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4

wangwei8689
首页 > 期刊论文 > 研究百年孤独的论文期刊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蛋蛋的肉粑粑

已采纳

· 《试比较张承志和艾特玛特夫的美学追求》,《批评家》, 1986年第2期。· 《论学院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当代青年研究》, 1990年第1期。·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载《比较文学三百题》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与中国当代爱情观》,同上。· 《别一种媚俗:〈文化苦旅〉论》,《当代作家评论》, 1995年第2期。· 《文艺学:另一种可能的思路》,《艺术学研究》, 1995年第1期。· 《试论中国古典文学女追男现象》,《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 《润笔考论》,《东南文化》, 1996年第4期。· 《雅俗文学的概念区分》,《文艺理论研究》, 1996年第4期。· 《文学批评参照系之再思考》,《江海学刊》, 1996年第6期。· 《略论对问体》,《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坛》, 1996年第1期。· 《林语堂幽默观新探》,《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1996年第3期。· 《试论景观美学的特征》,《美学与艺术学研究》, 1996年第2期。· 《润笔琐谈》,《文史知识》, 1997年第1期。· 《关于金庸研究的一点思考》,《文艺评论》, 1997年第3期。· 《略论通俗文学的批评策略》,《文艺研究》, 1997年第6期。· 《蔡邕的悲剧》,《读书》, 1998年第4期。· 《蒙着红布的呐喊:接近崔健》,《东南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艺术终结之后的艺术可能》,《文艺争鸣》, 1999年第4期。· 《白楼人:被统治的统治者?》,《当代作家评论》, 1999年第6期。· 《选择严冬:对鲁迅虚无主义的一种解读》,《文艺争鸣》, 2000年第4期。· 《子贡与孔子》,《孔子研究》, 2000年,第4期。· 《从权力的逻辑看: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导言》,《江海学刊》, 2000年第4期。· 《王安石小人化过程之推考》,《江苏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释》,《莽原》, 2001年第1期。· 《印刷时代的文学权力》,《晋阳学刊》, 2001年第4期。· 《通向文学史的多元路径》,《中国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 《徜徉在历史和文学之间:〈斜阳旧影〉读后》,《东南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 《文学权力:文化资本》,《求是学刊》, 2001年第4期。· 《诗学的叙事话语》,《文论报》, 2001年9月15日。· 《文学与符号权力》,《天津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 《视觉文化研究》,《文化研究》, 2002年,第三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大众文学的系谱》,《文艺研究》, 2002年第3期。· 《巷陌骊歌》,《民族艺术》, 2002年第2期。· 《纯粹美学的社会条件》,《民族艺术》, 2002年第3期,此文为布迪厄专著《区隔》导言的译文。· 《学术合法性是如何可能的?》, 2002年,《学术界》,第4期。· 《学术争鸣何以可能?》, 2002年,《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 《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求是学刊》, 2003年,第1期。 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2003年,《文学评论》,第2期 。· 《反思社会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前沿》,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浙江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 《文学场的逻辑:布迪厄的文学观》,《文化研究》, 2003年,第4辑,中央编译 出版社。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实地运用布迪厄》, 《文化研究》, 2003年,第4辑,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古典时代的政治资本与文学》,《天津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 《可怜无补费精神?》,《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5期。· 《中国人也在诗意地栖居吗》,《文艺争鸣》, 2003年第6期。· 《继承与断裂:布迪厄的哲学思想渊源》,《现代哲学》, 2003年第4期。· 《布迪厄、历史理性、后殖民文化生态及其他:陶东风、朱国华学术通信选》,《社会观察》, 2003年,第2期。· 《摄影的社会定义》,《视觉文化研究读本》, 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此文为译文。· 《陌生人:布迪厄的生活轨迹与学术性情的发生》,《河北学刊》, 2004年第1期。此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江苏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1 期。· 《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阶级理论评析》,《江海学刊》, 2004 年第 2 期。· 《合法趣味、美学性情与阶级区隔》,《读书》, 2004年第7期。· 《符号暴力与性别统治》,《社会理论论丛》,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艺术编码的社会条件:管窥布迪厄艺术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 ,2004年第4期。· 《彼山之玉与此山之石》,《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4期。· 《感情放逐之后的感情》,《评论》, 2004年卷,第一期,江苏文艺出版社。· 《艺术终结的辩证法》,《美术观察》, 2004年第7期。· 《艺术博物馆:虚假的文化承诺》,《民族艺术》, 2004年第3期。· 《皮埃尔 ·布迪厄:〈中等品味的趣味〉》,《中国学术》,2004年1期。· 《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社会科学》, 2004年第9期。· 《关于身体写作的诘问》,《文艺争鸣》, 2004年第5期。· 本 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挣扎者,文景, 2004年11-12合期。· 背诵、经典与文化保守主义, 南方周末, 2004年7月22日。《布迪厄:清醒的文化角斗士》,《社会科学报》, 2002年2月28日。《理性何为》,社会科学报, 2003年《当文化成为资本》,社会科学报, 2003年,《陶东风、朱国华学术对话》,社会科学报, 2003年,《审美现代性与中国语境》‚《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现代性视域:一个概念梳理》‚《实现:综合艺术评论》‚2005年‚第4期;《非同一性与模仿:阿多诺的美学逻辑》‚《福建论坛》‚2005年‚第8期。《当代文论语境中的布迪厄》‚《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讽喻诗学的辩证结构》‚《上海文化》‚2006年第1期。《灵氛理论的讽喻结构》‚《艺术百家》‚2006年第1期。《文学经典化的可能性》‚《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纯粹语言、经验、理念与弥赛亚时间》‚《华东师大学报》‚2006年第5期。《祛魅、解构与大众文化的自主性》‚《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颠倒的经济世界:文学场的结构》‚《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教育体制、合法语言与社会再生产》‚《人文艺术》2006年‚第7辑。《学术语言的几个层次:兼论晦涩》‚《福建论坛》‚2006年第10期。《民族文化认同与经典的再发明》‚《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大众媒介时代艺术批评的困境:以“白韩之争”为例》‚《艺术百家》‚2007年第3期。《对祛魅理论的祛魅解读:布迪厄社会学诗学研究策略》‚《西北师大学报》‚2007年3期。

86 评论

阿滋猫波斯猫

期刊网上是说刊自《投资与理财》,至于照片,是不是这张啊,要是喜欢就自己印一张吧,杂志估计不大好找。

204 评论

mono默默

1、《从〈百年孤独〉看拉丁美洲的民族心理》《河北学刊》1995年4期。2、《生命战胜死亡——论〈百年孤独〉的思想蕴含》《20世纪外国文学论集》1996年。3、《迈哈福兹——人类未来理想的探索者》《20世纪外国文学论集》1996年。4、《论〈圣经〉中雅歌的思想特质》《外国文学论集》1997年。5、《〈雷雨〉与〈大雷雨〉中的象征意蕴》《曹禺研究论集》1998年。6、《论艾特玛托夫创作中的女性崇拜》《俄罗斯文艺》1999年1期。7、《试论艾特玛托夫的使命文学观》《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2期。8、《论印度神话中的人文关怀》《河北学刊》2002年4期。9、《论拉丁美洲的魔幻意识及其社会文化渊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6期。10、《论〈一千零一夜〉中的宗教观念与人本意识》《东方研究》2002年11期。11、《〈等待戈多〉解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2期。12、《文学研究的多极视野》《文艺报》2003年2月1日。13、《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发展的困境》《文艺报》2003年4月19日。14、《从〈雷雨〉和〈大雷雨〉看两位剧作家的“雷雨”精神》《俄罗斯文艺》2003年2期。15、《关于当前文艺审美理想的迷失的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4期。16、《论中俄诗学中的人文命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5期。17、《中国古代诗学的人文精神价值》《河北学刊》2006年6期。18、《马哈福兹的“政治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6期。19、《艾特玛托夫研究述评》《燕赵学术》2007年秋之卷。20、《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名作欣赏2009.121、《印度民族主义文学的地域特征》《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22、《提高教学质量,从课堂教学开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9.11

253 评论

枫月絮影

1对作家文学道路和文学主张的研究。收有马尔克斯本人谈创作的文章七篇,如《拉丁美洲小说两人谈》,《番石榴飘香》(选译),《拉丁美洲的孤独》等,以及阿根廷和墨西哥的文学评论家的研究文章;2作家作品评析。收有美国,英国及哥伦比亚的拉丁美洲文学专家的研究文章8篇,论述了《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枯枝败叶》,《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等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

215 评论

baby晴晴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选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 《告别信》加西亚·马尔克斯 最全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92 评论

相关问答

  • 百年孤独研究小论文800字

    已发,我的邮箱 给分吧~!

    超级吃货两枚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蛙与百年孤独的论文研究

    好巧!莫言的《蛙》看了,《百年孤独》刚翻开,还没看多少呢,感情楼主这个问题是留给我的?

    汤汤小朋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白鹿原与百年孤独比较文学论文

    我觉得是因为文章的开头比较的像,整个开看也比较像,写作的手法比较相似,而且故事的创作背景也比较的相似。

    super船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浅析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主题论文

    大学学生的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5篇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下面是我整理的大

    奶油不够变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百年孤独红楼梦比较文学论文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是写的非常好的文学名著。它们都是作者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写的著作。

    Pistachio陆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