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院校排名如下:
1、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和“985I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
2、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坐落在成都市,是教育部直属、以工科为注,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
3、石家庄铁道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4、上海铁道学院(含上海铁道医学院):已并入同济大学。
5、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铁道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由北京铁道学院(现名北京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现名西南交通大学)部分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
6、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创建于1956年,原隶属于铁道部,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7、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是1953年高校院系调整时,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铁道专业合并建立的。
8、华练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被江西省列为重点加强建设的高等院校,教学严谨,拥有强大的教师团队。
9、京铁道医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
南京铁道医学院的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中央大学医学院,1958年转建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院占地面积2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值9000万元。
10、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苏州科技学院)
已并入苏州科技学院。1951年,苏州铁路中学筹建,校址在公园路,是上海铁路局创办最早、历史最长、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中学。建校初期,从社会招聘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成为苏州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
比较好的铁路学校有: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 全国比较好的铁路专业开设院校本科有:上海交大、西南交大、西安交大、大连交大、华东交大等几所全国重点的交通大学。 专科铁路专业比较好的院校有: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 10所原铁道部部属高校 1.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铁道部划归教育部。 2.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 3.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甘肃省。 4.中南大学铁道院系,原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 5.同济大学铁道院系,原上海铁道大学,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 6.石家庄铁道大学,原铁道兵工程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河北省。 7.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辽宁省。 8.华东交通大学,由铁道部划归江西省。 9.东南大学医学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教育部。 10.苏州科技学院相关院系,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江苏省。
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从1998年起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刊登土木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网络、材料力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是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人员及高校的师生等。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组成,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石家庄铁道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全国医学类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
1、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一体,是中国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
2、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直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建设 ,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广东省一级园林式院校。
3、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在全国医科大学排名中位局第三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神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生物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心血管病)、神经病学、儿科学。
4、海军军医大学
位于上海市,是国家“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和原总后勤部“53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军队研究生培养重点建设院校,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是军队3所设置研究生院的单位之一。
5、哈尔滨医科大学
学校前身是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9月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和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9年4月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2000年5月,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哈尔滨医科大学 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百度百科-首都医科大学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百度百科-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2最新医科大学排名榜单
根据2022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最新排名结果,共有85所高校入选上榜,其中位列前十名的院校是:
1、北京协和医学院(全国排名21)
2、首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47)
3、南京医科大学(全国排名54)
4、哈尔滨医科大学(全国排名57)
5、中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66)
6、天津医科大学(全国排名67)
7、南方医科大学((全国排名75)
8、温州医科大学(全国排名84)
9、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85)
10、重庆医科大学(全国排名96)
具体如下
登陆EI,侧面有分类情况,罗列所有不同级别的期刊名录。
可以登录ei 中国网站查询最新的收录名录,2013年删除了好多期刊,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等好几个大学学报都给取消收录了,同时也新增了一些收录,比如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农业类大学排行榜如下:
1、第一梯队
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这11所大学均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2、第二梯队
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3、第三梯队
甘肃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天津农学院、北京农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信阳农林学院、西藏农牧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肇始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
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慎搜告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
同年11月漏局,平原农学院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宽明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