学家。

317 评论

苏苏湖光山色

废地确实是可以变宝地的,如果能够在内蒙古种成海水稻的话,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187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方水稻期刊投稿

    市场上使用时表现效果一般,走了很多的地方没有特别突出的。

    清水绫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水稻所在cell发表论文

    那必须是我以微博掌政,体恤民情的张强大大,和我可爱大方,教学体验一级棒的郭珊老师

    露西亞嘉利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水稻所在cell发表高水平论文

    个人档案 姓名:袁隆平 出生日期:1930年9月7日(农历七月初九) 籍贯地:江西德安 出生地:北京 家人:父亲袁兴烈,母亲华静,妻子邓哲,有3个儿子,袁定安、

    兜兜里有糖布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杂交水稻论文发表保密

    专利只要申请就要公开啊~应该是属于国家保密的项目所以这样不方便申请专利

    我是丽香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杨洪发表水稻论文

    袁隆平,他老人家还在世。

    蔷薇朵朵7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