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6

挑剔宝宝
首页 > 论文发表 > 传统文化论文发表期刊app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菩缇紫mariposa

已采纳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论文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正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源泉。“仁”的思想是当代重要的价值观。是重要的道德标准。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从最初的学习普及转为对“中国道路”的思:索。我们要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血脉相连,也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和合 仁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独特的地理造就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也就对中国的发展和人文历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养育人的肉体,更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的综合结果。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其中心环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必然结果。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及协调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确定以“仁”为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以“礼”为行为规范的道德模式,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这一传统的积极意义在于造就了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优秀道德规范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传统用文化包括好多的方面,以下介绍几个方面。首先介绍的是仁的思想,仁的思想是有古代的大教育加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使其思想的核心,他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但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都长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仁者,爱人”,儒家思想首先强调家庭内部的和睦有序,强调家庭内部的父子兄弟的有序关系,这有其封建的等级思想,但也有尊老爱幼的含义,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儒家思想还把家庭内部的感情交流推广到整个社会的人际交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爱护。“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儒家思想强调换位思考,从别人的立场为对方考虑,这是人际交往的理想境界,是我们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的“仁”与“礼”是紧密联系的。“礼”是指统治制度,包括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抑制私心欲念,遵守社会制度秩序,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些特性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会出现一些以前社会所没有的特性。但是,无论社会是怎么发展,有些东西在人的内心是永恒的,历史的思想我们可以按照当今的时代背景重新加以解释,它也能发挥时代的光芒。在当代中国孔子的仁学思想从自觉地实现个人价值体系和主流社会意识,已经转变唯一是和文化心理习惯的形式。仁学的思想能够在解决现代人的信仰失衡,建立理想人格世界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并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和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向人性化方向的人本管理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在今天民主与宪政的社会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在现阶段中国社会政治发展阶段中对孔子仁的思想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可以加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其次介绍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中国古代思想提倡“天人合一”,即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在尊重与保护自然中谋生存,求发展。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但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但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秦汉以后,“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 “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外交哲学和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和合”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合”思想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吸收、融合,对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减少摩擦、增加共识,发扬“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显得更为重要。为此,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赢的“和合”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必将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成为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中华文明自上古诞生之日起,就如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绵延至今。共同的心理特征,文化特质是在广阔而漫长的历史舞台上形成的,并且已经在中华民族深深扎根,不可替代,不可更改。任何外来文化只是对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丰富和补充。我们挖掘、整理传统文化,继承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要充分认识,全面考察传统文化,就是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对创建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基础性作用,这对我们找到历史坐标,找准历史方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切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道德修养、培养道德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估量。而传统文化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是要弘扬爱国主义,这是民族魂。诸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等等。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这些民族精神的精华,必须通过认真的梳理、挖掘,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热情,“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306 评论

jiangdan1101328

百度知道提问搜一搜 丰富传统文化内涵为什么错误...展开查看全部1个回答双存衅璟2019-02-11 TA获得超过1154个赞关注依据题干材料,乐乐所在中学把诵读国学经典纳入了校本课程,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②③符合题意;①与题干无关;④说法错误,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故选B.回答于 2019-02-11赞同2查看全部1个回答论文_可加急出稿_合格通过后付款根据文中提到的文化为您推荐论文,专职老师24小时在线为您服务,不成功不收费,论文发表收费公道,效率有保障,快速发表各类期刊,主编直接收稿,1-3天审稿,各行业覆盖日照通悦教育咨询有..广告关于传统文化的课题题目-点击添加微信咨询课题申报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立项申报率高,专业策划编辑团队,满意为止湖州小仙女文化传媒广告2022年中国传统文化期刊-不录用不停止,一站式期刊平台中国传统文化期刊,主编直接收稿,发表,专业老师提供一对一期刊目录发表一站式辅导,免费售后完善优化,不录用不停止,发表无后顾之忧济南市市中区海智网..广告大家还在搜高一历史知识点学习传统文化湖南文化哪个平台借款正规利息低初中毕业自考大专步骤哪个网校好拍拍贷借款app下载自来水管道清洗— 为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正在加载

329 评论

小蝎子七七

自己去找下(社会科学前沿)或者(国学)吧,上面的文献你都可以免费下载查阅的

304 评论

开心3点0

大连大学占地面积是109.7万平方米。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更名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更名为大连大学。1987年10月,与大连师范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成为如今的大连大学。

学校介绍

大连大学简称连大,位于浪漫之都——辽宁省大连市,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入选高校,首批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大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为大连工学院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大连大学设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专科学校。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5月,学校设有29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64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正高职171人,博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1人,专任教师981人。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金普学者”系列计划,大力强化“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的功能。学校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9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7人。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3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7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8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9名教师入选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大连大学现有20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共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1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

辽宁省一流学科(1个):软件工程。

辽宁省高校重点学科(4个):专门史、有机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外科学。

辽宁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3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3个):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外科学(骨外)。

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专门史、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卓越计划项目6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及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2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国际化试点专业22个,省级精品类课程27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7部,是省微电子通信与IT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护理学两个专业被评为六星级专业(世界高升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在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与大连理工大学实行本科课程跨校互选合作,并联合培养博士生。

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护理学(二批)、小学教育(三批)、生物工程(四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六批)。

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大连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第二批)。

国家级大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7个):大连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等。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护理学、汉语言文学、日语、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7个):日语、医学检验、小学教育、护理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特色专业(2个):医学检验、日语。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宇宙探索与发现、现代科技与人类未来、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西方古典文明、人体局部解剖学、自然分娩接产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辽宁省精品课程(20门):护理学基础、化工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大学英语、生物化学、液压传动、工程力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6个辽宁省创新团队,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以及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

科研成果

据2018年3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25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16年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SCI、SSCI、EI、CSSCI检索论文1000余篇次;授权发明专利335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大连大学图书馆拥有图书148.5万册,期刊为763种,报纸114种;电子图书3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3万余种,中文数据库21种和外文数据库15种;古籍资源、校本资源达2万余册。

国际交流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智力为我校及大连市服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的134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与多个海外团队开展了国际科研合作、智库合作等,每年均邀请一批海外知名专家到我校交流,并有部分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承建了“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分别在塞舌尔大学和科摩罗大学建设了孔子学院。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助力了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305 评论

爱上家装饰

活动意义丰富文化内涵这句话是不对的,传统文化内涵本身就丰富,不能说活动意义丰富文化内涵,这样是不对的,而是用活动意义阐述文化内容好点

319 评论

相关问答

  • 传统文化传播期刊投稿要求

    文化与传播杂志》省级期刊Culture & Communication《文化与传播》杂志是省级期刊,创办于2012年,发行周期是双月刊。广西大学主办,广西大学主

    静水居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传统文化可投稿的期刊

    Q: 恋恋中国风停刊为什么还可以投稿 : 《恋恋中国风》是一本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杂志,它旨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

    多吃多漂亮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传统文化论文发布

    传统 文化 是在特定的民族或群体在生产及生活实践中,人们不断 总结 并创造的智力成果、具有鲜明的文化标志。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

    黑糖丸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传统文化传播期刊投稿经验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技巧,供大家参考:1、投稿要对路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以及刊文方向.在投稿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刊物的发文方

    杭州lili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传统文化论文发表期刊app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论文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正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今

    挑剔宝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