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燎原
1982年12月,陆朝阳出生于浙江东阳市画水镇。1997年,从画水镇中考入东阳中学,在东中期间曾担任实验班班长,获得过王惕吾一等奖学金和严济慈奖学金。
2000年,陆朝阳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在本科毕业后原计划被保送到微电子专业读研究生。2004年,本科毕业之后,陆朝阳被保送至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师从潘建伟开展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
2005年,硕士一年级的陆朝阳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把光学平台从科大西区搬迁到东区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重建实验平台,并且升级到具备操纵六光子纠缠的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陆朝阳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不仅成功制备了六光子纠缠态,而且在同一个实验装置中巧妙地实现了可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在理论上发展了有效的多体纯纠缠判定工具。
陆朝阳他的第二个实验工作,就是在国际上首次用光子比特演示了量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算法:肖尔大数分解算法。这个工作被英国《新科学家》和美国物理学会等国际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还入选了教育部评选的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2008年开始,受英国政府奖学金和剑桥海外基金资助,陆朝阳进入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转向量子点单光子源和电子自旋操纵方面的研究。
2011年初,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同时,陆朝阳还入选了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Fellow(入选比例约1%)。感受到量子信息的潜在重大应用和国家对这个领域的日益重视,博士毕业以后陆朝阳随即回到祖国,希望推进国内相对薄弱的固态量子调控技术的研究,把这个领域做大做强,真正为国家所用。
回国后,陆朝阳28岁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正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量子先导专项子课题等。
扩展资料
陆朝阳的科研成就:
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1篇),Nature/Science (5篇),Nature 子刊 (9篇),PNAS (4篇),Physics Reports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9篇)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70余篇论文,被引用6700多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单篇引用最高700次。
作为主要作者的研究成果入选了2015年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年度突破榜首(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科学成果首次入选该荣誉),两次(2016、2017)入选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国际光学重要进展,四次(2007、2012、2015、2017)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朝阳
游走老者
10 月 7 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将 2021 年度 “罗夫 · 兰道尔和查尔斯 · 本内特量子计算奖” 颁给中科大教授陆朝阳,奖励其“对光量子信息科学,尤其是固态量子光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的突出贡献”。
该奖项由美国物理学会于 2015 年设立,用于表彰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特别是在利用量子效应实现经典方法无法完成的任务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国际评审委员会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一名博士毕业 12 年之内的青年科学家。前四届获奖人尚无来自亚洲国家的获奖者。陆朝阳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五位获得该奖项的青年科学家。
陆朝阳于 1982 年 12 月生于浙江东阳,目前是中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于 2000 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求学经历,有媒体曾这样介绍:“本科毕业后,恰逢刚从欧洲回国的潘建伟教授组建实验室,陆朝阳如愿以偿地成为其中一员,开始了他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科研生涯。2007 年,还在读硕士的陆朝阳就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的操纵,制备了‘薛定谔猫’态和簇态,刷新了当时两项世界纪录。”
2011 年,陆朝阳获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剑桥,他用了不到 3 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答辩。”
2010 年,陆朝阳回国,时年 28 岁的他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量子先导专项子课题等。
回国以后,他进一步保持和潘建伟团队的密切合作,带领几名学生一起组建固态量子光源新实验室。此后三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系列突破,包括:
打破之前的六光子纪录,首次实现八光子纠缠,从而使该团队继续在多光子纠缠领域保持国际领先;
在物理学期刊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上发表题为《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的长篇综述论文,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该期刊上以中国为第一单位发表的第一篇实验综述论文;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的确定性高品质单光子源,这也是中国在量子点光学量子调控领域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的第一篇论文。
他的代表性工作主要是分别于 2007 年、2012 年、2016 年和 2018 年四次刷新并至今保持着光子纠缠的世界纪录。其还首次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和高维度量子隐形传态。
此外,他也首创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技术 ,制备了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的单光子源,并成功研制世界上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
由于研究成果突出,在获得量子计算奖之前,他在同龄学者中,已经获奖颇多。2015 年,陆朝阳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 年,他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同年入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2017 年被欧洲物理学会授予“菲涅尔奖” 。2018 年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创新 35 人”(TR35)榜单。2020 年,陆朝阳被授予美国光学学会颁发的阿道夫隆奖章,这是该奖章设立 80 年来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奖。
关于研究量子计算,他曾对媒体表示:“做科研工作可以聆听自己的梦想,跟随自己的兴趣。这种工作的本质就是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一直在创新,挑战新高度。”
好猫墙纸
美国当地时间10月7日,1982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的陆朝阳, 被美国物理学会(APS)宣布授予2021年度罗夫·兰道尔和查尔斯·本内特量子计算奖。这也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科学家!
陆朝阳1982年生于浙江东阳,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位量子鬼才虽然年纪轻,但是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2000年,陆朝阳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2004年本科毕业后直接被保送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跟随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开展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2007年成功制备了六光子纠缠态,后在改迁后的微尺度国家实验室进行第二次实验中,首次用光子比特演示了肖尔大数分解算法,肖尔大数分解算法是量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算法。
2008年,这位了不起的物理天才又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转了向固态量子光学的研究,并在量子光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绩,三年内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和答辩。很多国家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将这位了不起的物理天才留下,但是陆朝阳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回国后积极加入到恩师潘建伟院士率领的梦之队,经过团队不懈的努力钻研,在量子计算、多光子纠缠、等多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多次被授予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奖项。
养儿当如陆朝阳,这位物理届的天才科学家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值得学习的榜样,这才是我们应该给孩子宣扬的偶像明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陆朝阳出现,共同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
中科大80后的教授获量子计算奖,陆朝阳。陆朝阳不仅是中国第1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而且也是第5位获得该奖项的青年科学家。
博士论文要求查重率的最低标准是不高于15%,更加严格一些的要求是不能超过5%。 此外,如果博士论文查重率超过20%,会被直接延迟毕业。博士学位是我国教育制度最高
我们中文系的论文自己写完了都是卖的,你现在拿200积分来换一般不会有跟你换的!我的毕业论文是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