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关于蓝牙的毕业论文

关于蓝牙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蓝牙的毕业论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参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技术也一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无线网络技术论文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就蓝牙在无线接入方面的应用做一探讨,并简要介绍CSR(CambridgeSiliconRadio)公司单片蓝牙产品BlueCoreTM01。

关键词: 蓝牙;无线通信;数据;PSTN

BluetoothSolutionSchemeWirelessConnection

Abstract:ThisarticledescribesthestudyofapplicationofBluetoothinwirelessconnection,andsimplyintroducesCSR′sbluetoothsingle-chip-BlueCoreTM01.

Keywords:bluetooth;wirelesscommunication;data;PSTN

1引言

蓝牙技术是用微波无线通信技术取代数据电缆来完成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短距离通信的一种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可以将需要数据和语音通信的各个设备之间联成一个Piconet网(即微微网),或将几个Piconet网进一步互连,组成一个更大的Scatternet网(即分布式网络)。蓝牙的PSTN无线接入点使用现有的网络电话机为载体,做开发性预言。他使得手机用户通过固定电话网络实现信号连接,既而让广大的手机用户同时成为固定电话网的用户。对手机用户来说,在解决移动电话网信号问题的同时,又可以降低手机用户的通信费用;对于固定电话运营商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话费收益。本方案的创新点有几点:

(1)取代大量的短程连接所用的电缆,尤其是电缆无法到达的地方,蓝牙具有更大的优势。

(2)使得计算机可以通过蓝牙的PSTN无线接入点无线上网,同时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3)实现了蓝牙规范的`内部电话系统(IntercomProfile)应用协议栈,使得蓝牙PSTN无线接入点能够与网络中的各个蓝牙手机进行内部电话通信。

(4)由于方案设计是按照蓝牙技术标准设计,所以兼容符合蓝牙标准的蓝牙手机,适配器等相关蓝牙产品。

2BC01芯片和开发工具Bluelab介绍

BC01(BlueCore01)是CSR(CambridgeSiliconRadio)公司设计的一款单片蓝牙产品,他集无线设备、微处理器及基带电路于一体,采用标准的0.35μm的CMOS工艺。通过外置的存有蓝牙协议的FlashROM,可提供完全兼容的数据和语音通信。经过优化设计,所需的外部RF元件很少,允许主板的快速设计。因此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短的产品面市时间。

其主要特点如下:

(1)符合BluetoothV1.1规范。

(2)带有USB和UART主接口。

(3)可编程的PCM接口,支持13b8kss-1的双向串行的同步语音传输。

(4)内含的数字转换器,可进行线性PCM(脉冲编码调制)、A律PCM、μ律PCM和CVSD(连续变化斜率增量调制)间的相互转换,编解符合高至HCI层的蓝牙控制协议。

(5)采用单电源3.15V供电,支持PART,SNIFF,HOLD多种节电模式。

(6)支持所有的包类型和多达7个从设备的Piconet。

(7)芯片内含链路控制、链路管理、HCI以及可选的L2CAP,RFCOMM,SDP多层软件协议栈,可直接使用。

(8)提供VM(VirtualMachine)机制。内嵌16b的RISC微处理器,运行协议栈的同时还可以运行下载到FlashROM中的用户程序,实现真正意义的单芯片。

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Bluelab是专门针对Bluecore的仿真开发系统,他在PC上模拟Bluecore01的环境,从而方便开发基于Bluecore01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他包括了compiler,emulator/debugger,documentation以及一些源代码例子。Bluelab还提供了蓝牙协议栈Bluestack,支持SDP,L2CAP和RFCOMM等高层协议。用户可以通过UART/USB接口来调用Bluestack,也可以通过VM来访问Bluestack。

3系统方案设计

整个系统分为前端数据处理和PC端数据管理2大部分。前端数据处理框图如图2所示。

蓝牙ISDN接入点的空中无线接口为蓝牙,有线接口有:RJ11,ISDN的S/T接口、USB数据接口。S口收发器能够提供CCITT关于ISDNS/T参考点的I.430建议要求的功能,支持192kb/s的4线平衡传输方式的全双工数据收发。由于BC01内部资源及引脚有限,单片机80C196主要完成控制和协调各模块的工作,处理D信道信令和收发、B信道数据收发、外部中断申请,并且通过各种接口与蓝牙模块进行通信。SLIC模块主要提供语音信号的数模、模数转换、A律/μ律压缩PCM编解码等功能,并具备产生和控制各种信号音的功能。蓝牙模块主要实现蓝牙功能,并且提供了符合蓝牙规范的空中接口。他集成了各种需要的蓝牙协议(包括CTP应用协议栈、内部电话应用协议栈)以及管理程序。

为了形成蓝牙Piconet网络化管理,将PC端的数据管理作为Piconet主设备,而前端的数据处理作为从设备。整体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连接PC的BC01作为MASTER,他会自动搜索查询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将其作为SLAVE加入Piconet网,因为每块SLAVE都有惟一的BD_ADDR(BluetoothDeviceAddress),因此MASTER可以区别每一个SLAVE并对其进行控制。

4软件结构

软件设计是基于L2CAP层进行开发,SLAVE的功能是接受MASTER的查询、连接请求,或查询到已存在的Piconet后,将自己加入Piconet。SLAVE的功能简单,全部程序代码可以放在单片机80C196的FlashROM中运行。MASTER由于要负责管理整个Piconet,对各个SLAVE进行控制和管理,BC01提供的资源已不能满足。因此将L2CAP协议层以上的软件放在PC上运行,与PC采用HCI层接口。软件结构如图4所示。

5结语

在无线接入现场应用中,中心控制节点与各个无线接入的距离在100m以内。目前大功率的蓝牙芯片已经可以达到100m的覆盖范围,完全满足实际应用。此套方案的实验室联机调试已经完成,达到初步设计要求。下一步是将此套方案应用到实际的无线接入现场,进行现场调试,对系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金纯,许光辰,孙睿.蓝牙技术[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SpecificationoftheBluetoothsystermVersion1.1A.26July,1999.

[3]徐爱钧.单片机高级语言C51Windows环境编程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KrulinskiDJ.ProgrammingMicrosoftVisualC++6.0技术内幕[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既然你是学通讯工程的就应该明白蓝牙和四轮定位没有什么关系的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四轮定位上所采用的蓝牙对整个世界通讯格局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即使是世界上所有的四轮定位都采用蓝牙技术,那也远远比不上其他诸如手机等产业的一个零头。另一方面,就四轮定位本身而言它的定位是一个测量检测工具,而不是作为数据交换通讯而存在的,使不使用蓝牙并不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蓝牙也并不是最适合四轮定位的通讯技术,其他的诸如Zigbee等都要比蓝牙更加适合。所以 我的建议是阁下还是换个题目吧---------------------------------------------------------------------------------------------------------------------------------------------------四轮定位仪有四个测量头和一个电脑,四个测量头都需要把自己的数据发给电脑上的操作软件,而软件也会把操作指令发给测量头。由于蓝牙本身被设计为点对点数据通讯,所以要实现电脑1对4测量头的通讯就很困难,所以现在的四轮定位就把通讯分成了两块,四轮定位测量头之间通过红外通讯把所有的数据传到其中的一只测量头上,然后这只测量头通过蓝牙和电脑通讯,这样就完成了所有的数据通讯,这里的蓝牙是1对1的。当然国内也有采用2对2通讯的,其基本原理也是一样的。-------------------------------------------------------------------------------如上

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蓝牙科技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蓝牙定位测量

[摘要] 该文描述了一种基于蓝牙的无线室内定位测量系统。一般蓝牙工作使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进行自动发射功率控制以保证稳定的信噪比。取消反馈系统,并应用RSSI产生一系列新的测试 方法 。系统使用安装在一个单元内的视距无线传播模型,测算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该系统设计、运行和测试结果证实, 在存在多径干扰条件下,测量范围平均绝对误差可以达到1.2m。

[关键词] 蓝牙 定位测量 RSSI

1 简述

精确度大约1m的蓝牙室内定位测量将有助于扩大新的定位服务(LBS)范围。这些服务包括医用定位服务,具有无线传感器的计算机网络,移动数据探测和跟踪系统,用于安全用途的室内电子地图和具有定位识别的智能装置。

室内定位测量需要发展新技术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要求视距内有4颗卫星以保证精确3-D定位,因此无法室内应用。无绳电话定位系统精确度只有大约100m。室内短距离(10米半径)内,无线电单元可用于测量位置,基于单元识别,但要求安装许多固定、均距的单元以覆盖给定区域。

蓝牙室内定位测量系统工作描述:在一个室内无线电单元内进行接收功率测量,它常用于跟踪固定基准蓝牙发射器和存在多径干扰的视距信道的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2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定位测量

在蓝牙装置中,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数值通常用于使发射功率最小化,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噪比的信号。在本系统中反馈系统停止工作,发射机(发射功率PTX)和接收机之间距离能通过使用RSSI测量装置和一个无线电传播模型计算得出。

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室内定位系统。而 其它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都不适用,如到达角度(AOA)法,到达时间(TOA)法,和到达时差(TDOA)法。第一种:AOA法,要求有一个特殊天线阵列用于测量接收信号的角度,成本高昂而且仅适用于专用系统。使用扫描技术要求系统有精确的时钟。便携式设备时钟精确度为1μs,但1m的定位误差要求时钟精确度应达到3ns。

这里使用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其公式如下:

PRX=PTX+GTX+GRX+20log(c/4лf)-10n�(d)(1)

= PTX+GTX+GRX-40.2-10n�(d)(2)

其中:PRX是接收功率;PTX是发射功率(dB);GRX和GTX是天线增益(dBi);c是光速(3.0x108m/s);f是中心频率(2.44GHz);n是衰减因素(在自由空间为2);d是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m)。

蓝牙系统中使用RSSI直接测量接收功率,由一个内置微处理器将数据 报告 数字指示器。使用该装置,RSSI和接收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

图1 RSSI与接收功率PRX 关系曲线

分析图1,可以得到RSSI和接收功率PRX关系如下:

PRX =-40dBm+RSSI, RSSI>0dB

-60dBm PRX≤-60dBm+RSSI,0>RSSI>-10dB

PRX≤-62dBm,RSSI=-10dB

因此,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d满足下列公式:

d=10[( PTX-40.2-PRX +G)/10n](4)

这里,PRX是测得的RSSI值经过公式(3)计算得出,总天线增益G= GTX+GRX

3 系统构成

该定位系统使用商业化的蓝牙开发套件构成。以个人电脑PC作为蓝牙主机,控制蓝牙模块,如图2所示。

定位应用在射频指令行接口(RFCLI)上完成,指令行起到容许用户控制和接入各种蓝牙软件层的作用。软件层分为主计算机界面(HCI)和蓝牙装置。主机通过通用异步接收/发射(UART)进行有线连接控制。板上的UART(HCI硬件接口)控制基带和射频层。

图2 主机和蓝牙装置之间硬件连接

一个基准发射器与便携式接收机进行通讯联系。首先应禁止蓝牙芯片对功率的控制功能。这样做将阻止两设备交换功率控制信息而保持接收功率在其限定范围内(将导致RSSI读值结果为0)。

测量在两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

无回声室测量。

在无回声室的测量中,确定天线增益G。测量装置设计模拟自由空间环境,频率范围为2~40GHz,衰减因素n=2.0,多径干扰可忽略。天线放置高度为0.6m,天线之间最大距离3m。

天线增益G见公式(4),因为其他变量已知,通过计算确定G的平均值是-4.8dBi。

办公环境测量

在办公室环境中,使用两试验基准线进行RSSI测量,距离增量为0.1m

图3 测量布置图

办公室内存在金属反射波,产生多路干扰。桌椅同样含有金属零部件。

在基线1,天线放置高度恒定为1.05m。在基线2,天线放置高度恒定为0.6m。初步测量显示,设备放置距离地板高度不同,对测量数据有一点影响。

两天线放置在固定的方向和高度,两者在视距范围内,按0.1m分段。利用射频通信(RFCOMM)协议产生一双工无线链路。使用频谱分析仪进行校准11个不同的发射功率:+2.9,+1.2,0.0,-1.4,-3.8,-6.2,-8.5,-10.3,-14.1,-17.1和-19.1dBm。

针对以上11个报告的基准发射功率,便携式接收机读出相对应的RSSI数值。 假如RSSI值非0,每个均测量20次RSSI值, 记录RSSI平均值。这些测量数据,每个均有一个随机载频,频率范围分布在蓝牙带宽(2.4000―2.4835GHz)之间。假如RSSI数值为0,无接收数据记录,选择不同的发射功率。所有11个发射功率均应进行试验。

分段距离每次递增0.1m,至最大值6.8m。

对应11个接收的RSSI值,PRxi在每个分段距离均优化到最大发射功率,PTx1=2.9dBm。实际发射功率和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异值Pdiff=(PTx1一PTxi)(dB),信道与功率呈线性关系,所以通过增加Pdiff将接收到的RSSI值RRxi优化到一恒定发射功率上。

RRxi=PTxi+ Pdiff=PRxi+(PTX1-PTxi)(5)

使用公式(3)和(5)得出:

-40+RSSIi+(PTX1-PTxi), RSSIi > 0dB

RRxi= -60+RSSIi+(PTX1-PTxi),RSSIi�0dB,(6)

数据为空,RSSIi = 0dB 或RSSIi =-10dB

对于接收功率指示器,RRX对应非0时的RSSI数据,由下式给定

11

RRX= 1/x∑RRxi (7)

i=1

图4 接收功率RRX 与距离d关系曲线

(标准化发射功率=2.9dBm)

4 结果

4.1 接收功率和距离

优化后的接收功率数值RRX对应相应分段距

离d,d是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基线1和2在办公环境的测量结果如图4。

图4显示了多径衰减的影响结果,两测量曲线的振幅均随距离增加而减少。而基线1和2位于办公室的不同位置,测量定位的衰减干扰是不同的。

通过传播模型预测RRx的理论数值,其中PTx=2.9dBm, n=2,G=-4.82 dBi。

距离d的平均绝对误差{公式(4)计算,PTx=2.9dBm, n=2,G=-4.82 dBi},对于实际距离和标准偏差如下。

表1 绝对误差和标准偏差

基线1 基线2

平均绝对误差 (m) 0.91 1.31

标准偏差 (m) 0.95 1.30

4.2 讨论

基于RSSI的蓝牙定位系统测量精度取决以下三因素:

4.2.1 精确的接收功率指示器

蓝牙规格中定义的RSSI值不是专门设计用于测量接收功率(dB)。而RRX作为接收功率指示,可用于距离估算。接收功率测量误差通过利用多路的、优化的发射功率求平均值进行最小化。

4.2.2 在传播模型中正确选择衰减因素和天线增益G。

线性调节分析用于决定衰减因素n和天线增益G,(n=2.15,G=-5.34dBi)。这些校正过的数据用在传播模型中,位置精确度将提高约10%。

4.2.3 减小多径干涉的影响

接收功率和距离关系曲线(见图4),显示两测量设备测试值对理论值的波动和偏差。该图显示了进行时域、频率和发射功率平均后的测量结果。

5 结论

在视距(LOS)无线传播模型中,利用一个简单单元,通过禁止蓝牙(自动)传播功率控制的功能,实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值应用于定位测量。

该技术表明可降低平均绝对定位误差到1.2m。这适合于大多室内定位服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强烈的多径干扰下,定位误差仍然存在。绝对位置估算需要平均一系列接近的空间位置以增加可信度。

将来工作可能包括在非LOS条件下完成评价系统。利用三角测量可给出在二维平面上的精确定位信息。

参考文献

[1] A. Harder, L. Song and Y. Wang, Towards an indoor location system using RF singnal strengh in IEEE802.11,(April 2005).

[2] Sheng Zhou and John Pollard, Position Measurement Using Bluetooth in IEEE0098/3036/06,(May 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蓝牙科技论文

蓝牙技术相关的毕业论文

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蓝牙科技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蓝牙定位测量

[摘要] 该文描述了一种基于蓝牙的无线室内定位测量系统。一般蓝牙工作使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进行自动发射功率控制以保证稳定的信噪比。取消反馈系统,并应用RSSI产生一系列新的测试 方法 。系统使用安装在一个单元内的视距无线传播模型,测算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该系统设计、运行和测试结果证实, 在存在多径干扰条件下,测量范围平均绝对误差可以达到1.2m。

[关键词] 蓝牙 定位测量 RSSI

1 简述

精确度大约1m的蓝牙室内定位测量将有助于扩大新的定位服务(LBS)范围。这些服务包括医用定位服务,具有无线传感器的计算机网络,移动数据探测和跟踪系统,用于安全用途的室内电子地图和具有定位识别的智能装置。

室内定位测量需要发展新技术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要求视距内有4颗卫星以保证精确3-D定位,因此无法室内应用。无绳电话定位系统精确度只有大约100m。室内短距离(10米半径)内,无线电单元可用于测量位置,基于单元识别,但要求安装许多固定、均距的单元以覆盖给定区域。

蓝牙室内定位测量系统工作描述:在一个室内无线电单元内进行接收功率测量,它常用于跟踪固定基准蓝牙发射器和存在多径干扰的视距信道的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2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定位测量

在蓝牙装置中,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数值通常用于使发射功率最小化,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噪比的信号。在本系统中反馈系统停止工作,发射机(发射功率PTX)和接收机之间距离能通过使用RSSI测量装置和一个无线电传播模型计算得出。

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室内定位系统。而 其它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都不适用,如到达角度(AOA)法,到达时间(TOA)法,和到达时差(TDOA)法。第一种:AOA法,要求有一个特殊天线阵列用于测量接收信号的角度,成本高昂而且仅适用于专用系统。使用扫描技术要求系统有精确的时钟。便携式设备时钟精确度为1μs,但1m的定位误差要求时钟精确度应达到3ns。

这里使用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其公式如下:

PRX=PTX+GTX+GRX+20log(c/4лf)-10n�(d)(1)

= PTX+GTX+GRX-40.2-10n�(d)(2)

其中:PRX是接收功率;PTX是发射功率(dB);GRX和GTX是天线增益(dBi);c是光速(3.0x108m/s);f是中心频率(2.44GHz);n是衰减因素(在自由空间为2);d是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m)。

蓝牙系统中使用RSSI直接测量接收功率,由一个内置微处理器将数据 报告 数字指示器。使用该装置,RSSI和接收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

图1 RSSI与接收功率PRX 关系曲线

分析图1,可以得到RSSI和接收功率PRX关系如下:

PRX =-40dBm+RSSI, RSSI>0dB

-60dBm PRX≤-60dBm+RSSI,0>RSSI>-10dB

PRX≤-62dBm,RSSI=-10dB

因此,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d满足下列公式:

d=10[( PTX-40.2-PRX +G)/10n](4)

这里,PRX是测得的RSSI值经过公式(3)计算得出,总天线增益G= GTX+GRX

3 系统构成

该定位系统使用商业化的蓝牙开发套件构成。以个人电脑PC作为蓝牙主机,控制蓝牙模块,如图2所示。

定位应用在射频指令行接口(RFCLI)上完成,指令行起到容许用户控制和接入各种蓝牙软件层的作用。软件层分为主计算机界面(HCI)和蓝牙装置。主机通过通用异步接收/发射(UART)进行有线连接控制。板上的UART(HCI硬件接口)控制基带和射频层。

图2 主机和蓝牙装置之间硬件连接

一个基准发射器与便携式接收机进行通讯联系。首先应禁止蓝牙芯片对功率的控制功能。这样做将阻止两设备交换功率控制信息而保持接收功率在其限定范围内(将导致RSSI读值结果为0)。

测量在两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

无回声室测量。

在无回声室的测量中,确定天线增益G。测量装置设计模拟自由空间环境,频率范围为2~40GHz,衰减因素n=2.0,多径干扰可忽略。天线放置高度为0.6m,天线之间最大距离3m。

天线增益G见公式(4),因为其他变量已知,通过计算确定G的平均值是-4.8dBi。

办公环境测量

在办公室环境中,使用两试验基准线进行RSSI测量,距离增量为0.1m

图3 测量布置图

办公室内存在金属反射波,产生多路干扰。桌椅同样含有金属零部件。

在基线1,天线放置高度恒定为1.05m。在基线2,天线放置高度恒定为0.6m。初步测量显示,设备放置距离地板高度不同,对测量数据有一点影响。

两天线放置在固定的方向和高度,两者在视距范围内,按0.1m分段。利用射频通信(RFCOMM)协议产生一双工无线链路。使用频谱分析仪进行校准11个不同的发射功率:+2.9,+1.2,0.0,-1.4,-3.8,-6.2,-8.5,-10.3,-14.1,-17.1和-19.1dBm。

针对以上11个报告的基准发射功率,便携式接收机读出相对应的RSSI数值。 假如RSSI值非0,每个均测量20次RSSI值, 记录RSSI平均值。这些测量数据,每个均有一个随机载频,频率范围分布在蓝牙带宽(2.4000―2.4835GHz)之间。假如RSSI数值为0,无接收数据记录,选择不同的发射功率。所有11个发射功率均应进行试验。

分段距离每次递增0.1m,至最大值6.8m。

对应11个接收的RSSI值,PRxi在每个分段距离均优化到最大发射功率,PTx1=2.9dBm。实际发射功率和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异值Pdiff=(PTx1一PTxi)(dB),信道与功率呈线性关系,所以通过增加Pdiff将接收到的RSSI值RRxi优化到一恒定发射功率上。

RRxi=PTxi+ Pdiff=PRxi+(PTX1-PTxi)(5)

使用公式(3)和(5)得出:

-40+RSSIi+(PTX1-PTxi), RSSIi > 0dB

RRxi= -60+RSSIi+(PTX1-PTxi),RSSIi�0dB,(6)

数据为空,RSSIi = 0dB 或RSSIi =-10dB

对于接收功率指示器,RRX对应非0时的RSSI数据,由下式给定

11

RRX= 1/x∑RRxi (7)

i=1

图4 接收功率RRX 与距离d关系曲线

(标准化发射功率=2.9dBm)

4 结果

4.1 接收功率和距离

优化后的接收功率数值RRX对应相应分段距

离d,d是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基线1和2在办公环境的测量结果如图4。

图4显示了多径衰减的影响结果,两测量曲线的振幅均随距离增加而减少。而基线1和2位于办公室的不同位置,测量定位的衰减干扰是不同的。

通过传播模型预测RRx的理论数值,其中PTx=2.9dBm, n=2,G=-4.82 dBi。

距离d的平均绝对误差{公式(4)计算,PTx=2.9dBm, n=2,G=-4.82 dBi},对于实际距离和标准偏差如下。

表1 绝对误差和标准偏差

基线1 基线2

平均绝对误差 (m) 0.91 1.31

标准偏差 (m) 0.95 1.30

4.2 讨论

基于RSSI的蓝牙定位系统测量精度取决以下三因素:

4.2.1 精确的接收功率指示器

蓝牙规格中定义的RSSI值不是专门设计用于测量接收功率(dB)。而RRX作为接收功率指示,可用于距离估算。接收功率测量误差通过利用多路的、优化的发射功率求平均值进行最小化。

4.2.2 在传播模型中正确选择衰减因素和天线增益G。

线性调节分析用于决定衰减因素n和天线增益G,(n=2.15,G=-5.34dBi)。这些校正过的数据用在传播模型中,位置精确度将提高约10%。

4.2.3 减小多径干涉的影响

接收功率和距离关系曲线(见图4),显示两测量设备测试值对理论值的波动和偏差。该图显示了进行时域、频率和发射功率平均后的测量结果。

5 结论

在视距(LOS)无线传播模型中,利用一个简单单元,通过禁止蓝牙(自动)传播功率控制的功能,实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值应用于定位测量。

该技术表明可降低平均绝对定位误差到1.2m。这适合于大多室内定位服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强烈的多径干扰下,定位误差仍然存在。绝对位置估算需要平均一系列接近的空间位置以增加可信度。

将来工作可能包括在非LOS条件下完成评价系统。利用三角测量可给出在二维平面上的精确定位信息。

参考文献

[1] A. Harder, L. Song and Y. Wang, Towards an indoor location system using RF singnal strengh in IEEE802.11,(April 2005).

[2] Sheng Zhou and John Pollard, Position Measurement Using Bluetooth in IEEE0098/3036/06,(May 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蓝牙科技论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文献综述的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范例

论文题目: 温室环境测控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阐述了温室环境测控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包括从温室诞生起,美国、日本、荷兰等温室测控技术发展比较先进的国家在各自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引进温室技术后,各个高校及专业人员就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次浅谈了温室测控系统的发展前沿,即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如无线电监控系统、GPRS技术、远程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等。最后具体讲述了温室测控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当下比较适宜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 : 温室环境测控;无线电监控;远程监控

Green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ing systems and its

development

Abstract : This paper sai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at home and aborad , since the birth of greenhouse , United States , Japan , the Netherlands and other greenhous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ore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ir respective areas of research ,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greenhouse technology as well as domestic ,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professionals to explore their own good and have mad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 Second ,on the fore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house control system , such as radio control system , GPRS technology ,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greenhouse and so on . Finally , Specific about the main factors of greenhous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 Includ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 light , CO2 concentration and the more appropriate approach at present Keyword: greenhous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 radio control system ;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greenhouse.

引言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以优质、高效、高产为目标的现代化农业转化新阶段。而温室作为现代化设施农业的重要产物,在国内多数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温室可以模拟成一个由人工智能监测的半封闭生态系统,它可以避开外界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为控[1]制或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由于温室中各种环境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因此控制技术直接决定着温室中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温室测控系统一般包括三个模块:环境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执行模块。在目前的测控系统中,环境因子的采集主要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

1温室环境测控在国内外的发展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温室诞生以来,各国对测控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逐步向着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2]

1.1国外温室技术发展概况

美国是最早发明计算机的国家,也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温室控制和管理最早、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开发的温室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温室作物的特点和要求,对温室内光照、温度、水、气、化肥等诸多因子进行自动调控,还可利用温差管理技术实现对花卉、果蔬等产品的开花和成熟期进行调节及控制。

在日本,作为设施农业主要内容的设施园艺建设相当发达,比如塑料温室和其它人工栽培设施达到普遍应用,设施栽培面积位居世界前列,蔬菜、花卉、水果等普遍实行设施温室生产,并针对种苗生产设施的高温、多湿等不良环境进行了若干设施项目的研究[3],主要有设施内播种装置、苗接触刺激装置、苗灌水装置和遮光装置的开闭装置、缺苗不良苗的检测及去除和补栽装置、CO2施肥装置等方面的自动化研究[4]。

2002年,英国伦敦大学农学院利用计算机遥控技术,可以观测50km以外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状况并远程控制。另外针对CO2浓度对作物的影响这一点,温室中通常安装通风机,搅动空气使温室中的CO2浓度一致[5]。

荷兰园艺温室发展较早,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日照短,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等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因此集中较大力量发展经济价值高的鲜花和蔬菜,大规模地发展玻璃温室和配套的工程设施并且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出及品质要求。

现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外温室业正致力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遥测技术、网络技术、控制局域网已逐渐应用于温室的管理与控制中,近几年各国温度控制技术提出建立温室行业标准并朝着网络化,大规模,无人化的方向发展[6]。

1.2国内温室技术发展概况

国内的计算机应用开始于7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用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计算。自70年代末起,我国陆续从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现代化温室技术,在借鉴及学习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科研工作人员进行了温室内部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综合研究,在边学习边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温室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早期温室技术引进是198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了FELIXC 512系统,并建立了全国农业系统的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研究机构[7]。到了90年代初期,计算机开始用于温室的管理和控制领域。

2000年,金钰研究了工业控制机IPC在自动化温室控制中的应用[8]。该研究是以工业控制机为核心采集环境信息,控制外围设施执行控制。实现了温室的封闭环境控制,但该系统布线复杂,维护困难且成本过高。

2005年,杜辉等研究了基于蓝牙技术的分布式温室监控系统[9]。该系统将蓝牙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相结合运用于温室群的监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干扰。但由于蓝牙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后会导致系统的紊乱,难以调控,顾该系统的实际应用仍需要深入研究。

2007年,唐娟等研究了基于新型AVR单片机的温室测控系统[10]。该系统把个体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相结合,在单个温室大棚生产实现智能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连栋温室大棚的规模化生产。

2008年,周茂雷,郭康权研究出了基于ARM7微处理器的温室控制器系统[11]。该系统能通过AD算法实现温室各路模拟量、开关量实时动态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经处理后定时保存并送出控制量。

2 温室技术新型发展

现代化农业设施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利用不同的先进科技创造了利于作物生长的温室环境,下面讲述了五种新型温室技术。

2.1无线电监控系统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数量的增多,有线监测系统布线复杂、维护困难、不能任意增加节点等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体化的无线收发芯片nRF905,该芯片体积小巧,外围只需添加少量几元件即可工作,而且编程简单,可实现信息的无线传输, 以上位机为信息处理终端,构成了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监控系统, 该系统具有无需布线、可以任意增减采集点、结构简单、功耗低及组网方便等特点,因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2]

2.2 GPRS技术的应用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是一种基于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同一无线信道又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只有当某个用户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时候才会占用信道资源,从而有效地利用了信道资源。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GPRS 可以在移动状态下使用各种采集到的信息数据, 在移动通信服务商提供的GPRS业务平台上构建温室大棚环境监控信息数据传输系统, 实现智能化温室控制信息采集点的无线数据传输,监控系统同时可以实现资料、指令的.反向传输,以达到远程控制的目[13]。的温室大棚环境监控中心也可以通过服务器来浏览各个温室大棚的作物生长状况。

2.3 基于CAN和Profibus总线的温室分布式监控系统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的串行通信局域网[14-15],其信号传输采用短帧结构,具有传输时间短、受干扰的概率低、实时性强、性能好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中的检测和执行机构之间的数据通信。

Profibus总线的温湿度分布式测控系统也和CAN总线的功能差不多。在现有的各种现场总线中, Profi2bus 总线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并提供了DP、PA3和FMS三种协议类型。

2.4 虚拟仪器的应用

温室大棚测量系统的发展经过了模拟仪器、分立元件仪器、数字化仪器和智能化仪器,到现在发展到了虚拟仪器。虚拟仪器以计算机为核心组成的虚拟仪器平台,可以通过不同的虚拟仪器软件实现多种测试功能,能由虚拟仪器代替部分传统的仪器硬件,并利用虚拟仪器强大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功能,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然后将结果送出显示或控制调节机构,调节大棚的环境参数[16]。

2.5 远程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为实现农民对大棚的简捷控制,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远程温室大棚控制系统显然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工程。该系统实时要求很高, 传输距离较远, 对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的要求也很高, CC2Link造价低廉, 能满足现场环境的通讯要求而成为主要的新型现场通讯方式,另外以太网实时、高速且传输距离较远, 而成为主流的远程通讯方式。两者相结合便实现了温室大棚远程控制网[17]。

3 影响作物生长的各项因素及处理办法

作物的生长发育,一方面取决于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外界环境条件。在生产上,则要通过优良的栽培技术及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控制生长和发育。

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空气温度及土壤温度)、光照(光的强度和光周期)、水分(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溶液的反应)、空气(大气及土壤中空气的特性,CO2的含量,有毒气体的含量)、生物条件(土壤微生物及病虫害)等。下面就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这四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3.1 温度

作物的生长发育环境中以温度最为敏感,也是最重要的。自然环境下,温度在时间上随

四级变化而周期变化,在空间上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另外在室内的话,由于作物的茂密生长会使得温度的空间变得比较复杂,实际上温度的空间分布受室外气候因子、室内调控方式、植物群体结构的综合影响,空气温度不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往往都不均匀。

处理办法:

目前温室的温度调控主要包括增温、保温、降温[18]。加温有热风采暖系统、热水采暖系统、土壤加温三种形式;保温包括减少贯流放热和通风换气量、增大保温比、增大地表热流量;降温最简单的途径是通风.

3.2 湿度

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是温室内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根据研究发现,除了阴雨天以外,室内午后过低的空气湿度会导致作物发生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

一般情况下,作物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80%。所以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作物生产的质量;另外,空气湿度过大,作物植株也易于生病。

土壤湿度对植物的影响也很大,若温室内排水不良,灌水不当,土壤渗水性不好,造成土壤水分过剩,使土壤中的氧气减少,植物根部呼吸的水分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水分代谢,阻滞植物的生长或者发生根部腐烂的情况[19]。

处理办法:

除湿的方法有通风换气、加温除湿、覆盖地膜、使用除湿机、除湿型热交换通风装置。 加湿的方法包括喷雾加湿、湿帘加湿、温室内顶部安装喷雾系统[20]。这几种方法除了有加湿功能还可以达到降温的功效.

3.3 光照强度

光照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条件之一。没有光照,就谈不上植物的生长,光照不足,势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光照的强度直接影响到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室外相比较,室内光明显的差异表现在数量减少,光质改变及光分布不均匀等三个方面,从而形成独特的温室光环境[21]。

处理办法:人工调节大棚外部设施的方法来改变温室内的光照强度

既然你是学通讯工程的就应该明白蓝牙和四轮定位没有什么关系的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四轮定位上所采用的蓝牙对整个世界通讯格局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即使是世界上所有的四轮定位都采用蓝牙技术,那也远远比不上其他诸如手机等产业的一个零头。另一方面,就四轮定位本身而言它的定位是一个测量检测工具,而不是作为数据交换通讯而存在的,使不使用蓝牙并不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蓝牙也并不是最适合四轮定位的通讯技术,其他的诸如Zigbee等都要比蓝牙更加适合。所以 我的建议是阁下还是换个题目吧---------------------------------------------------------------------------------------------------------------------------------------------------四轮定位仪有四个测量头和一个电脑,四个测量头都需要把自己的数据发给电脑上的操作软件,而软件也会把操作指令发给测量头。由于蓝牙本身被设计为点对点数据通讯,所以要实现电脑1对4测量头的通讯就很困难,所以现在的四轮定位就把通讯分成了两块,四轮定位测量头之间通过红外通讯把所有的数据传到其中的一只测量头上,然后这只测量头通过蓝牙和电脑通讯,这样就完成了所有的数据通讯,这里的蓝牙是1对1的。当然国内也有采用2对2通讯的,其基本原理也是一样的。-------------------------------------------------------------------------------如上

有关蓝牙音响的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手持蓝牙心肺音采集设备研发 摘 要本毕业设计主要设计开发可分离心、肺音的多功能无线可视化电子听诊器。以分离体内各器官所发出的讯号及降低前端仪器的杂音,并将分离后的心、肺音两种生理讯号在电脑上记录并且存储、回放。本系统的软件...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91 KB 日期:2008-07-09 3、 [通信工程]综合业务数字宽带网 [摘要]综合业务数字宽带网(BISDN)是一项充满活力、对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有极强适应能力的技术。随着数字化浪潮步伐的加快、万维网的发展、多媒体应用的普及,BISDN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的通讯...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67 KB 日期:2008-07-08 4、 [通信工程]智能程控打铃器 摘 要提示作息时间的打铃器在各学校等单位经常被使用,其中智能程控打铃器应运最广泛。智能程控打铃器不但解除了作息管理的麻烦,而且改变了人工打铃、人工控制电器等落后现象,它可以使电器自动的周期性工作。在这...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56 KB 日期:2008-07-03 5、 [通信工程]WebSpeed 程序设计 【摘要】 网络上散布着庞大的信息,而且它们分散的组织形式使得信息的发布和查找效果都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发布者不能及时将更新的信息主动提供给最需要的用户;同时,对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也很难获得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42 KB 日期:2008-06-27 6、 [通信工程]数控直流电源设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本文将介绍一种数控直流稳压电源,本电源由模拟电源、显示电路、控制电路、数模转换电路、放大电路五部分组成。准确说就是模拟电源提供各个芯片...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13 MB 日期:2008-06-12 7、 [通信工程]数码相机的镜头控制模块设计 摘要镜头的控制模块是数码相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数码相机成像的质量。本文阐述了数码相机镜头控制模块主要功能的算法设计;着重介绍了镜头变焦和对焦的原理和实现,以及镜头变焦与对焦的调整。然后讨论...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0 KB 日期:2008-06-06 8、 [通信工程]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音乐播放器的设计 摘 要为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优化学校、机关等单位的计时系统,采用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的自动音乐播放器。本设计利用单片机89C58RD+的定时和计数功能,来完成时间的显示和定时功能。并且,通过...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4 KB 日期:2008-06-06 10、 [通信工程]一种P2P内容下载缓存系统设计和下载软件开发 摘 要随着BitTorrent(以下简称BT)等一系列P2P应用的兴起,网络流量犹如洪水到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以下简称ISP)正在面临巨大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64 KB 日期:2008-06-06 11、 [通信工程]家庭智能紧急呼救系统的设计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STC89C52RC和DTMF编码集成电路MT8888CE为核心,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话自动拨号呼救系统。平时系统处于等待状态,在经按键触发后,调用存储在单片机里的电话...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669 KB 日期:2008-06-06 12、 [通信工程]基于小波分析的图象处理方法研究 2005-06-25 21:46 89,088 PPT.ppt2005-06-23 21:58 24,576 1扉页.doc2005-06-23 20...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61 MB 日期:2008-06-03 13、 [通信工程]非对称业务的信道分配策略 2005-06-25 22:04 182,784 演示文稿.ppt2005-06-25 22:04 24,576 扉页.doc2005-06-25 22...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95 KB 日期:2008-06-03 14、 [通信工程]基于小波分析的图像识别 2004-06-27 14:22 651,776 程序及结果.doc2004-06-27 14:14 52,224 任务书摘要前言目录.doc2004-0...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66 MB 日期:2008-06-03 15、 [通信工程]基于小波分析的图象去噪 2004-06-25 09:07 35,840 中文摘要.doc2004-06-25 09:30 44,032 任务书.DOC2004-06-23 1...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53 MB 日期:2008-06-03 16、 [通信工程]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77 KB 日期:2008-05-27 17、 [通信工程]MCS-51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摘 要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温度是一个系统经常需要测量、控制和保持的量,而温度是一个模拟量,不能直接与单片机交换信息,采用适当的技术将模拟的温度量转化为数字量在原理上虽然不困难...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58 KB 日期:2008-05-23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关键,有画龙点睛之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设计

2.基于NE555的触摸式报警器

3.数字密码锁设计

4.基于单片机智能电子时钟设计及应用

5.流水灯控制电路设计

6.简易单片机控制电路实验开发板

7.全自动洗衣机自动控制电路部分设计

8.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的设计及PCB板的设计

9.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10.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

11.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12.步进电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13.单片机交通灯管理系统

14.AT89S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制作

15.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系统设计

16.基于WML的学生网站开发

17.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18.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9.基于单片机的流水灯设计

20.LED显示屏动态显示及其远程控制

21.基于DSP的高速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系统

22.篮球竞赛30S计时器

23.8位数字抢答器

24.一种实用型心率计的设计

25.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

26.药品生产线上的药丸控制电路设计

27.基于选修课程的网站设计

28.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设计

29.单片机控制的数字触发器

30.温度测控系统

3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设计

32.篮球30秒定时器

33.电子万年历

34.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节水控制器设计

35.嵌入式通用I/O键盘应用设计

36.数码显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37.基于PLC的四路抢答器设计

38.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39.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的组装及调试

40.基于单片机的无线电数字发射系统设计

41.基于80C51的智能汽车自控系统的设计

42.PLC实现十字路交通灯自动控制

43.智能型充电器的电源和显示设计

44.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及应用

45.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时钟的设计及应用

46.超外差中波调幅收音机组装及调试

47.基于USB接口的步进电机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48.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49.基于FPGA的直序扩频通信研究与设计

50.基于单片机的发射机控制系统

51.声光报警器的设计与研究

52.单片机电源

53.基于P87LPC768的电机控制系统

54.基于单片机的LCD电子钟设计

55.音响放大器的设计

56.超外差收音机制作及分析研究

57.2D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8.基于单片机智能电子钟的设计

59.USB与串行接口转换器的设计

60.基于FPGA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1.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FPGA实现

2.CVSD音频编译码算法研究与FPGA实现

3.DQPSK调制解调技术研究及FPGA仿真实现

4.基于FPGA的高斯白噪声发生器设计与实现

5.无线通信系统选择分集技术研究

6.MIMO系统空时分组编码的性能研究

7.基于量子烟花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技术研究

8.基于量子混沌神经网络的鲁棒多用户检测器

9.无线紫外光多址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10.认知无线电网络的频谱分配算法

11.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多制式通信信号产生器设计与实现

12.开关电源EMI滤波器的设计

13.反激式电源传导噪声模态分离技术的研究

14.核电磁脉冲源辐射的数值仿真

15.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系统及同步性能仿真

16.一种多频带缝隙天线的设计

17.MSK调制解调器及同步性能的仿真分析

18.跳频频率合成器的设计

19.OFDM系统子载波间干扰性能分析

20.复合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方法的研究

21.基于DDS+PLL的频率源设计

22.基于训练序列的OFDM系统同步技术的研究

23.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设计及性能研究

24.MIMO_OFDM技术研究及其性能比较

25.基于蓝牙的单片机无线通信研究

26.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远程信息无线传输的研究

27.船载AIS通信系统调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28.基于FPGA的16QAM调制器设计与实现

29.基于多载波通信的信道化技术研究

30.简易无线通信信号分析与测量装置

蓝牙遥控毕业论文

你好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相对简单。目前,所有小米电视比赛都是蓝牙遥控。打开电视后,按住遥控器上的“主页”和“返回”按钮三秒钟。电视听到一个下降信号,表示连接成功。同时,电视也将有相关显示。如果无法成功连接此方法,则需要咨询客户服务。

进我空间有答案,这东西嘛,很义贼。

目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 绪 论 - 1 -1.1课题的背景 - 1 -1.2课题意义 - 2 -1.3本章小结 - 3 -第二章 总体设计方案与论证 - 4 -2.1 电源模块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 4 -2.2 时钟电路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 4 -2.3 显示电路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 5 -2.4 闹钟电路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 5 -2.5 键扫描电路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 6 -2.6 本章小结 - 6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7 -3.1 主控芯片STC89C52的介绍 - 7 -3.1.1 STC89C52的主要性能参数 - 7 -3.1.2 STC89C52单片机的功能特性概述: - 8 -3.2时钟部分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 11 -3.3显示模块功能介绍及电路设计 - 14 -3.4闹钟电路模块介绍及电路设计 - 16 -3.5功能按键模块介绍及电路设计 - 17 -3.6电源模块介绍及电路设计 - 17 -3.7 本章小结 - 18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19 -4.1日历程序设计 - 19 -4.2 时间调整程序设计 - 20 -4.3 闹钟设置程序设计 - 22 -4.4 闹钟蜂鸣程序设计 - 23 -4.5本章小结 - 23 -第五章 系统调试 - 24 -5.1系统的调试 - 24 -5.2系统的调试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 24 -5.3本章小结 - 24 -第六章 结 论 - 25 -参考文献 - 26 -致 谢 - 27 -附录 - 28 -附录一 :本设计电路原理图 - 28 -附录二:数字日历钟电路设计的C程序 - 29 -

以上所有题目都有,可参考,合适可给我加分,410. 音频信号分析仪 411. 基于单片机的机械通风控制器设计 412. 论电气设计中低压交流接触器的使用 413. 论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414. 浅论配电系统的保护与选择 415. 浅论扬州帝一电器的供电系统 416. 浅谈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 417. 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 418. 浅谈塑料光纤传光原理 419. 浅析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420. 浅析通信原理中的增量控制 421. 太阳能热水器水温水位测控仪分析 422. 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及接地 423. 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获取技术 424. 论PLC应用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25. 论传感器使用中的抗干扰技术 426. 论电测技术中的抗干扰问题 427. 论高频电路的频谱线性搬移 428. 论高频反馈控制电路 429. 论工厂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 430. 论工厂供电系统的运行及管理 431. 论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及电气安全 432. 论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433. 论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技术 434. 论双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435. 论特殊应用类型的传感器 436. 论无损探伤的特点 437. 论在线检测 438. 论专家系统 439. 论自动测试系统设计的几个问题 440. 浅析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441. 试论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 442. 试论特殊条件下交流接触器的选用 443.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444. 具有红外保护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445. 直流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446. 金属探测器制作 447. 太阳能装饰灯 448. 彩灯控制器 449. 自动选台立体声调频收音机 450. 浅析公路交通安全报警系统 451. 浅析单相配电器的推广应用 452. 基于立体声调频收音机的研究 453. 基于蓝牙技术的研究 454. 基于环绕立体声转接器的设计 455. 基于红外线报警系统的研究 456. 基于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研究 457. 多种变化彩灯 458. 单片机音乐演奏控制器设计 459. 单片机的打印机的驱动设计 460. 单目视觉车道偏离报警系统 461. 基于单片机的压电智能悬臂梁振动控制系统设计 462. 遥控小汽车的设计研究 463. 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设计 464. 多路输出直流稳压源 465. 数字电路数字钟设计 466. 电力行业中宏观调控的措施及能源开发利用的危机 467. 基于单片机对氧气浓度检测控制系统 468. 基于PIC16F74单片机串行通信中继控制器 46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70.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控制系统 471. 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472. 智能毫伏表的设计 473. 微机型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474. 基于单片机mega16L的煤气报警器的设计 475. 国产化PLC的研制 476. 串行显示的步进电机单片机控制系统 477. 编码发射与接收报警系统设计:看护机 478. 编码发射接收报警设计:爱情鸟 479. 基于IC卡的楼宇门禁系统的设计 480. 基于DirectShow的视频监控系统 481. 红外线遥控器系统设计 482. 虚拟示波器的设计 483. 基于LabVIEW环境下虚拟调幅波解调器的设计 484.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原油含水分析仪的硬件与人机界面设计 485. 低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486. 银行自动报警系统 487. 超媒体技术 488.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489. 温度报警器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490. 数字电子钟的电路设计 491. 鸡舍电子智能补光器的设计 492. 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493. 电子密码锁的电路设计与制作 494. 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 495. 常用电器维修方法综述 496. 控制式智能计热表的设计 497. 电子指南针设计 498. 汽车防撞主控系统设计 499.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 500. 解析民用建筑的应急照明 501. 对漏电保护器安全性能的剖析 502.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 503. 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的设计 504. 电力电子技术在绿色照明电路中的应用 505. 单片机的智能电源管理系统 506. 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507.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508. 多功能频率计的设计 509. 18信息移频信号的频谱分析和识别 510. 集散管理系统—终端设计 511. 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 512. 基于AT89C51SND1C的MP3播放器 513. 基于光纤的汽车CAN总线研究 514. 汽车倒车雷达 515. 基于DSP的电机控制 516. 交流异步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517. 新型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518. 直流电机试验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519. 微型机控制一体化监控系统 520. 基于PDIUSBD12和K9F2808简易USB闪存设计 521. 开关电源设计 522. 基于AT89C51的宽范围高精度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 523. 基于AT89C51的路灯控制系统设计 524. 点阵式汉字电子显示屏的设计与制作 525. 全数字控制SPWM单相变频器 526. 小功率UPS系统设计 527. 正弦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528. 基于Matlab的多频率FMICW的信号分离及时延信息提取 529. USB接口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设计 530. 单片机大型建筑火灾监控系统 531. 单片机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532. 单片机控制单闭环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533. 通用串行总线数据采集卡的设计 534. 全氢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 535.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536. 一氧化碳报警器 537. 基于DSP的短波通信系统设计IIR设计 538. 电压稳定毕业设计 539. 基于ARM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540. 数字式心电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及波形输出实现 541. 200电话卡代拨器的设计 542. 基于单片机的遥控器的设计 543. 数字电容测量仪的设计 544. 基于MCU温控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 545. 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546. 水位报警显时控制系统的设计 547. 生产流水线产品产量统计显示系统 548.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549.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自动售货机系统设计 550. 基于USB总线的设计与开发 551. 通过USB实现PC间数据传输 552. 超声波特征提取系统 553. 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分析 554. 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 555. 16×16点阵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 556. 卷扬机及其排绳机构的设计 557. 移动电话接收机功能电路 558. 智能楼宇设计 559. 基于TMS320VC33DSP开发板制作 560. 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语音温度计的设计 561. 基于单片机的带智能自动化的红外遥控小车 562. 基于FPGA的数字通信系统 563. 基于FPGA和锁相环4046实现波形发生器 564. 单片机呼叫系统的设计 565. 音频多重混响设计 566. 探讨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567. 智能小车自动寻址设计--小车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568. 湿度传感器单片机检测电路制作 569. 单片机定时闹钟设计 570.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571. 智能火灾报警监测系统 572.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 573. 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574. 交流电机型式试验及计算机软件的研究 575. 大功率电器智能识别与用电安全控制器的设计 576. 电流继电器设计 577. 风力发电电能变换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578. 基于FPGA的电网基本电量数字测量系统的设计 579.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网主要电气参数测试设计 580. 单片机演奏音乐歌曲装置的设计 581. 单片机电铃系统设计 582. 智能电子密码锁设计 583. 八路智能抢答器设计 584. 基于单片机控制音乐门铃 585. 基于单片机控制文字的显示 586. 基于单片机控制发生的数字音乐盒 587. 基于单片机控制动态扫描文字显示系统的设计 588. 基于LMS自适应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589. D功率放大器毕业论文 590.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发射接收硬件电路的设计 591. 基于单片机PIC16F877的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592. 基于ADE7758的电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593. 智能电话报警器 594. 数字频率计 课程设计 595.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596. 基于VHDL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仿真 597.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负载系统设计 598. 电压比较器的模拟与仿真 599. 脉冲变压器设计 600. MATLAB仿真技术及应用 601.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602. 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多功能等精度频率计 603. 发电机-变压器组中微型机保护系统 604. 基于单片机的鸡雏恒温孵化器的设计 605. 基于单片机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606.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607. 电子万年历 608.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 609. 自动存包柜的设计 610. 空调器微电脑控制系统 611.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器 612. 小功率不间断电源(UPS)中变换器的原理与设计 613. 电力线载波调制解调器毕业设计论文 614. 图书馆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615. 基于AC3的虚拟环绕声实现 616. 电视伴音红外转发器的设计 617. 多传感器障碍物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618. 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设计 619. 基于单片机的数码录音与播放系统 620. 单片机控制的霓虹灯控制器 621. 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622. 智能温度巡检仪的研制 623. 保险箱遥控密码锁 624. 基于蓝牙技术的心电动态监护系统的研究 625. 10KV变电所的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 626. 年产26000吨乙醇精馏装置设计 627. 卷扬机自动控制限位控制系统 628. 磁敏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629. 继电器控制两段传输带机电系统 630. 广告灯自动控制系统 631. 基于CFA的二阶滤波器设计 632. 霍尔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633. 全自动车载饮水机 634. 浮球液位传感器水位控制系统 635. 干簧继电器水位控制系统 636. 电接点压力表水位控制系统 637. 低成本智能住宅监控系统的设计 638. 大型发电厂的继电保护配置 639. 直流操作电源监控系统的研究 640.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641. 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 642. 电压无功补偿综合控制装置 643. FC-TCR型无功补偿装置控制器的设计 644. DSP电机调速 645. 150MHz频段窄带调频无线接收机 646. 数字显示式电子体温计 647.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控制系统 648. 红外测温仪 649.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测距仪 650.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多路室内火灾报警器 651. 基于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语音播出的作息时间控制器 652. 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的设计 653. 信号发生器 654. 智能数字频率计 655. 22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656. 110kV降压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657. 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 658. 110KV变电所一次系统设计 659.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论文 660.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毕业设计论文 661.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662. 恒温箱单片机控制 663. 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毕业设计论文 664. 单片机脉搏测量仪 66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666. 基于labVIEW虚拟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667. 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668. 红外报警器设计与实现 669. 正弦信号发生器 670. 水电站电气一次及发电机保护 671. 单片机汽车倒车测距仪 672. 基于单片机的自行车测速系统设计 673. 基于MCS51单片机温度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674. 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675.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 676. 步进电动机竹竿舞健身娱乐器材 677. 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论文 678. 语音电子门锁设计与实现 679.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 680. 单片机无线抢答器设计 681. 基于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682.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部分毕业设计论文 683. 基于VHDL语言PLD设计的出租车计费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684.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显示温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685. 单片机控制的数控电流源毕业设计论文 686. 声控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687. 基于单片机的锁相频率合成器毕业设计论文 688. 基于Multism/protel的数字抢答器 689. 单片机智能火灾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690. 无线多路遥控发射接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691. 数字频率计毕业设计论文 692. 单片机对玩具小车的智能控制毕业设计论文 69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机交流调速毕业设计论文 694. 楼宇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 695. 车辆牌照图像识别算法的实现--毕业设计 696. 超声波测距仪--毕业设计 697. 工厂变电所一次侧电气设计 698. 电子测频仪--毕业设计 699. 点阵电子显示屏--毕业设计 700. 电子电路的电子仿真实验研究 701. 单片机数字钟设计702. 自动起闭光控窗帘毕业设计论文703. 三容液位远程测控系统毕业论文704. 基于Matlab的PWM波形仿真与分析705.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706. 波形发生器、频率计和数字电压表设计707. 水位遥测自控系统 毕业论文708. 宽带视频放大电路的设计 毕业设计709. 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毕业论文710. 球赛计时计分器 毕业设计论文711.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毕业论文712. 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毕业论文713. 基于CPLD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毕业论714. 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715. 仓库温湿度的监测系统716.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717. 单片机控制交通灯系统设计718. 智能抢答器设计719. 基于DSP的I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720. 基于LabVIEW的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721. DSP设计的IIR数字高通滤波器的设计722. 单片机数字钟设计723. 数字自动打铃系统 724. 激光切割轨道系统的上位机设计 725. 由AT89C51控制的太阳能热水器 726. 单片机歩进电机转速控制器的设计 727. 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 728. 用集成温度传感器组成测温控制系统 729. 微尺度观测仪的物理原理及应用 730. 低频数字式相位差测量仪的设计 731. 智能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 732. 智能家居系统CAN总线通信模块设计 733. 智能家居系统GPRS通信模块设计 734. 智能家居GUI模块设计 735. 小型风光互补路灯控制器设计 736. 基于MCS-51单片机的高精度数字测相装置的设计737.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38. 数字显示多路电压设计 739. 智能防盗报警系统设计 740. 数字调频立体收音机 741.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 742. 电子广告牌的设计 743. 电力变压器保护 74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745. 智能象棋比赛定时器的设计 746.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跷跷板 747. 艺术彩灯设计 748. 基于单片机的密码锁设计 749. 双输出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 750. 用IC卡实现门禁管理系统 751. 智能消毒柜控制系统 752. 自动太阳光追踪器 753. 基于89C51的点阵屏显示设计 754. 利用AT89C5单片机实现节日彩灯控制 755. 自动温度控制系统 756. 室内温度控制报警器 757. 8751H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 758. 高精密多路计时器 759. 小型触摸式防盗报警器 760. 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761. 出租车计价器 762.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763. 数字电度表--具有远程抄表功能 764. 基于多单片机的数据测控硬件系统的设计 765. 基于MATLAB的他励直流电机虚拟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766. 基于87C196MC交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767. 基于80C196MC交流调速系统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与开发 768. 多环教学实验系统模拟电子电路控制模板的设计与开发 769. 双闭环控制系统模拟控制模板设计 770. 双闭环V-M直流调速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 771. 双闭环PWM直流调速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 772. 基于8098单片机实现的SPWM变频调速系统 773. 调幅收音机的原理与调试 774. 电力线载波系统 775.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电炉的控制系统 776. 基于MCS-51单片机的变色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777. 基于单片机的频率计的设计 778. 烤箱温度控制系统 779. 电容测量仪 780.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781. 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 782.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 783. 发动机电喷内核模型的研究及实践 784. 基于AT89S52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785. 智能住宅的功能设计与实现原理研究 786. 基于PIC16F876A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仪 787. 基于单片机的呼叫系统的设计 788. 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 789. 电压频率变换器 790. 基于单片机的IC卡门禁系统设计 791. 压阻式传感器在压力方面的技术应用 792. 全集成电路高保真扩音机 793. 单片机控制的三相全控桥触发系统设计 794. IC卡智能燃气表的研制 795. 传感器信号模拟电路设计研究 796.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智能电导率分析仪 797. 基于MODBUS协议的远程端口控制系统 798. 两路电力线加载信号检测识别系统 799. 单片机的语音存储与重放的研究 800. 基于单片机的电器遥控器的设计 801. 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802.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电子密码锁 803. 大功率红外发射与接收(无线话筒 804.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805. 传感器电路的噪声及其抗干扰技术研究 806.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开关设计 807. 基于单片机的火灾报警器 808. 红外遥控电源开关 809. 扩音电话机的设计 810. 220MW发电机组主变压器常规保护 811. 110kV降压变压器常规保护 812. 110-6.3KV降压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813. 2×300MW发变组常规保护 814.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815. 35KV变电所及配电线路的设计 816. 10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817. 6Kv变电所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818. 多功能充电器的硬件开发 819. 全数字音量控制的功率放大器 820. 全数字控制稳压电源设计 821. 镍镉电池智能充电器的设计 822. 红外线空调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823. 110kv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824. 基于AT89C51的电话远程控制系统 825. 数字电子秤的设计 82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827. 湿度传感器在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监测仪中的应用 828.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829. 简易数控直流稳压源的设计 830.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实时采集系统设计 831. 简单语音识别算法研究 832. 基于数字温度计的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833. 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834. 基于6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835. 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836. 简易无线对讲机电路设计 837.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838. 甲醛气体浓度检测与报警电路的设计 839. 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840. 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841. 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842. 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843. 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844. 篮球赛计时记分器 845. 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846. 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847. 等脉冲频率调制的原理与应用 848. 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 849. 病房呼叫系统 850. 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851. 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852. 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853. 基于FPGA音频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854. 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855. 基于SPCE061A的语音控制小车设计 856. 基于VHDL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857. 基于VHDL语言的数字密码锁控制电路的设计 858.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859. 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860. 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861. 基于SPCE061A的易燃易爆气体监测仪设计 862. 基于CPLD的LCD显示设计 863. 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864.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865. 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866. 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867.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868. 数字人体心率检测仪的设计 869.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870.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871. 原油含水率检测电路设计 872. 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873. 四路数字抢答器设计 874.单色显示屏的设计875.基于CPLD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876.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877.基于EDA的计算器的设计878.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钟设计879.基于EDA技术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880.基于FPGA的18路智力竞赛电子抢答器设计881.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882.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小车的设计883.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884.一种斩控式交流电子调压器设计885.通信用开关电源的设计886.鸡舍灯光控制器 887.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888.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889.高精度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890.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和远程实现891.脉冲调宽型伺服放大器的设计892.超声波测距语音提示系统的研究893.电表智能管理装置的设计894.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895.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数字滤波及频率测试896.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软件设计89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构件表面缺陷特征提取898.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室温控制系统设计----温度控制器硬件设计899.基于微控制器的电容器储能放电系统设计890.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提示测温系统的研究891.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892.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的设计893.基于单片机的交流调功器设计894.基于SPI通信方式的多道信号采集器设计895.基于LabVIEW的虚拟频谱分析仪的设计896.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设计897.全自动电压表的设计898.基于Labview的虚拟数字钟设计899.温度箱模拟控制系统900.水塔智能水位控制系统901.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洗衣机902.数字流量计903.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904.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的控制905.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时钟906.基于51单片机的LED点阵显示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07.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908.简易数字电压表的设计 909.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及远程实现 910.智能物业管理器的设计911.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912.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913.温度监控系统设计914.数字式温度计的设计 915.全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硬件部分916.电子时钟的设计一定会让你满意的 QQ 136 ..........................................后面接着输入....... 775..........................................后面接着输入....... 125 (3行连着输入就是我的QQ)

蓝牙播放器毕业论文

手机的通话音量没有打开,解决办法是:试拨一个电话号码,在拨号或通话状态下,按机身侧边的音量上键,即可调大声音。 第二种情况是:车载导航仪一体机的音量没有开启,开启即可; 第三种可能是:车载蓝牙与手机根本没有配对连接上手机的通话音量没有打开。2、车载导航仪一体机的音量没有开启,开启即可。3、车载蓝牙与手机根本没有配对连接上。4、手机上的媒体音频没有关掉,导致蓝牙功能产生信号干扰。蓝牙功能并非是无人使用,只是应用的较少而已,不如无线WiFi普及而已。从我们开始用半智能手机开始。

“蓝牙”这个功能,就和手机一起,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还记得我们用蓝牙互传照片的经历吗,还记得在我们初高中的时候,开车的时候,把手机蓝牙连上车上的蓝牙,用来听歌,这个场景大家很熟悉了;还有蓝牙耳机,现在流行蓝牙耳机,尤其是蓝牙5.0之后,稳定性好了很多,取消了3.5mm耳机孔之后,更多蓝牙耳机了。

那么来看看蓝牙为何操作成功太高,而让这个蛮简单的传输功能被遗忘的,首先就是蓝牙一般都是不打开的,除了那些已经习惯了使用蓝牙的童鞋,比如合作蓝牙听音乐的,多数用户都是关闭它的,因为它是在消耗着电能,而操作成本就是,当要传输东西的时候。

首先要打开它,还需要对方也要有蓝牙,举一个最常见的栗子,现在很多高端智能手机都没有耳机孔,比如苹果iPhone 7级以后的机型,小米6及以后全部的数字旗舰,华为Mate 20 Pro/P30 Pro、OPPO Find X/R17 Pro等,这些热门手机都没有耳机孔。

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蓝牙科技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蓝牙定位测量

[摘要] 该文描述了一种基于蓝牙的无线室内定位测量系统。一般蓝牙工作使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进行自动发射功率控制以保证稳定的信噪比。取消反馈系统,并应用RSSI产生一系列新的测试 方法 。系统使用安装在一个单元内的视距无线传播模型,测算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该系统设计、运行和测试结果证实, 在存在多径干扰条件下,测量范围平均绝对误差可以达到1.2m。

[关键词] 蓝牙 定位测量 RSSI

1 简述

精确度大约1m的蓝牙室内定位测量将有助于扩大新的定位服务(LBS)范围。这些服务包括医用定位服务,具有无线传感器的计算机网络,移动数据探测和跟踪系统,用于安全用途的室内电子地图和具有定位识别的智能装置。

室内定位测量需要发展新技术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要求视距内有4颗卫星以保证精确3-D定位,因此无法室内应用。无绳电话定位系统精确度只有大约100m。室内短距离(10米半径)内,无线电单元可用于测量位置,基于单元识别,但要求安装许多固定、均距的单元以覆盖给定区域。

蓝牙室内定位测量系统工作描述:在一个室内无线电单元内进行接收功率测量,它常用于跟踪固定基准蓝牙发射器和存在多径干扰的视距信道的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2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定位测量

在蓝牙装置中,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数值通常用于使发射功率最小化,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噪比的信号。在本系统中反馈系统停止工作,发射机(发射功率PTX)和接收机之间距离能通过使用RSSI测量装置和一个无线电传播模型计算得出。

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室内定位系统。而 其它 室内无线定位技术都不适用,如到达角度(AOA)法,到达时间(TOA)法,和到达时差(TDOA)法。第一种:AOA法,要求有一个特殊天线阵列用于测量接收信号的角度,成本高昂而且仅适用于专用系统。使用扫描技术要求系统有精确的时钟。便携式设备时钟精确度为1μs,但1m的定位误差要求时钟精确度应达到3ns。

这里使用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其公式如下:

PRX=PTX+GTX+GRX+20log(c/4лf)-10n�(d)(1)

= PTX+GTX+GRX-40.2-10n�(d)(2)

其中:PRX是接收功率;PTX是发射功率(dB);GRX和GTX是天线增益(dBi);c是光速(3.0x108m/s);f是中心频率(2.44GHz);n是衰减因素(在自由空间为2);d是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m)。

蓝牙系统中使用RSSI直接测量接收功率,由一个内置微处理器将数据 报告 数字指示器。使用该装置,RSSI和接收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

图1 RSSI与接收功率PRX 关系曲线

分析图1,可以得到RSSI和接收功率PRX关系如下:

PRX =-40dBm+RSSI, RSSI>0dB

-60dBm PRX≤-60dBm+RSSI,0>RSSI>-10dB

PRX≤-62dBm,RSSI=-10dB

因此,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机之间的距离d满足下列公式:

d=10[( PTX-40.2-PRX +G)/10n](4)

这里,PRX是测得的RSSI值经过公式(3)计算得出,总天线增益G= GTX+GRX

3 系统构成

该定位系统使用商业化的蓝牙开发套件构成。以个人电脑PC作为蓝牙主机,控制蓝牙模块,如图2所示。

定位应用在射频指令行接口(RFCLI)上完成,指令行起到容许用户控制和接入各种蓝牙软件层的作用。软件层分为主计算机界面(HCI)和蓝牙装置。主机通过通用异步接收/发射(UART)进行有线连接控制。板上的UART(HCI硬件接口)控制基带和射频层。

图2 主机和蓝牙装置之间硬件连接

一个基准发射器与便携式接收机进行通讯联系。首先应禁止蓝牙芯片对功率的控制功能。这样做将阻止两设备交换功率控制信息而保持接收功率在其限定范围内(将导致RSSI读值结果为0)。

测量在两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

无回声室测量。

在无回声室的测量中,确定天线增益G。测量装置设计模拟自由空间环境,频率范围为2~40GHz,衰减因素n=2.0,多径干扰可忽略。天线放置高度为0.6m,天线之间最大距离3m。

天线增益G见公式(4),因为其他变量已知,通过计算确定G的平均值是-4.8dBi。

办公环境测量

在办公室环境中,使用两试验基准线进行RSSI测量,距离增量为0.1m

图3 测量布置图

办公室内存在金属反射波,产生多路干扰。桌椅同样含有金属零部件。

在基线1,天线放置高度恒定为1.05m。在基线2,天线放置高度恒定为0.6m。初步测量显示,设备放置距离地板高度不同,对测量数据有一点影响。

两天线放置在固定的方向和高度,两者在视距范围内,按0.1m分段。利用射频通信(RFCOMM)协议产生一双工无线链路。使用频谱分析仪进行校准11个不同的发射功率:+2.9,+1.2,0.0,-1.4,-3.8,-6.2,-8.5,-10.3,-14.1,-17.1和-19.1dBm。

针对以上11个报告的基准发射功率,便携式接收机读出相对应的RSSI数值。 假如RSSI值非0,每个均测量20次RSSI值, 记录RSSI平均值。这些测量数据,每个均有一个随机载频,频率范围分布在蓝牙带宽(2.4000―2.4835GHz)之间。假如RSSI数值为0,无接收数据记录,选择不同的发射功率。所有11个发射功率均应进行试验。

分段距离每次递增0.1m,至最大值6.8m。

对应11个接收的RSSI值,PRxi在每个分段距离均优化到最大发射功率,PTx1=2.9dBm。实际发射功率和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异值Pdiff=(PTx1一PTxi)(dB),信道与功率呈线性关系,所以通过增加Pdiff将接收到的RSSI值RRxi优化到一恒定发射功率上。

RRxi=PTxi+ Pdiff=PRxi+(PTX1-PTxi)(5)

使用公式(3)和(5)得出:

-40+RSSIi+(PTX1-PTxi), RSSIi > 0dB

RRxi= -60+RSSIi+(PTX1-PTxi),RSSIi�0dB,(6)

数据为空,RSSIi = 0dB 或RSSIi =-10dB

对于接收功率指示器,RRX对应非0时的RSSI数据,由下式给定

11

RRX= 1/x∑RRxi (7)

i=1

图4 接收功率RRX 与距离d关系曲线

(标准化发射功率=2.9dBm)

4 结果

4.1 接收功率和距离

优化后的接收功率数值RRX对应相应分段距

离d,d是基准发射器和便携式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基线1和2在办公环境的测量结果如图4。

图4显示了多径衰减的影响结果,两测量曲线的振幅均随距离增加而减少。而基线1和2位于办公室的不同位置,测量定位的衰减干扰是不同的。

通过传播模型预测RRx的理论数值,其中PTx=2.9dBm, n=2,G=-4.82 dBi。

距离d的平均绝对误差{公式(4)计算,PTx=2.9dBm, n=2,G=-4.82 dBi},对于实际距离和标准偏差如下。

表1 绝对误差和标准偏差

基线1 基线2

平均绝对误差 (m) 0.91 1.31

标准偏差 (m) 0.95 1.30

4.2 讨论

基于RSSI的蓝牙定位系统测量精度取决以下三因素:

4.2.1 精确的接收功率指示器

蓝牙规格中定义的RSSI值不是专门设计用于测量接收功率(dB)。而RRX作为接收功率指示,可用于距离估算。接收功率测量误差通过利用多路的、优化的发射功率求平均值进行最小化。

4.2.2 在传播模型中正确选择衰减因素和天线增益G。

线性调节分析用于决定衰减因素n和天线增益G,(n=2.15,G=-5.34dBi)。这些校正过的数据用在传播模型中,位置精确度将提高约10%。

4.2.3 减小多径干涉的影响

接收功率和距离关系曲线(见图4),显示两测量设备测试值对理论值的波动和偏差。该图显示了进行时域、频率和发射功率平均后的测量结果。

5 结论

在视距(LOS)无线传播模型中,利用一个简单单元,通过禁止蓝牙(自动)传播功率控制的功能,实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值应用于定位测量。

该技术表明可降低平均绝对定位误差到1.2m。这适合于大多室内定位服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强烈的多径干扰下,定位误差仍然存在。绝对位置估算需要平均一系列接近的空间位置以增加可信度。

将来工作可能包括在非LOS条件下完成评价系统。利用三角测量可给出在二维平面上的精确定位信息。

参考文献

[1] A. Harder, L. Song and Y. Wang, Towards an indoor location system using RF singnal strengh in IEEE802.11,(April 2005).

[2] Sheng Zhou and John Pollard, Position Measurement Using Bluetooth in IEEE0098/3036/06,(May 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蓝牙科技论文

蓝牙软件就是管理蓝牙传输的,比如传输文件,当然只有一边的蓝牙耳机本来是不可以听歌,如果安装一个蓝牙软件就可以听歌了,具体操作,具体实践,软件市场都有软件,我比较喜欢super mono BT

可能是你的蓝牙播放器出了一点问题,才导致没有声音 ,可以更换一个蓝牙播放器

  • 索引序列
  • 关于蓝牙的毕业论文
  • 蓝牙技术相关的毕业论文
  • 有关蓝牙音响的毕业论文
  • 蓝牙遥控毕业论文
  • 蓝牙播放器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