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创刊的《名利场》,是当时已经成功经营了包括《时尚》在内的多种出版物的著名出版商康德·纳斯特将自己经营的两种杂志———《服装》和《名利场》两个杂志合二为一,并将新杂志定名为《名利场》,这么多年来,它已经成为最著名的时尚生活。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名利场》,它本身就像名利中人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起起伏伏,也大起大落过,它本身的历史就像一个名利场的缩影。它的风格一直是以先锋者的姿态引领时代审美潮流。主要宣扬当代文化的刊物。内容包括报道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品味,政治、名人、图书、幽默、新闻、艺术和摄影,它是造星工厂,是华府政客的读本,更被誉为好莱坞的《圣经》,也是追名逐利的芸芸众生看世界的一个窗口。这一直是个追名逐利的年代,《名利场》就像一个舞台,展现着传媒、娱乐和政界追名逐利的舞台,同时也成为普通大众欣赏名利中人风云变幻,华丽人生的看台。当然更是最赚钱的杂志之一。
天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从1995年开始为《名利场》杂志每年拍摄一副三页折叠的大幅插页海报图片,海报中的人物则是当年最闪耀的好莱坞帅哥美女。下面是《名利场》2003年好莱坞特辑(Vanity fair Hollywood issue)封面
【顶级名单】 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哈里森·福特、杰克·尼克尔森、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裘·德诺、塞缪尔·杰克逊、唐·钱德尔、休·格兰特、丹尼斯·奎德、伊万·麦格雷戈、马特·达蒙
★满意请及时采纳回答,有问题欢迎追问或私信我★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 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百度百科
找图不易,望采纳哦~
我不是一个愿意耗费能量去琢磨意象的人,所以更愿意接受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梵高众多的作品中,让我流泪的可能是那双沾满泥土的《一双鞋子》。如果不是海帆的推荐,我想我对《白日梦想家》这类无厘头的影片应该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海帆说:“很有内涵的一部影片,期待你写这部高分电影的影评,一个白日梦和脚踏实地的故事。”于是,我跟随电影的主人翁华特米提经历了从一场从梦想到现实的奇幻旅程。 华特米提是一名在《生活杂志》底片资产部的部门经理,十六年如一日的工作让他的生活非常单调,四十多岁了还只身一人,对他企图想要的爱情、想要做的事情、或想要说的话,只能通过白日梦来幻想。但华特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就像他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开支一样,严谨而细致。华特负责的底片资产部经手的照片超过百万张,从来都没有出过错。这个梦想家在生活中显得很无能,他在茶水间得知自己喜欢的同事谢丽尔在一家相亲网站上挂出个人信息,他宁愿在网上点击“眨眼”,却没有勇气当面向她表白。但谢丽尔的对征婚的要求是冒险、勇敢、有创意,华特便将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具有冒险精神和穿墙走壁的英雄。 但因为他没有填写“去过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等信息,所以在网上没有办法点开“眨眼”。 就在华特想入非非时,他迎来了生命之中的两件并不愉快的事:一是他已经到了42岁的生日,却尚是一个单身;另一个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生活杂志》被并购并停刊。 并购过度期的经理泰德亨卓斯没有把第一次碰到就手里端着蛋糕和拿着玩具的华特放在眼里,但偏偏《生活杂志》的资深摄影师尚恩要求用他拍摄的25号底片作为最后一起杂志的封面。 尚恩在寄给华特的胶片时附上了一张卡片,表示25号是他最好的作品,他说这是生命的精髓,而且说25号作品超过他过去所有的作品,最后一期的封面也将超过往期所有的封面。与此同时,尚恩为感谢华特多年的合作,他寄给华特一个印有公司座右铭的皮夹子:“开拓视野,冲破险境;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但从尚恩寄来的胶片中找不到25号底片,华特和他的助手只找出了三张莫名其妙的图片:一张戴银戒指的大拇指、一个张水波纹的照片、还有一张看不出是什么物件上面的一个局部。实在是看不出这些照片有什么精彩之处。 距离最后一期《生活杂志》的印刷只有两周半的时间,25号底片到底在哪里呢?尚恩有没有寄出来?这三张照片也许是寻找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尚恩的线索,他们在冲洗出来的水波纹照片看到了有一艘船的名字:厄基斯纳克。华特又请谢丽尔帮他查找尚恩的地址,谢丽尔找到尚恩两个通信地址;一个是新泽西普林斯顿,另一个是格陵兰,并发现厄基斯纳克号就在格陵兰奴克。于是华特立即启程飞往格陵兰,他在一间尚恩收信的酒吧里发现了照片上的大拇指,这是曾经为尚恩送信、并送过尚恩的直升机驾驶员开飞机时被尚恩拍摄下来的大拇指,在幻想谢丽尔的为他演唱送行时他勇敢地跳上了喝得醉醺醺的驾驶员开动的直升机。 华特带着无线通讯设备和他自己的工具箱跳下直升机时,他却没有落到船上,而是跳进了汹涌的大海,他与鲨鱼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当厄基斯纳克号上的救生艇将他救起来时,他第一次从“白日梦”中醒来看到旁边真实的人,摸到真实的脸——这是真的,不错,这不是白日梦,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历险!然而,就在四小时前尚恩已经离开格陵兰去了冰岛,而华特还把直升机驾驶员交给他的无线通讯设备掉进了海里,无法与尚恩取得联系……奇怪的是,华特居然在厄基斯纳克号上吃到跟妈妈做的“小柑橘”味道一模一样的蛋糕,而在包的蛋糕的纸上有尚恩的摄影行程,于是,上岸后,他抢到唯一一辆自行车驶向了冰岛的路…… 在路上,华特再次幻想天空中的阵鸟群变成了正在看着他的谢丽尔,自行车撞到路标的柱子上,他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交通工具了,于是他开始一路奔跑…… 他终于找到了尚恩在包蛋糕的纸上写的地址:艾雅法拉冰盖,并且用自己的生日礼物——橡皮人换了一个滑板,还打听到尚恩飞机起飞的时间,于是,华特又开启了他的滑板之旅…… 就在他如风一样划过山间蜿蜒的高速公路来到埃格斯时,火山爆发的警报被拉响,他被拉上一辆搜救车,恰在这时,尚恩如同一只雄鹰站在直升机上从华特的头顶飞过…… 火山爆发的浓烟像一只野兽将汽车吞没,还好,他活着走出了冰岛,活着回到了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然而,他还是没有找到25号底片,也没有找到尚恩! 回到洛杉矶的华特面对的现实是谢丽尔被辞退,他将生日礼物换来的滑板送到谢丽尔家里,开门的却是一位男士……,他自己也因丢失25号底片被开除工作。几乎是万念俱灰,他将尚恩送给他的皮夹子扔进了垃圾桶。但这并没有让华特放弃对线索的追踪与对尚恩的寻找。现在,尚恩三张照片的谜底就剩最后一张某物件局部的照片没有找到线索了,华特对此无可奈何。真相清晰之前,总是如此没有逻辑。就在华特手里拿着那张图片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发现他手里的照片居然是妈妈钢琴的局部。原来,尚恩曾经来过华特家里,并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与作息时间,而华特对此竟一无所知。他在跟妈妈讲述那张包蛋糕的纸上尚恩的摄影行程时,妈妈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尚恩要去的地方不是“巫男”而是“军阀”,还告诉他蛋糕可以疏通军阀的要塞。 于是,他带上父亲留给他却从来不曾用过的旅行包和两个助手开启了喜玛拉山之旅,并到达海拔1万8千米的雪山,就在这里,华特见到了他千辛万苦寻找的尚恩,他一个人在山顶上拍雪豹。原来,25号底片根本就是尚恩送给华特的一个礼物:他放在送给华特的皮夹里面!这就是尚恩的风格,他发现美丽的事物不想引人注意,他感受一些事情的过程,不动声色。他甚至不一定用机器去记录,而是享受那个美丽的时刻。他没有告诉华特那张底片的内容,也迟迟没有按下快门,“有的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欢一个时刻,我是说我个人喜欢时,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享受当下,享受现在,时刻过了就过了。” 只是,华特扔掉了皮夹子,而尚恩始终没有告诉他25号底片的内容。老天,25号底片到底是什么?最好的作品?生命的精髓? 回到家里的华特不得不卖掉妈妈的钢琴,并寻求新的工作岗位。华特的妈妈对儿子卖掉丈夫送给她的钢琴并不心痛,但却特别细心地帮儿子收藏着那些看起来并不值钱的东西:丈夫留给儿子的旅行包以及放在旅行包里的旅行笔记本等小东西;儿子扔在垃圾桶的皮夹也被她收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拥有!距离最后一期《生活杂志》印刷还有两天时间,当华特终于从妈妈手里接过皮夹子,取出尚恩送给他的25号底片时,他却已经不关心照片的内容,而是直接送给了泰德。他告诉泰德,那些被他赶走的人是因为相信杂志的座右铭才来的,他们成就了这本杂志,希望他尊重这些人。终于,华特收到了来自谢丽尔儿子的感谢信,并消除误会真正牵起了谢丽尔的手; 终于,华特看见在书刊杂志市场最后一本《生活杂志》,而封面居然是:“最终刊:献给造就本杂志的人”,而图片居然是华特! 这就是25号底片的谜底,它是关于生活的意义:是视野,是看见,是彼此贴近,是所经历的那一时刻,是成就事情却并不想引人注目的美丽!这,是生命的精髓。除了故事情节始终围绕25号底片这一悬念引人入胜,这部电影的画面、音乐带来的视听享受也是不容错过的,特别是华特骑自行车、奔跑、滑板从在高速公路上经过,自然风景非常壮观,但人物却一点都不渺小,就像电影台词中说得最多的一句台词:酷! 而本·斯蒂勒所扮演的华特表情丰富,对人物性格拿捏的十分精准,从一个白日梦想家发呆到在现实中经历险境,目光变得坚定而自信,整个过程仿佛见证一个人经历重大事情蜕变式的成长。电影《白日梦想家》是由本·斯蒂勒执导的奇幻剧情片。本·斯蒂勒,克里斯汀·韦格,西恩·潘领衔主演。影片于2013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豆瓣评分8.4分。我不是一个喜欢无厘头电影的人,这部电影很夸张,但内心的感受如此贴近,如此真实,足以让我为它流泪。
1.《时代》杂志 批评人士认为,《时代》的这张封面不需要这么肉欲。有人则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杂志封面却成功引发人们的热议。2.《滚石》杂志 封面右侧为约翰·列侬,左侧为他的妻子小野洋子。而在照片拍摄后几个小时,他就永远离开了人世。3.《时代》杂志 辛普森杀妻案的男主角辛普森。这则出版于1994年的杂志封面当时招致不少批评,因为杂志是在辛普森受审时出版的,且封面使用了阴暗基调。有批评人士指出,照片被人利用,使辛普森看起来更具威胁。《时代》杂志最终为此事出面道歉。4.《纽约客》杂志这则2008年的封面本来打算用于嘲笑那些围绕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不实传闻,但谁知引发来自奥巴马及麦凯恩支持者们的猛烈抨击。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纽约客》卡通画家巴里·布里特在漫画中,将奥巴马夫妇画成了恐怖分子。漫画中,奥巴马身着伊斯兰传统服装,米歇尔肩背AK47步枪,胸前斜挎一条子弹带,脚蹬战靴。两人站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各伸出一只手握成拳,相击致意。奥巴马身旁的壁炉中是正在燃烧的美国国旗,而壁炉上方悬挂着“基地”组织头目拉丹的画像。5.《时代》杂志 杂志封面人物为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她因当时承认是同性恋,而导致自己的节目被不少电视台停播。她生于1958年,是美国著名脱口秀喜剧演员、电视节目主持和演员。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主持过奥斯卡、格莱美奖和艾美奖的主持人。6.《生活》杂志 该杂志将一名被捕的越南士兵的照片用作封面,以此唤醒美国公众对越战的关注。7.《时代》杂志 该杂志在1966年4月8日出版的杂志封面写着“上帝死了吗”。这期封面一直被称为最具争议的封面之一,文章内容涉及“上帝死去运动”,遭到读者强烈批评。8.《连线》杂志 这期杂志是在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于1997年重新加入该公司后发布的。9.《名利场》杂志黛米·摩尔是首个全裸同时怀孕登上杂志封面的明星。1991年,黛米怀孕九个月的裸照登上了《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杂志创下1913年创刊以来的历史最高销量。10.《滚石》杂志 1993年9月16日出版的杂志封面人物为珍妮·杰克逊。本报综合
你有没有做过白日梦? 幻想自己化身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或者是成为冒险家,在未知的路途上探索; 亦是在遭受不公平对待时,挺身而出严厉斥责。 但最终,你还是回归现实中,继续在小小的格子间里,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庸庸碌碌。 如果有机会,你有勇气去实现你的白日梦吗? 以喜剧片成名的Ben Stiller (本·斯蒂勒)自导自演的奇幻励志剧情片——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又译《白日梦想家》 抛却喜剧演员没心没肺的刻板印象,本·斯蒂勒演起正剧来同样游刃有余,看惯了恶搞疯癫的他,反倒更令人生出生活背后隐藏的悲辛之感。 电影中的男主角 Walter Mitty ,是 live(生活)杂志 一名默默无闻的做了16年的底片冲洗经理。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过着庸碌普通的日子。 但与之相反的是,他的精神世界异常的丰富而大胆。常常陷入自己的幻想之中,上演精彩好戏。无论是英雄救美,还是怒怼上司,宣发愤恨,做着自己的白日梦。 但回归现实,他胆怯木讷,甚至无法跟心仪的同事 谢莉尔 开口搭讪。连在婚恋网上向对方发送一个 wink 表情都仿佛如临大敌。 面对生活,他活得像个旁观者。 直到公司被收购,杂志社需要做最后一期封面,而他这个底片经理却弄丢了知名摄影师 Sean(肖恩) 的封面胶卷——25号底片。 他不得不开始研究关于底片的线索,追寻摄影师 Sean 的足迹,企图在杂志发行之前找到底片。 影片刚开始,剧情甚至有一些无聊,按部就班的工作,压抑的职场生活,以及面临裁员危机人心惶惶。还有穿插在其中的Walter的幻想,甚至让人觉得有点跳脱,莫名其妙。 但其实,这就是现实啊,普通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英雄梦。 但从Walter决定开始追寻 Sean 的足迹 ,一切就不一样了。 第一站来到了格林兰岛,意外找到了照片上的戴戒指的男人. 在犹豫是否要搭乘这个醉醺醺的大胡子男人开的飞机时,Walte幻想着女神手持吉他,对他弹唱着那首 “Space Oddity” 最终,他击败内心的胆怯和犹豫,勇敢的跑向了那个直升飞机。 在飞机上,没有降落措施,只能抱着东西跳到小船上,结果听错了话,跳错了边,落入海中。 顺便与鲨鱼来了场殊死搏斗。 被船员救下,不敢相信的确认自己是否活着。 母庸置疑的,现在的Walter ,已不是那个终日沉溺于幻想中的屌丝男了,他克服了害怕与恐惧。 从跳下海的那一刻开始,生活就远比幻想来得更加奇幻而刺激。 得到船员提供的线索后,Walter 跟着小破船,来到了美丽的冰岛。 抢到了唯一一辆自行车,在冰岛的无尽向前延伸的公路上驰骋。 远方的群山,延长的公路,冰岛壮丽的风景,配上此时响起的激昂的BGM。 无论之前的Walter 的幻想是怎样的,我想这一刻,他找到了自己。 到达旅馆,拿着用玩具和当地小屁孩儿交换得来的滑板,Walter向机场进发。 这可以说是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了。在延长的公路上,踩着滑板急速前进,还有比这更少年更自由的事吗? 远处广袤的群山河大片的白云,逆光下Walter,散发着追梦者的勇敢。 刚到小镇,就遇上了火山爆发。 虽然逃过一劫,却再一次与飞机上的Sean错过。 回到公司,生活并没有因为这次的一次冒险就变得更好,没有找到杂志封面的25号底片,Walter还是被大胡子经理公司开除了。 一个过渡期的经理怎么能体会,一个16年工作的老员工对这份杂志所倾注的热情与汗水? 拿着送给她儿子的滑板来到女神家门前,迎来的却是陌生男子。Walter以为女神与前夫复婚,放下滑板,转身失望离开。 生活似乎变得更糟了。 坐在出租车里,Walter又开始了他的白日梦,幻想着出租车电视里播放着的conan秀中谈笑风生绅士彬彬的是自己,生活充满无尽落寞。 在母亲家里得知了Sean来过的消息,在母亲的鼓励下,Walter拿着父亲多年前送他的那本旅行日记,背上了背包,决定继续追寻Sean的足迹,开始自己的第三站的冒险之旅——向喜马拉雅山进发。 雇了两个男人,接受了他们的“山之祈福”。 一起经过瀑布 踏过雪山 那本旅行日记,也跟Walter一样,变得充实起来。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把风景片拍得极好的奇幻剧情片,更有人调侃这是好莱坞大手笔的为冰岛免费拍摄旅游大片,是的,格陵兰、冰岛、喜马拉雅山,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令人大呼amazing,而这些,都是在冰岛取景完成拍摄的。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那个曾经那个面对婚恋网站需要补充的人生经历这一栏,只是满心茫然与空白的Walter,已经开始上山下海,跳飞机斗鲨鱼了,不知不觉间多了这么多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奇幻经历了 。 现实中的一切,远比幻想中来得惊险与刺激,也因此而更令人感动和自由。 最终,在独自攀登喜马拉雅峰的时候,Walter遇到了Sean.这位冒险摄影师Sean正在等待拍摄一只雪豹。 当 Walter 询问关于25号底片的消息时,Sean却说,那张照片就放在送他的钱包里。Walter 一直寻找着的照片,其实就在自己身上。 蹲守多时的雪豹出现了,Sean分享给Walter 但是却迟迟没有按下快门。 不为了拍而拍,只是享受每一个美好的当下的瞬间,去慢慢体会。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忙忙碌碌的寻找中,反而变得激进和功利,一味的追寻结果,却忘记了最初的目的。 生活重回正轨,Walter 找到了底片并交到了公司。 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Walter 依然是那个失业的中年男人。 但是,Walter 不再继续自己的白日梦。 拿完照片直接怒怼上司,而不只是在自己的意淫中泄愤。 在路上偶遇女神,直接表达好感,而不是支支吾吾。 最终,顺利牵手女神。 至于那张神秘的25号底片,在路边的杂志摊上,得到了揭晓。 意料之外又仿佛情理之中,杂志的最后一期封面,应该属于那些一心热爱并愿为之付诸努力的人。 经历了一切奔波的Walter,看到最终的这张底片,感慨万千之余并没有过多的驻足停留。女神问她是否要买一本,他说不用,或许待会他会回来买一本。 但我想,他或许不会了。 这样的时刻,就只要静静的享受就好了,就享受那当下瞬间的幸福与美好就足够了。 其实这部电影的题材并不算出彩,甚至可以说有点老套,励志的鸡汤,加上奇幻冒险的元素。 但我觉得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里面的每一帧,都可以是你的人生。 当你觉得生活充满了困难险阻,没有关系,你要相信,通向山顶的道路总是崎岖难平的; 当你极尽全力去追寻一样东西而不可得,或许那是上帝对你的另一种考验,当你得到时,也就更加惊喜与珍惜; 或许你行至半途环顾身边却发现只剩下自己一人,你要知道,人生终归是一场一个人的旅行,你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历险回来的Walter,并没有因此走上人生巅峰,还是那个被炒了的中年人。但是他明显的变得不一样了,走出去或者对你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但肯定能在你心中埋下不一样的种子。让你收获勇气,去面对生命中的困难。 正如电影里所说: 或许生活从来都是琐碎而不易的,每个人都承受着压力,面临难题,但你是否还记得自己做过的白日梦,是否还有勇气去追逐? 只有了解了生活背后的真实,才能更好的去享受每个生活的瞬间。 不一定非要说走就走的刺激冒险,只是遵循你的心,去完成那些深藏在心的梦。 去体会那不曾有过的经历,见过不同的风景,然后享受那比幻想更加充满魅力与奇幻的生活吧。
开始试着写观后感,毕竟书读的少,电影还是要看的。只是一个字一个字连在一起,表达意思。 从《白日梦想家》(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开始,输入关键词:关于旅行的电影,找了这个听起来不错的名字,有点草率。 但看完后,感觉还好,没有浪费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关于梦想,或者关于旅行。总有些路要绕,总有些梦要做。 对于Walter Mitty(Ben Stiller饰)来说亦是如此,相较于梦想,更准确得来说:他更喜欢幻想,胆小怯懦只会幻想和心意的女士的表白,只会幻想揍上司一顿,一切都是这个中规中矩工作了十六年的男人的白日梦。 改变源自一个奇葩摄影师,一张必须用来做封面的25号照片不翼而飞,Walter为了保住饭碗踏上了找人的路途,从格陵兰岛到冰岛,从大海到火山,再到阿富汗也门,相较于旅行,更像是沃特历险记,比如说斗鲨鱼,躲火山,徒步爬山,被拘留。 接下来的剧情如果是男主角从此 找到人生目标远离烦人的生活环游世界 等等,那就有些超现实了。事实是Walter在绕了一大圈终于找到就躺在自己钱包里的25号照片后,公司破产,他还是被解雇了,妈妈的钢琴还是没有被赎回来, 梦想落地,还是一地现实 。但他终于有勇气表白,终于捧场看妹妹表演,而破产的LIFE的最后一期杂志封面25号照片,原来就是自己工作的样子,封面上写Dedicated to the people who made it,像是告别16年工作的一份礼物,也像是另一个开端。一地鸡毛的现实总有出其不意的惊喜。 所以,你看,所有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爱过的人终会相遇。 有人说:发现自己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其实原点没变,但出走归来的你已经变了。 就像walter,所有绕过的路和做过的梦,潜移默化让他学会了勇敢,学会了说出爱,在现实中的他还是那个他,只不过更好了而已。 这是旅行和梦想的意义吗?插曲《Stay alive》 ------Jose´ Gonza´lez There’s a rhythm in rush these daysWhere the lights don’t move and the colordon’t fade Leaves you empty with nothing but dreams We’ll do whatever just to stay alive. Stay alive 很积极的歌词,但并没有唱出来放荡不羁的模样,很平静,像一个成熟的男人随口哼唱出来的样子,谁说年少就要轻狂? 说走就走的旅行太仓促,一地鸡毛的现实太真实。 但也许在朝九晚五的某个失眠的深夜,你爬起来插上耳机,听完这一首歌,你或睡去,但心中依有波澜,你也仍是少年。 少年,有时间的话,我们就出去走走吧。
链接:
《白日梦想家》是由本·斯蒂勒执导的奇幻剧情片。本·斯蒂勒,克里斯汀·韦格,西恩·潘领衔主演。影片于2013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本·斯蒂勒所饰演的男主角穿行在现实和自己的白日梦里,最终踏上一场真正的人生大冒险, 并与女主角克里斯汀·韦格展开一场绝妙的浪漫奇缘。
本斯蒂勒2013年作品。年逾不惑的男主角,面临失业,为了找到No.25底片,踏上了寻找摄影师Sean之旅。A寻找肖恩。 就像悬疑片一般,给出了三张照片的线索。通过第一张照片,到了冰岛。第二张照片,到了格陵兰岛。第三张照片,到了喜马拉雅山阿富汗境内。肖恩本身就是个传奇,能找到肖恩更是传奇。在喜马拉雅,看到雪豹,沃特问他什么时候拍摄,肖恩是这样回答的:“Sometimes I don't. If I like a moment, for me, personally, 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I just want to stay in it.” Stay in it,沉浸其中,享受过程。肖恩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会远离一切通讯系统,独自行走在世界各地。《世说新语》里,刘义庆在任诞第47篇里记录了王徽之雪夜访戴安道,即到而返的小故事。“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洒脱者行洒脱事。 沃特与婚恋网站客服的交流,填写简历的过程也很有趣。从一开始,在been there, done that一栏中完全空白,到最后他在自己的resume上写满整页。可能我们乍看到这样的简历会觉得匪夷所思,但看完整个故事,这样的经历又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寻找肖恩,就是跳出生活框框的过程。俗话说,种树的最好时间是二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对于已经习惯了打开word就将格式设定为标题黑色宋体二号,正文仿宋三号的人来说,伸出手,能触到诗和远方吗? B神秘的25号底片。 影片的最终,沃尔特找到了25号底片,在杂志出版前两天给了老板。他的前下属问他25号底片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他回答他没看。细想,他已经stay in it了,25号底片究竟是什么,还重要吗? 从他在冰岛,跳上一个醉酒的飞行员的直升机那一刻开始,在空无一人,火山即将喷发的小镇上滑板旅行,有种行走于云上的感觉。这是我在此片中最喜欢的一个桥段。 影片最终的HE,沃特鼓起勇气向女神求约,以25号底片结束。其实25号照片就是沃特自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LIFE杂志的最后一期封面上写着:献给多年来为了这本杂志默默奉献的员工。 仔细想来,沃特哪里又是个普通人呢?从事单调而枯燥的底片处理工作十六年,用他的话说:More than a million, may more, negatives have come through my office. I have never mislaid one.(我办公室经手的底片超过数百万张,一张都没有错过)。他为了一张找不到的25号底片,追到天涯海角,差不多就快上穷碧落下黄泉了。他为了母亲和妹妹,在父亲去世的那个周四,剃掉了象征个性的莫西干发型,去了和父亲一个名字的快餐店打工。在看到女神的前夫出现在女神家的时候,掉头而去,不再打扰。 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吗?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生活的温柔相待吗? C生活的真谛。 作为一本名叫LIFE的杂志,它的motto是: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 看见世界,身临其境, 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这就是生活的目的所在。 肖恩把这个motto刻在钱包上送给沃特,因为他相信沃特是笃信这一信条的践行者。沃特后来把这个钱包扔掉了,再后来,他又重新找到了这个钱包,连同钱包里的motto和25号底片。 生活的真谛就在这个钱包里,失而复得的东西最珍贵。我们寻找梦想的时候,也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我们经常只顾着看远方,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眼前的事。 整部影片娓娓道来,清新而不矫情,微带鸡汤。正应了那句话,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里侈谈梦想。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本大叔,是主演,也是导演,从博物馆跳出来,刷新了在我心中的形象。 唯一后遗症就是,好-想-去-冰-岛。
我不是一个愿意耗费能量去琢磨意象的人,所以更愿意接受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梵高众多的作品中,让我流泪的可能是那双沾满泥土的《一双鞋子》。如果不是海帆的推荐,我想我对《白日梦想家》这类无厘头的影片应该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海帆说:“很有内涵的一部影片,期待你写这部高分电影的影评,一个白日梦和脚踏实地的故事。”于是,我跟随电影的主人翁华特米提经历了从一场从梦想到现实的奇幻旅程。 华特米提是一名在《生活杂志》底片资产部的部门经理,十六年如一日的工作让他的生活非常单调,四十多岁了还只身一人,对他企图想要的爱情、想要做的事情、或想要说的话,只能通过白日梦来幻想。但华特对待自己的工作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就像他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开支一样,严谨而细致。华特负责的底片资产部经手的照片超过百万张,从来都没有出过错。这个梦想家在生活中显得很无能,他在茶水间得知自己喜欢的同事谢丽尔在一家相亲网站上挂出个人信息,他宁愿在网上点击“眨眼”,却没有勇气当面向她表白。但谢丽尔的对征婚的要求是冒险、勇敢、有创意,华特便将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具有冒险精神和穿墙走壁的英雄。 但因为他没有填写“去过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等信息,所以在网上没有办法点开“眨眼”。 就在华特想入非非时,他迎来了生命之中的两件并不愉快的事:一是他已经到了42岁的生日,却尚是一个单身;另一个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生活杂志》被并购并停刊。 并购过度期的经理泰德亨卓斯没有把第一次碰到就手里端着蛋糕和拿着玩具的华特放在眼里,但偏偏《生活杂志》的资深摄影师尚恩要求用他拍摄的25号底片作为最后一起杂志的封面。 尚恩在寄给华特的胶片时附上了一张卡片,表示25号是他最好的作品,他说这是生命的精髓,而且说25号作品超过他过去所有的作品,最后一期的封面也将超过往期所有的封面。与此同时,尚恩为感谢华特多年的合作,他寄给华特一个印有公司座右铭的皮夹子:“开拓视野,冲破险境;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但从尚恩寄来的胶片中找不到25号底片,华特和他的助手只找出了三张莫名其妙的图片:一张戴银戒指的大拇指、一个张水波纹的照片、还有一张看不出是什么物件上面的一个局部。实在是看不出这些照片有什么精彩之处。 距离最后一期《生活杂志》的印刷只有两周半的时间,25号底片到底在哪里呢?尚恩有没有寄出来?这三张照片也许是寻找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尚恩的线索,他们在冲洗出来的水波纹照片看到了有一艘船的名字:厄基斯纳克。华特又请谢丽尔帮他查找尚恩的地址,谢丽尔找到尚恩两个通信地址;一个是新泽西普林斯顿,另一个是格陵兰,并发现厄基斯纳克号就在格陵兰奴克。于是华特立即启程飞往格陵兰,他在一间尚恩收信的酒吧里发现了照片上的大拇指,这是曾经为尚恩送信、并送过尚恩的直升机驾驶员开飞机时被尚恩拍摄下来的大拇指,在幻想谢丽尔的为他演唱送行时他勇敢地跳上了喝得醉醺醺的驾驶员开动的直升机。 华特带着无线通讯设备和他自己的工具箱跳下直升机时,他却没有落到船上,而是跳进了汹涌的大海,他与鲨鱼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当厄基斯纳克号上的救生艇将他救起来时,他第一次从“白日梦”中醒来看到旁边真实的人,摸到真实的脸——这是真的,不错,这不是白日梦,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历险!然而,就在四小时前尚恩已经离开格陵兰去了冰岛,而华特还把直升机驾驶员交给他的无线通讯设备掉进了海里,无法与尚恩取得联系……奇怪的是,华特居然在厄基斯纳克号上吃到跟妈妈做的“小柑橘”味道一模一样的蛋糕,而在包的蛋糕的纸上有尚恩的摄影行程,于是,上岸后,他抢到唯一一辆自行车驶向了冰岛的路…… 在路上,华特再次幻想天空中的阵鸟群变成了正在看着他的谢丽尔,自行车撞到路标的柱子上,他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交通工具了,于是他开始一路奔跑…… 他终于找到了尚恩在包蛋糕的纸上写的地址:艾雅法拉冰盖,并且用自己的生日礼物——橡皮人换了一个滑板,还打听到尚恩飞机起飞的时间,于是,华特又开启了他的滑板之旅…… 就在他如风一样划过山间蜿蜒的高速公路来到埃格斯时,火山爆发的警报被拉响,他被拉上一辆搜救车,恰在这时,尚恩如同一只雄鹰站在直升机上从华特的头顶飞过…… 火山爆发的浓烟像一只野兽将汽车吞没,还好,他活着走出了冰岛,活着回到了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然而,他还是没有找到25号底片,也没有找到尚恩! 回到洛杉矶的华特面对的现实是谢丽尔被辞退,他将生日礼物换来的滑板送到谢丽尔家里,开门的却是一位男士……,他自己也因丢失25号底片被开除工作。几乎是万念俱灰,他将尚恩送给他的皮夹子扔进了垃圾桶。但这并没有让华特放弃对线索的追踪与对尚恩的寻找。现在,尚恩三张照片的谜底就剩最后一张某物件局部的照片没有找到线索了,华特对此无可奈何。真相清晰之前,总是如此没有逻辑。就在华特手里拿着那张图片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发现他手里的照片居然是妈妈钢琴的局部。原来,尚恩曾经来过华特家里,并了解他的生活习惯与作息时间,而华特对此竟一无所知。他在跟妈妈讲述那张包蛋糕的纸上尚恩的摄影行程时,妈妈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尚恩要去的地方不是“巫男”而是“军阀”,还告诉他蛋糕可以疏通军阀的要塞。 于是,他带上父亲留给他却从来不曾用过的旅行包和两个助手开启了喜玛拉山之旅,并到达海拔1万8千米的雪山,就在这里,华特见到了他千辛万苦寻找的尚恩,他一个人在山顶上拍雪豹。原来,25号底片根本就是尚恩送给华特的一个礼物:他放在送给华特的皮夹里面!这就是尚恩的风格,他发现美丽的事物不想引人注意,他感受一些事情的过程,不动声色。他甚至不一定用机器去记录,而是享受那个美丽的时刻。他没有告诉华特那张底片的内容,也迟迟没有按下快门,“有的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欢一个时刻,我是说我个人喜欢时,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享受当下,享受现在,时刻过了就过了。” 只是,华特扔掉了皮夹子,而尚恩始终没有告诉他25号底片的内容。老天,25号底片到底是什么?最好的作品?生命的精髓? 回到家里的华特不得不卖掉妈妈的钢琴,并寻求新的工作岗位。华特的妈妈对儿子卖掉丈夫送给她的钢琴并不心痛,但却特别细心地帮儿子收藏着那些看起来并不值钱的东西:丈夫留给儿子的旅行包以及放在旅行包里的旅行笔记本等小东西;儿子扔在垃圾桶的皮夹也被她收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拥有!距离最后一期《生活杂志》印刷还有两天时间,当华特终于从妈妈手里接过皮夹子,取出尚恩送给他的25号底片时,他却已经不关心照片的内容,而是直接送给了泰德。他告诉泰德,那些被他赶走的人是因为相信杂志的座右铭才来的,他们成就了这本杂志,希望他尊重这些人。终于,华特收到了来自谢丽尔儿子的感谢信,并消除误会真正牵起了谢丽尔的手; 终于,华特看见在书刊杂志市场最后一本《生活杂志》,而封面居然是:“最终刊:献给造就本杂志的人”,而图片居然是华特! 这就是25号底片的谜底,它是关于生活的意义:是视野,是看见,是彼此贴近,是所经历的那一时刻,是成就事情却并不想引人注目的美丽!这,是生命的精髓。除了故事情节始终围绕25号底片这一悬念引人入胜,这部电影的画面、音乐带来的视听享受也是不容错过的,特别是华特骑自行车、奔跑、滑板从在高速公路上经过,自然风景非常壮观,但人物却一点都不渺小,就像电影台词中说得最多的一句台词:酷! 而本·斯蒂勒所扮演的华特表情丰富,对人物性格拿捏的十分精准,从一个白日梦想家发呆到在现实中经历险境,目光变得坚定而自信,整个过程仿佛见证一个人经历重大事情蜕变式的成长。电影《白日梦想家》是由本·斯蒂勒执导的奇幻剧情片。本·斯蒂勒,克里斯汀·韦格,西恩·潘领衔主演。影片于2013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豆瓣评分8.4分。我不是一个喜欢无厘头电影的人,这部电影很夸张,但内心的感受如此贴近,如此真实,足以让我为它流泪。
是加魔的……图片只有一小角。0v0貌似这次的封面是走清新风的。图片链接见参考资料,百度知道发链接向来有鸭梨希望这次顺利吧OTL。 -二次修改地址,这是今天刚看到的有字版的。有点模糊。
4月下的封面
44期的封面是芊芊和雪的。你上飒漫画的新浪博客就可以看了。44期的《美型》封面是雪的。我个人还是比较支持雪芊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有雷同不胜荣幸!我的回答希望你能采纳~谢谢!!!!!!
因为这部漫画也没有最新的推出了,而且内容看起来也不是特别的精彩了,因此只能宣布停售。
英格兰青年足总杯1次(1991年-1992年)青年足总杯亚军1次(1993年)欧洲青年足球锦标赛的冠军1次(1993年)英超联赛杯冠军1次(1994年)英超联赛冠军6次 (1995年-1996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1999年-2000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英格兰足总杯冠军2次(1995年-1996年、1998年-1999年)英格兰慈善盾冠军1次 (1997年)欧洲冠军联赛冠军1次(1998年-1999年)丰田杯冠军1次 (1999年)西班牙超级杯1次 (2003年)伯纳乌杯 3次(2003年—2005年—2006年)西班牙甲级联赛亚军1次(2004年)西班牙甲级联赛冠军1次(2006年-2007年)迪拜杯1次(2009年)美国职业大联盟总决赛亚军1次(2009年)美国职业大联盟西部决赛冠军2次(2009年— 2011年)美国职业大联盟总决赛冠军1次(2011年) 个人荣誉该校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1988年英格兰队长(2002年-2006年)金足奖候选人:(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2011)欧洲最佳球员(1999年)“天空体育/松下”最佳新人奖:1996年超级联赛8月最佳球员:1996年英超年度最佳新人:1997年荣获马特·巴斯比奖:1997年英格兰球员工会最佳青年球员:1997年英格兰职业运动员协会评选的98—99赛季英格兰超级联赛最佳阵容:1999年欧洲全明星阵容:1999年英超助攻王:1999年-2000年欧洲足球先生提名(票数第二):1999年英格兰足球先生:2000年国际足联世界足球先生评英格兰足球先生选第二名:1999年—2001年UEFA Club Player of the Year Finalist: 2001年《封面》杂志的首位运动员封面人物:2001年01--02赛季西部联盟最有价值球员:2001年-2002年BBC体育年度个人奖:2001年2001年度英国最佳运动员:2001年欧洲足球先生提名(票数第四):2001年欧洲足联年度最佳阵容:2001年《玛利·克莱尔》杂志的首位单独男性封面人物:2002年英格兰代表队年度最佳球员:2003年授予OBE(OfficeroftheOrderoftheBritishEmpire)奖:2003年欧洲足联年度最佳阵容:2003年西甲助攻王:2006年-2007年英国杰出人物奖:2007年ESPN发起的一年一度的“ESPY年度卓越体育表现奖” :2008年《男人健康》美国最佳体育运动员2008年百场名人堂人物:2008年选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形象大使之一:2008年BBC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0年曼联25年最佳阵容:2011年其他荣誉最佳型男:2005年海外运动员07-08赛季收入排行榜首位:2007年男人中的男人冠军:2007年男人中的男人亚军:2008年10最佳腹部首位:2008年吸金王第一:2008年英格兰十大队长第5:2008年富甲足坛首位:2008年青少年最佳榜样:2009年体坛20大赚钱机器第1:2009年吸金王第一:2009年英超十大标杆球星第9:2009年英球员财富20强首位:2010年(1.25亿)2009年足坛收入榜第二位:2010年影响力TOP体育明星英国名人首位:2010年教练组成员:2010年最性感50位男性21位:2010年英格兰足坛十大补时绝杀第5位:2010年体坛20大赚钱机器第3:2010年现役25大任意球大师第1:2010年吸金王第二:2010年英格兰史上五大巨星转会第5位:2010年现役25大任意球大师第3:2011年2010全球收入最高的足球运动员:2011年《福布斯》2011球员收入榜首位:2011年全球最性感男士第1:2011美国版《名利场》评为年度最佳着装先生:2011年《星期天泰晤士报》2011年度英国体育人物富豪榜首位:2011年详细你可以看-大卫·贝克汉姆的百科:
英文全名:Adam Mitchel Lambert 中文译名:亚当·兰伯特 生日:1982.01.29 身高:6英尺1英寸/185.4厘米 体重:170磅/77千克 家乡:San Diego Rancho Penasquitos ,CA 现居地:Hollywood,CA 小学:Deer Canyon Elementary School 中学:Mesa Verde Middle School 高中:Mt. Carmel High School 经历: Adam从10起就开始登台表演。 在学校期间参加过剧院,合唱队,和学校的爵士乐团。 参加过圣地亚哥的Lyceum Theater制作的“You're a Good Man, Charlie Brown”. 在柯达剧院出演过“The Ten Commandmets(十诫)”音乐剧,据国外专业媒体报道,虽然这部剧本身饱受批评,但Adam出色的表演还是为他赢得了“全剧亮点和最佳”的评论。 是音乐剧“Wicked”巡演和洛杉矶阵容中的Fiyero的B角。 曾经组建过名为“The Citizen Vein”的乐队 自2004开始,经常性地在“the Zodiac Show”上演出。 经常在“the Upright Cabaret”上演出。 2009年 参加美国FOX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比赛,惜败亚军,也是美国偶像历史上首个关注度和搜索率远超冠军的亚军选手。 2009年6月,荣登“滚石”音乐杂志封面。
.TIME时代 美国1923年创刊即便是它在今年的美国“国家期刊奖”中一个提名也没有获得,话语惯性与品牌传统以及以红框构成的各式封面积累仍然维系着《时代》的地位。的确,品质沉淀是这本至尊杂志的最可贵底蕴,每年年底的“年度风云人物”评选也许永远都是其最荣耀的时刻。.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杂志 美国1888年创刊财力物力惊人并不是造就《国家地理杂志》殿堂的根本,不懈的职业态度与拓展性极大地推动了这本超级王牌杂志发展,国家地理频道以及众多衍生产品共同织造着其殿堂的不断扩充。新作“泳衣百年”特刊,显示其锐意改革切合时下市场的难得新派作风。.Newsweek新闻周刊 美国1933年创刊相信没有人会忽视这本新闻杂志这两年在新闻报道上作出的富有开拓性的贡献,独家、周密、侧击、旁敲、独到、新知等各种报道模式层出不穷,市场上更积极地开拓着远东市场,学术上在美国期刊奖中屡有斩获,影响力正飞跃提升。.DER SPIEGEL明镜 德国1947年创刊德国最主流最代表德国的时事期刊,绝妙之处是,即便是老牌时事杂志,仍然会保持对新生领域报道题材关注的敏感,如今已是人们在感知美国时事期刊之外,另外一家最须知道的声音。.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美国1948年创刊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由于其过于注重美本土事件报道及海外推广策略的失误,在外之影响力一直有限。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其每年耗尽心机制作的“美国最佳大学榜”,因其权威地位和切入美国教育业已成为每年的一件盛事。.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纽约时报杂志 美国虽自称为《纽约时报》星期天的最佳搭配品,其实已经是一本独立于日报,而且操作得非常出色的时事生活杂志,把时事题材融合于生活中之功力惊人,每期在封面报道制作上便常常挖空心思,犀利之处是往往能在各类常规时事封面报道中出人意表。.The Atlantic大西洋月刊 美国1857年创刊正因为是“美国理想的代言人”以及美国最受尊敬的杂志,这本月刊是“美国期刊奖”的常客,今年则再次获取“杰出杂志奖”(发行量50万到100万册类别)。只是除了美国地区及亲美派,这本杂志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毫无意义。.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远东经济评论 中国香港这本财经杂志比较于《财富》、《福布斯》的唯一长处便是:它真正地扎根于亚太经济,对亚洲国家的财经政策发表的报道与言论不无影响力。杂志随着亚洲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增加其话语势力。.Slate美国1996年创刊slate.msn.com一本神奇的网络杂志。其编辑及专栏作者基于网络平台而进行的操作方式非常符合网络精神,如今已经建成全球独家最丰富的评论网络及时政漫画网络,尽管身为微软旗下一员,目前为止仍然显示其独立性,今年更以网络杂志身份获得“美国期刊奖”最佳网站奖。.The Weekly Standard标准周刊 美国1995年创刊 美国保守派媒体旗舰,自称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保守主义的“理智继承人”,更因为共和党执政和小布什政府的推崇,在美国外交政策方面话语权极大,自恃是“美国外交主流策略”的《标准周刊》已经成为如今极有政策权势的杂志。.The Nation国家 美国1865年创刊 令人印象深刻的简约型封面是它无约束的特质外表,带上自由派内核的它一直是美国无党派政治舆论的堡垒,2003年更以犀利语言的专栏击败《纽约客》夺取“美国期刊奖”最佳专栏奖。.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1896年创刊一本在出版界和学术界享有盛名的刊物,凭借母体《纽约时报》的气质,继续以“公正无偏”的招牌开拓时报传奇,其在1942年便制定的“畅销书排行榜”实际上已经主宰业内命脉,1896年便创办的“百年传奇”更是这本已被人挖苦为“无味书评”的最珍贵资本。.Focus焦点 德国1993年创刊与《明镜》、《明星》并列德国三大时事新闻杂志,为弗戈媒体集团旗下拳头杂志。Focus在长期的“三国”竞争中积累了相当成功的经验:创立意大利Focus在欧洲建立声音同一通道,制作德国大学排行创办杂志奖学金等都是其妙着。.New York纽约杂志 美国1968年创刊蜚声纽约并一直受落于纽约人和新移民,这本杂志唯一做的事情是“如何在纽约生存”,与纽约地铁的合作更显其眼光独到。《纽约》专注于城市导航所达到的登峰造极功力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同行引为楷模。.Maclean's麦克林斯 加拿大1950年创刊这本杂志是政治弱势国家打造新闻杂志品牌之榜样,在一定程度上,Maclean's充当着加拿大在时事杂志领域的门脸。定位于“关乎加拿大人的一切”的Maclean's在今年对SARS的报道上,便先于北美邻居的美国时事杂志同行,甚至还早于更早爆发的中国。.New Republic新共和 美国1914年创刊带上自由派色彩的《新共和》是全美话语权力极高的“意见杂志”。可惜近年频频出现领导层更迭,更爆发副主编文章报道失实丑闻,不仅导致言论作家的流失影响杂志品质,名声亦在下跌。.FORTUNE财富 美国1930年创刊为全球人熟知的两个杂志运营品牌“财富论坛”和“500强”仍然在继续维持着它们在财经领域的话语霸权。杂志本体操作得仍然让人看不出其有任何老态,即便是在前些年那些锐意改变一切的新经济杂志面前,《财富》仍然保持着可贵的新鲜。.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 英国1843年创刊其严谨作风已使其成为这个时代最值得信赖的政经观察家。在全球范围内搭建的观察员队伍素质超群,并在其每年年初发布的全年预测中组成强大的战线;组建各种研究工作机构监测各个经济地区的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在散布着这本杂志的话语权。.WIRED连线 美国1993年创刊曾经被视为是新经济杂志一员的《WIRED》如今证明了它更重大的贡献在于培养了一大帮“技术派”,这本杂志崇尚无线技术及数码并长期坚持此道,实在值得大批数码热血青年的热烈追捧,文化评论家已经把它等同于1960年代由《滚石》带动的一代。.Forbes福布斯 美国1917年创刊以人为报道造榜之脉的Forbes,一个“富豪榜”足以让这本杂志大吃四方。其近年最惹人注目的是在亚太地区声音的增强,热衷于“中国富豪榜”的发布及“全球CEO(首席执行官)会议”,瞄准香港更显示其司马昭之心。.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 美国1928年创刊仍然是商业界最权威的声音,前几年最杰出的贡献是创造了“新经济”的“伟大”概念。《商业周刊》作为美国工商界的最权威刊物,不可避免地与工商界之命运联系起来共荣共辱,也许正是因为经济的低迷导致杂志自身声音的微弱。.Time Out英国1968年创刊它与超级城市相互寄生,35年的创办历程,以实用、专业、权威与切入城市生活的命脉作风逐步占据全球超级城市的首席城市生活指南杂志地位。今年,Time Out杀入北京,更显示其影响力开拓的步伐。.BUSINESS 2.0商业2.0美国1998年创刊“2.0”这个名字组合实在妙绝,难怪在当年会被评为“新经济媒体第一黑马”,2001年借以时代华纳并购机会与eCompany后,全新版本向传统商业报道回归,并以擅长传统企业与新技术企业之间的融合报道充当了中介角色,恰恰非常受落。.money金钱 美国1972年创刊时代华纳在理财领域的唯一杂志,与同门《财富》专做知名人物明显区别的是,《金钱》注重报道普通人,提供最独到最合理的理财服务指南,在理财本领更显重要的今时今日,大玩股票、基金投资方略的《金钱》,话语权已不只存于荷包。
国际上的知名时尚杂志有:《瑞丽》《世界时装之苑》《时尚》《服饰美容》《昕薇》《米娜》《大都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