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0

沈阳王小圈儿
首页 > 期刊论文 > 气象对武器的影响问题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似曾相识SaMa

已采纳

你问你是现代战争吗?比如说上次的朝鲜试验核武器,韩国的阿里郎卫星就成功的监视到了现场。而之前阿里郎间谍飞行一直没有拍到,就是因为该地区的云雾太多,影响到了卫星的性能。还有就是,现代一些精密武器,比如导弹,如果遇到沙尘暴,大风大雨,就有可能使他的飞行轨迹发生偏离。还有一些枪,进了水就打不响了,这也是为什么越南战争中美国大兵喜欢用缴获的AK47的原因了,因为自己的枪太娇贵了,水一泡,再弄点泥进来,就开不了。重要是着三方面,对武器的影响。

303 评论

悠游肚肚熊

当年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上的确有草船借箭但是那是周瑜干的。 气象武器 自古以来,军人们就幻想有朝一日能够操纵天气,对付敌人。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就是利用气象条件的一个故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呼风唤雨”的气象武器有时也被采用。人造暴雨用人工增雨的方法可以形成大雨、暴雨,甚至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伤人毁物。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为了阻断越南北方部队的装备运输,曾于1967~1972年,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毗邻地区秘密用飞机进行人工增雨,大约进行了2600架次的飞行,撒布了47409个碘化铅和碘化银装置,耗资16O万美元。其结果是造成局部地区洪水泛滥,使连接越南北方和南方的“胡志明小道”泥泞难行。人工干旱人工增雨相应地也会影响周围地区雨量的减少。这种“时空延伸效应”启发美国国防部萌生了制造“干旱武器”的念头。据悉,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曾于 197O年对古巴的“上游”云层进行过播撒碘化银作业,造成了古巴反常的干旱天气。人工造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在意大利的伏尔特河岸人工制造了5公里长、1.6公里高的雾层,使自己的军队在雾层的掩护下顺利地完成了渡河任务。人工消雾20世纪4O年代,英国就设计了一种被称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曾保障2500架次的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控制闪电美国曾制定一个“天火”计划,企图通过对积雨云播撒碘化银或金属丝偶极子的方法,抑制闪电的形成,据说此项计划已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还进行了减少云层间放电,增大云地之间放电频率的研究。如果此研究获得成功,就可以人为地制造火灾。引导飓风狂风恶浪对军队行动影响极大。元朝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都因遭受大风的袭击而惨败。如果通过人工引导飓风或台风。使之按照需要改变路径。移向敌方,将给敌方造成难以抗衡的破坏。美国国防部和商业部曾共同制定了一个“狂飙”计划,研究引导台风问题。

277 评论

zdx82627811

伊拉克战争观察:高温天气对交战双方有何影响?-------------------------------------------------------------------------------- 2003年4月2日 15:21 新华网主持人:新华网记者包尔文问:几天前,强烈的沙尘暴天气迟滞了美英军队对伊拉克的攻势。这几天,伊拉克境内的温度又明显升高,据报道,本周最高温度可能会达到摄氏39度。此后,气温还将进一步升高。那么,炎热的天气会对美英军队和伊拉克军队产生什么影响?答:进入4月后,伊拉克境内,特别是沙漠地区的气温很快升高。炎热的天气无疑会对交战中的美英军队和伊拉克军队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双方军队作战多日,本已十分疲劳,高温天气将进一步消耗他们的体能,削弱他们的战斗力。二、高温天气将使坦克或战车内部的温度比外部更高,使里面的战斗人员更加难以忍耐。三、如果士兵在作战时还穿着臃肿的生化武器防护服,那么他们在运动,特别是奔跑时会呼吸困难,消耗大量的体能,甚至会产生轻微窒息。四、高温天气也会妨碍一些高科技武器效能的正常发挥。五、高温天气将大大增加作战双方后勤补给的压力,特别是要源源不断地向前线士兵提供饮用水。总的来说,高温天气对美英军队的影响要大于对伊拉克军队的影响,因为伊拉克军队是在本土作战,对高温天气有很强的适应性,而美英军队则较难适应。但是,天气因素不会对双方的战斗力产生根本的影响。(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

116 评论

静静的娇儿

军事气象学——气象与作战的结合

军事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武器的使用和技术装备的影响以及研究对军队行动实施气象保障的一门学科。它是气象学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一个分支。

军事气象学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在军事学、气象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的影响,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即使是同一种气象条件,也常常因人们主观处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赤壁之战借助东南风用火攻在战争中,正确运用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历来被视为兵家不可缺少的一项指挥艺术,中国春秋末年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把天气、气候条件同与战争胜负有关的其他因素,并列为道、天(指阴阳、寒暑、时制)、地、将、法,并指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在古今中外战史上,巧用气象条件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如中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借助东南风用火攻打败曹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利用恶劣天气,对珍珠港一举偷袭成功。与此相反,因疏忽气象条件而失利的战例也是屡见不鲜的,1812年拿破仑率兵60万进攻俄国,因不适应当地的大陆性的寒冷气候,出现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在俄军的反击下,最后只剩下2万余人。

在古代,作战样式和兵器都较简单,规模较小,气象条件对军队行动的影响更多地在于战术方面。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新技术、新兵器的出现以及与之相应的军事理论的发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气象学在继续注意解决战术应用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开展了气象条件对军事技术、武器装备使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基于气象条件对各军兵种和武器装备使用的影响不同,军事气象学的研究逐步扩大到海军、空军、炮兵、导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等领域,并开展了军事气候和用于军事目的的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研究工作。

海军舰艇部队领域的军事气象源于航海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舰艇航行、作战和训练的影响,舰艇防范或规避航危天气以及对舰艇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等。影响海军舰艇航行和作战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海雾、风浪等。

气象因素对武器性能和部队战斗力的影响

我国古代有许多利用有利天时作战取得战场胜利的例子。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节度使李愬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中的曹操就采用谋臣许攸的建议,利用十月“秋高气爽,物干风燥”的天气连夜奔袭袁绍军乌巢屯粮基地;夷陵之战中,陆逊又故伎重演,利用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即使是武将出身的关羽,也有利用十月份快行冷锋天气的“大霖雨、汉水溢的天时”,筑坝蓄水,水淹于禁七军的精彩战例。可见,天气对战争的影响,自古就受到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敌对国家都互相采取气象情报管制措施,视气象情报为国家机密。二战初期地处西风带下风向的德国只能利用过去50年间的英吉利海峡天气图及潜艇发回的零碎天气资料,无法预测英伦三岛的天气变化,只好在挪威、冰岛、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扬马延岛(北冰洋腹地)设置秘密气象站。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袭摧毁了这些气象情报站,迫使德国在北海建立临时拖网气象船队或空降气象情报人员到英国本土去收集气象情报,但这些零碎不准确的气象情报始终未能帮助希特勒实施“炸平伦敦”的罪恶计划,希特勒只好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恶劣的天气。

一般来讲,参战时参谋部在制定战略、战役计划和临战时,都会充分注意和利用气象条件的。以1941年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为例,足以说明气象情报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气象条件的正确与否本身就是一种战场指挥艺术。

现代战争多采用长途奔袭、大机群、大舰群作战,故要求及时准确地掌握战区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情报。现代战争又是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因而气象保障要求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化。现代战争节奏快,尤其重视初战,因此气象保障要快速、准确,以选择有利的开战时机。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全球气象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汇集遍布全球各地的气象资料,通过C3I计算机系统高速传输、处理、集成,最后成功选择了1月17日发动首次进攻的时机。毫无疑问,气象情报与保障将是未来战争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1)气温与战争气温高低对武器性能和人体机能影响很大。严寒条件下,飞机、坦克、车辆等起动困难;橡胶轮胎强度下降,各种橡胶密封垫圈变脆、易裂;各种电子元件和器件的灵敏度下降;化学毒剂挥发变慢,染毒浓度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达到,但持续时间长等。酷寒条件下,人员易冻伤,负重增加,消耗体力大,若是冰天雪地,还会引起雪盲。上述均会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最典型的战例是1941年冬,希特勒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因严寒而惨败。这一年莫斯科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好像上帝站在俄国人一边”,结果苏军大败德军,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苏军将士和人民的士气,为苏军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气温过高则造成机动车散热困难,耗油增加,发动机功率下降甚至熄火;雷达、电子元件和橡胶部件加速老化;大炮的炮膛磨损增大、升温太快导致连续发射的弹数减少;战机因气温高、气压低导致发动机功率减少,起飞滑跑的距离就要增加。炎热的天气还使士兵容易疲劳、浑身泛力,易中暑,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以1990年的“海湾战争”例,该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近10万人进驻沙特阿拉伯安营扎寨。然而,沙特阿拉伯属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7月份平均气温为36℃,最高气温超过50℃,夜间气温也在30℃左右;晴天占90%以上,终日无云无雨、烈日当头,相对湿度在30%以下,有时相对湿度为零。干燥炎热的空气加快了人体中水分的蒸发,在灼热的沙面烘烤下,即使不动的士兵每天也要喝23升水。更可怕的是,士兵们还要穿长衣长裤防化服装,背睡袋和食品。因抵挡不住炎热而中暑的士兵为数不少,大大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另外,高温使各种望远镜和坦克瞄准器看到的景物失真,射击的准确度下降。高温也迫使美军战车艾姆布拉斯坦克频繁加油和加水,美军后勤部门几乎是跟在进攻部队的后面进行供水和供油。虽然美军最终取胜,但炎热干燥的气候确实使美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2)风与战争风与军事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风使各种炮弹弹丸的飞行路径发生偏离,弹着点远离目标区。强逆风还会降低徒步行军和车辆行驶的速度,延长行军时间。大风容易使舰船偏离和迷失方向。在海战中,逆风容易使人眼睛疲劳、观察能力下降,降低舰上武器的威力,所以应争取占领上风海域。海上的狂风通常还和巨浪联系在一起,能掀翻舰船,摧毁港口及军用设施。航空母舰则相反,因为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通常选择逆风,以便缩短滑跑距离。风还可以影响生化毒剂的浓度、染毒持续时间及传播的范围,最佳时机是顺风且比较稳定、风速不大的情况。

(3)云和雾与战争低云和雾对作战行动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能见度下降,因而降低了观察射击的准确性,使飞机难以起飞和降落,给舰艇编队航行、各军兵种协同作战带来困难。在低温下形成的雾凇会影响有线通讯甚至使线路中断,车辆因大雾而无法行驶。在中低云飞行的飞机容易产生积冰和颠簸。雾和云还因为吸收各种电磁波而影响到导弹发射的准确度。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战斧”巡航导弹的命中率只有50%~60%,原因就是云雾天气的干扰。雾对生化核武器影响特别明显,会抑制其扩散速度和范围。云雾因能见度差而具有一定的隐蔽作用。1940年英法联军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就是利用大雾作掩护,使德国空军找不到轰炸目标。1942年5月美日在珊瑚海战役中,双方损失航母各2艘。但日本的“瑞鹤号”航母却因驶入多云的海区而安然无恙,而美军轰炸机却把大堡礁误认为是“瑞鹤号”航母而狂轰滥炸。二次大战期间,德军还利用人工造雾掩护鲁尔工业区等免遭空中轰炸。

敦刻尔克撤退利用了大雾作掩护(4)降雨和雷暴与战争降水和雷暴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更加直接,危害更大。降水使能见度下降,观察射击困难;使道路泥泞,人员和车辆难以行进。降水使裸露的大炮、光学系统及其零部件、弹药等面临着锈蚀损坏、失效的可能。

暴雨和雷暴可能使雷达和架空线路的通讯中断,也会导致飞机结冰、颠簸、通讯中断甚至机毁人亡。

暴雨和大风往往是孪生兄弟,它同样也影响舰艇舱面人员的健康和战斗力。舰艇遇上台风降水则更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暴雨和连绵降雨还会引起江河泛滥、山洪爆发、冲毁交通线路和桥梁,甚至使部队无法前进。虽然降雨和雷暴对攻守双方都不利,但总的来讲对攻方的危害更大。例如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的盟军从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就迅速在登陆岸滩建立了人工防波堤、人工港,以便运输弹药、燃料、食品和方便后续部队上岸,为此花费了近4000万英镑建立了2个中等规模的人工港口,可谓是“防患于未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6月19日天气骤变,狂风暴雨席卷了英吉利海峡,盟军800多艘舰船被风暴吹走或受损搁浅于岸边,防波沙堤和4千米长的人工舟桥在风浪中消失,许多车辆、武器装备受损或被卷走。据称,这场80多小时的风暴比前2个星期德军阻击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气象条件是确定作战时机的重要因素

根据天气变化选择作战时机是取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之一。刘伯承元帅在战争生涯中总结出利用“黑夜、风雪、下雨和大雾”等天气出奇制胜消灭敌人的经验。现代战争中多是采取多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对于初战时机的天气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气象情报更加及时和准确。

众所周知,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直接参加登陆作战的总兵力达280万人,参战的舰艇和运输船达6500余艘,作战飞机1100多架。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一举粉碎了纳粹德国的“大西洋堡垒”,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奠定了二战反法西斯全面胜利的基础。然而,作战时机的选择是实施登陆计划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战时参谋部的地理学家和气象专家为登陆时机的选择可谓费尽心机。

诺曼底登陆战——气象条件决定作战时机

诺曼底地处高纬度,6月份白昼时间长,一般4时天亮,6时日出。盟军既需要夜幕掩护部队悄悄航渡,又需要有天亮后的一段时间辨认滩头目标,实施准确的炮击和登陆艇冲岸运动。另外,诺曼底海区为半日潮,平均潮高5.4米,海滩坡度平缓。陆军希望最高潮时登陆,以缩短涉滩距离;海军则要求最低潮时登陆,以便舰艇在水下障碍物以外抢滩;空降兵最好是在满月时空降,以保证准确地降在指定区域。经过地理学家们的综合推算,能满足三军要求的日子只有6月5~7日这3天。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泰勒等最后确定6月5日登陆,第一梯队上陆时间为6时30分~7时45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自6月1日盟军进入登陆上船地域起,英吉利海峡出现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狂风恶浪,根据气象后勤部门的预测,原定登陆的6月5日,天气也极为恶劣。6月4日上午,盟军被迫将登陆日期推后1天。艾森豪威尔恳切请求专家们再度分析天气形势,看看还有没有一线机会,否则,盟军登陆部队难免因暴露而遭到打击。斯塔格等专家根据高、低空等压线图,经过分析认为5日早晨大西洋上空已出现一个不断加强的低压槽。由于冷锋的影响,在冷锋过后低压槽到来之前,会有24小时适合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天气。艾森豪威尔当机立断,下达了6日清晨实施登陆作战的命令。1944年6月6日清晨,英吉利海峡果然风势渐缓。5时50分,万炮齐吼,诺曼底海滩弹落如雨。6时30分,第一批登陆兵在隆隆的炮声中奋勇冲向岸滩……一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登陆战役终于拉开了帷幕,并最终以盟军的成功而告终。

近代许多战略家都认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命脉,谁就可以称霸世界。”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第十七个省。海湾地区这个世界“油库”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药桶”。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向伊拉克动武的决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从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向海湾地区进发。

对于何时发动对伊拉克的空袭和地面进攻,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是充分考虑了海湾地区一系列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因素才作出决定的。多国部队参谋总部有60多位地理、气象、宗教专家,经过反复研究,权衡利弊,选定在1991年1月17日为发动空袭日期,2月14日发动对伊拉克的地面攻势。因为每年的3月17日,是伊斯兰教民们斋月开始的时候,如果在斋月采取军事行动,则会被穆斯林认为是对安拉的亵渎,必然会引起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极大愤慨,从而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美国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势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因此,美军将开战定在1月份,想尽早赶在斋月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而且,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一带每年春季都有一段时间出现在沙漠风暴的袭击之中,这种恶劣的天气不但会使远道而来、不服水土的多国部队战斗力下降,而且对空中飞行和导弹的发射也不利。美军气象水文人员预测海湾的无月之夜是:1月12~20日,2月10~18日,3月11~19日;海湾涨潮的时间是:1月3~7日和17~23日,2月1~6日和16~21日;3月2~7日和17~22日。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考虑,1月17日正是“无月之夜”和“涨潮之夜”,这样才有利于舰艇靠近伊拉克水面而少触雷,有利于舰载轰炸机的隐蔽与攻击。1月17日,驻扎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巴林等国空军基地的F-17隐形轰炸机、F-15战斗机、B-52轰炸机,巡航在地中海波斯湾、红海的美国航母、战列舰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等分别从东西、南面、西北面飞向伊拉克的军事指挥中心、炼油厂、通讯联络中心、导弹基地、雷达阵地、军用机场等。美军的各种炮弹、导弹如万箭齐发,进行“地毯式”轰炸,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达到了预期目的。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看来,如何利用气象条件确定作战时机,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137 评论

yiliudewendu

唉!这就是中国的学术研究!

185 评论

janetwen1390

关于气象武器,楼主你学的什么专业啊 美国的黄石火山一爆发,那么不仅是美国的饿灾难同时也是全球的大灾难!呵呵 这个知道吧!

211 评论

相关问答

  • 象形字研究对小学识字的影响论文

    读后感一: 培养兴趣。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深奥的知识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要开拓小孩的智力,培养她们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为以后的学

    不忘初心25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浅海起伏对气泡的影响研究论文

    重力流体除了能更有效转移和吸收能量,而且,深海水流体通过环形压力能短时间箍制,缓冲核爆能量,大大的缩小核爆半径,这是核弹在空气中和水下不同环境爆炸后的区别,在空

    小懒虫菲菲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机器人对管理学的影响研究论文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摘要:21世纪的经济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管理将被深化与发展,并成为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现代管理科学将向“人”的科学

    哈毛小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对的影响研究论文

    薪酬管理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的竞争也正是人才的竞争

    scarlett030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气泡对焊点的影响研究论文

    焊接是一种连接金属或热塑性塑料的制造或雕塑过程。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材料焊接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高强材料的焊接浅析 摘要:在现代工业中,高强材料越来越占有重要的

    咖啡不加糖的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