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8

mrs探险家
首页 > 期刊论文 > 对蚕虫的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侯总大大

已采纳

吴江是全国著名的丝绸之乡,是我国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之一。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业文化源远流长。种桑养蚕是吴江地区的农家传统,而由此产生的蚕桑文化则是吴江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在我们开展《特色吴江》的主题活动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吴江的蚕桑文化。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如何去感受蚕桑文化的魄力呢?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教育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啊,何不让我们的小朋友也来实践一下小小养蚕女,尝试一下小小印染工,通过亲身体验,步入蚕宝宝的世界,领略蚕文化的魅力,以实际行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即学校”,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它阐明了社会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创设立体多元的教育环境,使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培养情感,完善人格,这是我们组织开展“蚕宝宝与蚕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事实上,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事实上,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首先,幼儿园中养育的蚕宝宝就是家长带来的。蚕宝宝养起来了,可在城市,蚕宝宝的主要食物——桑叶成了大问题。马上有家长从单位采来桑叶,还有些家长特意带着孩子开车去农村采,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蚕宝宝快上山,家长拿来了稻草,用纸板把鞋盒隔成了一间间小房间,带到幼儿园,供蚕宝宝上山用。籍由养蚕宝宝这个活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进行,并从幼儿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一起完成给蚕宝宝采食物,帮蚕宝宝布置新家,为蚕宝宝拍照,替蚕宝宝记日记等等实践活动,共同认识了蚕宝宝的生命过程,共同欣赏了蚕宝宝的生命之美,共同体会了养蚕中的收获与失落,欢喜与忧伤,培养了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行,还共同领略了祖国悠久灿烂的蚕文化,构建起了理解、协作、互助、共嬴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方法论。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在我们“步入蚕宝宝的世界,领略蚕文化的魅力”的活动中,小朋友们在做中学,在做中乐,活动本身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进行中,孩子们亲历养蚕过程,与蚕宝宝朝夕相处,跟随家长一起为蚕宝宝采桑叶,为蚕宝宝清理粪便,观察蚕宝宝的各种生活习性,吃吃睡睡,眠一次蜕一次皮,肤色由黄变白,吐丝结茧,变化成蚕蛹,直到最后羽化成蛾,产下新的蚕卵的整个生命过程,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倾听蚕宝宝吃桑叶的沙沙声,摸摸蚕宝宝凉凉的皮肤,闻闻蚕沙的味道,进而模仿蚕宝宝的爬行,表演蚕宝宝的成长经历,用蚕茧进行艺术创作,亲手实验当个印染工人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情感得到培养和深化,活动中许多问题需要幼儿自己解决,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幼儿自己克服,活动过程本身成为了一个不断磨炼意志,形成优良个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在《桑果!桑果》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挤、压、捣等方法,把桑果变成染料,了解了古人制作染料的不易,因而在接下来小小印染工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特别珍惜自己制作出来的“染料”,都努力要印出最好的图案。 三、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蚕宝宝与蚕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教学活动生活化。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让有条件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采桑叶,其他小朋友则在幼儿园学习分辨嫩叶和老叶,了解根据桑叶的成熟程度,喂养不同时期的蚕宝宝;采摘、品尝桑果,用桑果进行染纸游戏,了解古代颜料的由来。请教养蚕人,了解养蚕知识和蚕文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蚕丝制品,了解蚕丝的经济价值。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绘画、泥塑、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走出教室,融入生活,亲近自然,步入社会,获得了关于蚕宝宝的丰富知识。例如蚕沙,也就是蚕宝宝的大便,一开始,有的小朋友一看见就说臭,脏,不愿意给蚕宝宝清理。于是我们就发动家长带孩子一起上网找资料,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了,原来蚕的一身都是宝,蚕沙是一种中药,我们这儿还把蚕沙晒干了做枕芯,能清凉明目呢,并且有一位家长还带来了蚕沙枕头给小朋友直观感受。作为丝绸之乡,蚕丝制品种类繁多,有真丝围巾、各种款式的丝绸衣服、帽子等,最具吴江特色的蚕丝被,家家户户都有。那蚕丝被是如何制作的呢?我们请来了有经验的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从蚕茧中抽出丝,由幼儿来绕丝;示范烧茧,剥茧,了解丝棉斗的制作;参观丝棉加工坊,观看如何把棉斗拉成被子,并尝试学拉棉斗,当幼儿感受到十几个小朋友也拉不好一个棉斗,而阿姨只要两个人,就把一个个书包大小的棉斗又快又好地拉成了被子大小,对阿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为幼儿的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使他们丰富了生活,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彰显了个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社会情感得到丰富。

312 评论

snowberry911

26.蚕 妇(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27.村景即事(宋) 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28.村居晓起(宋)韩维天星何寥寥,野旷风露清。田父出门望,山鸦绕舍鸣。蚕桑从此起,农里各有营。顾惭不耕者,日宴掩茅衡。29.过横远途中(宋)陈宗远蚕桑事已过,耕稼老农勤。桥断荒村雨,山埋半岭云。小松穿石出,野水落田分。茅店倾醨酒,相看亦论文。30.罗 敷 词(宋) 戴复古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低枝采易残,高枝手难扳。踏踏竹梯登树杪,心思蚕多苦叶少。举头桑枝挂鬓唇,转身桑枝勾破裙。辛苦事蚕桑,实为良家人。使君奚所为,见妾驻车轮。使君口有言,罗敷耳无闻。蚕饥蚕饥,采叶急归。31.山中寄外(宋) 龙辅利名何足事,山中乐未央。郎如学耕耨,奴便学蚕桑。3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3.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34.思 归(宋) 冯时行安用区区五斗鸟,竹篱茅屋唤人归。闭门高卧不通客,倚树长吟懒系衣。秋稻水乾还筑圃,春蚕桑尽欲鸣机。山云野树吾家物,身瘦何妨道自肥。35.田间记老农语(宋)虞俦偶从野叟问耕桑,说到春来日日忙。老尽吾蚕桑自绿,化残胡蝶麦犹黄。迎梅已过三旬雨,秧稻初齐五月凉。天上何人调玉烛,但知击壤乐时康。36.题耕织图(元)赵孟頫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田家五六月,绿树阴相蒙。但闻缫车响,远接村西东。旬日可经绢,弗忧杼轴空。妇人能蚕桑,家道当不穷。更望时雨足,二麦亦稍丰。酤酒田家饮,醉倒妪与翁。\《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 (低田里桑树多美,)其叶有难。 (桑叶儿多么丰满。)既见君子, (见着了我们人儿,)其乐如何! (我的心多么高兴!)隰桑有阿, (低田里桑树多美,)其叶有沃。 (桑叶儿嫩绿汪汪。)既见君子, (见着了我的人儿,)云何不乐! (怎么不心花怒放!)

240 评论

相关问答

  • 昆虫的研究与利用论文

    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感想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观赏昆虫和观赏昆虫学课程内容的介绍以及作者对于观赏昆虫学课程的感想。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方法、昆虫的采集与

    糖纸003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蚕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

    26.蚕 妇(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27.村景即事(宋) 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

    兔兔兔酱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幼儿园蚕桑文化的研究现状论文

    卵、幼虫、蛹、飞蛾这个过程,你一定很熟悉。对,这就是蚕宝宝一生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我也“有幸”养了一次这可爱的蚕宝宝,下面就听我来说一说吧! 三月,天气晴朗,我把

    添喜lucklil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烟草浸出液对蚜虫的影响研究论文

    烟卷的烟丝作用不大,烟草水用旱烟泡。无害!

    宇过天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虫洞的研究论文

    霍金推导出量子平行宇宙间存在着无数个虫洞,只是因为太小,人类无法穿越。 难道虫洞——这条时空捷径,真的被彻底堵死了吗? 当然不是,这一次打通虫洞的不是别人,正是

    沸腾的苦丁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