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0

浮生若梦762
首页 > 期刊论文 > 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论文作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P某某某

已采纳

要是需要原创论文的话还是上原创论文网吧!

295 评论

木姑娘Zara

电气类毕业设计题目精选1、在高层建筑中怎样合理选用母线槽2、2006年第一季度机械行业产品出口情况分析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4、微机灯光控制系统5、报警主机使用说明6、怎样为你的家庭影院挑选投影仪7、CDMA over HFC 的算法研究8、热释电红外无线报警系统9、创新实践论文-红外遥控的应用10、无线电对讲机毕业设计11、小型机组励磁整流变压器的选型与计算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内容和特点13、智能建筑之停车场管理系统14、浅析基本电费的两种计费方式对企业电费的影响15、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6、小型断路器的发展与应用17、RCS-941A型微机输电线路保护18、微机电动机保护装置新技术19、议五星级宾馆的楼宇自控设计20、铝合金空气绝缘母线槽的研究21、电压稳定性浅析22、PC-1500机上高压送电线路电线力学计算程序23、IGBT在大功率斩波中问题的探讨24、斩波内馈调速及其功率控制原理25、CAN总线和人机界面在隧道窑控制系统中应用26、焊接技术与进步27、城市LMAS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28、无源电力滤波装置设计方法说明29、我国高压开关行业的最新发展述评30、励磁机转子换向器片间直流电阻增大引起的电刷火花31、浅议低压电缆故障的解决方法32、变压器油高温介损值不稳定原因分析与对策33、Z元件的温度补偿技术34、测力传感器设计的应力集中原则35、集成电路引线焊接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36、天然气中压一级输配在城区内应用37、矿热炉理想熔炼模型初探38、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39、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思路和对策40、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波长测量技术41、我国光纤及光缆市场现状及走势分析42、产业构成、供需情况和整体差距43、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44、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4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46、电子镇流器电路的改进47、小小灵活定时器的设计48、衫小功率分配器的研究49、脉冲按键电话显示逻辑电路设计50、单片智能时控器51、电子线路的电子仿真实验研究52、GAL可编程逻辑芯片的原理及应用53、用单片机自动控制录象播放的方法54、复印机逻辑控制电路设计55、数字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及制作56、南声5英寸出口黑白电视机电路分析与研究57、实用小功率分配器的研究58、数字式波形发生器59、潮流计算的遗传算法求解60、电力市场电价的遗传算法61、数字化电气工程实验平台模型部分62、电力系统分析的图形建模63、负荷预测的聚类预测方法研究64、电网规划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的研究65、电力系统计算的数字化平台的实现66、调整的边际网损分摊方按对比研究67、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68、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研究69、基于LMI的潮流优化70、磁悬浮供电方案71、电力市场与市场管制科72、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软件包开发73、电力市场中机组组合的优化算法74、电力系统组合预测模型研究75、电网规划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探索76、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77、元件保护配置及定值计算78、微机保护实验平台建设79、上海电网灾变防治研究80、东北电网系统恢复方案研究81、利用双端电气量进行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82、EMTP仿真计算在变压器励磁涌流识别中的应用83、基于PMAC卡的数控系统的开发84、基于PMAC轴控卡的上位机软件系统的开发85、开发PMAC轴控卡的下位机程序86、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87、计算机辅助电力电子保护电路设计88、计算机辅助GTO驱动电路设计89、计算机辅助GTR驱动电路设计90、计算机辅助开关电源设计91、计算机辅助电子镇流器电路设计92、基于TMS320VC5410A DSP平台的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实现 93、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94、基于Web的在线测试平台开发95、基于80C552的嵌入式控制器的开发96、基于Web的电路学习系统开发97、基于LabVIEW 的虚拟信号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98、虚拟信号发生器和虚拟数字示波器的设计99、虚拟频谱分析仪和虚拟积分器,微分器的设计100、电气工程系网站设计与建设101、系网站设计及网页编写102、后台服务器端开发及数据库设计103、基于Web的电能质量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104、电能质量监测数据通信规约设计及实现105、复杂配电网络潮流计算及网络重构106、最优流模式配电网络重构算法研究107、支路交换算法配电网络重构研究108、主从式双CPU结构的电能质量监测仪研究109、电能质量监测仪DSP子系统设计110、电能质量监测仪单片机子系统设计111、自动跟踪型聚光光伏发电前期研究112、聚光光伏发电原理研究113、太阳光自动跟踪仪系统设计114、太阳能电站并网原理研究115、火电厂大型辅机专用变频器仿真研究116、用于交直流换流站的有源滤波器仿真研究117、基于Matlab/Simulink的新型三相切换磁通型双凸极永磁电机调速系统仿真模型研究118、电动车用定子双馈电双凸极电机的非线性建模119、风力发电实验系统研究120、基于直流电动机的大型风力机特性模拟系统开发121、风力发电实验系统的管理及通信软件开发122、双凸极永磁电机的带故障运行分析123、基于matlab的双凸极混合励磁电机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124、基于MATLAB的定子双馈电双凸极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125、磁悬浮技术研究126、直流无刷电机设计127、逆变控制电路设计128、永磁直线电机仿真129、直线电机控制技术研究130、磁悬浮轴承设计131、磁悬浮轴承控制电路设计132、正弦波供电条件下的硅钢片材料损耗的分析133、基于DSP的电机转子断条故障诊断装置134、DSP应用系统设计135、单片机系统及USB通信设计136、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设计137、超声波电机相关问题的研究138、大推力直线超声波电机的设计分析139、基于薄板面内振动的直线超声波电机的设计分析140、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力矩性能分析141、超声波电机谐振升压电路的设计142、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中的电流型控制技术143、"电机学"试题库及试卷自动生成软件144、"电机学"机考系统145、AMS永磁磁场分析146、太阳能照明灯控制器设计147、基于控制网的远程终端控制148、基于Matlab的电力传动系统仿真研究149、航空蓄电池充电器设计150、航空蓄电池充电器硬件设计和仿真151、航空蓄电池充电器控制软件设计152、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设计153、宽调速无刷直流电机设计154、异步电机的特性仿真155、异步电机起动和制动特性的仿真和控制156、异步电机变速运行的特性仿真

254 评论

吴晗晓美眉

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数控系统 1 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2 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 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柔性化 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 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 (4)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备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197 评论

loveless0122

基于EDI的电子征税系统应用探讨 【论文摘要】作为电子化贸易工具的EDI技术已相当成熟,将其用于电子征税发挥了其安全可靠、数据从计算机到计算机自动传输不需人工介入操作等优点。本文对基于EDI的电子征税系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1 EDI的定义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EDI的定义是:“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通俗地讲,就是标准化的商业文件在计算机之间从应用到应用的传送。EDI是企业单位之间的商业文件数据传输,传输的文件数据采用共同的标准和固定格式,其所通过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和专用网,数据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自动传输,不需人工介入操作。 1.2 EDI的组成元素 EDI有3个基本组成要素:通信网络、计算机硬件和专用软件组成的应用系统以及报文标准。通讯网络是实现EDI的基础,可利用公用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以及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来建立EDI的增值网络。计算机应用系统是实现EDI的前提,该应用系统是由EDI用户单位建立的,其硬件由PC机(服务器)、调制解调器等组成,软件由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等组成。转换软件将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为翻译软件能理解的中间文件,或将翻译软件接受的中间文件转换成计算机系统的文件;翻译软件将中间文件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或将后者翻译成前者;通信软件将要发送的EDI标准格式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送到EDI交换中心信箱,或从信箱将接受的文件取回,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将EDI传送的单证等经济信息进行自动处理。EDI报文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格式化,目前应用最广泛的EDI国际标准是UN/EDIFACT标准。 EDI接入如图1所示。 1.3 EDI的工作过程 EDI的工作过程为:你的应用系统产生一个文件,例如报税单,EDI翻译器自动将报税单转换成征纳税双方同意的EDI标准格式,通信部分上增值网进行发送,网络进行一系列的合法性和数据完整性检查,将其放入EDI中心的相应邮箱里,税收征收机关上网取出邮箱里的信件,EDI翻译器将信封里的数据从标准格式转换成内部应用系统可读的格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电子报税。 2 基于EDI的电子征税系统 2.1 电子征税系统 税务征纳电子化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形成以电子报税为主,其他申报方式为辅的格局。电子征税包括电子申报和电子结算2个环节。电子申报指纳税人利用各自的计算机或电话机,通过电话网、分组交换网、Internet等通讯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送给税务征收机关,从而实现纳税人不必亲临税务机关,即可完成申报的一种方式;电子结算指国库根据纳税人的税票信息,直接从其开户银行划拨税款的过程。第1个环节解决了纳税人与税务部门间的电子信息交换,实现了申报无纸化;第2个环节解决了纳税人、税务、银行及国库间电子信息及资金的交换,实现了税款收付的无纸化。 2.2 EDI征纳税系统工作流程 EDI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工业、商业、外贸、金融、保险、运输、政府机关等,而EDI在税务系统的应用推进了税务处理电子化的进程。 电子报税流程如图2所示。 EDI征税系统工作流程如下: (1)纳税人通过计算机按一定格式将申报表填写好,并由计算机进行自动逻辑审核后,利用电话网或分组网,通过邮电局主机发往税务局邮箱; (2)税务局主机收到申报表后进行处理,发回执并开出缴款书; (3)纳税户通过邮箱系统收取回执和缴款书,了解税款划拨结果; (4)国库处收到缴款书后,按缴款书内容通知银行划款;银行收到缴款书后进行划款,将划款结果返回国库,并通过国库返回税务局。 2.3 EDI电子征税的优势 利用EDI实现电子报税,有利于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纸面作业和重复劳动,改善对客户的服务。EDI意味着更准确地实现数据标准化及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处理,消除人工干预和错误,减少了人工和纸张费用。 3 我国电子征税的现状和几点看法 发展电子税务是中国政府实施信息化的一项重大工程。国家税务总局实施的“金税工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已初步实现对企业增值税发票和纳税状况的严密监控。目前全国区县级国税局已配备了低档认证子系统,专门对百万元版、十万元版和部分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认证,计算机稽核软件和发票协查软件也已开发完成并正在部分地区试运行,国家税务总局已完成了与北京等九省市国税系统的四级(总局、省局、地市局和县级局)网络建设,其他省区网络建设和全国稽核设备配备工作正在准备中。 应该看到国家发展电子税务的决心。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电子税务的需要,税务部门工作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知识,还应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要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尤其是区县级以及比较偏远落后地区,在网络建设的同时,就应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作为上岗的一个条件。 (2)由于电子税务作为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构建电子税务系统的时候,在思想上要有全局观念、发展的眼光,要考虑未来与电子政务平台的整合问题,防止 构建一个封闭的系统。 (3)将具有标准性的EDI与具有普遍性的Internet相结合,建立互联网EDI,缴税人员可在家里或办公室利用浏览器从Web上填写税表进行有关电子商务,简单方便,免去在徼税大厅排队之苦。 互联网EDI对于纳税户来讲,基本上是零安装、零维护,不必额外投资,费用低。而对税务部门来讲,采用互联网EDI报税可使税表以电子文件的模式通过电子商务网送达税务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税务部门工作量,方便了税户,缩短了报税时间。电子化的税务表格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无需税务部门进行人工输入,减轻了工作量,减少了人为错误;互联网EDI报税系统通过电子报文审查功能可自动识别税户错填、漏填项目,不允许带有这类人为错误的报文进行传送,减轻了税务部门的检查、校对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应重视电子征税的宣传工作,使广大纳税户积极参与到电子纳税的行列中来。 4结语 总之,电子征纳税是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实现电子征税的EDI技术,必将和Internet技术相结合,使互联网成为EDI信息的传输媒体。通过互联网EDI进行电子征税,是电子征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http://www.ctax.com.cn/fask/20011126213203.htm 〔2〕 http://www.e-works.net.cn/jcjs/ia24.htm [3] /examples/tax.htm 〔4〕 http://202.104.84.84/edi/edi/App4.HTML 〔5〕 龚炳铮.EDI与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99 评论

狮城*青云

我有很多新颖的题目 需要的话。Q我

1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应用电子毕业论文百度

    基于EDI的电子征税系统应用探讨 【论文摘要】作为电子化贸易工具的EDI技术已相当成熟,将其用于电子征税发挥了其安全可靠、数据从计算机到计算机自动传输不需人工

    曦若若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电工电子安全应用毕业论文

    触电可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漏电产生的电火花可能酿成火灾、爆炸,安全用电不必可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用电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安全用电论文一 1.电

    定州人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电子技术应用毕业论文

    应用电子技术的文章不难的,写创新的即可。之前也不懂,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CMOS掉电检测及保护电路设计》,靠谱的说有射极电阻的基本电路中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工

    真真麻烦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应用电子专科毕业论文百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从而解决我们身边各种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

    jiaoyang070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应用电子毕业论文模板

    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波长测量技术摘要:本文阐述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概况、系统的测试要求,可调谐光滤器的结构,以及便携式光谱分析仪的应用方式与相关测量仪表的展望。

    dp7373284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