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7

司令来拉
首页 > 论文发表 > sci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国内教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贪吃的懒妞

已采纳

陈吉华教授。陈吉华教授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8.89,2018年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金岩教授以通讯作者在著名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20.56,累计影响因子约850。陈发明教授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4.505,单篇最高他引超400余次,累计他引超2600余次,已连续4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赵领洲副教授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8篇论著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四位学者的入选,标志口腔医院的科研成果再一次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医院的国际的影响力稳步提升。

284 评论

冰雪江天

许兴友主要从事系列有机多胺的合成和仿生研究,先后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0余项,有4项成果已产业化,共发表论文232篇,其中SCI论文131篇,曾获全国发表SCI论文个人排名第五,江苏省排名第一。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优秀论文一等奖5篇。曾为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产学研先进个人、连云港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许兴友,教授。男,1963年1月出生,农工党党员,博士。198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安徽大学化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同年来我院工作,1993—1997年在南京大学化学专业读博士研究生,1997—199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化学流动站做博士后,1998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曾于2000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应邀到欧洲作学术交流。现任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农工党连云港市副主委,连云港市博士联合会会长,连云港市政协常委。在读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新型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工作后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和无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SOD酶的仿生研究和有机中间体的开发,先后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SCI、EI论文90余篇,有6篇论文获连云港市科委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年来申请了多项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项)。开发产品二十多项,有5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98年转让两项科研成果,签定合同额32万元。近三年来共申请到的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经费有30余万元。许兴友教授1998年被评为全国发表SCI论文数个人排名第五,江苏省排名第一,同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 培养对象,连云港市首届青年学科带头人、连云港市十大杰出青年、连云港市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八届青联委员;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红杉树”优秀园丁奖银奖,2000年被评为连云港市第四届青年学科带头人,2001年又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九五产学研先进个人”荣誉,2003年入选连云港市“521”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淮海工学院优秀教师。一级主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主学科名称:应用化学

332 评论

端木青烟

发表SCI论文330篇,六次获得全国发表SCI论文个人排名第一,三次获得多篇SCI论文数被引用全国第一。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物理领域SCI收录论文数个人第一名,被引用篇数个人第一名。1999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全国第一,1999年SCI收录数物理力学类全国第一。1998年SCI系统论文数全国第一、1998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全国第二、1996年SCI系统论文数全国第一、1995年SCI系统论文数全国第三、1994年SCI系统论文数全国第二、1993年SCI系统论文数全国第一、1992年SCI系统论文数全国第三。在J. Opt. B: Quan. & Semiclass, 5(2003) R 上发表Review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发展Dirac 符号法的成果。他曾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 并获得教育部199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获得)。范洪义教授在量子力学的数理基础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30年来坚持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研究,另辟蹊径地创造了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英文简称为IWOP), 不但发展和完善了狄拉克(Dirac)以来量子力学的表象与变换理论,而且推陈出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实现了如何把牛顿-莱布尼兹积分应用于对由Dirac符号所组成的算符积分的新课题, 不但使得量子力学的数理基础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发展,而且也对数学微积分的领域做了崭新的扩充。范洪义的理论揭示了狄拉克符号法更深层次的优美与简洁,克服了原有形式表述的不足与局限,使量子力学的表象和变换理论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成为Dirac符号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我国学者在量子基础理论的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系列研究成果有普及教学的意义和广泛的国际影响。一、另辟蹊径地发展了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狄拉克(Dirac)的符号法、以及表象与变换论,在理论物理与群表示论等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有长远的国际影响和教学的普及意义;把对被积函数的牛顿-莱布尼兹积分发展为对Ket-Bra符号的积分,开创了一个积分的新领域。二、基于爱因斯坦(Einstein)的纠缠态思想,首创建立与发展连续纠缠态表象,给出了其多方面(for example,Quantum Communication,Quantum Optics)的物理应用。三、发展与丰富了量子光学中的相干态、压缩态、相算符理论,提出有序算符积分理论(英文简称:IWOP技术),更新量子光学数理基础。四、提出解量子主方程的新方法——纠缠态方法,首次给出求密度算符的无穷算符和表示的新途径。五、给出Wigner算符的Weyl编序形式,提出用量子力学坐标-动量中介表象发展了tomography理论。六、发展了量子统计的Wigner函数和Husimi函数理论和热场动力学理论。发现被高斯颗粒所光滑的Wigne算符是一个纯态算符。七、提出不变本征算符理论,广泛应用于计算各种物理系统的能级。给出求经典力学系统的简正坐标的新方法。八、提出量子光学ABCD定理,量子光学菲涅尔变换算符。九、提出复分数傅里叶变换。十、提出寻找母小波的量子力学方法和引入广义小波变换,引入对于量子态的小波变换。十一、提出量子力学代数方法求解Bessel方程。十二、提出诱导纠缠态表象,发现两个互为共轭的诱导纠缠态表象的积分变换核恰好是Bessel函数。十三、给出研究量子力学角动量理论范氏变换的新方法。十四、提出量子相空间新的变换,简称范氏变换。十五、提出求解JC模型的超对称生成元方法。十六、导出大量算符恒等式,例如简练而又代表性的公式是Hn(x)=2^n:x^n:。十七、给出Wigner变换和菲涅尔变换的新关系。十八、给出菲涅尔变换和量子tomography新关系。十九、纠正了国际上认为产生算符本征态恒为零的错误。二十、给出量子光学中光子计数新公式。二十一、提出描述电子在均匀磁场中运动的纠缠态表象。二十二、首创用纠缠态表象研究超导结的新方法。二十三、提出算符的Q-P和P-Q排序新理论,找到了它们之间相互转换关系以及Weyl排序之间的相互转换。二十四、提出了统一Q-P和P-Q排序以及Weyl排序的量子化方案。二十五、用IWOP技术给出相应于混合态密度矩阵的热真空态。二十六、发现勒让德函数的新的母函数公式以及新的幂级数表达式。二十七、发现拉盖尔多项式可以从厄米多项式推导出来。二十八、提出含厄米多项式的二项式定理和含拉盖尔多项式的负二项式定理。二十九、提出系综平均意义下广义Feynman定理。三十、提出适合于纠缠系统的Wigner算符理论。这些理论为国际同行所引用、赞扬和跟踪研究。范洪义教授发表SCI论文784篇,引用次数达6464次,h因子:32,

176 评论

相关问答

  • 各大学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2年,中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8.4万篇,美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1.6万篇,英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3.1万篇,德国的SCI数

    Jamietee199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内论文发表量排名

    2020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46.38万篇,比2019年增加19.8%,其中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1.60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24.78万篇。卓越论文数量最多

    yoyoyoyoyo22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各国sci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Top 50 201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增长较大的科研机构排名Top20

    小韵子3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河北sci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sci材料类杂志推荐: 1、JOURNALOFVACUUMSCIENCE&TECHNOLOGYA issn:0734-2101 2018-2019最新影响因子:

    棉花糖夫人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学校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

    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Top 50 201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增长较大的科研机构排名Top20

    花蜜hone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