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1

蹦蹦跳跳321
首页 > 期刊论文 > 古镇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rvinia奈奈

已采纳

马桑溪古镇总建筑面积约19000平方米,为典型的长江上游码头山地街镇地貌。整个街区依江而上至成渝铁路,分为四级台阶,错落有致,收放自如,浑然天成,成为因水路而成的西南山地街巷的典型代表。在对古镇进行修复过程中,大渡口注重高度还原,与在古遗址上再造“新古镇”的模式截然不同,其古镇的李竹山民居、马桑溪供销合作社等历史景观原封不动地修整保留,维持了古镇山石竹桥、一草一木的原汁原味。大渡口区表示,建成后的马桑渡古镇将与磁器口古镇形成对应,成为重庆主城区重要的两个知名古镇。

331 评论

喵星队长

摘要:成都周边古镇星罗棋布。近年来,这些古镇纷纷走旅游开发的道路,较大的开发强度和不适宜的开发方式对古镇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其中一些古镇的亲身体验,对成都周边古镇旅游文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总结。 关键词:古镇旅游;成都周边 1成都周边古镇旅游资源 成都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丘陵等地貌层出不穷,气候温和;4000多年的历史,身为古蜀文化的中心;加上发达的商业,便利的区域交通,使成都的周边产生了一个个古村落聚落,演变成现在的古镇。现代人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人与人之间日渐冷漠,总会不由自主的对祖先的生活模式充满着向往,因此古镇旅游在现在越来越流行,成都人及外地人对古镇的喜爱从古镇的开发力度上也可见一斑。 成都周边古镇星罗棋布,媒体、网络、娱乐总有“成都最美的十大古镇”、“成都最好吃好玩的几大古镇”之说,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周边开发古镇有黄龙溪、怀远古镇、上里古镇、安仁古镇、元通古镇、悦来古镇、街子场、平乐古镇、西来古镇、洛带古镇、火井镇、白鹿古镇、唐场镇、泰安镇等十余个;未开发古镇更有罗泉古镇、柏合古镇等等。这些古镇物质遗存和精神内涵各有不同。 2代表古镇吸引力分析 自然景观通常,古镇的自然景观都由乡村田园景观、山水景观、古树木景观三种要素组成。乡村田园景观是古镇赖以生存的生态基质,也使构成古镇的视觉背景。而水景观则是一些古镇的核心区,如黄龙溪的同名水景;街子古镇的味江河水系,平乐古镇白沫江“一江分三水”的特色水景观,都以一条宽宽的水系作为重要景观,沿河流设置游憩滩涂,游船活动等。另外古镇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很多古榕树、古柏树,充满灵气让人惊叹。 人文遗产古镇人文遗产主要有街巷、古代建筑以及、民居建筑群等。古街一般呈鱼骨型的基本形态,一条主街两侧接着几条小街,传统民居沿着街道次第排列,尺度亲切,空间连续,偶尔出现的重要历史遗迹成为街道的核心节点。 文化古镇文化底蕴丰富,一般有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生活文化等,如位于龙泉驿的洛带古镇,就是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地,同时生活在此的'原住民也有着与都市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孕育了一种慢节奏、和谐闲适的生活文化。 3古镇旅游现状问题 原真性与原住民的问题 古镇原住民数量正在消减之中。在现代开发方式下,部分古街屋主将房屋店铺转让给外地人开店,收取租金以获得商业利益。更有许多年轻人搬出古镇,古镇居民结构老龄化越来越明显,随着留守居民年龄越来越大,而后代多在外定居,最终会导致原住民流失。现代旅游业喧闹的环境对部分原住民民的生活带来困扰。据调查,原住民生活质量并不是很高,也催生他们离开古镇的想法。原住民文化是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他们的流走,古镇的文化内涵也将受到损害,古镇将会丧失生命力。 古镇开发方式的问题 现在成都周边古镇的开发主要都是以旅游为导向。通常将历史街区看作旅游资源,而把保护当作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然而从长远来看,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历史文化遗产的延续,就需要保护对象的原有价值,而不是满足眼前的经济利益。为了使历史文化资源适应现代生活的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下的可持续发展、要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科学确定开发方式和开发强度,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指出的,历史街区要“保护”而不要“打造”。 缺乏特色的问题 成都周边古镇数目多,而地域特色的差别性不是很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古镇之间或互相模仿或模仿成功案例,殊不知模仿其形而不能获其神,模仿表象而丧失了内涵。不仅未能取得想要的效果,还是得在游乐项目、纪念品、文化内容各方面产生了雷同的现象。甚至有人表示,这些古镇上售卖的商品在成都火车北站的荷花池批发市场都能买到。古镇一日游也出现了上午逛街、下午喝茶、晚上放河灯的俗套旅游流程,这都是没有深刻挖掘古镇文化内涵带来的弊病。 急功近利的问题 旅游开发的压力较大,导致很多古镇的保护功利性严重。政府看重短期成效,开发商谋取经济利益,原住民也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对建筑采取速成的维护办法,对环境采取快速的打造方式,对古镇保护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商业的入侵也改变了古镇的原汁原味,古镇的保护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地段进行。 盲目模仿的问题 在保护改造过程中,有的设计曲解了历史环境,不顾地域风格的运用建筑形式,形成一批“假古董”,这对古镇的历史文化风貌是一种破坏,也使建设中的一种浪费。 非物质文化保护体制不完善的问题 现在的开发模式只重视古镇的物质依存,对物质空间环境进行打造,而忽略了古镇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由于缺乏对非物质文化的完善的保护策略,如一些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没有人传承,最终丧失。 参考文献: [1]朱大刚,付业勤.成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2]成都市旅游局.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EB/OL]. [3]白理刚.成都周边古镇特色及古镇开发中的问题初探,2007. 作者简介:周彦吕(1988-),女,浙江舟山人,四川大学本科生,城市规划专业。

124 评论

ssssss0008

第一章:总 则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指导,通过对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文物古迹及传统民居的实地调查,在详细考察街区的历史变迁,综合分析街区区个性特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制定。

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工作全面展开,统筹安排历史街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历史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本规划受长沙市人民 *** 委托,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和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编制任务。

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4)14号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1994)533号文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送审稿)(2004年)

《长沙市中心区E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长沙市规划管理局《长沙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设计要点》(长规函〔2004〕65号)

长沙市文化局《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点》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至卫国街,东到三泰街、三兴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公顷。

其中重点规划地段为沿太平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家巷、金线街、太傅里两侧的历史街区核心保护区,用地面积为公顷。

3.规划原则

在全面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发挥历史街区的潜在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综合发展旅游事业,发展城市经济,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准。

通过本次规划,促进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各项开发建设项目,为改造更新提供技术指导。

文化内涵导向原则

充分挖掘太平街历史街区和长沙的传统民俗文化,建立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全面提升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文化吸引力。

地域特色原真性保护

对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本地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真实而的独特魅力。

保护与发展互动原则

在对历史街区的物质性遗产保护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并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对传统建筑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在一定程度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

4.规划目标

规划确定太平街历史街区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民国传统人文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本次规划主要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国的民居风貌,长沙市街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三大文化特征:

屈贾文化纪念地:主要通过对贾谊故宅保护与贾谊祠园林的恢复建设,以及相关文化设施如太傅书院等的建设,展现楚辞汉赋博大精深及屈原、贾谊、陶侃三人事迹中的人文魅力。

商业民俗传承地:通过保护太平街、西牌楼的传统商业建筑,恢复若干老字号,以及对金线街两边长沙民俗作坊的开发展示来体现太平街历史街区商业民俗的文化内涵。

辛亥革命策源地: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古迹,挖掘其在长沙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建立建设小型的博物馆。

5.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的内容包括保护与整治两大部分。

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分级保护的范围划定与保护要求,历史街区的风貌景观保护,历史街区建筑高度控制、各级文物古迹及传统民居宅院的保护、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调整规划等。

整治规划主要包括:保护与更新模式、沿街重要界面立面整治、重点地段详细设计等。

6.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由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组成。

归纳如下表,需要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保护。

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要素构成表

人工环境 街巷格局 主要街道成鱼骨状,街巷普遍较窄,保持民国初年格局。

文保单位 贾谊故居、“四正社”旧址、鲁班庙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孚嘉巷42号、乾益升粮栈

历史建筑 老通义油漆号、杨福和豆豉鞭炮庄、利生盐号、杨隆泰钉子铺、洞庭春茶馆等

特色构筑 金线街麻石路面、常怀井

景观大树 散布在各条街巷上的胸径超过20厘米的大树

人文环境 节庆习俗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过小年、除夕、春龙节、花朝节、观音菩萨诞辰、上巳节、龙王节、天贶节、乞巧节、中元节、灶王节、老郎神寿诞

革命事迹 两湖暴动、长沙起义

地方特产 湘绣、湘菜、湘莲、湘粉、菊花石雕、浏阳豆豉、菌油、棕编、白沙液酒、铜官陶瓷、浏阳夏布、浏阳纸伞、浏阳花炮、红继木

历史人物 屈原、贾谊、陶侃、焦达峰

奇闻掌故 吕洞宾与金线街、陶侃射蟒

7.保护框架的空间构成

根据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价值及其环境要素构成,可以将太平街的空间框架划分为“五街三片一点”,即以五条特色街道串起来的三片传统居住街坊(见保护框架规划图)。

“五街”是指:

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

“三片”是指:

马家巷孚嘉巷传统居住街坊:以马家巷、孚嘉巷为中心,东面到太平街,西面到卫国街,南到金线街的以传统居住风貌为主要特色的地块。

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北,三泰街以西。

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于太平街以东,西牌楼以南,西兴街以西。

“一点”是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贾谊故居。

第三章:保护等级与范围

8.历史街区分级保护

根据现状特征以及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规定,在本次规划中,将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划分为二个层次: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历史文化风貌区

历史文化风貌区根据保护对象性质和措施的不同分为两部分: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是指从沿太平街(北起长沙食品城,南至金线街口)、马家巷(东起太平街,西至卫国街)、孚嘉巷(东起太平街,西至长沙港务招待所)、西牌楼(西起太平街,东至三泰街)、太傅里两侧传统民居集中的区域。

以“保护范围规划图”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范围划定为准。

本次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为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包括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起卫国街,东达三泰街、三兴街的整个太平街历史街区,以“保护范围规划图”上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划定为准。

本次规划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公顷。

保护要求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要求确保此范围以内的建筑物、街巷及环境不受破坏,如需改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批准。

各种修建需在城镇建设部门及文管会等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

其建设内容应服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通过方可执行。

1) 古街市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地面铺装应逐渐恢复传统特色,采用麻石条铺砌;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逐步转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有地方传统特色,不宜采用现代城市做法。

2) 街巷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商铺茶肆和产商结合的手工作坊,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色彩控制为黑、白、灰及黄褐色、原木色。

3) 传统民居选择相对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维修恢复,保持原有空间形式及建筑格局,古井、古树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应予以保留并清理恢复,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改造或拆除。

4) 对本区内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应加强维修,建筑色彩应取黑、白、灰、黄褐色等其他长沙传统民居的色彩加以统一控制,建筑装饰、建筑形式应采用民居形式的坡顶青瓦白脊房,建筑门、窗、墙体、屋顶及其它细部必须严格按规划管理确定的长沙传统民居特色细部做法执行。

建筑功能主要为居住建筑或民居旅馆。

5) 建筑物一层檐口高度控制为~,二层檐口高度控制为 M。

对于建设控制地带,此范围内的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下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以取得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

在此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

1) 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最大建筑高度为四层;对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旧建筑必须搬迁和折除,近期拆除有困难的都应改造其外观和色彩,以达到环境的统一,远期应搬迁和拆除。

2) 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文物管理部门指导并同意下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建筑功能应以居住与公共建筑为主。

环境协调区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太平街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地完整性,根据历史街区四个方向的不同情况,划分出环境协调区。

保护范围

环境协调区的范围规划为:西起湘江之滨,东到三泰街、三兴街道路红线外50米,北起五一路南侧红线,南至解放路红线外50米。

具体保护范围以“保护范围规划图”上的环境协调区范围划定为准。

本次规划环境协调区面积为公顷。

保护要求

在此范围内的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服从“体量小、色调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绿化带”的原则。

其建筑形式要求不破坏古镇风貌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该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

对整个区域协调区,新建筑应鼓励低层,原则上不超过6层,街坊内部建筑高度应严格按照“高度控制规划图”执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停止其建设活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予以改造。

9.建筑及院落分级保护

经过对太平街历史街区现存建筑的详细调查和评估后,将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优秀建筑及宅院分为三级进行保护: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二级——不可移动文物、三级——优秀历史建筑。

文物保护单位(一级)

保护范围

保护等级为一级保护的范围:划定已经公布批准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和其组成部分的四至界线以内为绝对保护区。

太平街历史街区内目前共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贾谊故居。

保护要求

所有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

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

绝对保护区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

建筑形式:不能随意改变现状,不得施行日常维护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及其它任何有损环境、观瞻的项目。

在必须的情况下,对其外貌、内部结构体系、功能布局、内部装修、损坏部分的整修应严格依据原址原样修复,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其它有关法令、法规所要求的程序进行,并保证满足消防要求。

高度控制:保持现状或根据原状恢复。

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

不容许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有超过文物保护建筑的一般建、构筑物,现状存在的应坚决拆除。

该范围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在规划、管理等有关部门指导并同意下才能进行,其建筑内容应根据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以取与保护对象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

在此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

不可移动文物

根据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和长沙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单位的划定,及现场对历史建筑的调查审定,本次规划共划定不可移动文物6处。

分别为马家巷17号(共进会旧址)、孚嘉巷12号(四正社旧址)、太平街67号(乾益升粮栈旧址)、孚嘉巷14号(鲁班庙旧址)、孚嘉巷42号、金线街麻石路面。

保护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筑高度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建筑维护修缮应优先采用旧料来更换损毁构建,修缮的原则是“只修不建,修旧如旧”。

附表:太平街历史街区不可移动文物汇总表

编号 名称 地址 建筑面积 建筑年代 房屋性质 进数 备注

13 共进会旧址 马家巷17号 450 公私合用 二

18 四正社旧址 孚嘉巷12号 260 公房 二

09 乾益升粮栈旧址 太平街67号 500 公房 四

16 鲁班庙旧址 孚嘉巷14号 270 清末民初 公房 一

14 孚嘉巷42号 孚嘉巷42号 480 民国 公房

37 金线街麻石路面。

金线街

优秀历史建筑

经过对太平街历史街区的历史遗存详细踏勘和审核后,本次规划共划定优秀历史建筑25处。

保护要求

对于优秀历史建筑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和建筑高度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建筑修缮的重点是恢复其传统建筑与院落的布局,在细部做法上采用长沙地区的典型做法、样式材质等,可以在对当地建筑的特色提炼下,对无法恢复原样的部分做一定的创意性设计。

第四章:高度控制规划

10. 高度控制

为维护街区的历史文化风貌,需要对街区的建设进行高度控制。

具体如下:

文物保护单位:维持原有建筑高度,不容许在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有超过文物保护建筑的一般建、构筑物,现状存在的应坚决拆除。

重点保护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维持原有建筑高度。

周边20米范围内有高度超过重点保护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的建、构筑物,应降低层高或拆除。

控高二层区域:建筑高度控制为二层坡屋顶传统建筑。

建筑二层檐口高度不超过,屋脊总高不超过8m;结合现状特点,允许建国以前传统风貌建筑维持原高。

控高四层区域:位于本次历史街区规划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在四层及四层以下,四层檐口高度在米以下,总高度不超过14米。

控高六层区域:规划范围西向外至湘江岸边,北至五一路南侧红线,东、南道路红线外50米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在六层及六层以下,总高度不超过20米。

各控高区域的具体范围详见高度控制规划图。

附表:高度控制区域汇总表

区域名称 面积(hm2) 比 例

维持原高

控高二层

控高四层

控高六层

11. 景观视廊控制

为了保证湘江风光带与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交融,新开辟的通向湘江的回龙街两侧应控制高度为二层。

为了保证金线街传统风貌的完整性,金线街南侧的新建建筑须有一定的高度控制,即沿街道红线南侧15米的范围内控制高度亦为两层。

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

12.用地调整目标

根据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原则,通过对现状土地使用的合理调整,以达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从而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同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发展文化及旅游事业,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从用地功能结构上将整个规划区划分二个节点、三条轴线、五个区域。

节点:规划有两处,分别位于太平街的南北两头入口处。

北节点规划为公共服务中心节点,结合救火会旧址,设立一处“文夕”大火纪念广场;南节点规划为文化休闲广场,主题为长沙市井万象。

轴线:一条是太平街特色商业轴,以经营长沙传统特产和展示太平街传统特色经营为主;一条是金线街地方文化轴,以经营长沙传统文化产品和手工作坊参与展示为主;一条是西牌楼休闲餐饮轴。

区域:分为三片传统居住街坊,一片传统园林区,一片文化创意区。

传统居住街坊有马家巷传统居住街坊、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

传统园林区为结合贾谊故居进行更新复原的旅游区。

文化创意区为结合孚嘉巷西口的整治而新建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商业区位。

详见功能结构规划图。

13.用地调整措施

太平街历史街区仍以居住用地为主,恢复传统民居街坊,商业用地主要沿太平街、西牌楼两侧布置。

文化娱乐用地主要沿金线街两侧、孚嘉巷西侧布置。

广场空间主要设置在太平街北头、南头。

公共绿地均布于各居住街坊内部,调整设立一处新的幼儿园,各居住街坊内部设置托儿所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太平街北部东侧设小区级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诊所一处。

附表: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质 面积(m2) 比例

居住用地 38864

商住用地 8088

餐饮服务业用地 3659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437

公园 2019

医疗卫生用地 450

商业用地 17853

金融保险业用地 7320

旅馆用地 3146

文化娱乐用地 6663

影剧院用地 656

图书展览用地 3166

科研设计用地 913

文化创意产业用地 3534

文物古迹用地 9058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431

绿化用地 2833

广场用地 2128

道路用地 11429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2072

合计 125719

第六章:社会生活规划

14.人口规划

太平街历史街区现有常住人口7359人,暂住人口1569人,共2953户,居住用地面积约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只有约平方米,居住密度偏大。

住宅建筑面积约142000平方米,居住人口密度为人/100平方米,达到了居住舒适标准中的经济型标准:4-7人/100平方米,但偏拥挤。

用地规划中约五分之二的街区作为市级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保留其它部分历史街区作为居住用地,仍以居住为主,考虑到街区居住建筑保留现状多为二层,另有较多居住用地控高为四层,按容积率为,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5平方米(处于经济型与舒适型标准之间,为4人/1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规划,则街区人口规划为约4500人,1500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为平方米。

根据规划需迁出居民约4400人,1450户。

1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对原来建筑外部空间功能进行梳理打通,构成多级网状的外部交往空间,形成主要道路 巷道 内部小广场 私人院落的公共空间结构。

规划安排一处新的幼儿园、一处新诊所、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处小型影剧院。

同时加强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的统一管理和标准化设置。

太平街和西牌楼街作为主要旅游服务性质的商业街道,同时要保持一定的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商业设施。

风貌的要求。

本着“方便居民生活、有利旅游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考虑技术要求。

结合长沙的历史街区特点,因地制宜,寻找最佳的技术途径,节省用地和投资及运行费用。

技术上安全可行,维护管理方便,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便于专业部门实施。

况统零售商业风貌轴、西牌楼为传统餐饮服务风貌轴、金线街为传统商业居住风貌轴。

强化历史街区的入口标志空间,保护街区内部的标志性景观。

在西牌楼东口与三泰街交接处恢复原有的明藩王府西牌楼,孚嘉巷西巷口复原太平门,马家巷和金线街的街巷口建坊门,太平街南、北入口建设广场空间,作为历史街区标志性入口。

街区内部利用救火会旧址建设“文夕”大火纪念广场,突出朱昌琳故居和贾谊故宅作为街区内部的标志性游览景观特征。

第十章: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

30. 保护更新模式

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是本着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风貌和传统空间格局的要求,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建筑的等级分类及其质量、风貌等的综合调查评估,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构)筑物提出分级保护和整治的方式措施:

修缮: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对其残缺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对文物整体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

原则是修旧如故、只修不建。

具体办法参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办法。

修护:针对优秀历史建筑,对其进行不改变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格局的修理维护,其使用性质的改变需报上级 *** 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方能进行。

改善:对一般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进行不改变其外观特征的维护、改建活动。

整修:针对一般建筑中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和环境要素进行的改建活动。

暂留:针对质量较好,但与古镇风貌冲突很大且不处于核心风貌保护区的紫线范围内的一般建筑,由于经济社会原因而暂时无法更新拆除的,暂时保留,建议远期更新拆除。

拆除:针对风貌极差、质量极差的一般建筑,或该建筑原址曾经有重要的古迹遗址,则根据规划需要将其拆除,进行新的建设活动或对古遗迹进行复建,或开辟为绿化及开敞空间。

对文物建筑(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一般建筑、障碍建筑等相对应的保护和整治措施列表如下:

附表:保护与整治策略表

类型 文物建筑 优秀历史建筑 一般历史建筑 一般建筑 障碍建筑

保护与整治

方式 修缮 修护 改善 整修 暂留、拆除

附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保护与整治模式

31. 规划原则与目标

本着在社会中确认、尊重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对享用这些遗产的特殊习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确保和支持创造、保养和承传这些遗产的社会群体以及物质性的承载环境,保证这些遗产不仅作为历史资料得到静态的保存,还要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与发展。

规划原则

作为人类特殊的文化遗产,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其保护应遵从以下原则:

1) 原真性原则,作为盛行于特殊历史时期被特殊群体所珍视的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内涵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只有保证其内涵包括与内涵统一的形式的历史真实性即原真性,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在的依据。

2) 发展性原则,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社会性,在其保护过程中必须注重遗产随社会环境条件的变迁而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3) 尊重性原则,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所依托群体的特殊性,在进行保护时,必须尊重享用这种遗产所必须遵从的习俗和仪式。

采纳把 谢谢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会计发展现状及研究对策论文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稳定发

    新月之垣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对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论文怎么写

    论文研究现状怎么写 课题研究现状也叫“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即简述储综述别人在本研究领域或相关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尚未解

    小小锅盖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自贸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提纲的。要求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neil24463269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现状及对策研究的框架

    毕业论文写作框架指导 论文框架 论文要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综述、方案、论文主题、测试及性能分析、结束语、后记和参考文献等。下面给出一个论文的参考

    飞龙在天了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乒乓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现时的乒乓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40-2.53克,白色或黄色,用赛璐璐或塑料制成,乒乓球台中间有长274厘米、宽152厘米、高76厘米的横网,运动员各站

    喵喵咩咩喔喔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