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3

又肥又馋的兔子
首页 > 期刊论文 > 旅游文本翻译方法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毛毛豆豆

已采纳

摘 要:独特浓郁的康巴民俗风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到大量的文化信息。而翻译其中的专有名词却因大多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达,给康巴民俗风情旅游资料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以康巴藏区歌舞专有名词的翻译为例,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康巴藏区旅游文本中极具康巴特色的民俗风情的专有名词的英译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康巴文化 翻译策略 文化信息 音译 一、康巴藏区和康巴民俗风情概述 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文化旅游、专题旅游、生态旅游已成为涉外旅游热点。康巴藏区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在旅游界刮起了一股康巴文化旅游的旋风。每年到康巴藏区探寻民风,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康巴藏区,即康巴方言区,藏语称为khams, 是藏族三大方言区之一,也是藏族传统的三大历史地理区划之一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中国西部最大的一条世界级旅游线“大香格里拉旅游线”的核心地带。[1]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态,造就了其瑰丽神奇的自然生态景观、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及博大绚丽的康巴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门类齐全的旅游资源,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旅游市场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藏族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对钟情于神秘的雪域藏文化的国内外游客有着特殊而巨大的诱惑力。 康巴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外国游客旅游的目的决定了康巴旅游文本英译资料除了介绍旅游信息外,更重要的是介绍积淀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而最能体现康巴文化的莫过于其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康巴民俗风情的旅游资料涉及面广,门类繁多,内容复杂,包括歌舞、藏戏、绘画及雕刻艺术、服饰、节日、地名、人名、小说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及典故等方面,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到大量的文化信息。而这些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专有名词却无法在译入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达,出现了所谓的词汇空白(lexical gap)现象,这就给康巴民俗风情旅游资料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以康巴藏区歌舞专有名词的翻译为例,结合实践着重探讨了康巴藏区民俗风情的旅游资料英译的原则和具体翻译方法。 二、康巴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 1.确立翻译原则:以旅游者为出发点,以传播康巴文化为取向。 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包括旅游文本翻译(笔译)和导游翻译(口译),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国际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身处不同文化语境的读者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不一样。关于本国、本民族的事物,该国、该民族的读者一看就能明白,而外国读者则不一定明白。因此,译者要充分利用文化语境理论,根据读者接受能力对康巴旅游文本中的文化信息进行有策略的处理。具体地说,就是确立翻译原则,通过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确保译文既能传播本国文化又能被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 作为外国游客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旅游文本的翻译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译旅游文本是英语国家人士了解康巴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其文化风情是来康巴藏区旅游的主要目的,因此英译旅游资料除了向他们传递旅游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吸引其注意力,促使他们对康巴藏区的自然景观、社会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他们前来景区旅游的欲望。因此旅游文本翻译的首要原则就是以旅游者为出发点,考虑文化交流和效果,以传播、凸显康巴文化为取向[2]。 2.详查文化信息,弄清历史文化渊源 康巴藏区历来就被称之为歌舞的海洋,歌舞活动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歌舞中欢庆佳节,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流行于康巴藏区的民间歌舞有果谐(亦称锅庄)、堆谐、康谐(俗称弦子)、踢踏、谐钦、热巴卓、热巴谐、雄冲、嘎巴、多底、宣、噶尔、吉达吉姆等多种,其中流传最广,最富代表性有锅庄、弦子和踢踏。 这些歌舞专有名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康巴文化内涵,涉及到大量的康巴文化信息,翻译时译者要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完整全面地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才能让来自于不同文化认知语境的外国游客理解并产生兴趣。有些文化信息不常见,就需要译者花功夫查找信息来源,核查现有的译法。如藏族民间舞蹈中流传最广、最受欢迎、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自娱性舞蹈——锅庄,其英语翻译有8种之多:“GorDro”, “Shae”, “Gor-Shae”,“Dro” “Ye Xie “PiWang Dance” “The Xianzi Dance”等。在康巴文化民俗风情的旅游资料翻译语境中到底采用哪一种译文,必须要经过仔细核查锅庄舞的历史渊源才能确定。 藏区民间歌舞中,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一般被泛称为“谐”(音);而在圆圈歌舞中,具有较强表演性的集体舞,则被人们一般泛称为“卓”。但各地称谓不同,流行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的“锅庄舞”,藏语称“果卓”(音)、“卓”等,意为圆圈歌舞,“锅庄”即是“果卓”的汉语谐音,《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的,随着汉语在民族地区的普及,现在在各省的藏区,基本已都使用《锅庄》这个称谓。因此,“GorDro”,“Shae”, “Gor-Shae”, “Dro”均为果卓”(音)、“卓”的音译,只不过为藏语译音,“Ye,Xie”为汉语标准拼音译音。 歌舞“康谐”(俗称弦子),即康巴人跳的舞,又称为“叶”、“巴叶”,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弦子(毕旺)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弦子舞盛行于现四川省的巴塘、昌都、甘孜和青海省的藏区,其中以巴塘地区的弦子最富盛名,2000年5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巴塘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5月20日,巴塘弦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为《巴塘弦子》。

274 评论

fengzhenpeng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论文

一、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

从广义上讲,旅游文本包括一切与旅游相关的文本资料,它主要具有两项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施加影响、诱导行动(朱灿灿,2013:12)。换言之,旅游文本作为宣传类文本,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需要让潜在的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况、相关服务和特色文化,以达到信息传递和吸引游客的目的。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希望通过阅读文本获得游览目的地的信息。但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对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同的需求,这就决定了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语言风格的差异

东西方在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截然不同,旅游文本在语言风格上自然要考虑双方读者的感受,采取恰当的表述方式。

汉语旅游材料在表述上注重辞藻、韵律,结合景点的文化历史背景,多采用四字成语以及排比、对偶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其中,对自然景观的介绍,重视优美的写意,或者采用丰富的想象力给景观增添神秘色彩,读起来或诗意盎然或浮想联翩。英文旅游材料重视“人情味儿”,常常会出现诸如“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最佳观赏时间是……”此类贴心的提示,用词和句法偏口语,简洁朴素,避免啰嗦重复;其在介绍景点具体情况时,通常采用简单叙述法,三言两语道清楚,对景点介绍追求客观、中肯,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即可。

除此之外,中西方人民对待宣传材料的态度也是决定其内容的`因素之一。不难发现,英语旅游文本突出信息的客观性,汉语旅游文本在撰写时加入主观色彩,呼吁性极强。

(二)信息容量的差异

中国经典故事层出不穷,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但是外国游客并不一定了解。我国的旅游景点,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大多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社会风俗有关,借用古文,引经据典,中国游客固然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其中奥妙,但是外国游客可能会因为错综复杂的人名、地名、朝代等因素而感觉晦涩难懂,降低他们旅游的积极性。

所以,英汉旅游文本并不一定包含相同的信息内容。旅游材料在英译的过程中,译者有必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适当修改,对其中特殊的内容进行特殊的翻译。

二、文化缺省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数不胜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旅游文本和文化紧密相关,在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转换往往会因为中国人自身的文化背景而忽略了外国游客的认知。这就是文化缺省现象。它是指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忽略,这种现象是跨语言交际的一大障碍。在翻译旅游文本时,由于源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具有不相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对原文读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目标语读者就构成了文化缺省成分(王大来,2004:69)。汉英文本之间可能会存在大量的文化缺省因素,可归类为:历史景点和历史人物、传统概念和信仰、社会风俗和文学作品。这些缺省内容可能导致翻译文本缺失民族特点,损害旅游景点的形象,切断文化的关联意义,影响汉语旅游资料信息的传递和潜在游客的兴趣(张富庄,2013:6)。

鉴于目标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性,以及英汉旅游文本本身的差异性,如果译者不针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翻译补偿,游客就不能完全理解原意,将无法达到旅游文本预期的目标。所以,译者在对旅游文本进行翻译时,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文化缺省现象的深层含义,以采取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

三、翻译补偿策略

针对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性以及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读者的理解差异,翻译补偿策略是解决文化缺省现象的理想方法。Newmark认为,补偿是翻译的一种手法,补偿主要是用来弥补译文在语义、声音效果、修辞及语用效果等方面的缺省,而且译文可以在不同于原文的语句中再现这种效果。在英译旅游文本时,译者通过运用多种补偿策略将缺省的背景知识恰当地传递给译语读者,同时又可以保持原文的真实性。通过分析江西省的几处景点和文化人物简介的英译文本,得出具体策略如下:

归化法

文化在输入时,应该倾向于归化,以保护本族文化的纯洁性;但文化的输出应该倾向于异化,以促使本族文化的外介,扩大本族文化的影响(李建军,2012:107)。英译旅游文本,属于文化的输出,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社会风俗上,应该在简单易懂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归化法。例如:

(1)江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上地处南方,处处山清水秀,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

译文:Jiangxi,the province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China with picturesque scenery。Thus it has been aptly termed:“the land of rice and fish”。

该例句中的“鱼米之乡”直接将“鱼米”等文化意象移植到了目[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的语文本中。实际上,在英语表达中,“a land of honey and milk”同样具有“鱼米之乡”的意思。但为了更好地传播源语文化,“the land of rice and fish”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国文化,更有利于外国游客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奇特之处。随着跨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会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

(2)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道教发源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215 评论

政哥哥哥哥哥哥

China is a country that has thousand years of rich history; It has left us with many natural yet also man-made sights. These tourist sights attract large groups of foreigners to come vist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As china's gobal position increases, China's tourist industry will welcome a new section. The tourist industry's fast progress needs more advertising soultions, in which involves tourism information as a main part of the advertisement. Therefore, in the Tourism information translation, we have to quickly solve these differences, and make a goal that the two languages have the most balanced translations, letting the tourists feel the foreign culture, unique color and flavor of the land. Tourism translations is a type of involvement of culture, language and thought that becomes a complex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vent. What is translated is not the language's symbols itself, but what the symbol's bear of culture. The way Culture is handled determines if the tourist translation is correct or not. Fro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o start,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mpacts the tourism translation, if we effectively translate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chieving the tourism text's communication purpose,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282 评论

相关问答

  • 旅游方法研究论文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管理学科的研究进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学徒制是产学研相互融合的结果,也目前国际职业 教育 发

    wangweil072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翻译论文的研究方法论和方法

    翻译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_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文库_大学论文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写论文时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调查法调查法是科研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一种有目的、有

    听雨轩80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本科翻译专业论文研究方法

    翻译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_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文库_大学论文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写论文时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调查法调查法是科研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一种有目的、有

    dlpengzhe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旅游文本翻译方法研究论文

    摘 要:独特浓郁的康巴民俗风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到大量的文化信息。而翻译其中的专有名词却因大多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达,给康巴民俗风情旅游资料的翻译造

    又肥又馋的兔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合同翻译论文研究方法

    能否用银铃的声音使它复活,为烟消云散所陶醉,生命无涯,每个人为生命叫喊和歌唱 乡村间静默无声的愁思,可你动辄心焦,多么疲顿懒散, 一轻这个都个哈哈

    摆脱拖延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