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生煎
不是厦门。
当年李四光预言了中国的4个有可能随时发生的地震带:
1、唐山——邢台(已震)
2、台湾 (已震)
3、四川大足(已震)
4、山东郯城——日照或是连云港(未震)
扩展资料:
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产生种种神话与传说。
大约在12世纪,日本古历书上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底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我国古代对地 震这一特殊灾害,也有专门描述。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低下有一条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
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
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
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
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
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链接:中国地震带 百度百科
太极武者NO1
广东省一共有五个规模较大的地震带,包括:泉汕地震带、河源邵武地震带、莲花山地震带、粤西地震带、雷琼地震带,这五个地震带分布在广东省的粤东和粤西地区为主,另外莲花山地震带位于珠三角地区,大概是惠州一带。
土著零食家
广东是非常少发生地震的地区,过去30年在广东发生的地震相对较小,一般被归类为微震或小震,灾害程度较低。从历史地震数据来看,广东最常发生地震的地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深圳、广州、中山等城市。但这些地震都是小震或微震,并没有造成严重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微震或小震,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方面做好防护和加固。
尚同家园
广东最常地震的地方,广东省内有五大地震带。他们分别是:1.泉汕地震带:从广东汕头地区沿海岸线侧经泉州地区向东北延伸至温州。南澳——南澎一带在1600年及1918年分别发生7.0级和7.3级地震。2.河源邵武地震带:以河源——邵武断裂带为主干线,最大地震为1962年河源6.1级地震。该地震造成震中烈度(一次地震中的最高烈度)为Ⅷ度,极震区造成房屋毁损1800间,死亡85人。3.莲花山地震带:沿莲花山两侧呈北东向展布,北至福建中部,南至广东省深圳南海域。该带发生过5次中强地震。4.粤西地震带:大致沿相互平行的吴川——四会断裂和广州——阳江断裂两侧,呈北东向展布,最大地震为1611年电白海域6.25级和1969年阳江6.4级地震。5.雷琼地震带:包括海南岛、雷州半岛及附近海域。最大地震为1605年琼山7.5级地震,据地方志记载该地震造成当地民房全部倒塌,死亡数千人,澄迈县死亡数百人
人是大自然中的一物,不是为所欲为的主宰者,整个地球不完全是我们的人类的,所有生命都有在地球母亲上生活的权利。但是面对大自然,最聪明的人类也是无奈的,当一个个自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省级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
是的,中国确实有4个主要的地震带,分别是滇藏地震带、华北地震带、岭南地震带和华南地震带。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是中国地震局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业务枢纽、核心技术平台和基础信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