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范文10篇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范文10篇

发布时间: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范文10篇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在适应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挫折、自我认知等方面存在的心理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强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求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当前,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更高,使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障碍、性格障碍、性意识困惑等。正确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加之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1.难以适应环境

求学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在新的环境中,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会产生忧虑、郁闷、恐惧等负性情绪。

2.自我认知失调

在中学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处在快乐的氛围中。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严重受挫,易产生自我否定思想。

3.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的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可能就此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环境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变化,又加深了这一矛盾。

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生活挫折,容易影响他们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多数大学生之前较少遭到过严重的挫折,更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痛苦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5.择业的难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择业机遇和自由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对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较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就加重了他们的恐惧、焦虑、烦躁心理。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原因分析

以上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引入的竞争机制,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挑战时,一遇到挫折,便抱有消极心态;同时,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一些大学生的心灵,对政治不感兴趣、冷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道德出现滑坡等。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管教严格的大学生易表现出敌对、羞怯、自卑等心理。父母过分溺爱、保护的大学生,依赖性强,遇事退缩,以自我为中心等。父母对其行为放任的大学生多自由散漫,缺乏社会经验,等等。

学校因素主要有:一是环境、地理位置的改变,进入大学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地域,遇到实际困难易唤起他们的思乡情绪。二是教育理念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淡化了他们参与各种有益社会活动的意识。三是人际关系氛围的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使人们心情舒畅,生活愉快。紧张的人际关系就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烦恼、痛苦的情绪体验。四是不良文化风气滋生了不健康现象。如追星、追时髦、醉心于牌桌酒楼或流连于花前月下等。

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性的成熟带来性心理的变化,由于经验不足,阅历太浅,理智性差,容易出现感情与荣誉之间强烈的心理失调等问题。

三、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1.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让心理学走进广大大学生们的课堂,多开设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心理课程,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使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得到增强。

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改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是领导要重视。保证机构、编制、经费、场所等。二是要提高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补充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心理学方面工作的人员要补充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知识。三是开展适应性咨询。开辟一些心理咨询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通热线电话,组织心理测试,开展交流,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来推动。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氛围

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培育心理文化、优良的校风、学风,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大学生心灵,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4.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遵循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倪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论文

新时期,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水平。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分析》

【摘 要】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特点、学习心理特点、人际交往特点、恋爱心理特点、择业心理特点等,希望能为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心理特点 心理品质

新时期,大学生在学习、恋爱、人际交往和择业等方面经常遇到一些挫折或逆境,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对于其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生活和学习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 大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把大学生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入学适应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准备就业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如下:

1.入学适应阶段

刚进入大学,大学生首先要面对的是全新的大学生活。面对新的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的方式、方法、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面对这些新的环境,他们既感到新奇又感觉陌生,不适应。新的变化打破了他们习惯化的心理结构,心理定势被破坏了。在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努力去适应,建立新的心理结构,才能实现新的心理平衡。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将对其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个适应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适应能力强的人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需要一个学期。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适应,则说明心理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

2.稳定发展阶段

在适应大学生活后,大学生活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阶段,基本持续到邻近大学毕业前。这一阶段是大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阶段,但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要做出选择和判断。大学生极强的可塑性得到充分展示,每个人都按自身独特的方式塑造着自己。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锻炼的机会,可能会有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可能会遇到困惑、苦恼,难以自拔。然而,大多数学生正是经过了种种磨炼而成长起来的。

3.准备就业阶段

大学毕业前夕,大学生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面对又一次环境和角色变化,心理将有所波动。不过,此时的大学生已经历了大学生活的历练,自主感较强,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种种设想,尽管这些设想可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这一阶段大学生开始做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进一步把握好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面对做毕业设计、做毕业后去向的决定,处理与恋人的关系等问题,大学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考验的阶段,也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阶段。

二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分析

1.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分析

第一,大学生自我评价提高。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多,不断地学习知识,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发展成熟,趋向稳定,在这个时期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但缺少自我认识的客观性。自我评价不再局限于外貌等生理自我,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品德、人生价值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自我认识的内容十分全面和深刻。

第二,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多愁善感的时期,自我体验比较丰富、波动性大。总体来说,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大部分大学生能积极地接受自我、悦纳自我、自尊、自信。但是自我体验也比较复杂,在自我意识中具有敏感、闭锁的特点,且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凡是涉及“我”的及与“我”相联系的许多事物,都常常引起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反应。

第三,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大学生普遍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愿望,大部分学生都勤奋学习、努力成才,能够进行自我设计目标及自我行为控制,能够积极地改造自我。同时,他们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强烈要求独立和自制。

2.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适应阶段的学习心理。首先,学习动因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的美好憧憬产生了矛盾,大学生的学习动因不明确,没有了高考的目标,社会责任感还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在前两个学期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或精力转移的现象。其次,学习能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学,自学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刚入校的大学生往往认识不到,需要等到“碰壁”之后才有所领悟。

第二,稳定发展阶段的学习活动。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适应期后,便转入稳定发展阶段,开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每个人都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大学目标和学习态度上表现出差异化。这段时间大学生要解决立志、定向,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及提高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对其一生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大学时代。

第三,趋于成熟阶段的学习心理。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时,大学生开始进行毕业实习。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与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和工作岗位是紧密相关的。由于每个学生对自己未来社会职业的性质、环境的认识和设想不同,对学习活动的态度就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顺利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独自完成了科研的过程,对于其智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也进行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3.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迫切。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较之中小学和成人时期,对人际交往都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拓宽视野,获得学生的接受、尊重和信任,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

第二,大学生交往的对象以同龄人为主。大学生摆脱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过着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往往是选择同乡、同班、同寝室等有相似性的同学进行交往,并且交往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围绕一些共同的话题,如学习、娱乐、兴趣爱好、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而展开。

第三,大学生交往动机中功利性少,情感性多。大学生由于处于求学之中,父母给生活费,在经济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交往中更多的是注重精神方面,并带有理想化的感情色彩,感情是纯真的,功利性较少。

4.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重视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成了当代大学生普遍信奉的恋爱准则。大学生非常强调恋爱时的感觉,看重恋爱的过程,却不太注重恋爱的最后结果。他们不懂得如何培养和呵护爱情,轻易恋爱,轻易分手。很少有大学生考虑到婚姻,因而大多数大学生恋人在毕业后都选择了分手。

第二,恋爱出发点盲目。在恋爱动机上,大学生对此并没有很清晰的目的。不少在校大学生恋爱似乎是一种时髦,只是一种对恋爱情结的满足;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实际是在调侃爱情,把恋爱当成打发业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独感的渠道。据了解,现在的大学生以“将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只占很少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人是为爱而爱;为满足虚荣心而爱;为摆脱孤独寂寞而爱;为追求金钱、名誉、地位而爱。

第三,自控力较差,对失恋的承受能力较弱。许多大学在感情挫折到来时常常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理阴暗期,对自己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有的甚至走向极端。而处于热恋中的大学生,也就是通常说的处于“脑疯期”的大学生,往往不善于控制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一旦恋爱受挫,就会情绪失控、痛苦万分,甚至难以自拔,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5.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就业期望值较高。有些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对工作通常有很高的要求:高工资、高地位、高层次,此外,和单位的距离不能太远、工作条件不能太辛苦等等。不顾实际地希望找到一个好工作,结果很多学生错失了一些很有潜力的工作机会。因此,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自我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衡量自己,客观分析自己,才能明确自身定位,确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第二,就业心态有待调整。有些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将专业看得过重,认为必须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产生一些悲观情绪,盲目放大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产生自卑情绪和畏难心理。相反,又有些学生自我评价过高,产生了“眼高手低”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心理的不成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与疏导。

第三,就业价值取向稍显功利。有些大学生将工作报酬和福利的高低作为评判一个工作好坏的标准,更多的是看重物质回报,而忽略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忽略了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这一点不仅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希庭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刘亚欧.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S1)

[3]杨贤芳.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2000字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专科护生的压力

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本科护生的压力

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实习护生的压力

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大学生心理健康压力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其人生规划。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

摘 要:在大学生知识群体中屡屡出现无视生命事件的发生,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该文主要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提出了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能力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43-01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刘海洋事件、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投毒案,既让人痛心,又发人深省。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认识。

生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活动,教育活动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专家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首先要培植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并将其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其次才是创造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能力以充满自信的理性力量和充满热情的道德良心去创造自己满意的人生。”由此可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研究者多数从“生命哲学”、“道德教育”、“价值哲学”等哲学角度和教育的本质为出发点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北京师范大学肖川[1]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应当包含三个层次:(1)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2)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存在型态,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3)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又包括重要的主题和领域。

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刘慧[2]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一个多元的集合概念,它包括多个维度与层次;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人的生命最重要的特点是社会性,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必须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以建构良好的人际和社会的关系,来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教育不仅仅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受教育者提升生命质量和价值,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创造学习者积极的学习与生活体验。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它的本质是通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倡导认识生命的本质、珍惜生命、敬重生命,感恩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唤起对生命的热爱,提升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

2 生命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两者的涵义不同决定了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生命教育侧重于对生命本质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包涵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方法以及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品德,预防因忽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异常问题。但是当异常心理问题出现时,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更胜一筹。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调适的技巧,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途径去解决心理异常问题。

加强生命教育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等心理危机的发生。王丽敏[3]等人的《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研究》一文指出,生命教育在转变大学生对生命态度方面不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降低对应激源、应激反应的感受程度和改善抑郁症状。

3 加强生命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前大学生在承受各方面压力的同时在追求精神价值迷失了自我。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育教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不能用简单的知识掌握为单一的目标评价机制,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个体有关生命体验与价值感的形成与培养,它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的判断标准;作为学校教育机构应当开设相应的课程,积极创建让学生参与的教育教学情景。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目前有关生命教育的专家积极倡导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正在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课程内容的编写以及师资队伍的培训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规范。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生命教育课程终将会走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讲堂。

第二,利用团体心理辅导为载体创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团体辅导主要体现在它针对性强,能够经过前期的测试、筛选,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体验生命的美好,增加生命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心理疾病起到预防作用,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积极创建校园文化建设,将生命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深入生命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结合作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幸福。

从目前来讲生命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但仅仅只靠学校单方面的行动不足以树立生命教育的丰碑,还要靠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努力,才能使每个社会人受益于生命教育,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中国教师,2006(36).

[2] 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9):93-95.

[3] 王丽敏,张亮,王小雪,等.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6(14):523.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800字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一、思路:

1、第一段提出问题。

2、第二段表明问题需要解决。

3、第三至九段阐述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4、第十、十一段总结。

二、《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时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人生课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许多同学常常会出现内心的冲突,烦恼、焦虑、苦恼等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所以,怎么去管理我们的情绪,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必修课。那么,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必须要有自我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从生下来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都是处于父母无微不至的保护之中。上大学后,从小养成的依赖心理会让大学生有一种茫然无措,做什么事都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不强迫自己形成独立意识,勇于决断自己拿不定的主意,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发展成为心理疾病。

大学生应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大学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大学生要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

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能够加强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激发自己热爱生活、自强、自信的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为自己减小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大学生要有自己合理的理想和目标。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使自己在做出努力后,经常有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欣慰感,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

大学生应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观的估价,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适当留有余地。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应留出一定的时间休息一下,“喘口气”,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

要学会心理调节。青年人工作、生活、恋爱过程中的烦恼是难以避免的,将忧愁痛苦强行积郁在胸,这显然不妥。心情不好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如找知心朋友聊聊,一吐为快;或出去走走,上影剧院等。遇有大的委屈或不幸时,也不妨痛哭一场。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扩展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健康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一、思路:

1、第一段提出问题。

2、第二段表明问题需要解决。

3、第三至九段阐述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4、第十、十一段总结。

二、《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时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人生课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许多同学常常会出现内心的冲突,烦恼、焦虑、苦恼等消极的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所以,怎么去管理我们的情绪,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必修课。那么,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必须要有自我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从生下来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都是处于父母无微不至的保护之中。上大学后,从小养成的依赖心理会让大学生有一种茫然无措,做什么事都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不强迫自己形成独立意识,勇于决断自己拿不定的主意,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容易发展成为心理疾病。

大学生应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大学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大学生要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

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和体育活动,能够加强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激发自己热爱生活、自强、自信的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为自己减小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大学生要有自己合理的理想和目标。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使自己在做出努力后,经常有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欣慰感,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

大学生应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观的估价,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适当留有余地。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应留出一定的时间休息一下,“喘口气”,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

要学会心理调节。青年人工作、生活、恋爱过程中的烦恼是难以避免的,将忧愁痛苦强行积郁在胸,这显然不妥。心情不好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如找知心朋友聊聊,一吐为快;或出去走走,上影剧院等。遇有大的委屈或不幸时,也不妨痛哭一场。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论文格式: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专科护生的压力

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本科护生的压力

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实习护生的压力

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食管压力检测论文10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压力的议论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压力无所不在,来自别人的期望,来自同学间的竞争、比较等因素,容易造成各式各样的忧郁情绪,不能不正视。压力,是一种无形的绳索,紧束着人们的心,他徘徊在各个角落,随时等着吞噬我们。

许多心急的父母,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点,将来无法与别人竞争,所以每天拼命的把孩子往补习班或才艺班送,给孩子带来许多沉重的压力,导致他们无处发洩,每天郁郁寡欢,愁眉苦脸。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再加上课业的压力,让孩子可能走上不归路,所以大人们不要以为小孩子没有压力,而轻忽他们。

上班族常常因为上司的要求,或是客户不满意工作的业绩及财务问题而忧心。在身心俱疲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适时的放松,否则就会像本来弹性很好的橡皮筋一样,若是一直施力,拉扯,最终还是会断裂。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压力之下,而没有好好放松心情,很容易病倒,失去健康,那就更得不偿失。

压力一直堆积在心中,会闷出病来,应该找个宣洩的出口,比如说做做运动,好好睡个觉,去外头走走散散心,或是奖励自己,请自己吃顿大餐等,以排除过多的压力,如此就能化压力为助力,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生活总是被逼无奈。却又是患得患失。在压力下的我们也许会经历更多的成熟!压力下的经历总是这样,但这却是我们的人生经历。相信,正因为有了压力,我们才会变得更加优秀!也许这样才是最好!也许青春依旧,也许时光不散。那就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将会更加的茁壮成长!同样的,我们也将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压力在此,我们依旧光芒四射!

压力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接受更多的就是压力吧!也许压力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也许压力能够让我们成熟起来!但我们却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因为我们要学会适应着社会。我们更要学会适应着环境!也许这样才是真的好!相信,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也将会有动力。相信明天的明天,我们会更加的美好!在压力的面前,仍旧要保持一颗客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这样会有一番别样的收获!别让压力改变了我们,因为我们要改变压力!

动力

也许,压力的反面就是动力了。也许,只有经历了压力。我们才会有一番经历。才能有更多的困难磨难被我们所战胜!动力决定着一切。同时,改变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那就化压力为动力。相信,让动力的带领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绚丽多姿!知识改变命运,动力则会改变着我们!相信,明天的明天,将会更好!相信,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

相信,在压力的带领下,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挑战压力,让人生更加的绚丽多姿!

红尘滚滚,拨开尘封的旧迹。纵横五千年,惊涛拍岸,金戈铁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细数古今,多少人在压力下百折不催,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还记得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副名联吗?勾践被吴王俘虏为奴,却并未意志消沉,在还师复国的压力下,他忍辱偷生,表面上曲意逢迎,暗地里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也让夫差尝尝国破家亡的滋味!三年间,他卧薪尝胆,正如那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终于,他释放回国,此后厉兵秣马,终于一举打败了吴王的军队,正是因为压力使他报仇雪恨,也成为千古佳话。

还记得李贺的那句雄鸡一唱天下白吗?这瑰美壮丽的诗篇,凝聚了他无数的心血,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都要写出一定数量的作品。他骑着毛驴到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并且回家后整理诗句,得到一篇篇成品,正是这样才有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才有了石破天惊逗秋雨,才有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正是因为他给自己施加压力,留下了为后人称道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记得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那个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大起,军阀的反动统治,外来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殖民压迫,在年幼的周恩来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知识,投身到革命的浪浪潮中去。当别人为了高官厚禄,光宗耀祖而读书时,他的一句话让校长惊诧不已,正是因为内外局势造成的压迫感,才造就了一代伟人周恩来。

孟子有一句话,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红军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正如远行的船舶,有压力时最安全,无压力时最危险,这也就要求我们自己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从而铸就精彩辉煌的人生。

奇迹源于压力,让我们把压力作为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不断创造奇迹。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压力锅,压力太大的时候,自己就熟了。”似乎很有哲理吧,但自我看了《三个傻瓜》这部电影后,我就改变了观点。难道,压力过大,真的会使一个人成熟吗?压力过大是益,还是弊呢?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学院的院长,被历届的学生称为“病毒”,他最大的特点是,生活节奏快,尤其珍惜时间,对学生要求严格,甚至是有些苛刻。在开学典礼上,就教育学生,“生活就像赛跑,如果你跑得不够快,那么你就只有惨遭蹂躏”。这些学生大多都是一出生就在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下成长的,有的是父母期望太高,无奈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有的是家庭条件差,为承担家庭的责任而被迫走上这个专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背负的越来越多,他们随着压力的增大,或许会慢慢的成熟,他们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个人,还背负着整个家庭。

我仍记得十分惊心动魄的一幕:乔伊被院长否定,让父亲失望,觉得自己的人生已没有意义了,便在宿舍自杀,一走了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也多见,本来认为这些人很可笑,逃避就有用吗?现在想想,他们也的确别无选择,或许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本身就比较小,然而,当压力超过了他们承受的这个度,他们也别无选择,无奈之下,便想逃脱整个世界。当然,这大部分是学生,像《三个傻瓜》中的三位主人公一样,被家庭与学校压得气喘吁吁。

因此,压力太大,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那是不是生活中,不需要压力呢?

就拿我们生活中的高压锅来说吧,众所周知,当压力太大时,高压锅会爆炸。然而它的优点是什么呢?适量施加压力,它就能比普通的锅快很多。正如我们人生,如果压力太大,那将会适得其反,若没有了压力,那将落后于人,一生都平平凡凡。所以,生活中,适当的压力也是必要的。

生活中,压力自然不可避免,然而,我们不是应该去选择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自我减压,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大一点。适当的压力会带领我们更好地走向成功,走过人生。

压力者,压迫之外力也。譬如学生者,平时作业之压力,月末考试之压力,压力之多,何可胜道也哉?然则何以应之?

一曰:乐观,当年的苏东坡,一贬再贬,事业不顺,生活拮据,可谓“压力山大”。然而被贬黄州,“食无肉”就到市场要来羊脊髓,像吃螃蟹一样边剔边吮,自创名菜“羊蝎子”。再贬到荒无人烟的岭南。竟还乐观地吟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再贬海南,这回他可真有压力了,遗书写好了,坟都让儿子挖好了,可他偏就没死。也许是天涯海角的美景让他陶醉,乐观的他索性每天清晨坐在海边梳头,一边还看着日出,好生惬意!虽抱怨“食无肉,居无所,病无药,交无友”,可压力偏旧迎刃而解了,靠的不过是“乐观”二字。

二曰:坚持,西天取经的玄奘,当年压力也不小。他不比唐僧,还有孙悟空等诸位高徒,连白马一匹都没有。他偏一个人从长安走到那烂陀寺,整整走了三年,途中有茫茫戈壁,皑皑雪山,还有土匪强盗与同僧人为敌的异教徒。压力够大了,他偏就凭一股坚持的韧劲闯了过来。到了天竺,问题又来了,唐僧到灵山不过背了经书就可以走,他到佛寺,自己还要学习,人家说梵文,他还得从头开始学,一学就是十多年。全寺万余名僧侣,他在竞争的压力中脱颖而出,受到国王的接见。别认为这就完了,背回千卷经书到大唐,他还得翻译,他在大慈恩寺作住持,同弟子每天夜以继日地翻译,他自己每天只睡四个时辰。他的后半生就在翻译与讲学中度过,他这一辈子压力也忒大了。他凭什么撑过来了,当然是坚持。

三曰:智慧,有了智慧,眼中的压力方才变成了前进的动力,自然就不会深陷其间。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面对压力往往就被其击垮,其实那是缺少智慧。英国人在二战最危急时还有心情喝下午茶,面对压力,何必看得那么重呢?要做的,仅仅是继续前进,《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拖欠六个月房费写下的,于他,压力何干,仍可忘我写作,不失为一种智慧。

于我们学生,没有东坡的豁达,至少还有乐观;没有玄奘的信念,至少能学习他的坚持;学得再累,压力再大也许不能喝杯下午茶,至少有放下包袱的智慧。压力有什么可怕,正确面对,便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高三的光荣缘于那条荆棘丛生的人间小道。冲过去,你就是王,至少是这条小道的王。那时你所获得的不仅是王者的荣耀,还是世人的欣羡。倘若,不幸的你被挤了回来抑或是永远地留在了这条小道上,那么我们也只能够暂时或永远地站在台下为那些王欢呼、吼叫。青春的岁月是弹指即逝的一瞬间。在一次次的抉择后我们踏上了这一道——华容道,成败在此一役。成,则鱼越龙门;败,则回归自然。于是,高三也就成了压力的载体。至于压力的轻重,那不是个人可左右的。

压力是人通往前方的一重门。其本意是好多的,即对人涂脂施粉。问题的根本是量的问题,所谓量变导致质变嘛,就是这个道理。

压力是书桌上一摞摞的书本,一张张的卷纸,一夜夜的秉烛——换来的是一副副的近视镜,一道道的红叉号,一滴滴的.伤心泪。于是,生理上倦了,心理上殆了,双重的压力让我们有些无奈。眼前那座本就令人心惧的高山,此时更显得神圣不可登攀,眼睛眩了,心胸闷了,便有了逃避的念头,待回头却又庆幸不曾是现实。当然了,这压力源自内心,正如“你快不快乐取决于你心中的标准”。所以,那些不甘于生活重压之下的朋友自可任己堕落,于纷繁的现实中享受嘈杂抑或于无时无地中享受心灵的寂寞。然而,这一切又不是易求的,除非你无血无情亦无念,因为那压力本是寄予你的俗愿,自有它不可泯灭的被动性、现实性。倘若那完全始于个人的追求,自无压力可言,应是心灵的动力吧。

高三是秋晨淡淡的雾,朦胧而真实着。微风过处,雾浓雾淡,信手在半空中拈来一片落叶,放在唇间,冰凉而气息着。倏忽,折射来一束光线,串着玉珠,落在地上湿润润的。平日忙里偷的那片刻的悠闲,不妨到大街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晒晒那颗久已沉郁的心。兴许一天的好心情也会就此开始。不过,好的心情需要用心呵护才能持久。所以,轮番考试中没有必要为一次的胜利欢天喜地,正如不要为失败而哭泣,毕竟这不能决定什么,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就不能只争一朝一夕。

如果压力注定不可避免,那么就让我们坦然面对;如果正面压力过大,那么就让我们换一种姿势,侧身而过。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有压力的的生活会别有一番情趣!

寒风白雪,横扫万里,覆压一切,唯青松抵挡无穷压力,苍翠挺拔,构造了一幅冰封千里,青松傲立的琥珀世界;大漠黄沙,朔朔烈风,如饥虎恶狮吞噬一切,唯白杨任风沙肆虐,傲然挺立,在金色世界中展现一道亮丽风景。风雪为压力,松杨似人生,松杨因风雪而雄伟,人生因压力而精彩。

《南华经》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多么惬意。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渊明桃花园里觅宁静,多么令人神往。那却只是庄周梦蝶的了然一梦,神思向往的海市蜃楼。压力如明月清风,日光夜空,充斥天地间每个角落。令人无处可躲,无处可藏,便只能坦然面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压力给了我生命的坎坷磨难,我却用它精彩人生。只有承担起那无可躲避的压力,才能充实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谁曾想到,天才音乐家贝多芬竟是聋的,如此的压力让生命有太多不堪承受之重,但第九交响曲的激昂澎湃却在阐释着另一种伟大。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中穿行,在热潮冷讽的人群中流浪,流言蜚语,似六月里的阴云,梵高冲破重重阻碍,以神来之笔令人瞠目结舌,既而刮目相看。人皆言是压力摧毁了梵高,我却说是压力成就了梵高。是压力让他们穿云拔月,是压力让他们与众不同,是压力让他们神采奕奕,是压力让他们精彩人生。

长沙故地,贾生不堪生命的压力终日看杜鹃啼血,郁郁而终;东坡居士却拍大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恢宏。留给后人几许叹息,几许哀愁,几许赞美,几许探究。终于在夕阳黄昏,柳暗花明之时大彻大悟:生命因压力而精彩。

明月朗照,清风习习,艳阳在天,星空璀璨。让我们可观可感可闻可抚,蓦然发现,压力不正如清风明月一般时时萦绕在我们身边吗?自然因风月而柔情万种,生命何尝不是因压力而溢彩流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全社会对“减负增效”形成了共识。“减负增效”是指通过减轻同学们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减负增效”对于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减负首先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今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误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找到一个铁饭碗,才是最好的出路,因此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就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而青少年本身的承受能力并未得到全面的锻炼,十分脆弱,极易造成心理发育不健康。前不久发生在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母亲的苛刻要求,心理失衡而将其母打死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能不给人们敲响“减负”的警钟。

减负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如同紧箍咒,使得学校教育成为一种短期行为,只是把精力集中在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上,因而布置了许多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课业负担繁重,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了,想闯一下“第二课堂”,却没有时间。妨碍了学生拓展兴趣爱好。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美两国学生的最大差别之一,便是中国学生兴趣比较狭窄。据报载,美国小学生日平均劳动时间为1,2小时,在新加坡学生每周至少要下一次厨房,而在我国,学生的日均劳动时间竟不足12分钟,这与课业负担过重有着密切关系。长此以往,过重的课业负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青少年的生存能力与社会竟争力。大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就呐喊过“救救孩子”,今天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正成为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如今,不少同学对“减负增效”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减负后就一点儿压力也没有了,可以无拘无束地玩了。于是放学后便出入于游戏厅,回家把书包一扔就看起电视来。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有悖于“减负增效”初衷的。要知道,减负是形式,增效才是最终目的。倘若减负后我们失去了上进心,失去了动力,哪里还谈得上提高学习效率?新世纪的祖国建设需要大批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减负”的情况下,能够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课后自觉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掌握更多更新的本领。我们还要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多思考、多锻炼,开拓“第二课堂”,拓宽兴趣爱好,全面发展自己。

总之,我认为“减负增效”是减量不减质,减压力不减动力。现在,“减负增效”已逐渐深入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心中,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它为青少年创造了“天高任鸟飞”的大好条件,我们要把握时机,“大鹏同风起”!

生活中,压力自然不可避免,然而,我们不是应该去选择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自我减压,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大一点。适当的压力会带领我们更好地走向成功,走过人生。以下是我整理给大家的关于论压力 议论文 ,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论压力议论文篇1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压力锅,压力太大的时候,自己就熟了。”似乎很有哲理吧,但自我看了《三个傻瓜》这部电影后,我就改变了观点。难道,压力过大,真的会使一个人成熟吗?压力过大是益,还是弊呢?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学院的院长,被历届的学生称为“病毒”,他最大的特点是,生活节奏快,尤其珍惜时间,对学生要求严格,甚至是有些苛刻。在开学典礼上,就 教育 学生,“生活就像赛跑,如果你跑得不够快,那么你就只有惨遭蹂躏”。这些学生大多都是一出生就在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下成长的,有的是父母期望太高,无奈放弃了自己的 爱好 ;有的是家庭条件差,为承担家庭的责任而被迫走上这个专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背负的越来越多,他们随着压力的增大,或许会慢慢的成熟,他们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个人,还背负着整个家庭。 我仍记得十分惊心动魄的一幕:乔伊被院长否定,让父亲失望,觉得自己的人生已没有意义了,便在宿舍自杀,一走了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也多见,本来认为这些人很可笑,逃避就有用吗?现在想想,他们也的确别无选择,或许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本身就比较小,然而,当压力超过了他们承受的这个度,他们也别无选择,无奈之下,便想逃脱整个世界。当然,这大部分是学生,像《三个傻瓜》中的三位主人公一样,被家庭与学校压得气喘吁吁。 因此,压力太大,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那是不是生活中,不需要压力呢? 就拿我们生活中的高压锅来说吧,众所周知,当压力太大时,高压锅会爆炸。然而它的优点是什么呢?适量施加压力,它就能比普通的锅快很多。正如我们人生,如果压力太大,那将会适得其反,若没有了压力,那将落后于人,一生都平平凡凡。所以,生活中,适当的压力也是必要的。 生活中,压力自然不可避免,然而,我们不是应该去选择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自我减压,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大一点。适当的压力会带领我们更好地走向成功,走过人生。 论压力议论文篇2 生活中处处有压力,有时压力犹如泰山压顶,使我们不堪重负,甚至被压垮。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让压力鞭策我们进步!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破釜沉舟的 故事 :项羽战败逃到江边,明知已没有退路,所以便破釜沉舟,拼死一战。项羽和士兵们被压力激发出了自己的小宇宙结果大败秦军,反败为胜! 正因为有压力这个无形的力量鞭策着他去前进,而他也能正确地面对压力这个敌人,才让他身体中的能量完全迸发出来,才使他最终拥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压力使我们造就辉煌的人生! 海伦凯勒年幼时因高烧而关闭了她心灵的窗户,但她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消沉过后,却奇迹般的复苏了。当把失明当做一种压力时,她不能真正面对生活;当她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时,生活便选择了她。 正因为她心中有一个坚韧的压力转化器,能让她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才是她最终能够走上创作人生的巅峰! 有的人因正确面对压力而造就人生的辉煌,有的人却也倒在压力的血泊中。 原指南针乐队主唱罗琦曾是一位乐坛的风云人物,但后来却因一些挫折,用吸毒来解压,最终毁掉了她的一生。 如果她能够正确的对待压力,用压力来激励自己前行,那么她或许会在她人生道路上离成功越来越近! 不管是曾铸就辉煌的项羽还是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他们虽然有这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地位,但这些都不重要,只因他们都正确的面对了压力,进而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青少年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总要背负几块压力的巨石,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迎战压力,让压力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论压力议论文篇3 当一块儿巨石从峰顶坠落,存在的只是瞬间的飞跃,但是,却在落地的一霎那,给大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人生也是如此,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营养,更重要的是压力,或许,有人觉得,压力带来的唯有烦恼与痛苦,但,这并不是结果,无论是看人还是对事,都不能只凭着眼前所见而信,只有真正了解,向前看,向远看,才能知道最终的胜败。 初三的日子已经不知不觉的溜走了五分之一,在这紧张的时刻,在这人人都要拼命的时刻,如果我,唯有我放松了,那么,后果可想而知,然而,放松的理由,只有一个,压力,没有了它,我会变的放任,散漫,甚至无拘无束这一切都难以甩掉。 人们有句口头语:先苦后甜。这四个字用来修饰我们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压力的魅力。数数手指,一,二,三,四四天,只有四天了,期中考试与中考相比,虽然重要性不是很大,但,却是对我的一种磨练,一种考验。平日里,我总是抱怨父母、老师给我的压力,但如今,我似乎觉得离不开它了,是啊,我们一但分手,不知道我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我认识第一个字开始,其实,我的身边就有了它,它伴随着我学习,伴随着我一天一天的长大,让我无时无刻不在奋斗,努力,少了它,我将怎样做呢? 看过"论压力议论文"的人还喜欢看: 1. 压力作文800议论文 2. 成长需要压力议论文作文 3. 关于生活需要压力的议论文 4. 关于面对压力的作文 5. 关于压力与动力的作文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范文10篇
  • 大学生心理压力分析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压力论文
  •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800字
  • 食管压力检测论文10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