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5

niuzhirong
首页 > 期刊论文 > 自动化学报一做学生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皛白白皛

已采纳

自称“一辈子都在和教育打交道”的周济,是中国“文革”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80年赴美留学,获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4年学成回国后,周济进入华中理工大学任教,13年后出任该校校长,随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至2002年,他先后担任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等职。2002年,周济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翌年接替陈至立出任教育部部长.,教育领域仍有许多累积多年的顽症亟待“医治”,摆在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面前的任务并不轻松。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订,袁贵仁上任后,中国教育改革的走向将备受关注。

179 评论

yoyoyoyoyo224

这条老狗可把教师们害惨了,请看这首顺口溜吧 校长贵族化, 领导多员化, 教师奴隶化, 学生祖宗化, 人际复杂化, 加班日夜化, 上班无偿化, 检查严厉化, 待遇民工化, 翻身是神话。 满腔热血把师学会, 当了教师吃苦受罪。 急难险重必需到位,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 学生告状回回都对, 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 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天天学习不懂社会。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 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205 评论

武汉碧海蓝天

看周祖德周济们是如何沆瀣一气炮制论文300篇,分配成果,包装和冲刺院士的 作者:张洪 周祖德和他的学生抄袭剽窃的事暴露后,他的学生竟牛气地发严正声明,他本人说“完全不知情”,感到“很受伤”。他甚至不屑地说,不值得去参加“二级学会”办的会议和在其刊物上发表他们的大作,试图说明他水平高,很高尚,很清高。果真如此吗?还是看看他的所作所为的纪录吧。他们为何这样牛?周祖德是周济的合作者,还为包装周济当院士立下汗马功劳,对周济的猫腻都一清二楚,有周济这个同伙和后台还在台上,周祖德当然有恃无恐。 网上早就说教育部已介入调查周祖德谢鸣抄袭剽窃案,但至今未见下文。个中原因,教育部长周济高调讲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之时,怀里就揣着对他本人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要不是工程院对学术不端的零处理,早就自身难保。拔出萝卜带出泥,周济要处理周祖德,火就要烧到自己。所以,一直把头缩在那里,零处理。 周祖德和周济有割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 周济当华中校长时,周祖德是副校长。作为华中的领导层,他们共同决定和执行了包装院士、“发动向院士冲刺的攻势”的工程。官大一级压死人,作为副校长的周祖德没有杨叔子当年那样的好运气,遇到高风格的好老师好领导,让他先评上正教授有包装成院士,只能先花大力气在1999年把正校长周济包装冲刺成了院士。周济当上院士当上教育部长以后,用他手中的权力,让教育报大肆鼓吹他们发动向院士冲刺的攻势的错误经验,把全国搞得乌烟瘴气,一片冲刺声:江西省要冲刺出五个院士,空军要冲刺出十个院士等等,不一而足。周济还用手中的权力,给为包装自己冲刺院士立下汗马功劳的周祖德外放武汉理工大学当上正校长,可以放手利用资源包装自己,向院士冲刺,为周祖德在华中科技大学长期挂牌招研究生,为周祖德在教育部内安排委员会职务,在贵州国家重点实验室安排专家职务。可惜,十年后刚成为院士候选人,就遭遇抄袭剽窃暴露而告吹,周济却不出来保自己,怎能不伤心? 周济和周祖德二人都信奉和实践杨叔子所宣扬的炮制论文300篇、成果获奖若干项能当院士的经验,不遗余力地合伙拼命炮制论文和成果。周济在1999年冲刺院士时,提前虚报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当上院士以后不得不缩水为200余篇,在英文版简历里不得不承认其中只有40篇被EI收录,而这些EI中又有多篇被举报伪造假背景取发表,弄得极为狼狈。现在,周祖德为包装冲刺院士也宣称自己已发表了论文300余篇,其中也只有50篇被EI等收录。高校教师提副教授,论文都要求SCI\EI,周济周祖德作为院士、院士候选人却偏要吹300篇,何其相似乃尔!而且不难看出,在这些论文和成果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不少是重叠的。 在被吹上了天的曲面直接插补一个题目来说,就是周济周祖德合伙制造的大,请看事实: l 1993年,华中学报刊出直接插补的论文,作者依次为周云飞、周艳红、周济、周祖德。文中明确承认直接插补是外国人先提出先搞的。 l 1994年7月2日,他们不顾外国人先提出先搞的事实,硬要申请直接插补“发明”专利,申请号94106759.9,申请者名单如下:周云飞、周济、周祖德、李国其、曾祥林、周艳红、刘延巍。 l 1995年5月21日,他们申请的专利得到公开,公开号1102890。他们迫不及待宣传他们的数控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志在华夏展宏图 ——记留美博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周济,计算机世界报,1995,n16,记者: 孙玉山) l 1996年,自动化学报,n5刊出论文CNC系统中曲面交线加工刀具轨迹直接插补。作者依次为周艳红、周云飞、周济、周祖德。 (值得指出的是,1)这几篇文章中都承认直接插补是外国人先搞的,却要去申请发明专利;2)都承认直接插补只能用于三坐标球头刀加工;3)这里都把学生周云飞或周艳红放在第一作者;4)周祖德排名最后,按一般的习惯,把关的老师放最后,说明在课题组内部,周祖德在周济之前;5)该文在收入周济周艳红的《数控加工技术》一书的参考文献时,隐去了周祖德) l 1997年,上海机床,王水来、阮雪榆(1994院士)周济合写的文章承认“8)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于8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曲面插补的研究和探讨,日法瑞加美等国家还实现了样机或仿真系统。” l 1998年,高技术通讯,n11刊出论文自由曲面的CNC直接插补加工技术,作者依次为周济、周艳红、周云飞。 (值得指出的是,这时周济要包装冲刺院士了,出炉了这篇周济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但意味深长的是,还标明周艳红是通讯作者,而周祖德则隐去了)。 l 2000年华中1型数控系统申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者排名:周济、黄树槐、周云飞、朱志红、陈吉红、周祖德、熊清平、李小华、熊晓红、陆云祥。 (值得指出的是,1) 必须查明并向全国人民公布,在申请和评审该奖的过程中和结论里,1999年已被视撤的直接插补发明专利问题,周济周祖德们有没有如实报告?评审组专家们和上级机关是被欺蒙蔽了还是被收买了?2)在当时,周济是在任的校长,而且是被包装刚上的院士,黄树槐是专业为热加工的前任校长,周祖德是副校长。申请发明专利时的第一发明人周云飞成了第三名,无怪乎周云飞在数控名师周云飞教授的网页上要反复强调直接插补是他周云飞提出的,获奖项目他周云飞是负责人第一完成人;前面多篇文章榜上有名、还有一次第一作者的周艳红却被完全排除在外,无怪乎数控加工技术一书要拉周艳红合著,算是一点安慰和摆平吧) l 2002年,周济周艳红的《数控加工技术》里白纸黑字承认直接插补是外国人先搞的,承认由于干涉检查计算量大,离线搞都难于圆满解决,因而直接插补根本没有实用化。 l 周济在院士简历里吹嘘自己提出并实现了直接插补的算法理论。 l 2007年,周济们忽悠欺全国中央媒体,多次大掀狂潮,宣传他们的直接插补,欺去视察的多位中央领导,在全世界造成恶劣的影响。 国庆60周年前夕,去国家知识产权局查询该发明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和档案资料时看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档案记载:授权日、受权公告日、优先权项均为空白,审批历史项:视撤日 1999年6月21日。说明他们的申请从来没有得到批准授权,而且于1999年6月宣布视撤(见照片)。 (值得指出的是,1)尽管周济周祖德们一稿多投连篇累牍发了十余篇文章,包括以周济为第一作者发的98年的那一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员还是没有被他们的谎言所欺和蒙蔽,实际上驳回了他们的发明申请。2)周济周祖德们的申请在网上大肆宣扬,刚被公告就欺媒体记者吹牛造假宣传为数控技术世界领先,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视撤以后却秘而不宣,还继续反复招摇撞、大掀狂潮)

85 评论

Jessie小鱼

2009年10月31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史上都将留下不容抹煞的沉重一笔。因为这一天,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国家新闻机构向世人发布了如下两则消息: 1、新华网快讯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 当天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周济的教育部部长职务,任命袁贵仁为教育部部长。 钱学森逝世,盖棺论定,作为共和国不可多得的功勋科学家,自然是要彪炳史册的。然而,作为共和国的教育部长,在尚未到期的任上突然被这样免去职务,却不能不令人产生猜疑!甚至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个多月前相继被查处的武汉大学的那两位第三号和第四号人物陈昭方和龙小乐,因为当初就有消息透露,在他们的背后还有更大的人物和位高权重的后台。但愿这只是某些媒体记者和普通受众的捕风捉影与无端猜测。不过几年前引发政坛大地震的上海社保基金案还历历在目,当时也只是猜测,然而到最后,却拔出萝卜带出泥,把个政治局委员陈良宇都送进了共和国的监狱。 真的不希望一语成谶——10月31日,是一代科学大家共和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忌日;也是共和国第九任教育部长周济(此外还有三位国家教委主任)的末日。

90 评论

YIFAN的新家

自动化系自动化系原身为无锡轻工大学自动化系,成立于1984年。2001年三校合并以后,正式成立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经过近20年的发展,自动化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动化技术研究单位。设一个自动化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博士点一个,并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硕士点及一个控制工程工程硕士点。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教职工25名,教授11名,副教授8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7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著名大学毕业的博士和硕士,分别在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与应用、工业过程先进控制及应用、新型电气传动及控制、故障诊断及智能控制、过程检测与控制以及机器人控制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在校研究生250人,本科生600余人。自动化系在本科生教育中,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领域内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原则,长年来,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依托轻工行业优势,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实践环节进行全面优化。不断改善各类课程实验及实践环节条件,逐渐成为培养高质量自动化人才的摇篮。目前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平方米,包括电机与拖动实验室、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室、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PLC控制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现场总线实验室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本科生连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中屡创佳绩。2005年本科生的考研率达17%,一次性就业率为90%。开设的课程主要包含: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检测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PLC 控制等。研究生教育中,以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学术道德、学术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方面加强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毕业研究生分别在一些国内外知名高校及企业担任重要的工作,并受到单位好评。自动化系的所有教师长年累月地致力于本职工作,在认真完成教学的基础上,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年均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如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控制与决策、电工技术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和重要学术会议如美国控制年会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8部;有相当数量的人员从事于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家用电器的参数检测以及智能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和研究,近五年来,曾经并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863子项目2项、九五攻关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承接了家电,化工,造纸,轻纺、航空等行业的数十项大中型企业的应用项目,许多成果属于国内领先水平,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自动化系注重学术交流,教师经常参加一些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并邀请一些国内外一些知名专家与同行到我系做学术讲座。 江南大学电气工程系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的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个硕士点。本科生培养的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学科涉及了有关电能的生产直至使用的全过程,以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为学科方向。该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点覆盖面较宽,具有按较宽学科口径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江南大学电气工程系取得了比较高的科研、教学成果。为国家的人才培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电气工程系积累了培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经验。已为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出了多门高水平的系列课程和专题讲座,在学生的培养中注重基础理论的加强和专业的交叉、深化以及科研能力、组织能力、把握和开拓研究方向能力的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本科生培养专业,该专业面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这一科学与技术领域,培养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有电机与电器、电力传动、电源变换技术、工业自动化四个专业方向。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传动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独具特色。学生学习的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电源变换技术、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打下较宽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使学生在本领域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受到了在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工程训练。具有分析计算、解决强弱电并举、系统与元件相结合、软硬件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的去向大都为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和公司。毕业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专业教师14名,具有高级职称6人,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除1名在读硕士外,其他教师全都具有硕士学位,其中有多位是80年代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治学作风。广大教师对本科教学投入充分的精力,前后开展教学研究项目4项,获得省二类优秀课程1门,许多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肯定和学生的赞扬,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许多教师注重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相辅相成关系,不断开展科研活动,完成的项目有:DFY型风压测量装置、XTPⅡ智能蓄电池检测系统、汽车灯光自动测试仪、无人值守监控系统配料控制系统。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变换的Chirp信号的检测方法研究(、智能电子负载(无锡联通公司项目)、GSM电表集抄系统(南京地杰共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项目)、GSM监控系统试验(中国联通无锡分公司项目)、CDMA-1X电表集抄及配变监测系统(南京地杰共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目前在研的项目有:CDMA电台点播互动系统(无锡广电公司)、GPRS载波集中抄表系统(无锡市恒通电器有限公司)等。这些科研项目的开展对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围绕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并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电子信息作为工科专业,我们尤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建立开放实验室、开展大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机会。电子信息专业自1998年起招收全日制本科生,至今已招收7届28个班共845名学生,并于200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在全国第三届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了江苏赛区二等奖;在全国第五届挑战杯竞赛中,一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在全国第五届电子设计大赛中,有2件作品自动往返小汽车与高性能调频调幅收音机分获省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前者还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第七届挑战杯竞赛中,便携式蓄电池检测系统获全国二等奖。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基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汽车记录仪荣获全国二等奖;蓝牙技术-无线微局域网的实现荣获全国三等奖。2004届电子信息7个本科毕业班中,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1%,计算机二级通过率为67%,该届学生有2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本专业依托无锡地方经济发达、大型外资企业多的先天条件,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的去向大都为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和公司,毕业的学生受到社会的好评,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我们衷心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博士、教授来加入我们的队伍,这里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欢迎有志青年就读电子信息专业,这里是你人生理想的起航的港湾! 通信工程系2000年起招收全日制本科生,具有通信工程工学学士授予权。该方向涉及本科教学的专业教师共有26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3人,有博士学位的4人。学科点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与学科特色制订了软硬件并重、侧重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以及通信器件研发的教学计划,体现基础与探索、理论与应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办学思想。1.业务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信息与图形处理领域从事工业生产、科学研究、技术与生产管理、出口贸易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2.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起点高,积极引进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引进通信工程博士后1名,自行定向培养博士2名。目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8%以上。本学科点同时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有4名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预计在2008年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将占50%左右。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建成。3.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硬件建设近五年来利用211工程建设经费和院自筹资金建立了12个专业基础与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1220平方米,本科教学实验设备资产总额为362万元。开发了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原理4门课程多媒体教学软件,并相继投入教学应用。注重建设骨干课程的实验教学相继建设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原理两个样板实验室。4.建立以科研带教学的发展机制注重通信系统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在研的相关项目有: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变换的Chirp信号的检测方法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电子负载(无锡联通公司项目),GSM电表集抄系统(南京地杰共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项目),GSM监控系统试验(中国联通无锡分公司项目)。这些以科研和研发提高了教学和毕业设计水平,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更加贴近生产实践,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实践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本学科点还为本科工程实践的教学环节发展了法尔胜集团、TCL数码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无锡市无线电元件六厂、中日合资无锡东洋电气有限公司、梅花电子集团公司等5家当地大型企业作为通信工程本科教学的实践基地。保证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规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6.注重专业图书资料和信息情报今年来利用学校的图书经费及自筹经费10万元,建立了一个专业资料室,具备本科教学的各种通信类图书资料。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发展多方面的特长。根据技术结构、行业特点的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开发。7.开展教学研究本学科积极教学研究,吸纳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重视课堂教学环节,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学习和教学竞赛,提高教学水平,近年来共开展教学研究项目9项总教研经费为4.8万元。与电子信息专业共建的课程获得省二类优秀课程2门,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得省二类优秀课程2门,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8.办学成效正是由于上述的经费投入和师生的共同努力,2004届2个本科毕业班中,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为76%,计算机二级通过率为54%,该届学生有1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电子信息(通信方向)专业本科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4%。所培养的本科生与电子信息专业学生一道在全国第三届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了江苏赛区二等奖;在全国第五届挑战杯竞赛中,一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在全国第五届电子设计大赛中,有2件作品自动往返小汽车与高性能调频调幅收音机分获省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前者还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第七届挑战杯竞赛中,便携式蓄电池检测系统获全国二等奖。9.近期目标进一步加强师资的引进力度和自行培养,通过教师队伍的快速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力争将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专业。同时继续拓宽专业口径,加强专业柔性,丰富学科专业内涵。积极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学科专业的全层次专业体系的建设。通信方向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华为、中兴等通信企业就职。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注重结合应用实际,根据学科前沿发展状态,确定研究方向;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毕业后工作适应性强,已成为技术骨干,社会反应良好。 电工电子系是信控学院及学校的一个重要部门,主要承担全校非电类专业的《电工电子学》课程及电类、电信类、控制类的《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大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全系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队伍,现有教职工1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2人、助教3人。40岁以下的教师占全系教师人数的50%,全部为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学历。多年来全系教师在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施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目标下,进行了课程的群体整合,优化了教学计划。全系教师积极参加优秀教材的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已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结合教学,在数字系统、PLD应用、单片机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科研工作,承担了一定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学与科研论文。全系教师一直将高质量的完成好教学任务、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积极进行自身的知识储备作为奋斗目标,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把好基础教学这一关。 信息安全系是本院新办专业,2005年9月开始正式招收本科学生。目前有在校学生60余人。信息安全专业以学习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兼学通信技术,同时加强数学和物理基础。学生应掌握信息安全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能力。专业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学生就业趋向分布在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金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主要从事信息安全相关的科研、管理、设计工作。专业建设依托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已有的自动化、通信技术、电子信息等本科专业,挂靠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博士点和一级硕士点建设,已经形成一支较强实力的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含在读)教师占60%以上,平均年龄低于40岁,拥有专业的多媒体计算机房和(企业共建的)网络通信实验室,可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较好的实验环境。作为新办专业,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验室完善等方面加大力度,关注专业发展前沿,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主要课程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原理、数字信号与数字图像处理、信息隐蔽与攻击、计算机网络、Internet安全 。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自动化学报评价

    《自动化学报》北大核心期刊,要发文章我可以帮你刊名: 自动化学报 Acta Automatica Sinica主办: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

    cocomoon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自动化学报的letter

    自动化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 主办方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周期为月刊,出版地是北京市,语种为中文,一共为16开本。 《自动化学报》创刊。由中国自动

    飞花叶叶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自动化学报退稿

    《水电厂自动化》或中国励磁专业网站,。

    魔羯女悠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自动化学报怎么样

    自动化学报英文版投稿难度高。根据查询相关的公开信息显示,自动化学报英文版含金量很高,投稿难度大,自动化学报荣获2018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动化和计算机

    心泊-李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自动化学报投稿经验

    自动化学报英文版投稿难度高。根据查询相关的公开信息显示,自动化学报英文版含金量很高,投稿难度大,自动化学报荣获2018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自动化和计算机

    爆米花也是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