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1

饭团爱上飞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许晨阳一共发表了几篇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ocolate宸

已采纳

可能是在中国待了6年以后觉得非常的失望,所以他又回到了美国。

289 评论

小川里沙

第一点:海外留学能够更加好的研究自己数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第二点,可以与别人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

254 评论

麦当当5188

韦东奕北大天才学霸韦东奕爆红网络,因为在北大数学界和国际数学竞赛中的传奇经历,人送称号“韦神”、“韦教主”。韦东奕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也是数学界的大师级别。初中时韦东奕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数学天分,被老师推荐加入山师附中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集训队,集训队每个月要经历8场大考,每次3道题,韦东奕曾创造了24道题完成了23道半的传奇。别人三道题用3-4小时,他一个小时就解完了。高中时拿到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山东省第一名,之后入选国际奥数国家队,然后在极具权威的国际赛事(IMO)中摘得了第49届和第50届数学奥林匹克大赛桂冠。IMO赛事只要求回答3道大题,而韦东奕因6道大题全对,并且解题快速,拿到了满分。之后被保送到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数学系。2012年,大二的韦东奕拿下了国内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数学竞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的代数与数论金奖、应用与计算数学金奖。大三,同样是丘赛,5个分竞赛科目(代数、几何、概率、应用、分析),韦东奕个人获得了其中的4个金奖,还拿到了当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奖,揽取金牌数量让清华都嫉妒。加上大二的代数金奖,相当于两年时间拿到了丘赛的大满贯,韦东奕“一战封神”,不愧是丘赛史无前例的天才选手。因为一路的惊人表现和在数学界的天赋异禀,哈佛、麻省理工在内的诸多海外名校向他抛出橄榄枝,哈佛甚至提出了可以免试英语的条件,但是韦东奕都拒绝了。从2010年-2018年,韦东奕用8年时间完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到博士生的所有过程,如今成为了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在数学科学学院微分方程教研室任研究员。迄今为止他已经完成了25篇学术论文,很多都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如今,韦神的传奇还在继续,比如近期他在二维不可压缩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已经被国际顶尖数学期刊Comm.Pure APPI.Math发表。“韦神”之路如何诞生?在看了一系列他的报道后,我总结了以下三点,虽说一个超级学霸的产生离不开天赋等先天因素,但后天不断的影响和作用才能有所结果。所谓三分靠天分,7分靠打拼。(一)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基础“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韦东奕对数学的兴趣是有迹可循的,韦东奕父母均是山东建筑大学的老师,父亲韦忠礼也是个造诣颇深的数学家,曾任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曾兼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数学会理事。父母遗传的优秀基因,提供了各种成才的可能性,而最终把它们“激活”的,是环境。天才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父母幼时的熏陶。因为父亲的工作性质,韦东奕小小年纪便接触到了大量的数学藏书,在这种环境长大的他,从小就做足了数学启蒙。而有了父亲这个好老师的指导,他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也是妥妥的。家中的数学书他都触手可及,无论是浅显的还是有难度的,他都能从中找乐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韦东奕无意读到了一本名叫《华罗庚数学学校》的书,从此开始步入数学的“殿堂”。“这本书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题,我从解出第一道题时,就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事后他说。有时,父子俩没事干了,就会打趣说,"来,我们做道数学题"。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兴趣。因为做题获得的成就感,是任何其他事情无法代替的。(二)强烈的兴趣是动力因为一段采访而大火的他,也坦白地说自己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他的身边人也提到,韦东奕对生活比较随意,不讲究吃穿,平时几乎不看电视,除了查资料也不上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数学题,你要是跟他聊数学,他就变得很健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父母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多加鼓励,让孩子去尝试,当他产生成就感了,或者获得了心灵满足,自然就会产生兴趣了。(三)高度专注是学习必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的精力过度被外物分散,留给重要事务的时间自然减少。经历很大程度需要自控力,而自控力用得多了,人会疲惫。这就是为什么扎克伯格的t恤永远是灰色,因为减少了选择的时间,减少了自控力消耗,就会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其他。韦神日常生活非常简单,几乎不把精力消耗在与数学无关的琐事上。白馒头和凉白开就是一顿。不关注吃穿,不用微信,不看微博, 爱听收音机和做题,一做起来就非常专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日常越简单,精力储备越多,用于重要事务的自控力越强大。就像他的中学老师,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竞赛教练张永华这样评价他:韦东奕固然是一个有着敏锐数学思维、极具天分的学生,但同时也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天分可贵,努力更不可少。“韦神”的成功,其实在小学阶段就打下了学习的后天基础—氛围、强烈兴趣、专注力,才有了之后一路拾阶而上,越战越勇的辉煌战绩。小学六年是孩子学习阶段非常关键的六年,这六年重要的不是成绩和分数,而是一些习惯和品格的养成。这六年走好了,走稳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如果你不知如何带领孩子走好这六年,建议你看看这本育儿专家推荐的优秀教育书籍《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从韦东奕成长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在知名教师于敏的这本书中也都有提到。小学六年,孩子要经历从幼儿到儿童,再成长到青少年的三个阶段,不管是学习方式还是身心发展,从外在还是内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及学习任务的变化,每年做出不同的规划。这本书采用分级指导,针对每一个年级给出具体的、可行的指导方案。帮助家长一步步走好孩子每一个阶段,提前做好了解,能够帮助孩子更针对性做出调整。全书引用了众多的经典案例,分享的内容都是于敏老师从十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所得,全是落地干货,实操性极强。一年级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三年级如何帮助孩子更好掌握知识、提高效率?五年级如何兼顾成长和学习?如何利用假期做好安排和衔接?关于小学阶段的问题全都一网打尽。这本书原价35元,现在“618”图书大促只要29.9元,不到一个玩具的价钱,就能帮孩子走好启蒙与起航的关键期

320 评论

gavin70606

他对国家的教育制度的某些方面不满意,例如中国对新人的扶持力度不够,比较重视老资格的人。

144 评论

乖乖小猫侠

他身为一个数学家,最后选择了海外留学,那是因为他觉得国内的一些科技学术都不是特别的完善,而且这个行业对待新人不是特别的友好,而且海外的一些专业知识要更全面

254 评论

感觉不会再

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离开国内前往海外留学的信息在近段时间成为了大家不断热议和关注的话题之一,但是在这样子的事件背后大家也需要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子的事情。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导致许晨阳离开北大的原因在于,国内的教育氛围不够强烈、对于新人的扶持力度不足、国内的学术氛围造假。

对于许晨阳的相关事件发生,我们不应当一味的质疑和吐槽这样子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所在根源并努力去解决,对于许晨阳离开北大的相关情况我们也需要在了解之后尽力去做好后期的发展规划,从而让更多的人才留在国内,为祖国事业发展做贡献。

许晨阳离开北大海外留学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国内的教育氛围不够强烈、对于新人的扶持力度不足、国内的学术氛围造假等情况。

1、国内的教育氛围不够强烈

如今的国内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教育氛围却远远不及海外的相关国家,在国内的教育方式上我们一向强调“应试教育”,这也因此导致了很多人才不断流失和消逝,而这也是导致了许晨阳离开北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对于新人的扶持力度不足

许晨阳作为刚刚毕业不久的新人,在国内的教育界和科研界之中所受到的待遇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老教授,而这也因此导致了他在科研项目上的资金和相关扶持力度不够强,而相较于其他的海外国家他们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导致了许晨阳的离开。

3、国内的学术氛围造假

如今的国内科研界在学术论文发表方向上出现了很大的漏洞,而早期许晨阳发表的相关论文也出现了被他人窃取的相关事件,这也反映出了国内的学术氛围在造假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也让许晨阳选择了离开。

对于这样子的事件以上的三个观点就是我的看法,你对此又有什么疑问或者见解呢评论区告诉我吧!

18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一共发表了四篇论文的人是谁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

    五爷威武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欧拉几岁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欧拉生平欧拉(Euler,1707~1783),瑞士数学家及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的彼得堡去逝。欧拉出生

    静妙奔奔112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顾彬共发表论文几篇

    1.关于鲁迅的近十年的研究成果: 《铁屋中的呐喊》(Voices from the iron hourse)李欧梵 李冬木翻译了伊藤虎丸的《鲁迅与

    劳伦斯仿古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一你发表了几篇论文

    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定,总的情况是硕士要求发一篇核心期刊,博士的话要发一篇SCI。一般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一般要而且要求很高,具

    椰子の童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许晨阳一共发表了几篇论文

    可能是在中国待了6年以后觉得非常的失望,所以他又回到了美国。

    饭团爱上飞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