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3

大馄饨小馄饨
首页 > 期刊论文 > 以关怀生命为主题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安一品家

已采纳

有这样一个群体,当生命进入倒计时,肉体和心灵每天都要承受重疾带来的双重折磨。有这样一个地方,集合了普通医院和托老机构的众多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尽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在国外具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病患及家属的关注。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会需求,这一朝阳产业在国内却举步维艰。 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式 旨在让人走得安详 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同等重要。临终关怀是一种先进的卫生医疗服务,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坚强的精神支持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关怀和安抚。 美国护理学教授卡伦·凯尔在《走向安详:对于善终概念的分析》的文章中依次列出优雅离世的几个特征,包括感觉舒适、能掌控、有结束感、充分享受亲友关系并有家人参与护理。而如今的医院能做到这些却很难。上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兴起“临终关怀”新医学分支,着力改善走向尽头的生命的质量,缓解病人的痛苦。如一些欧美国家规定,对特定患者可无限量提供强力止痛药物等。 相对而言不浪费医疗资源 据报道,由于许多家属坚持对重症病人进行续命治疗,因此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许多医院即便有空余床位,收治晚期癌症病患的动力也不大:一是治愈希望极小,二是普通家庭难以长期负担高额医疗费用。从医院和医务人员投入产出看,付出更多精力照料癌症晚期病人,疗效和收入甚微。但对于临终关怀来说,所选用的药品多为缓解病症、减轻疼痛,且相对便宜的药;相比于进行化疗等治疗的病人,其对病房、床位等资源的占用更为合理。 研究显示,用于临终关怀的每1美元医疗保险支出可以节省出11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节约来源是病人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与护理费。 我国临终关怀才刚起步 我国目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而全国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仅有150家,容量极其有限。以青岛市为例,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有21.6万,占总人口的2.84%。8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多数人都已经病魔缠身,生活处于半自理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需专人照料。但目前青岛市以临终关怀为主的机构却仅有两家。 在宁波,某养老机构从 2006年开始就需要提前预约登记,1050个床位中只有5个用于周转,而预约登记的老人超过了1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现存模式几乎还没有在占全国人口数目75.3%的农村居民中展开;多达2亿的流动人口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从医疗队伍供给上,临终关怀需要的是全科医生,而国内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水平有限、教育培训尚未形成规模,心理治疗队伍则更为薄弱。 “优逝”关键在理念 推广“优逝”有其合理性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除家庭养老外还有“单位”养老。“单位”养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主要适用人群是指各种国营企事业单位职工,单位把职工的生、老、病、死、葬等方面的需求统包起来。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工业化、城市化加之“人口观”的转变,人口数量、质量的控制,导致家庭中的子女数急骤减少,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不久人们将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一对青年夫妇除要照料好子女外,还要侍奉双方的4位老人。时间、精力、金钱等因素都将成为广大普通家庭的养老负担。推广临终关怀事业的确有其合理性。 狭隘孝道可能造成冲击 “孝”的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一旦纳入临终关怀体系,护理机构就要求病患及家属明确放弃治愈性治疗,以安详宁静地走完人生为目标,药物也以镇静、止痛为主,病患及其家属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 现实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类似的镜头:家属一再央求医生想尽办法延续病人的生命,却全然不顾这种要求是否有意义。家属无望地耗尽家财,去拯救一个痛苦的生命,对病人对家人都是折磨。 百行孝为先,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老人临终,不能够亲自去侍候和照顾,这是不孝子孙。因此不愿将老人送进临终关怀机构。 需要正确看待死亡 面对亲人时日无多,亲属们往往忌讳谈到死亡,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美国兰德中心临终关怀计划主任乔安娜·韩认为:“我们必须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以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折等方法来维持朝不保夕的生命,而采取舒舒服服地过上几天开心日子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与国外相比,我国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课程,远没有达到普及。减轻逝者的痛苦,对逝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尊重与安慰。对于死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281 评论

好猫墙纸

呵护心灵 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就是要珍爱自己,把握机会,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注心灵就是要关注身边每一个人的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需要从“心”开始,从习惯养成入手,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只有自己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美丽。只有自尊、自爱而又关心他人的人,才懂得分享、接受社会和他人所给予的爱和友谊,才能用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人的心如果有一点细微的瑕疵,不能得到及时修复,时日渐长,人性就会轰然坍塌。有一位家长向班主任哭诉,请求老师帮助他教育孩子节省花钱:“从正月到现在,不到五个月时间,他花了一万五千多块钱……三百多元一双的高级运动鞋,卧室里一字排开,……”家长的诉说让办公室的所有老师都瞠目结舌。在家长断断续续的诉说中,我们渐渐清楚了事情的真相:正月,远方的爷爷来,心疼孩子,偷着给了他一千元压岁钱,于是,他的行为开始改变。班主任委婉地劝说:“你们不给他钱,不就行了?”“不行啊!不给钱,他就砸东西,有时不吃不喝以死相威胁,甚至拿刀子威逼我们……”这位学生的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尽管班主任答应帮忙教育,但大家都知道,成功的概率是不大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开学两个星期了,一位高考填报志愿失误的学生却没有任何音讯。班主任打了无数个电话,居住偏远山区的家长历经三天的苦苦寻觅,才把他从网吧里揪出来,押送到学校,参加补习。但他一直精神萎靡不振,三天请假头晕,两天请假有事。经过调查,原来,在他得知自己志愿落空时,极度沮丧,恰好一位朋友介绍了一种游戏,于是他沉迷进去,一打就是整整一个暑假,视力严重下降,神经高度衰弱,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满脑子的游戏场景。看着脸色苍白、两眼无神的他,班主任痛心疾首,因为他现在怎么也不能与以前那个充满激情的他相对应。这种云壤之别仅仅源于一个游戏,而他的一生的就毁于这个游戏。人性是渐变的,一次小小的放纵,也许会改变自己的终生。“勿以恶小而为之”。世界丰富多彩,外物没有错,错的是人。因此,不用埋怨客观存在的外面世界,唯有努力呵护自己的心灵,时而添加润滑剂,让心灵平和,时而透透风,让心灵轻松,才能走过红尘,保持人性的高贵。假如有一天,一个人问你说,世界上什么最珍贵,你 会怎样回答?是时间?是金钱?是知识?是道德?而我则会说,生命最珍贵。生命是顽强的,因其顽强,我们就应该敬畏生命;生命也是脆弱的,因其脆弱,我们就应该珍爱生命。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伐木工人,每天都要定时到森林里伐木。这一天清晨,他和往常一样,拿着电锯,来到森林中。他选定了一棵高大的松树,便开始行动。“嗞嗞”,随着电锯一声巨响,松树被锯倒了,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松树巨大的反弹力把他击倒在地,而松树的树干则重重的压在他的右腿上。霎时间,一阵剧烈的疼痛传遍了他的全身, 但是,他明白,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有存活的希望。他利用身边的一切工具求生。首先,他拿起了斧头,奋力向树干砸去。一下,两下,随着“咔嚓”一声巨响,斧柄断了,斧头不能用了。 他又拿起了电锯。电锯在轰鸣,但他很快发现,树干倒下来呈45° 角,如果强行使用电锯的话,电锯极有可能损坏,而电锯一旦损坏,就好象在生命的蜡烛上又吹了一口冷气。这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那就是自行截肢。虽然自行截肢会永远失去右腿,但总比在这里坐以待毙好吧。 他狠了狠心,再次拿起那唯一能让他走出死亡乌云的工具———电锯,向自己的右腿锯去,几秒钟过去了,他摆脱了死亡的魔爪,向着生命之光迈进。 他努力爬向前方,一寸,一寸,一尺,每爬一下,他都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但是,他坚定了信念,一定要爬出这死亡之地。随着他的爬动,身后便留下了一道血印。而那这是顽强生命、坚定信念的印迹。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更是神秘的。只要你珍爱它,呵护它,它会让你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奇迹。但你只要稍微不留神,它就会从你手中流逝。让我们珍爱生命,呵护心灵,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287 评论

WaimanTong

善待生命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篇一

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

多少年前当屈原纵然跳入汨罗江中,满怀抱负而不得志的他得到了解脱;多少年前当海子断然横卧在山海关铁路线上时,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悲苦中,他得到的是解脱。

他们的生命结束于自己的手掌之中,他们是在善待生命吗?

坎贝尔说:“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就是没有死去。”

屈原走了,但他留给我们一篇篇不朽的诗篇,这位浪漫主义诗派的鼻祖,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灵魂,他的信念,他的永恒。

海子去了,但这位当代年轻的诗人却把他的灵魂留给了未来的人们,未来的世界。

他们的生命结束了,然而,灵魂却得到了永生。

难道在生命还在进行的时刻,他们没有善待生命吗?

是否善待生命,不在于如何的死去,而在于生命进行时如何去把握。

欧也尼·葛朗台,家财万贯,生活无性。然而为了金钱,他背弃了妻子,剥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他的生命缺少了价值。善待生命离他多么遥远!、

生命的可贵还在于创造价值。善待生命,即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价值。

美国动物学家卡尔在生命中将要结束时刻还在为人类作贡献,记录下自己死的感觉和征兆。他的生命是有价值的。

蒙田也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利用生命的光阴。

生命长也好,短也罢。总归需要经历。生命诚可贵,善待价更高。

当我们吟颂前人的美词佳句时;当我们感受他们的灵魂深处时;当我们感受到他们曾经的生命时。善待生命,又一次成为我们的追寻。

善待生命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篇二

那些你以为再也熬不过的时光,所谓生命只是负担。

那些你怎么都做不到旁观者清的状态,所谓生命只是一片朦胧。

善待生命,就好像在早春的道旁,你驻足观看无名的杂草所萌发出的小小绿芽,感受它的可爱。

生命意味着世界的生机与活力,它是“所有”“任何”的前提。

算起来,生命这个东西应该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自己思想的东西的代名词,它年长,历史悠久,可从未断绝,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它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拿最直接的人来讲,生命有简单与复杂之分。所谓简单,自然就是人生下来到死去,一生平凡普通,过着穿得暖吃得饱的生活,而复杂的就不同了,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有困难,有幸运,有挫折,有成功……这或许也与每个人对生命的想法不同吧!

生命,让生活与众不同,让奇迹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任何东西都不止一面,好比紫色的罂粟,小巧美丽却身带剧毒。这个世界也是这样,表面光鲜亮丽,实质却凶残至极。刘伟在10岁时因事故失去双臂,在所有人都认为她会放弃自己,普通平凡地过完一生的时候,他却用生命创造了奇迹。12岁便在康复水疗中心学会游泳,两年后,拿到了残联游泳锦标赛的两枚金牌,不止这样,他在19岁用脚弹奏钢琴达到了用手弹奏的专业的七级水平,22岁便创造了用脚写字最快的吉尼斯纪录。23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男孩儿的奇迹。

生命需要我们以真诚之心来善待,以包容之心来接纳。

生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它很脆弱,脆弱的甚至有时就像一只蚂蚁,用手轻轻一捏,恐怕就会丧命于黄泉之下。可生命却偏偏在这个看似强大的外壳的包裹下,心惊胆战地活着。在这暗无天日的牢笼,它需要被真诚以待,需要被接纳。就拿海明威来说,海明威是美国伟大的作家,他曾经在《老人与海》中无数次写过作者与鲨鱼搏斗的惊险场景,以此来表达他个人的硬汉精神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可在现实生活中,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出版的作品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影响,后来含枪而死。这或许就是对生命顽强与脆弱这一对立面的诠释。

面对现实,当代的年轻人中仍有各色各样的漠视生命的现象。比如,有些人以打架滋事为快乐,以吸毒杀人为荣……这对生命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因为它被人类无情地践踏与遗弃。

愿你在这个心照不宣的世界,先好好地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篇三

生命是一张白纸,洒上尘埃,它就变成荒漠;涂上七彩,它就回赠你瑰丽花园。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人,手持岁月的丝条,我们在编织着奇迹,要让生命放射灼灼之光,我们需要学会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让生命之色美丽不改。

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生活着一种体型巨大却美丽异常的蜥蜴——绿蜥。它绿色的皮肤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绿宝石一样绚烂。有人尝试杀死它而得到其皮肤,可只有几秒钟,皮肤就失去了光彩变成灰色。因为它体内的血液停止了流动,而捕杀者也希望落空,扫兴而归。

生命是美丽的,可是却由于残忍和贪婪而变得黯淡无光。为了得到竟不惜手段毁去一条生命,捕杀者的冷酷与绝情让人心寒。而这一切也清楚地告诫着我们:扼杀和占有是一种破坏,只有懂得善待生命,才能欣赏到世间的美丽。

善岛生命,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

吕凯特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是庸庸碌碌,毫无作为地度过,但也有人把握住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分利用了生命,善待了生命。

作为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生命中并不只有建筑。他文弱多病,却在健康状况日益变坏的情况下强撑着身子从死神手里夺来了10年的时间。在这最后的十年里,她参与并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她带领学生抢救景泰蓝,保住了这珍贵的国宝工艺;她承担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的设计……她一直未曾放慢奔波脚步,直到去世。她51年的生命历程是短暂的,但她留给中国的财富却是永恒的。

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就这样对生命作出了的交待。对于生命,有人选择漠视,而她却选择牢牢抓住,有人选择践踏,而她却选择不断充实;有人选择放弃,而她却选择一生善待。善待生命,正是这样的选择,才让她的生命之花绽放得如夺目。

善待生命,让生命之诗精彩不衰。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我们说:“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能重来。”在我们反复强调着生命的可贵时,却有人对生命作出了最轻率、最不责任的回答。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是世界上自杀率的国家之一,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自杀已成为中国全部人口第5位,15至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面对这些令人心惊的数据,我们不禁要问,生命如此可贵,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曾写过的《自杀论》,他认为自杀须列为不道德的行为。的确,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活着,就是一首好诗,而自杀就是破坏了全诗美感的蹩脚结局,只会让人不屑。因为轻生就是对神圣生命的亵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倘若善待生命,那结局便会如点睛之笔一样精彩动人。

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沙粒转化成一粒晶莹的珍珠;雨后彩虹要积聚无数的水汽才能绽放刹那的美丽;而生命是自然赐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只有善待生命,才能让这颗无价之宝绽放出最璀璨最永恒的光芒……让全世界为之驻足,为之喝彩!

140 评论

相关问答

  • 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

    爱中爱帼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以生命为主题的议论文800字

    以生命为话题的 作文 800字大全1:生命花开的时刻 我不知道该不该羡慕流云,在自由的天空中变换精彩的一生;我不知该不该渴望归隐,在绝尘的山巅上倾听日出天籁

    lichao798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的论文

    生命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Biological Science)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股科学哲学思潮,虽然它的兴起主要是以本世纪50年代以后

    伊萨贝辣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怀生命主题的论文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

    左边ior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以大学生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论文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

    大眼博奇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