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2

小小骷髅
首页 > 论文问答 > 西方教会在华创办的较早的外文期刊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马秋云123

已采纳
精神奴役,使中国国人的思想受操控,从而控制全中国,使其成为殖民地。
261 评论

张小电1301

236 评论

五月的史努比

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渗透的表现:  第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第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152 评论

lipingzhou13

怎样评价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 (1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 种中外文报刊,这一时期的外报在 宣称办报目的时,大多谈其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的宗旨。 史实证明,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 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 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 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2 )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 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不少积极的作用:1 ,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 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们所刊载的商业经济信息,为新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利用,它们所介 绍的文化科学知识被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进而开始了与殖民主义者意愿相反的争取民族独立国 家富强的斗争;2 ,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 此外,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231 评论

大熊简单明了

近代化报刊在中国的出现是和外国的入侵同时开始的,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和最先在我国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都是外国人首先创办的。  近代外国人在中国的板报活动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 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始(1815——1839)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刊物有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它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27年在广州创刊的第一家英文报刊《广州记录报》和1832年的《中国丛报》。还有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澳门创刊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这一时期外国人从事报刊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宗教色彩浓,如《察世俗》最初的办刊宗旨就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任务”;外文报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侵略者的态度和语调议论中国的各种现象,如《广州记录报》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倾销鸦片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中国丛报》也就对华政策进行讨论,也是在更深层次面上为西方的侵略行为服务。而这一时期,清朝的闭关政策,使外国人不能再中国活动,报刊的传播范围很小。中文报刊的出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在香港、澳门、广州。总体上讲,这些报刊都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他们为了政府中国人心,办报内容从宣传宗教到“知识炮弹”,并且尽量的中国化,到后期出现由宗教性报刊向非宗教性报刊发展的趋势。  (二) 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840年——19世纪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洞开,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300多家,其中鸦片战争以前创办的只有20多家左右,其余200多家是战后创办的。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遐迩贯珍》属教会报,但篇幅最多的是时事政治新闻和评论、商情、科学文化;《六合丛谈》是上海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北京的《中西闻见录》、广州的《广州新报》和《中外新闻七日录》宗教文字都不多,主要是介绍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出版机关广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前身是国美传教士林乐知自费创办的中文周刊《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创刊于上海)的创刊。它是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期刊,宗教宣传少。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辩护为对中“帮助”,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在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中影响巨大,提摩太还曾被光绪任命为皇帝顾问,辅助变法。这一时期的报纸,不象以往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而是大幅度增加时事政治,评论中国时政,推进不平等贸易、商业新闻和评论,广告曾多。这表明传教和办报是为推行殖民政策服务,目的使中国殖民地化,,使清朝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虽然它对维新派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维新变法提出了不少建议,但从它反对太平天国和对孙中山的态度上看,它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政治面目显露的十分清晰。  (三)外国人投资创办的一批中文日报(1872)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投资创办了一批营业性的中文日报。以英国商人美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为例,《申报》“原为某业所开”,但其内容丰富,又是一家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日报。它与《上海新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以明显优势成为后来居上者,原因主要是:1)立足中国读者,聘中国人担任编辑、主笔。2)降低成本、廉价售价。3)中国报史上第一次把新闻、言论、副刊和广告基本要素结合起来,上下层都可读4)做好发行。5)不惜工本电报、电话传消息,广聘通讯员、记者。6)附各种增刊、副刊。8)重视经营管理。《申报》采取的这些积极的竞争手段,对此后乃至今天中国报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视的积极影响和借鉴。但这些都无法掩盖这些外国人投资的报刊表面上标榜“替中国人说话”,实际上时时维护外国资本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本质。  (四)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刊和在中国发稿的外国通讯社(1850)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创办了一大批供外国侨民阅读的外文报刊,使用了英、日、葡、法、德、俄等语种,总数在120家以上。主要有香港的《德臣报》、《孖剌报》、《南华早报》和上海的《字林西报》(NorthChina Daily News)。这些报纸不迎合一般读者口味,主要针对对象是在华外人和买办知识分子,内容更明目煽动加紧侵略掠夺,公开支清政府,反对中国人反帝反封。外国通讯社在中国的活动情况。19世纪70年代起外国通讯社也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派记者常驻,向中国报刊发稿。第一个在中国设立分社的外国通讯社是英国的路透社。它于1872年在上海建立远东分社。这些通讯社也出于本国利益写了不少歪曲事实的报道。但它的严密的通讯网和重视言论等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也产生了客观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外国人在华办报虽然都宣称办报目是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但是史实证明,外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1)为武力侵华,辩护政治说辞,并提供了情报;2)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3)宣传西方文明,“润泽汉人”,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但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不少积极的影响,有不少积极的作用:1)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们所刊载的商业经济信息,为新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利用,它们所介绍的文化科学知识被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进而开始了与殖民主义者意愿相反的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斗争;2)使中国人认识到了近代报刊的功能,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3)外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了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如著名报人王韬、钱昕伯、蔡尔康等。4)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当然这些条件不是外国人拱手相送的,而是中国人民在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灾难中,经过艰苦斗争取得的。

20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