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璐308738
男孩偏好”,是指人们生育时对男孩有着强烈的期望和偏好,甚至为了满足“生男”意愿,不惜堕掉女胎、遗弃女婴。这种现象,在农村社区尤为突出。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经常下乡,和众多农村妇女结下了亲如姐妹的关系,因此也听到了许多她们真实的“生育故事”。她们告诉我,在农村,虽然到处都刷着“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标语口号,但实际上生男生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表现在任何一个方面。比如某家生了孩子,邻里前来祝贺,如果是男孩,大家会以高昂的声调发表祝词:“吃了定心丸啦!积德好呀!老祖坟风水好呀……”如果是女孩,则会变为安慰口吻:“先开花后结果,还会引出个弟弟来!” 对于产妇来说,孩子的性别,直接决定着她在家中的地位。她们说:“头胎生了男孩,妇女在家里的地位就提高了,在公婆和丈夫面前理直气壮,走路都觉得腰板挺直;如果生的是女孩,自己都觉得没本事、不中用,躲在家里不好意思出门。”一位姐妹亲口讲述了她的故事,听得我心惊肉跳:她头胎是个女儿,为了保证第二胎生男孩,她在黑诊所做了性别鉴定并且连续4次堕胎或引产,最后一次在手术中昏厥,差点丢了性命。可是,她依然坚定地表示,自己还会再生下去:“不相信我这一肚子都是闺女!我找医生、寻偏方,不生男孩誓不罢休!” 可是,当我问她为什么付出这样大的代价也要生男孩时,她却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农村就这样,大家都这样,自己也不得不这样……” 的确,“男孩偏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是性别不平等在生育问题上的表现,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需要我们花时间、花力气讨论清楚,并找出纠正“男孩偏好”的途径和方法。 令人高兴的是,《农家女》杂志适时地开辟了“纠正男孩偏好,推进性别平等”专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姐妹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围绕“男孩偏好”问题,一步步深入地展开讨论: ●在农村,人们为什么一定要生男孩?有人说,男孩能“传宗接代”和“养老送终”。但是,“传宗接代”传什么?怎么传?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养儿防老”是生活的真实或者仅仅只是人们的愿望?为什么许多农村的老人用一生的努力去“养儿”,最终却不能“防老”?为什么儿子越多的家庭,越容易发生赡养纠纷?
堕落紅尘
大事记1993年1月5日,《农家女百事通》杂志在北京创刊,面向全国发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和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分别为创刊号题写了贺词,杂志最高期发行量达到了23万份;1994年,杂志主编谢丽华荣获国际女能人奖,她将获得的1000美元全部捐献出来,作为杂志社发起设立的“农村妇女教育发展基金”的起始资金;1995年 ,杂志主编谢丽华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并在“主编的话”栏目中发表“妇女是没有国界的”文章。由此杂志社与世界各国妇女组织及基金会开始了广泛的合作,并启动了推动农村妇女进步与发展的各个项目;1995年12月,湖北枣阳扫盲班正式开班,它是“农家女”扫盲路的里程碑;1996年 4月,全国第一个“打工妹之家”在北京成立,她成为全国第一个专门为流动妇女服务与维权的NGO组织;1997年5月,首届乡村女医生培训班在河北安国市开班,来自贫困地区的30位乡村女医生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这是“农家女”第一个关注农村妇女健康的项目;1998年10月,北京“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创建,这是中国第一个为中国西部和贫困地区最没有发展机会贫困农村妇女和女青年提供免费培训的机构;2001年9月,爱尔兰副总理哈尼访问“农家女”学校,她的到来给了“农家女”极大的鼓舞;2001年9月,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成立,它标志着“农家女”成为了真正的NGO组织;2002年5月,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视察“农家女”学校,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3年7月,“农家女”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了“同在蓝天下”筹款晚餐会,为“打工妹紧急救助基金”筹款,这是“农家女”第一次在国内开展筹款;2004年3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出席了“农家女”学校一年期项目班毕业典礼,并留下了“祝农家女学校越办越好”的美好祝福;2004年5月,世界银行行长夫人伊莱恩·沃弗森及随行人员访问考察了“农家女”学校,行长夫人伊莱恩·沃弗森欣笔留言:“你们做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你们传授了妇女所需的技能,给了她们足够的爱,感谢你们的工作”;2004年6月,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女士及随行人员访问“农家女”学校,赵小兰勉励学员说“妇女能做一切事情”;2004年12月,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通过能力建设成立了决策小组,将决策与执行分开,为理事会的建立和发展打下基础;2005年元月,瑞典议会代表团12人参观打工妹之家,并和打工妹之家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2005年7月,“农家女”和世界银行首度合作开展的“农村妇女参与用水户协会”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农家女”第一次把性别培训的触角伸向男性领地;2006年1月8日,北京市市委常委,北京教工委书记朱善璐,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线联平等市委领导到“农家女”学校进行调研;2006年2月,“农家女”被评选为“2005最具责任感NGO”;2006年4月,“打工妹之家十周年庆典塈第四届打工妹权益研讨会—家政服务员维权专题论坛”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2006年5月,荷兰农业、自然和食品质量部部长Veerman夫人一行访问了“农家女”学校,并代表荷兰农业、自然和质量部向学校捐赠10万人民币;2006年8月,“农家女”的核心成员参加了NPO 信息咨询中心组织的“治理的价值”培训,这标志着“农家女”机构的理事会建设已全面启动。2006年9月,农家女助学金项目荣获全国“首届社会公益示范工程十佳项目奖”。 2007年3月14日, 理事长谢丽华荣获“重要之声”颁发的“2007国际妇女年度领导力奖”,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重要之声”的名誉主席希拉里出席了颁奖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中国共有4位姐妹获此殊荣。2008年10月20日,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的贫困农村留守妇女创业支持项目入围由世界银行、民政部主办的“第2届中国发展市场(07~08)”候选项目名单。2008年11月1日,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获得“壹基金典范工程”奖项。 2008年11月2日,国际预防自杀协会第三届亚太会议(香港2008)授予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男女共同参与生命危机干预项目“亚太地区预防自杀优秀实践”奖。2010年又荣获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首届“彩虹心优秀项目奖”; 2010年4月被全国妇联确定为“全国妇女培训基地”。2010年,2011年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灾后重建项目和农村女童安全教育项目先后荣获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彩虹心”优秀项目奖。 2011年4月27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党支部向农家女赠送100多种、6000余册优秀社科类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出席赠刊仪式并参加与农家女学校举办的座谈会。 2012年,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获得中国公益节媒体评选“2012年度最佳公益组织”奖。
女性时尚杂志有哪些 适合职场女性时尚杂志有哪些,有很多女性朋友喜欢看时尚杂志,因为看时尚杂志可以学会穿搭让自己显得时尚且有气质,时尚杂志对我们普通人的的影响还是
(基本代表目前文稿一般行情,若有变化以报纸规定为准) 《家庭》杂志: 重头稿8000-15000元/篇 一般稿千字600-1000元。 《知音》杂志: 特稿10
《女友》杂志编辑莎梨 《爱人》杂志编辑贾琼 《楚风.新故事》杂志编辑罗尔 《青春阅读》杂志社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课堂内外.高中版
发行。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女友杂志的发行已经开始减少,而且一些知名的女友杂志也停止发行了。目前,仍有一些女友杂志在发行,例如《精品对对碰》、《美人志》、《女友
44、孙莉莉 邮编:100027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新世纪周刊》 办电:010-64663541 传真:010-6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